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怀导师谈今后导师思想的宏扬
永怀导师谈今后导师思想的宏扬
黄 崧 修
导师走了!!他老人家圆满了年轻时的愿力”深信佛教于长期之发展中,必有以流变而失真者,探其宗本,明其流变,决择而洗炼之,…..察思考之所自来,动机之所出,于身心国家之所在”[1],以七百余万的文字阐明了佛法两千多年来思想的脉络,完成了太虚大师的”教理”革命,为后世的佛教发展奠定了思想的基础,他的一生留下了的完美的典范,缅怀导师懿德,笔者以为导师一生所给与我们的启示及值得我们晚辈效法与学习以及发扬光大的有:
一、 选择最适合自己才情的志业,用尽生命的所有力量全力投入,终于绽放出巨大的光芒,影响千千万万人及千秋万世,留下了庞大且珍贵的智慧及文化资产,留下永远让我们追随与学习的菩萨典范。.
二、 继承太虚大师的复兴中国佛教的遗志,然以有鉴于太虚大师改革失败之经验,改由思想根源的探求与改革下手,从台湾人间佛教的成功发展可见其思想改革之功,我等后辈应感念吾人生于导师之后,可以骑在巨人的肩膀上飞奔,但,中国佛教复兴之志业未竟,仍有待新的一代继承太虚大师及导师遗志,继续努力!!
三、 真实的菩萨道典范:导师一生致力于佛法研究与著作,念兹在兹都是如何为中国佛教思想找到出路,他老人家著作不断,弥老而著作更勤的精进为法、为教奉献的精神,是发真实菩提心的典范,其发愿”生生世世在人间行菩萨道”的愿力,更是身体力行龙树菩萨的”难行道”的具体实践.。
缅怀导师懿德,究竟如何是悼念导师的最佳方式呢?依笔者的浅见以为:当然是个人从依导师教导的佛法去精进修学作起,并积极的去思考如何能继承导师遗志继续宏扬人间佛教思想及去完成导师复兴佛教的遗志,才是报答导师的法乳深恩的最佳方式,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宏扬导师思想,笔者的浅见如下:
(1)续佛慧命本在僧
如何建立以导师思想为本且有共同愿力的”菩萨僧团”是当务之急:导师著作中对于和合僧与如何恢复僧团同行同愿的理想著墨甚多,但摄众本来就不是他老人家的特长,虽有许多的期待,但终就因因缘不足无法真正成形, 导师门下的福慧(福严精舍及慧日讲堂)两道场虽依导师的”十方道场”的理念运作,但可惜并没有进一步建立吸引人才的制度,因此只是弟子们轮流职事,无法建立有力的宏法僧团,其它有僧团的人间佛教团体虽接受部份导师人间佛教的思想,但各有使命与偏重,多半不是以专门宏扬导师思想为主的,专门宏扬导师思想的僧团来说,弘誓学院在昭慧法师及性广法师的努力下成绩斐然,已粗具规模,但福严佛学院也有优良传统及良好的成效,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出家众,但对福慧(福严精舍及慧日讲堂)两道场的直接帮助不大,如能就僧团的制度面及组织面改善,必有机会摄受更多的人才进入福慧僧团,才有机会成为宏扬导师思想的核心团体,但关于如何进一步建立理想中的菩萨僧团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以笔者的浅见如能揉合原始佛教僧团的戒律及现代民主运作的精神,又能兼顾菩萨道的行践而规划出具体可行的”菩萨律法及僧团公约”,应是未来人间佛教僧团能否成功的核心议题,从以往的历史经验来看,传统的子孙庙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十方道场又无法让出家众有归属感,日本”大本山”的结构也未必符合我们的国情需要,目前推动人间佛教的团体又因活动太多,出家众宏法接众的负担过于沉重,种种问题有待解决,目前流传于中南半岛及斯里兰卡的南传解脱道的’比丘(尼)僧团”的团体运作固然成熟,但一来中国缺乏完整运作的经验(如”羯磨法”的运作在中国的长辈伦常制度下沦为形式),二者以解脱道思想为主的’比丘(尼)僧团”又无法完全吻合”菩萨道”行践的需要,中国佛教固然已灵活的改变规制,但面对现代的生活应需要有新的制度来建立能与菩萨思想结合的团体,这应是太虚大师的教制革命中至今尚未完成的”教制革命”的部份,有待后辈的继续努力!!
(2)结盟及互助合作
台湾及海内外目前以宏扬导师思想的道场与团体算是不少,应利用机会相互交流拜会,相互观摩学习,从导师思想的进一步探讨与阐扬,导师思想教学的经验分享等.建议每几年举办一次”人间佛教联展”来交流经验,对于中国大陆导师思想的推广也可以分工合作来分头进行。
对于分工的部份笔者以为从性质上可切割为三大部份来分头进行:
a.僧才的培养:这必须由佛学院来进行,目标培养出能宏法的优秀人才,如目前的福严佛学院及弘誓学院.,这部份的重点应在僧伽教育体系的改良与专业人才的培养(配合时代需要应可分宏法、学术研究及寺院经营人才三大类).
b.在家人的佛法教育:这可由寺院及佛教团体来进行,主要在通俗的宏法,以教导信众以佛法改善生活为主,如美国的印顺导师基金会,新竹的法源寺,嘉义的妙云兰若,台南妙心寺,嘉义佛青会及高雄正信佛青会…等,这部份的重点应在如何改善教学方法与工具,让信众更方便、更容易领悟佛法并对他(她)的生活有直接的帮助,并协助在家众成立护法及义工团体,协助寺院推动佛法的宏扬。
c.社会的教育与影响:这部份适合由大型的佛教团体来推动,基本上是以佛法精神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来影响社会的风气,如慈济功德会,这部份主要在将佛法应用于社会服务,除慈济的慈善工作已享誉国际外,应可以扩大其服务的领域与范畴,将菩萨道的”布施波罗密”赋与更积极意涵来影响全人类,如最近G8所主要关怀的非洲贫穷的议题等,将导师的人间佛教关怀扩及全球。
此三者应是相互为用,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如此才能逐步将导师思想宏扬出去并扩大对社会影响力,但如何产生良性的互动与产生合作的空间有待各团体大家一齐努力,笔者浅见以为主动的相互拜访与资源的交插支援,并就议题合作应是很好的方法,另外前面所提的”人间佛教联展”应是可行的促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3)顺应时代契机,善用现代资讯化工具宏法
目前电脑及有线、无线网路的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年轻世代也越来越熟悉及习惯使用新的媒体工具,一者因为网路有超越时间与距离的优势,一者为契合年轻一代的根机,我们必须善用这些新的工具,如电子邮件、网站、MSN、部落格、手机简讯、数位(网上)学习….等,不只是工具改变,内容型式如何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都是十分重要也是值得新一代的宏法者努力的方向。
(4)对传统中国佛教进一步了解与交流
导师思想虽对中国传统佛教的弊端及思想的异化、变质有很严格的批判,但研读或受教于导师思想的后辈对中国传统佛教未必有深入的了解,今后为宏扬导师思想到中国大陆,势必面对中国佛教徒及佛教学者的挑战与质疑,如何能化解疑虑与挑战,必须对中国佛教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积极对话与回应,才有机会说服中国的知识份子。
(5)禅修经验的重建
相较于南传佛教及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的修行经验传承显然是式微了,中国禅修中最有特色的禅宗,在大陆由于政治的问题;在台湾由于老成的凋零及丛林环境无法复制,相信也面临经验传承的困难,我们应思考如何重建汉传禅修修学与教学的经验,才能真正”止观双运,定慧等持”,真实利益众生,否则”人间佛教”也难免走向世俗化的流弊。
导师思想的宏扬当然不只以上笔者所述的几点意见,但仅就笔者的关切点提出来就教于大家,请关心导师思想日后宏传的教内师友们批评指教,并请惠赐宝贵意见!!
导师是大家共尊的导师,没有人可以独占其传承,但日后的流传的历史中记载的传承导师的人物必定是谁能真正将导师的思想发扬光大,影响后世的实践者,愿与大家共同发愿:追随导师世世常行菩萨道!!
【注 释】
[1] 印顺导师著:”印度之佛教”自序(p.3)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