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六祖慧能是文盲吗?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过去,很多人都认为六祖慧能大师是一个砍柴的樵夫,是一个目识丁的人。认为慧能大师在听了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后,心有所悟,往黄梅,求法于五祖座下,因为他根深机利,得五祖心法与衣钵。成为永恒不朽的一代宗师,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之奇葩。慧能大师真的是一个文盲吗?饶宗颐教授的“六祖与新州”和净因法师的“慧能之南禅”的讲座,可以给大家一个很明确的答案:“六祖并不是目不识丁,而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素养的人”。

  一、 深厚的文化底蕴新州哺育着慧能成长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就从哺育慧能大师成长的新州谈起。《通典》卷184:“新州郡新州(今新兴县),秦属南海郡,两汉属合浦郡。晋分置新宁郡,宋、齐因之。梁置新州。隋属信安郡,大唐亦为新州,或为新兴郡。领县三:新兴、永顺、索庐。”《通鉴》卷158:梁武帝“大同中征俚有功,为新州助防。”这两则史实充份体现了历代统治者,是非常重视对新州管治,也说明新州在历史上之地位;《陈书》世祖纪:“文帝天嘉四年七年(571)新州刺史庐子雄。”《隋书》杜僧明传:(563)新州刺史华皎进平南将军。”从新州设刺史官,并且新州刺史还可升任为平南将军,可知新州在当时历史时期之知名度和战略之重要性;唐贞观五年(631),倭国使者入贡,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使日,浮海数月方至。小小的一个新州刺史,既然能作为大唐国派往日本的使者,可以看出新州官员之文化素养;还有史料记载隋代之合浦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登陆港,商贾往来频繁,商品经济很发达,与新州地理位置相毗邻,同属信安郡,所以新州之经济也相对发达。以上的史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综合信息:“在六祖出生之前,新州已经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它有了很深的历史文化沉淀,并且文人辈出”。

  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大环境是分不开了,如孟母为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迁家。六祖的启蒙思想时期,都是在新州度过了。慧能耳熏目染新州的文化,不能不说新州之大环境对六祖慧能的影响,应此慧能在这个时期应该接触到很多新州的文化。

  二、 幼年的慧能有一个较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据《赞宁宋高僧传》中:“其先为范阳人,唐武德三年(620)六祖父卢行瑫贬新州司马。”说明慧能父亲被贬以前是在北方,并且官比司马还要大。按古代北方士族婚姻门当户对的风俗习惯,慧能的母亲不太可能来自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慧能的母亲当出生于北方大家族,知书识礼应是大户人家最起码的要求。《祖堂集》慧能传:“唐先天二年七月一日,别诸门人,归新州。云:“落叶归根,来时无口……”八月三日迁化,春秋七十六。”这个叶落归根的儒家思想,可以看出慧能大师受母亲教育影响极大。因此,虽然慧能大师三岁丧父,但他仍然生活在具有一定家庭教育传统的环境里。

  慧能出家前并非一贫如洗,而是有一定产业的。据《释氏稽古略》记载:“唐中宗丁未十一月十八日,又敕韶州刺史重加崇饰,赐额为法泉寺,祖新州旧居为国恩寺。”还有史料记载,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七月命弟子于新州故宅,建塔一所。如果慧能是家徒四壁,住的是毛草屋,又怎能被赐为寺和建塔呢?这说明了慧能老家有一定的产业,并不是一贫如洗的。在《释氏稽古略》中有生动的描述:“母守节育之。及长,家益贫。祖乃采薪,鬻而供母。”可以看出幼年的慧能,家境原是不错的。只是他父亲去世后,孤儿寡母的残酷现实使得家境一天比一天差,这也是意料中事。等到惠能长大成人,家境日益贫寒,慧能不得不以砍柴为生,侍奉老母。这说明了小时候的慧能,是可以接爱良好的母教的。

  三、 辉煌的求法和宏法经历

  据《宋僧传》记载,咸亨元年,慧能33岁北上求法,母亲已去世,到韶阳遇刘志略结为兄弟,刘志略有个姑母出家当比丘尼,法名无尽藏,每天诵读涅槃经,慧能听了为她解说经中大义。34岁那年到乐昌县(今广东省北)西边的石窟跟随智远禅师学禅,又依慧纪禅师,听他讲说《头陀经》。就拿现代之大学生来说吧,他们都觉得理解文言文是很难。如果说慧能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怎能理解全是文言文之经文的含义呢?当五祖弘忍欲求法嗣,令各述心偈,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听后立刻也和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说慧能是个目不识的人,他怎能写出怎么有韵味和禅意的诗呢?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再说慧能在悟道后,南下避难,潜猎人中十五年,后去广州受戒,听闻了法性寺印宗法师讲《涅磐经》和法达诵《法华经》。慧能住世说法四十年,接引学人的方法除随机点化外,还经常引经据典,如“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慧能大师为达法说《法华经》,阐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之深意,为智通释《楞伽经》,解答永嘉玄觉禅师学习《维摩经》时的疑惑,为内侍薛简阐述《净名经》真谛。在《坛经》中,引用佛经开示弟子是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果说慧能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怎能够处处引经据典呢?

  分析了六祖慧能大师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家庭环境和求法经历,我们岂能把六祖看做一个不识字的人呢?不错,在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确曾自称是一个不识字的人,但这只是由于他自谦的美德。类似现代人交谈,也有人常说“我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也是一种自谦之辞,并非真的不学无术。还有更深的含义,就是警示后学不要拘泥和执着于文字,真正的佛法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六祖慧能大师不是真的不识字,而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素养的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