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对西双版纳学校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常虹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对西双版纳学校教育的影响
  常虹
  西双版纳傣族是一个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千百年来傣族形成了纯朴、团结、自尊、讲礼仪等传统民俗民风。西双版纳的教育也很有特色,包括学校教育和寺院教育。傣族是全民信奉佛教的民族,很多傣族男童都会经历短期出家,在寺院里度过一段时间,学经学戒,接受宗教教育。
  佛教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都是命中带来的,任何人都改变不了。要摆脱今生的苦难求得来世的荣华,就要“赕”(布施)。而他们认为为了让孩子得福,就必须把男童送入佛寺剃度为僧,接受寺院教育,成为佛的弟子,从小修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佛教教育与学校教育合成一体的“教教合一”。这种寺院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传统意识,至今还影响着傣族文化教育。
  傣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及宗教信仰。傣族的宗教信仰与现代教育之间有一些冲突,虽然不太严重,但对傣族男童的学业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如傣族男童须进入佛寺当小和尚,面临既要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要进入佛寺念经,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所有傣族地区的教师都有同感,只要学生当了小和尚,学业就会明显下降并且各方面表现也是如此。因为在佛寺全部是男生,整天在一起嬉戏闹玩,加上在佛寺念经做和尚可以得到信众供奉,就不愿去学校读书,把学习抛到脑后。佛寺的活动也很多,小和尚在学校时不想学习就推诿佛寺有事等等。教师也束手无策,不能不尊重傣族宗教习俗不让男童去寺院。另外,傣族男童当小和尚是父母的荣耀,如经历过短期出家也会受人尊敬,这就使得男童更加愿意去寺院。寺院生活很大程度影响了小和尚的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对以后的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佛教本身并不反对学校教育,也不干预学校教育,但它的思想、理论在傣族人民的意识中影响极大,从而制约傣族文化教育的发展。面对佛教与傣族文化教育之间出现的学校教育与佛教活动在时间上的矛盾,宗教习俗与普及教育的矛盾,西双版纳州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如西双版纳州颁布实施的《民族教育条例》,应该说是解决佛教与傣族教育之间矛盾的法规。《民族教育条例》第35条规定:“宗教不得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得妨碍义务教育的实施。适龄儿童和少年的家长或监护人,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按规定的入学年龄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到校学习,接受义务教育,在初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习的适龄儿童和少年,不得入寺当和尚。在学校学习的和尚及佛爷,必须遵守学校纪律,学校对他们不得歧视。在学校内,不得进行宗教活动,禁止迷信活动。”但在贯彻执行中难度比较大,仍有部分适龄男童和少年进入佛寺剃度为僧。
  佛寺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佛寺能学到一些在学校教育中不能涉及的文化艺术,佛寺生活也是他们宗教生活的重要部分。如何把学校教育与佛寺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各取所长,是需要大家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学校与佛寺的关系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种社会关系在民族教育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首先,地方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教育的领导;其次,要办好学校,增强吸引力,以高质量的教学服务让群众切身感到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再次,要融洽学校和佛寺之间的关系,取得佛寺方面的配合。把各种教育力量整合起来,形成有利于傣族男童健康成长的教育合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