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黔阳县寺院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黔城寺院考

龙标山普明寺
梁置龙檦县,因山而名,檦释为林柱之属,盖状其山之势。至唐始去刀为标。今龙标山踞黔阳东城内,建制沿革,固可溯也。王少伯于唐天宝间,以汜水尉左迁龙标尉。李太白遥寄以诗,即景怀人,互见于歌咏。於是山林晦閟之迹,因诗人之阐发而始明。
龙标山上有普明禅寺,建自宋朝康宁年间。
明正统己巳年,因苗讧而废。成化壬辰年,重修。
明崇祯四年(1631),高僧素云仁绘新修普明禅寺,增建殿堂楼阁。后为入定所。明崇祯乙亥岁戊子月吉日,四川保宁知府杨正苾撰《修普明寺记》。
清康熙十一年秋八月,雪舫际航禅师扩建寺院,募建禅堂,奉兜率接引佛。同时修建寄亭、十笏院、香林、伏虎石、梅花坞、松竹廊诸胜。弘扬禅法。以所绘画资,以供寺用,或者赈济贫苦人民。一时声誉颇浓,号称“普明中兴”祖师。雪舫和尚重修钟楼,太守卢公、军府林公暨二县大夫,乐其年谷之丰而勤,工作适际乎此时也,可不劳而集事,咸出金佐之。邑人蒋义生毅然担任筹资建设工作,以告诸族人及其亲戚交游,乃遂迄厥工。贵州湄潭县令、黔阳孝廉向文焕为撰《新修钟楼记》。
乾隆五十四年(1789),识尽悟智禅师增修观音堂。初为官府假寓,后遂成馆舍。识尽自请捐贸北门地,建大公馆,而观音堂复旧。
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离开天京出走西行,到达湘西,攻打黔城。清军设火药库于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是年十一月初七日,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毁于兵火,独存钟鼓楼。
民国三十一年(1942)6月,官商合办的“黔阳县民生工厂”在黔城龙标山普明寺正式开工,民国三十七年(1948)“黔阳县民生工厂”停办。
“大跃进”时期,将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大钟拿去大炼钢铁。龙标山普明禅寺遂毁。如今仅剩钟鼓楼未毁,其他地方被改变成镇政府招待所、粮库。
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历史上高僧辈出,如宋朝开山祖师画僧月蓬禅师、云门宗雪窦显禅师法嗣仁绘禅师;明朝突空智板禅师、碧天清空禅师、素云德禅仁绘禅师;清朝古源海鉴禅师、长明性炅禅师、雪舫际航禅师、识尽悟智禅师等。为清代黔阳僧会司所在地,如历届黔阳僧会司初容华、兆西贤等均住持该寺,广弘佛法,为黔阳第一禅林。

修普明寺记
盖闻法门不二,瘦清净以镇三摩;象教惟严,重布施而崇六度。均关释典,并耀桑闚。独造为难,兼工尤妙。
龙标山者,吾黔镇邑之胜地也。孤峦直逼鹫峰,四面均迴雉堞。夜郎西去,杨花咏自青莲;大家东征,竹笋歌从工部。古贤赞颂,邑史昭垂。自梁隋作邑以命名,暨宋代因山而立刹。迨入国朝,旋更兴废。苗讧於正统己巳,而焰烬无遗;工续於成化壬辰,而琳宫再葺。绀殿倚孤岑而独耸;禅房环左侧以旁罗。城邑巨观,山川胜概。
顾历年既久,古制渐湮;鼠牙雀角,频肆侵陵。凌风震雨,更增剥落。莲台无恙,而金碧渐至销沉;龙藏空存,而埃壒侵为漫漶。矧山房丈室,各营构以增新;独宝殿香坛,日萧疏而就废。金仙畴倚,缁众同嗟。
高足素云,姓蒋氏,名仁绘。胸填贝叶,舌绽莲花。永夜翻经,依稀点石;清坛演法,仿佛雨花。红尘久隔山樊,素业直闚彼岸。睠思净土,锐意庄严。罔千善信之檀施,独结人天之胜果。褭蹄广设,鸠僝惟勤。虽虹梁鳌柱旧贯堪仍,而碧瓦朱甍新规顿饬。絫甓以崇垣墉,遴林而缮庭扉。暎日窗棂,哗然流赭;凌风榱栋,伟矣蜚虹。玉毫肉髻,联宝盖以陆离;胜鬘香花,掩金幢而璀璨。大士之堦级益闢,应真之色相增妍。且也侧开斗室,式演跏趺。更简沙弥,专供洒扫。经制靡缺,规模一新。信法界之伟观,俨双林之再造矣。夫马鸣龙树善持正法,而精舍无闻;掬水翻金大闢丛林,而面壁未著。
若素云者,守空净则倏然苾芻;葺空宇则居然檀越。道法两证,性行双修。倘积累无遗纤悉,尽除有漏之因;迨功行遍满三千,便订无生之理。万缘屏息,四众皈依。宜勒贞珉,用志不恒。辞曰:
天造龙标,奠镇邑土。空王台殿,照耀前箓。
金粟宝坊,践更百六。增修鼎革,法流是属。
矫矫白足,气茂三明。上方未葺,营精靡宁。
秽彼阿堵,藐若微尘。殚金饬工,美矣奂轮。
彼都人士,匪惜涓滴。未损钱刀,未损庾粒。
爱莫助之,坐观底债。栴檀梵呗,钦崇靡斁。
布金胜事,聚杀宿因。以慧修慧,从明入明。
闢此净界,广度迷津。刊石图徽,永镇山门。
明崇祯乙亥岁戊子月吉日
四川保宁知府 杨正苾撰

清初康熙四年(1665)乙巳,长明性炅莅临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作《龙标山晚眺》:
闲步清江上,游鱼自往来。
青山烟外赏,白眼世间开。
喝石连云走,拈花带露回。
蓬门应未掩,待月且擎杯。

新修钟楼记
贵州湄潭县令 向文焕 黔阳孝廉
雪舫和尚重修钟楼,太守卢公、军府林公暨二县大夫,乐其年谷之丰而勤,工作适际乎此时也,可不劳而集事,咸出金佐之。
黄子于元以其事语蒋子义生,义生喟然曰:“斯楼,吾先世与有力焉。其间修而坏,坏而复修历数传,而子若孙克继之迄于今。盖瓦欂栌之坚固者,采椽藻梲之赤白鲜丽者,皆腐黑而挠倾不有以补葺之。非先世所望于后人,非先世所望于后人,非后人所以承先志也。我安能刺其责哉?”于是毅然任之,以告诸族人及其亲戚交游,乃遂迄厥工。
余闻而叹曰:“今人席先世之绪余拥赀巨万,守其庐、世其土田,而能不败坏者,十不得一焉。席先世之绪余拥赀巨万,守其庐、世其土田,而能不忍其弟兄之饥寒,周其所识之贫乏者,百不得一焉。若义生能读先人之书,守先人之业,而又出其赀财,百里重妍而来修举废坠,以无忘先世功,义生盖有三善焉。席先志,孝也;轻赀财,义也;乐为善,仁也。”一举而三善,备太守诸公咸乐斯楼之有成也,乃属余记之。时康熙十一年秋八月也。

道光二十四年(1844),知县雷铎立碑,禁止地痞骚扰普明禅寺,时僧会司兆西贤率两序大众同立。《普明禅寺示禁碑》云:
  署湖南沅州府黔阳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雷,为严禁事照得普明禅寺,建自前朝,历有年。上年本县莅任,查得该寺,向有田山,招佃纳租,以资香火日用之需。前因住持各僧,经理不善,致将寺产败坏。
  迨经前县召募僧会司僧兆西贤在寺住持,渐复旧业。并访闻有等不法痞徒,心生觊觎,混称檀越,或假以索债为名,在寺索扰,捏词控告。旋经本县随案审明,穷惩在案。
  第该寺供奉佛像,理宜肃静,以照诚敬。岂容痞徒藉端需索,扰害寺僧,亵渎神明。正出示查禁间,旋据该僧会司僧兆西,以该寺迭被痞徒索诈捏控案,蒙审结。诚恐僧人不—,故智复萌禀请示禁前来。除批示外,合亟出示严禁,为此示仰诸色人等知悉。
  嗣后,如有不法痞徒,仍敢混称檀越名色,或捏称债主,在该寺索诈扰害;或承认寺田佃户,抗租不纳,讦住持僧人指名赴县具禀,以凭拏穷追缴。
  该住持在寺,亦当认真妥为经理,慎勿败坏寺产,务期恪守清规,以杜讼端,而垂永久。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右仰通知                    
            皇清道光二十四年清和月十六日示
       宏法沙门兆西贤同两序僧:西送 启开 祥照
                   祖德 古松 悬光
                法徒:觉岸 轩堂 怀愚
                戒徒:联结 隆兴 应聪
                    觉川 觉松 妙传
                    寂光 芳圭 应修等立


虎头山虎头庵
黔城东一里,虎头山即“黔阳八景”之一的“虎山夜月”所在地。古有庵,庵中建有“玉皇阁”。清康熙初,黔城邑绅黄述臣重修,建虎山精舍,请独拙禅师于此主持。独拙禅师示寂后,寺院乏人继承,遂废。乾隆七年,黔城易姓复建虎头山庵,并建关圣殿。乾隆五十年,毁于火灾。道光己酉年,易良荣倡议重修。同治十一年,补修。民国后,复毁。如今枝柳铁路出旁边经过。古树仍在,清泉仍流。荷池、公路、铁路围绕于此。

清明过虎山精舍访独拙禅师兼呈于明府
黔城邑绅 黄述臣
新火朝烟湿,春山薄雾遮。
未过彭泽宰,先访远公家。
短鬓簪杨柳,荒园看菜花。
当年同醉处,犹是旧烟霞。


龙泉山龙泉庵
黔城东二里,即今黔城大桥下。山如伏龙,下有清泉自石罅中出,四季不竭,庵因此名。
清康熙三十八年贡生攸县训导黄飞远《游龙泉庵》诗:
登高吾健在,况近水云乡。
野圃蔬方摘,前溪草自芳。
泉声喧树杪,山气堕僧房。
何处参黄蘖,萧萧叶满廊。


金鳌山鳌山庵
黔城鳌鱼山,又名金鳌山,因状如金鳌而得名,俗呼水口山。西距黔城三里,在沅江北岸。隔河与赤宝山文峰塔相望,西南与蟠龙山遥相呼应。山下是牛屎滩,有公路通达黔城。
鳌山寺建立在半山腰,以前叫鳌山庵。寺前多坟墓及梨、橘等果木。金鳌山多橘柚,旧有楼曰临江,少伯日登临之,赋诗自娱,命苍头拾败叶为饮,则金鳌、龙标间自有楼在,是又稗史之纪说,更不假托芙蓉之名称。
明宣德年间(1426—1435),黔阳邑人王氏、陈氏捐建黔城水口山鳌山寺。
  明弘治十三年(1500),四川僧常鉴宝明禅师(1451—1520),出三峡遍游鄂、湘两省,尝至水口山鳌山寺。正德年间(1506—1521)常鉴宝明方离开。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重修,有邑进士四川按察副使王有为记《重修水口鳌山庵碑记》,碑今无存,事载同治十三年《黔阳县志》之《古迹考·金石》第三页。
  明万历十八年(1590)重修。同治十一年《重修碑记》还在。
  明崇祯三年(1630),江苏泰和僧人念纯智一(1587—1659)前来黔阳,复修鳌山庵、青莲庵、旃檀林等。并著有《官箴青螺集》、《禅净双修集》、《净土诗》等。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修水口山鳌山寺。
  清道光十年(1830),原任黔阳县僧会司初容华寂,葬于此。弟僧会司初喜、徒僧会司继空等立墓碑以记,今墓碑仍在水口山。
清道光十八年(1838)壬辰,当局欲将此改为“宝山书院”,格于异议不果。同年冬,由僧妙西、碧文、光华等捐钱重修,有碑文现存水口山。
  清咸丰元年(1856),住持僧登高、登玺募捐再修,常住有徒继玉、继钰;徒侄继坤;徒孙古传等,副生陈超凡、监生陈厚煊等,皆捐资随喜,有碑文记载,今存水口山。
民国时期,有安徽僧禅悟法师(1894—1955),住持黔城水口山鳌山寺,寺宇为之一新,有三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为主轴,两边均有吊脚楼。寺院享受誉当时。
  1940年,禅悟法师任“中国佛教会芷黔麻晃四县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候补监事,时年46岁。是年,在黔城水口山建立“黔阳县农林场”。
  1947年改为“黔阳县农林技术推广站"。后寺毁,寺田亦散落民间。
黔城水口山鳌山寺在1994年,由聂芝秀、雷玉兰、张万秀、杨培德、袁光明等发心重建。目前有大雄宝殿、五岳殿、玉皇殿,有两栋吊脚楼及平房,分别为寮房、斋堂、香积厨和办公室等。又植树培花,俨然一座小型公园,游人参观,香客进香,络绎不绝。每逢法会,香客如云,已成为黔城一大佛教活动场所。  
  1995年后,相继有释心文、释心弘、释胜精等僧尼前来常住共修,日常课诵不断。每逢大型法会,则恭请心慈法师、心无法师、心乐法师、心照法师等前来主持,是周边地区朝香拜佛的一个著名佛教活动场所。

唐朝天宝年间任龙标尉的王昌龄在此送友魏二,作有《送魏二》。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潇湘月:一作湘江上。

明末孝廉向文焕在游城东金鳌山时,写五言长诗《宿僧房》:
寒山几经宿,恋此梵宫深。
芋火高僧话,昙花出世心。
浮生无去住,吾道有升沉。
野鼠饥偷蠟,山猿冷笑林。
波涛兼鬼哭,风雨听龙吟。
谯鼓催残夜,霜钟急晓砧。
梅香时入室,斋饭早烹鬵。
静念山中好,尘嚣非所任。

康熙五年春,黔阳知县张扶翼在游城东金鳌山时,写五律诗《游东鳌山》:
乘流意不尽,载酒上东鳌。
云物来幽厂,秋声入近涛。
所知谋野获,不觉置身高。
莫惜如泥醉,良朋未易遭。
注:东鳌山,又名水口山,在黔城东郊七里,向为邑人登高之所。山上有寺,有古柏苍松之胜。

一九九五年冬,谢永仲与杨楚翔游鳌山庵,谢永仲作《鳌山庵记游》。
鳌山庵记游
  乙亥年初冬某日,阳光明媚秀雅。余前往黔城新街,访友杨君楚翔。在彼家闲聊时,言及水口山鳌山庵新来一靖州佛徒,主持庵内事务,余深以为异。彼又言及此佛徒俗姓吴,对《周易》略窥门径,声言读遍群经方受戒。余晒然一笑,不以为然。杨君复言吴某借他一本《康熙字典》,邀余同往彼庵,取书。余遂同行。
  出东门,择田间小径走,再踅进一条小小沙面公路,经沅江大桥下面,往牛屎塘。至牛屎塘后,择小径缘路盘桓上水口山。途中,小径两边桦树枝枝无叶,地面皆堆满落叶。脚踩其上,哗然有沙沙声。远处沅水静静流逝,对岸赤宝山佛塔默然无声。
  到山脚,田间躬一年轻村妇扶锄于地,听余二人言谈声,回头探视,脸上红晕忽浮。其妇红艳照人,俨如影视明星。余二人从伊身边经过,其笑嫣然。
  余二人行程依旧,将寥落交谈浮沉在寂寞山野里。近庵,盘一之字路,至山腰,哄然拱出一道松枝织就陋门,上书“观音圣诞”四字,逼目便知是乃父所题。
  穿门而入,见一空坪,两边皆木楼,摇摇欲坠。楼下罗列两边钵植艳花,俗而轻浮。正对面骇然横一大殿,门楣书一对联:
       百拜恭迎千里客,一封朝奏九重天。
  右边画有油彩壁画,系八仙过海图;左边油彩壁画,却是西游四圣像。所画人物皆貌合神离。画与门之间,涂有二龙绞于柱上,上书“画龙人樵民刘义生”字样。
  进入佛堂,案上陈一木鱼、一楗椎、一净钵,以及无数杂物。余持椎敲钵,铿然有声,其声悠远宁静。余方品味其妙,身后浊然有老媪怒斥,言不得乱来。余回头一望,见一矮小丑陋村媪,迈得碎步,疾疾奔来,目中似有怒意与惶恐意。余一笑而弃椎,徐步环视周遭。正壁前所树群像,大小不等,陈列杂乱无章。依大小依次是玉帝、弥勒、观音、药师,还有无数陶瓷佛像,人物亦神鬼莫辩,余了冷然有笑意。杨君诱我考据三座香炉所产朝代,余一一观之,皆晚清时厚炉也。
  杨君从案台上拿一本《观音灵签》抄录,其村媪骂声咧咧,言恐冲撞菩萨,其罪难恕。杨君与伊争吵片刻,遂伴余拂袖而离。
  其时日色昏昏,阴气重重。
                         1995年冬谢永仲写於古龙标


水口山阳和庵
离黔城六里,亦名水口庵。清康熙三十八年,邑人张思麒、张宗颜倡议族人修建。地甚幽邃,文士常藉此为肄业所。有寺田十余亩。民国时期,有安徽僧禅悟法师(1894—1955),住持黔城水口山鳌山寺,寺宇为之一新,有三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为主轴,两边均有吊脚楼。寺院享受誉当时。1940年,禅悟法师任“中国佛教会芷黔麻晃四县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候补监事,时年46岁。是年,在黔城水口山建立“黔阳县农林场”。


柳溪兴文庵
黔城对河柳溪,原名“白奎庵”。咸丰年间,由江市场后移建于此,始易名“兴文庵”。现为三化厂废址。柳溪源出水演山,经过竹溪坳,出登龙桥,于黔城对岸注入沅江。庵下为柳溪入沅水之溪口,溪流曲折,多垂柳,故以此名。在河口有奇石矗立。浪来,有鸣声入耳。登龙桥,建自明代成化年间,系蟠龙山僧人募资修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战斗机曾经轰炸过几次,未被损坏。209国道从登龙桥上过。河口有修竹、芳草、甘泉、飞鸟,是黔城著名的风景点。
柳溪烟雨
明湖北巡道延陵陈士本
大角摇摇势蜿蜒,绿杨含雨复含烟。
沿溪再种夭桃树,久少游人上画船。

柳溪烟雨
民国沅陵萧兆芹
桃渡柳湾两岸前,花香鸟语艳阳天。
园场蔬草沾新雨,山径松杉带晚烟。
樵子披蓑忙种豆,渔翁垂钓懒撑船。
疑似武陵迷路处,依然飘絮在溪边。


龙阳洲水心庵
黔城清水江与潕水河汇流之地,旧有龙阳洲。水心庵建在龙阳洲头,建修无考。以水夹两岸,故名。古木延青,江流映绿。瞰临渺空阔,亦古《黔阳县志》拟建“合江楼”之意也。
龙阳洲水夹沙洲,随水高下。洲尾高出水面数尺,人以为必有邑人登科之兆。谚语云:“铁树花开科甲发,龙阳洲出状元来”,亦瀛洲《道古录》中一则佳话。此间当仿效衡湘故事,择高阜搆亭其上,亦颜曰:“合江”。庶几波涛夜听,云树朝对,可以瞰临眇空阔矣。
乾隆四十二年,黔阳知县叶梦麟修署適成,乃题“龙瑞堂”三字于厅事,以示期望。
道光十七年,桂林龙光甸来知县事,子启瑞随侍。黄本骥学师谓:“姓名符合,决其必元”。道光己亥,龙启瑞由黔阳县北上进京赶考,到辛丑年,龙启瑞果登冠军,大魁天下。南宫卓海帆相国,遂以此事入奏上闻。是年,龙启瑞殿撰作有《寄题黔阳龙瑞堂》诗二首,一时,和者数十人。黄虎痴为梓成集诗,具名《龙瑞堂集咏》。
和龙瑞堂诗序
黔阳拔贡 危人伟
幼闻父老传言,邑之西岸犁头觜,为县城白虎,远沙联络。觜尾旧有小洲,曰龙阳,洲常隐水中,水涸乃见,殊嫌低促。
前明地师雪坡仙人谓“洲可培外沙。内收县龙随来之水,外御南岸客水,不致冲刷邑龙。左胁洲,宜高出,长绕龙阳洲,出状元来矣”。此谚语所自眆也。
乾隆丁酉,洲忽高出水面丈余。叶二枫明府因以“龙瑞堂”题额。越二年己亥,登乡榜者三人,其小验也。嗣后果能崛起,焉知不大有明徴顾。
迟至六十年后,而翰臣随任来黔。三载竟,掇巍科,何地之灵在彼不在此耶?论者每举谚语来字证之,不知来之谓,或以山川淑秀而来,或以祖宗积累而来,或自学问品行而来。若但以来去视之,则自古迄今,状元官长之来邑中者,不可胜举,何取於龙阳洲出哉?然而翰臣姓名既应於前,是在邑人之勉於后者矣。

龙阳洲感怀
黔阳邑人 危炳光
纯皇建极光四表,砥平镜清机先兆。
黄河落天马负图,文物奥义千秋晓。
东南江汉海朝宗,星光激荡日月曒。
休哉帝世民物康,龙阳洲现传遐荒。
潕沅气结双流合,百余年来会其昌。
东流浩浩大江去,元气含吐秋中央。
上有蟠龙高万古,下有浮屠如砥柱。
怪石壁立千百层,伏如天狮蹲如虎。
滩声如雷送客船,山色连云下春浦。
朅来楼影倒芙蓉,柳溪烟涨出驯龙。
年年凤尾花千朵,状元何日精灵钟。
儿童唱徹五溪水,汀洲白浪光溶溶。
我思桂林生花笔,天下一枝推第一。
河岳绘画无遗才,时幻蜃市窥蛟室。
朝曦忽射扶桑墩,六鳌飞踏凌波出。
龙兮龙兮去还来,有人翘首思徘徊。
河伯无言水仙走,长飘玉带何为哉。
凤凰有时集郊薮,麒麟出地辉草莱。
应认珊瑚随处有,一幅铁网刚在手。
空笑遗珠苦自珍,长安市醉樽中酒。
归来河上复逍遥,剑气沉埋抑何久。
我生跌宕湖山游,濯足东海凌九洲。
龙阳之识成今古,江山锦绣围铁瓯。
君不家瀛洲荡漾千万里,上有学士相赓酬。


蟠龙山照空寺
同治十三年《黔阳县志》卷第七《山川考·一》载:蟠龙山,县西南二里,沅水南。入山口有石勒“天台进步”四字,相传为寒山、拾得修行之处。山中石室,壁间题字,皆篆籀,俗无知者。后圃有补衲石,相传为明季有宦者逃禅于此。外为“杜香泉”,味清芬。缘磴而西,为燕子岩,极险仄,人罕梯步。又得一径至蟠龙岩,则以此得名处也。石状夭矫,如龙坐此。众山岚气皆在衣袂间矣。
  黔城蟠龙山因山色秀美,历来为邑人登高赏景之所。且山奇物美,宜于修行,故历来多有修行僧侣皆结庐于此。建梵刹塑佛像,于禅讲之余,亦吟哦、书丹。并与邑绅、宿儒交往,广弘佛法。蟠龙山自建寺后,与对岸龙标山普明禅寺、水口山鳌山寺鼎足而三,成为当地三大丛林,广接招提。历代皆有高僧大德或卓锡、或挂锡,称盛当地。
清道光十九年,初耀禅师更营“石室禅寺”,时有孝廉陈道隆、副生陈超凡及居士向忠柏随喜并撰文书丹。道光孝廉方正前任直隶赵州临城县知县兼署柏乡县知县调升顺天府大兴县陈道隆撰《复修蟠龙山禅寺碑记》。
同治九年,寺毁于火灾。同治十一年,由山西省汾州府永宁州知州王继贤之子,邑廪贡生候选国子监钦加理问衔诰授奉直大夫长坡王述谟捐资重建,复名“蟠龙山寺”。同治十一年嘉平月王世牧撰《蟠龙山寺记》。
破四旧年代,寺毁,片瓦无存。一九九三年春,由邑人高云麓、周国栋、谢肇芬等人发起重建,仍名“蟠龙寺”。
一九九六年冬,沙门心照从洪江嵩云山来此住持,更名为“照空禅寺”。在心照来之前,这里佛道合流,信士盲从如云。心照来之后,将寺院整风一肃,到现在,已经是佛道分家了。在寮房边,有山壁状如大肚弥勒,而心照又是专门修习弥勒净土法门的,遂发愿将此建立成弥勒道场,广弘大化,不遗余力。

唐朝天宝年间(752年—755年),“诗家天子”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于天宝七年(748)到达龙标(今黔城)。七年任期中间,常纵情山水,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其中《龙标野宴》一诗,即是浏览蟠龙山时所写。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左迁龙标与僧人来往的诗歌,有与城东金鳌山静法师来往的《静法师东斋》,缅怀对岸蟠龙山素上人的《素上人影塔》,还有与龙标对岸蟠龙山聪上人来往的《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王昌龄在龙标对岸蟠龙山拜谒素上人影塔时写下的《素上人影塔》: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王昌龄龙标对岸蟠龙山聪上人来往的《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多年后,等王昌龄离开龙标,由龙标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那时日本高僧空海则来到中国求法,顺便将中国文化到带回了日本。可能他曾经来到龙标,看到了王昌龄在龙标贬所著的《诗格》二卷、《诗中密旨》一卷。所以,就在他的《献书表》中也说到《王昌龄诗格》一卷。在他所作《文镜秘府论》也就自然述及王昌龄评诗之语。

清康熙四年(1665)乙巳,长明性炅游黔阳蟠龙山,作《过蟠龙山》:
秋江浅使碧沙明,引入渊源一派清。
转盼老龙蟠杖底,风云相送浪头平。

清康熙五年,黔阳知县张扶翼《游蟠龙山诗》曰:
石磴盘空入翠微,凭山佛阁静朝晖。
洞深壁合泉流细,径僻云闲客至稀。
历历川原依草树,飘飘蚱蜢傍渔矶。
升高望远双眸豁,烟火城闉秋四围。

清康熙八年己酉冬月黔阳向文焕撰《游蟠龙山记》:
游蟠龙山记
  己酉暮秋,向子亦庵将游蟠龙,与廖子长公、黄子子铉、向子复旦、吉水欧阳孝先,出安远门。始命舟,王子敢臣从后至,遂与诸游人会于岸次。
  既登舟,自潕水渡龙阳洲,溯渠江舟行。步步望山,瓮城沿岸,窍石嵌空,水激有声。乃涉浅濑达岸。舍舟,穿径入平畴,数百亩阡陌交通。缘细路行数百步,略不经意,田尽,山渐合。壁皆赤色,额曰:“天台进步”。
  缘溪行,溪中一石,截流而峙。王子指曰:“石中空,旁入,可容数人。”舍之不顾,折而入,度石砌。砌下隙处,仿佛若水门。王子曰:“是李湾潭先生渡仙桥。”水失故道,桥遂湮。石磴磷磷。梯而上,茅舍数椽。篱外垂杨袅袅,为王子庄。游人小憩,出故道,踰峻阪。王子在前遥呼,众愕然。乃从庄后出其径前也。诣游人岸,帻跻磴道。数百尺遥,见石洞间,薜萝倒挂。王子曰:“洞中有石床,壁间字皆篆籀。”荒径云封,不可往,遂不往。
  度危岭,小憩。复梯磴数百尺,杉松塞覆,细磴曲折,清凉沁人肌骨。去真武殿,仅咫尺路。不欲即至,故纡以拗之。诸游人憩树下,有顷,蚁行历曲磴。一僧貌甚癯,补衲石上。桔柚离离,遂造殿。游人先后至。小憩,入后阁。阁奉佛,半在岩下,气阴森。坐久,淡人思虑。石壁有诗,点画断缺,不可读,遂出。
  步檐石壁,嶙峋百寻,色赤甚。仰见吕祖像立石龛,龛架空,垂壁外,若将飞去。游人欲上,斗绝不可攀。然必欲从他道穷之。右壁镌张容园先生诗。读毕,渡危桥,过补衲石。左穿修竹,岩下丹灶石床。王子曰:“明代宗时,宦者年七十,祝髪,坐石床三年,无履迹。将乱,辞去,莫知所终。”
  出,折下曲磴旁,得石径,略之。傍林,转小径。路如带,细草青青。复得磴道。舍之,取径,看泉。泉之名曰“杜香”。上多杜蘅芳草也。掬饮,寒香沁骨。泉旁细花,红白数点。山半有岩,涌出向空。游人争欲往。王子止之。返向所舍蹬道,蹑而登。不尽百级而憩。人各据一磴。有顷,陟岭。岭穷,磴亦穷。西瞰金斗山,若在足底。潭水渊然可掬。
  南绕山后,或降或升,遂至绝顶。一石如车轮,苔藓斑驳。去山根万尺,目眩心悸。孝先立石上瞰之。无论城闉,烟火千家。大角、紫霄、皆在指顾。两江水,如白气一缕。近俯,阡陌、屋舍俨然。身在秋色中,众人争以秋色献。
顷之,云自山谷中出。微风荡之,片片飘忽树间。向子欢然曰:“秋山宜淡,霜林、黄叶,正须白云点缀。”乃返磴穷处,诸子盟曰:“必踞盘龙岩始快!”遂踊跃披榛,往踰小峰。草树蓊郁,松径滑,履不能着,搜奇良苦矣!乃猿引,穿松径入,石阪荒寂。有龛垂垂将坠。王子曰:“是向所仰吕祖像也。”众喜甚,出不意,乃大呼噪。逼前下瞰,心魂肃肃。昔亭其上,今破瓦断椽无存,亭亦废。
  至此,游人意颇足。向子曰:“向所略石径,当一往,以了此游。”诸子许之。于是返石径。临錾谷,危甚。蚁而渡,足所著处,目即注之。窦间积泉,落叶如游鱼。屏息,不得转眸。既渡,得平山,上可结茅斋数楹。隙处,多香饵草,香特异。复旦拔数百本,命从人肩之。再返佛阁,足与心目俱劳,遂命觞。久之,谋归。便觅向路。王子邀入庄,设鸡黍蔬果杂陈。廖子纵饮。诸子惧舟危,饮不欲多。
辞出,返山口。牧童四五,折树枝成屋,拾败叶以代陶瓦。至江岸,乃返棹,渠水流急。向所望窍石,目不睱接。徐棹入潕水,逥望山际,瞑色黯淡,不能辨。是日,意各有余。黄子订再游,许之。

清嘉庆、道光年间,黔阳县县令王金策有《香杜花轩记》记录他与蟠龙山之渊源。
香杜花轩记
黔邑,截长补短,计以开方,五百里而遥。十之八以处山,二之一以处水,一以处城郭宫室田畴。黔邑方圆四五里。
署近东而稍北,有轩三楹,旧颜“友山”(按:此系康熙初年县令张扶翼手书)。予至,始易之曰“香杜花轩”。香杜,予字。而治西南,适有泉,曰“杜香”。泉所出口,曰“蟠龙山”之趾,有石。石有文,曰“天台进步”。相传寒山、拾得修炼处,至天台而道成,故云。
余七龄时,尝昼梦,得诗,有“走马到天台”之句,而余名适见孙兴公《天台赋》中。越今二十年,而来令。而梦之征始验,岂非天哉?

清道光十九年,初耀禅师更营“石室禅寺”,时有孝廉陈道隆、副生陈超凡及居士向忠柏随喜并撰文书丹。道光孝廉方正前任直隶赵州临城县知县兼署柏乡县知县调升顺天府大兴县陈道隆撰《复修蟠龙山禅寺碑记》:
复修蟠龙山禅寺碑记
  蟠龙山者,邑诸名胜之首,向为佛道兰若。自汉季有古佛山范铜古佛于石中出,金身历劫不坏,顶上肉髻放光。聂刘二道人始建梵刹,是为黔阳佛教弘传之始。后晋天福元年,沅州罗城建精果寺,是为邑之佛教趋盛。
  迨自宋熙宁四年,沙门月蓬创建普明禅寺于龙标山,是为县署佛寺之发端。之后,宋僧道温文莹于县之对岸蟠龙山,依石室而建梵宇,署名曰“金銮寺”,是山遂为桑门偃息修行道场。文莹博学多能,课讲之余,尝于斯着《湘山野录》、《玉壶野史》、《玉壶诗话》等,遂开蟠龙山僧习文之风。以后历代更替,至明末,士子逃禅蔚然成风。李瀚、武元默、王锡衮、钱邦芑等皆削发为僧,或卓锡于此,或流寓于斯,与邑绅士子诗文唱和,儒佛二道相处颇融。
  本朝有沙门宗信者,笃行精勤。临终荼毗,火起,闻空中诵经声,云霞上绕,青衣童子簇拥缥缈而去。瑞相现前,更令善男信女争相膜拜。蟠龙山遂成为远近善信争相朝拜之佛门胜地也。
  余自燕赵归来,乘闲游山。睚值寺院修复,鸠工正举。同游相告,知周近施主咸为大护法者也。又闻者住持僧一为初耀,一为初兰,由来识书。后裔接居此寺,讲经说法,令闻者觉迷开悟,实释门之宗匠。耀之徒凝昌,颖异之姿,尤饶宿慧。兰曾孙竺嵩,尚属糟穉年。老幼相沿,禅门弗替。超凡诸君,敬佛诚笃,佛恩不忘。超凡者,族伯。己亥孝廉,秉铎星沙。超群,公弟。公光明俊伟,一乡望重。壬辰之举人,有领袖宗风者矣。
  余他日解组归田,诣寺焚香,得与超凡等细话我龙标旧事,称大快云。
                     湖南省沅州府黔阳柳溪新甫向忠柏书
                     道光癸巳长至月吉日 副生陈超凡同
                     住持僧初耀 初兰 凝昌 竺嵩等立

同治九年,蟠龙山寺毁于火灾。同治十一年,由山西省汾州府永宁州知州王继贤之子,邑廪贡生候选国子监钦加理问衔诰授奉直大夫长坡王述谟捐资重建,复名蟠龙山寺。同治十一年嘉平月王世牧撰《蟠龙山寺记》:
蟠龙山寺记
  蟠龙山寺,旧为王氏别业。山势蜿蜒,周回六里,高出群岫,可瞰江城。巨石嵌空,能容数十人。前明改为庵。因地布置,隐倚悬岩,内奉诸佛。前建“祖师殿”,左为“关圣宫”,右为“观音阁”。
  游者初从“天台进步”,蹑蹬五百余级,有亭曰“瞰江”。再百余级,稍平,为“揽翠轩”。石青山碧,延伫为佳。由是入岩口,至殿礼佛。殿旁井水一勺,曰“沁诗泉”,一名“龙涎井”。山僧瀹茗,足疗尘渴。山后怪石森立,双龙蟠其巅,有“蟠龙台”。
  近庵数百武,大松十余围,高可百尺,古干龙拏,浓荫滴翠。过此则白云苍霭,斜封小径,有溪一湾,潺潺横泻。浪漱石齿间,磊石为桥,曰“漱雪桥”。
  又数级,危岩绝壁。攀缘而上,则生面别开。俯瞰数百里,群山拱若牙笏,有“撷云楼”。翠竹成窝,青山作障,令人意远。左支五折而进,供吕祖各仙。庵前梨树一株,疏秀如画,数百年物也。邑之名胜,以是山为冠。山之幽,以石龛为尤。
  同治九年(1870)毁于火,今王氏槐堂述谟,世孝昌钟,力任斯役。更于左右,翼以楼,余复旧观,而结构精致过之。
  登斯山也,望古兴怀,或官或士,或游人迁客,当思何以与山并传不朽,其必曰:龙德大人屈伸变化,以相辅于中正而已,区区游眺为哉! 

沙门心照住持蟠龙山其间,作《登蟠龙山照空禅寺》(组词)
                秋霁·放眼山城
  放眼山城,任晓霁轻浮,烟雨悄落。锁水虹桥,连山蛇路,纷纷自投罗幕。树间栖鸟,悠然宛唱乡间乐。问谁有,满腹凌云壮志画麟阁?
  城是故垒,水仍西流,日月当空,遥想横槊。听西风清寒正逼,方愁怎把此生托。闭眼浮生无善恶。暮鼓初起,云板连续晚钟,梦中谁听道家牛角?

                渡江云·问华严谁唱
  乘舟徐望远,蟠龙如卧,随意好风光。恰柳溪烟雨,金斗斜阳,相继射沅江。龙盘虎踞,依稀是、如画苍茫。渔舟歇、笠翁垂钓,梦里忆高粱。
  堪伤。晨钟暮鼓,逐渐飘零,问华严谁唱?犹记取、千年古镇,喧闹凄凉。一桥横渡南北,浑忘却、河满渔阳。回首处,江潮正打城墙。

               水调歌头·笑红颜
  梦里饮醇酒,醒后看山花,闲来人是花影,原是月西斜。忽听晨钟敲响,终悔平生浪荡,蜡脸泛红霞。偶忆禅师偈,恶梦去天涯。
  斩烦恼,悟生死,泛云槎。悠然转眼河汉,何处是仙家?跳出轮回三界,不在五行疯转,潇洒度年华。但笑红颜老,总把玉容遮。

              木兰花慢·登高吊古
  正登高吊古,江山在,给谁看?听潕水沅江,涛声迢递,云树风幡。谁知满江历史,仅唐诗三五白云间。借问谢家燕子,何时结伴重还?
  疏灯数盏,照梆声打到了更阑。总暗夜情歌,晴天积雪,难逃清寒。拟将一帘幽梦,换唐朝禅意对云山。愿守青灯黄卷,消磨襟上痕斑。
                            丁丑年正月初五日作

              八声甘州·闲里临窗看
  把卅年荣辱付江天,浮生付清秋。见年华凄紧,春秋冷落,月照红楼。对镜无言无泪,渐渐客心休。闲里临窗看,逝水东流。
  乍醒沉迷世界,晓春风秋月,总被痴收。望枕边落发,岁月不停留。看他人、老生病死,倒不如,独自登兰舟。生缘尽、天宫净国,销我清愁。
                              1996年秋深

                雨中花(二首)  
                  (一)
  怅望秋风,客身何处?青春误锁雕鞍。坐老红颜,争知帅服皇冠!窗外天边明月,枕前梦里家山。忆儿时清笑,浪旅清愁,和泪轻弹。
  枯藤老树,人迹板桥,谁辩北美南韩?辜负了、春花秋月,礼拜阿难。犹记灵山会上,破颜微笑驱寒。深山破庙,青灯古佛,远别诗坛。

                 (二)
  人立西风,笛吹河满,红枫叶落离鞍。懒带皮裘,只为素鄙衣冠。回顾家园花草,应知我去他山。纵门前流水,梦里炊烟,随泪悄弹。
  南寻衡岳,东进九华,游客北美南韩。谁道得、老生病死,知易知难。闲坐红颜渐老,乐咏白雪飘寒。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偶忆诗坛。

                石州慢·闲望明月
  入夜风凉,山寺冷清,闲望明月。谁家玉笛悠扬?几处疏灯明灭!岸涛清远,拍来唐宋烟云,纷纷灌我声呜咽。无语对青山,泣声何曾绝!
  心折。梅花离驿,青鸟远来,别愁猖獗。长忆离人,负我多年心血。故人何在?相思满纸如江,梦中难补金瓯缺。浮世滚尘沙,笛残余清越。

               贺新凉·咏王少伯
  怅望沅江水。贬龙标、梦边吟赏。酒边酣醉。回首洛阳亲友散,身在伤心之地。更不复、旗亭笑泪。野宴龙标明月伴,问流人水调谁来品?离别恨,浪波洗。
  平生空负冰心志。更有谁、萧萧易水,任秋风起!走马江湖为底事?憎恶赵高而已。得神笔、江淹堪恃。试看倾朝衣冠士,但斗鸡、蝶戏梅花蕊。荣辱事,可知矣!
                                1996年秋

蟠龙山对联一组:

  举目城垣 汉置镡城 晋徙舞阳 梁改龙檦 唐帝贞观设巫州 周皇天授易沅州 至天宝更潭阳 大历名为叙州城 宋祖熙宁号黔江 元丰始唤黔阳县 二千年沧海桑田成过往
  留心风景 左停石轿 右栖岩燕 下清涧瀑 半山依洞修佛寺 石窟僦井流神水 因赤岩摹弥勒 观音隔壁韦驮殿 慈尊大肚容吕祖 帝释环瞻众圣贤 一万句善哉赞语到而今

山门牌坊正面:
  沅江左拱 焦柳右随 一路骑峰越岭 有金斗寨晴霞竞照 灯笼桥雨雪相邀 望黔城古邑 潕水偎城 白塔隔岸
  吕祖闲憩 灵官敬立 三生见果知因 昔玉皇君印度皈依 南岳帝衡山护法 缘石室禅林 文昌享供 地母闻香

山门牌坊背面:
  挟一路龙吟 暂借斯山聊作盘桓 使烽烟熄灭 法雨弥施 恩威赫赫 让沅水哑声 雪峰低首
  传三生圣谛 常将历史敷成演义 缘苦难纠缠 无明不舍 罪业重重 催众生登岸 大士航舟

半山亭正面:
  盘山而上 看山河壮美 方知烦恼如尘垢
  龙会其中 闻释道清雅 顿忘功名效洞宾

半山亭背面:
  金斗泛舟 风雅不减张扶翼
  盘龙礼佛 丹客难为吕洞宾

大门门楣正面:
  佛光普照  照见五蕴曾赖寺
  教法唯空  空无一物始为禅

大门门楣背面:
  青灯黄卷 休歇幻梦求清净
  暮鼓晨钟 荡涤斯心去染污

流通处门口:
  庭前花草和君舞
  庵内烛香照我眠

弥勒楼阁前面:
  弹指门开 弥勒楼阁在眼前 谁似善财遍入唯识法界
  收心妄断 孔丘相印失身后 汝学颜子自栖陋巷茅庐

弥勒楼阁背面:
  红尘喧嚣 劝君啜饮曹溪水
  黑夜漫长 随我找寻弥勒尊

大雄宝殿门口:
  照来牛鬼蛇神 个个皈依佛法
  空去贪瞋痴慢 时时悟证无生

  蟠龙久卧 时刻欲升兜率院
  禅寺新兴 道俗同拜法王台

大雄宝殿内柱: 
  西坐而朝东 石室供如来妙相 虽无声 说法如狮吼
  今时亦忆古 禅林传大士遗风 纵有罪 断缘可业消

  世间烦恼如丝如缕 打破无明方是金刚手
  心内妄想若假若真 圆成福智便为妙色身

  三会龙华若是真 斯时当礼敬皈依慈氏
  大千世界原无假 遍地可学习效法善财
  
方丈楼下:
  果然前世有缘 黄卷青灯结伴 斯际又来参我
  何必今生蒙昧 晨钟暮鼓堪惊 后时谁去救君

方丈楼上:
  紫宫何处是 茫茫渺渺君须去
  慈氏少人知 喜喜欢欢我自来

祖师殿正面:
  灵山会上 破颜微笑为何事
  达摩洞中 面壁绝思待觉人

  悟耶迷耶 黄檗棒超神秀偈
  饥也渴也 德山饼胜赵州茶

  人立石头前 希迁禅路诚无际
  足损车道中 无语佛堂可隐峰

功德堂门口:
  平生罪业佛前忏
  浮世恩仇脑后消

香积厨门口:
  一灯能破千年暗
  半偈可成百代明

钟楼门口:
  一水渔樵闻梵曲
  半城香火向盘龙


株山荷叶庵
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己卯,桑正公(1561—1662)于龙标城北五里处,筑别业以居。凿荷沼、筑琴阁、植梅树,映水流香、抚琴赏月、放生养鳞、吟诗绘画,清心练智。与邑绅寺僧交,言语高迈。曾受异人修真术。亦曾从蜀江长龙山昙华寺东沧性福学研律。明神宗万历四十年(1612)甲寅,易家手闢为庵,修真事佛,以终余年。因爱荷叶生香,遂命池为“荷叶塘”、名庵为“荷叶庵”。后人私謚谢上贤为“桑正公”。崇祯年间(1628—1644),坚志诚意鸠工修塑佛像,以家产供香火。南明桂王永历六年(1652),李定国攻沅州、克靖州,声势浩大,战乱频仍。当地匪贼亦乘机掠抢。当群贼逼至荷叶庵,欲掠寺产时,师端坐庵前长椅,挥足尖芒鞋,飞上树梢,言有人能取鞋下,庵物全送。群贼茫然。师挥足尖招之,鞋复穿如故。群贼愕然。复欲进庵掠抢,师移椅于庵门,仰卧其上,令群贼挪移长椅,若动,则庵物全弃。群贼齐上,额汗如注,而长椅位动分毫。群贼大骇,遂俯首礼拜而退。永历十六年(1662),正月十五日元宵,师沐浴更衣,跏趺坐化。世寿一百有二岁,僧腊三十四夏。
清初,前南明四川巡抚钱开少削发为僧,法名大错禅师者,遍游湘山楚水。尝至黔阳株山,来荷叶庵礼桑正公真容道影。
道光五年,山东诸城庶吉士、黔阳太史王金策常屏驻从,过访假馆此庵育人之邑绅谢光篪,吟诗、品茗、围棋、酬对之余,亦瞻礼桑正公遗容,并赋诗以记。
宣统二年夏,谢祖乾撰《荷叶庵记》。
荷叶庵记
  镡城东北七里,诸山环绕,圞团僻幽。中有塘,广约二亩许。屡蓄荷。钱叶溢水面,清香扑鼻,碧圞可爱。
  明万历间,高逸谢公见而异之,笑相谓曰:“夫草木之所香者,花也;而叶能清薰,其惟荷欲?”味乎荷叶之香,僦塘西百步筑别业以居之。距居十数武,錾一小池,亦种其荷,名曰“荷沼”,放生养鳞其中。池西北高垂老梅二株,红白竞放,映水流香于宅。池东南筑一小阁,名曰“琴阁”。常与堂弟上拔抚琴围棋其间(按:上拔公於明季时任江南宁国府知府,明亡遂隐於宁国府,其子孙皆籍於斯焉),清心练智。阁前供石一、木芝一,古劲苍老。左右列桂、菊、兰、蕙数十本。窗外苍松、古柏、修竹、桃、李之属,相护而映。日与高隐雅人谈机论道、琴棋茶会於此,大都味夫荷叶之香也。
公有异志,尚佛学,隐姓匿名,与方外交游,受异人修真术,老故无嗣。於崇祯间,坚志诚意鸠工修神像,以产供香火。易家,手擗为庵,修真事佛,以终余年。佛右为公遗像,庵后即公墓也。公隐名不传。后人书志桑梓,以“桑正公”私谥。原其爱荷喜叶生香,故以荷叶名塘,而更名其庵焉。此地美风水,颇僻幽。
昔余曾祖光篪公尝假馆教育造士。道光甲申秋,邑候王金策太史常屏驻从,过访余曾祖,游息其间,於茶罢琴余,咽菊吟诗,有“牵驴寻野菊,伴鹤醉群芝”之句。自来文人游览,志士苦修,爱彼幽静,萃聚於此。嗣后我族相期永守公泽,奕叶馨香,更有望於后来者。
                           宣统二年夏 兰圃谢祖乾撰


株山碧泉庵
株山碧泉庵,在碧泉山上。下有清水塘,亦名称龙泉、碧泉。始建于明朝,日久遂废。清康熙初,僧明世新修。邑中名流向文焕作《修碧泉庵记》。
修碧泉庵记
吾龙标多佳山水,凡前人疏剔而得者,皆灵奇绝特。然或在穷崖,人迹罕到,而境连城郭阡陌交通,则惟清水塘胜。塘方盈亩,渊静澄彻。朱鳞金鳍,出没其间;虾、蚌、蟹、螯、鳅、鳖之属,水族之众,不可胜纪。古柏、青桐、苍藤、樛干,覆荫其上。夏则清凉,冬则温燠。水之利岁,旱灌千亩,不见其竭;霪雨经旬,不见其盈。水之中,石骨粼粼,岩穴窅冥,莫知底止,疑有蛟龙灵怪之物潜伏其下。
昔人建真武殿,塑像与龟蛇,镇之官亭、驿路,野店、花村、茶肆、酒帘,居然山市。平时冠盖游屐相望不绝,上官贵客车马经临,邑宰张筵多宴于此。三四十年间,沧桑屡变,雕甍朱槛,倾圯零落。绿水青苔,无复酒楼歌馆矣。夫盛衰相倚,否泰相寻。年来劫运渐回,烽火不惊,耕桑如故。
学佛人某乞余文募而新之,稍易殿制。制甚狭,殿以内仅余礼拜之地。有僧明世者,父子皆学佛人也。拓其前,作小阁以奉韦驮尊者,因以垣闬闳于左。易卑隘而为崇闳。去雕饰而尚朴素。数十年荒翳之区,殿庑垣墉,崭然一新。荆莽丛秽,刬削芟除。一泓清浅,咫尺金汤。山市、花村,风景依旧。坐茂树之清荫,濯涟漪之芳洁,易有德之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亨屯济蹇,即以是挽回气运,奚不可也。工既毕,僧请记之,遂书于石。

光绪癸卯秋,陈庆臣离别黔阳县,准备往广东赴任前夕,与谢祖乾同游株山碧泉庵。
谢祖乾《光绪癸卯秋碧泉山感怀》
城东有古刹,散步爱幽凉。
岁久松尤茂,泉清草自芳。
秋兰薰客座,夜月照禅床。
慷慨忧时局,僧家意味长。

陈庆臣《次兰圃君原韵》
一官游粤峤,离别在新凉。
冠盖非吾愿,芝兰羡尔芳。
清樽高士酒,明月故人床。
待到还乡日,耆英结社长。


黔城双江道院
黔城清水江与潕水河汇流之地,旧有双江道院,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岁始建。初名“桂香院”,祭祀“文昌帝君”,前殿供“真武祖师”。后移“文昌帝君”于“宝山书院”,始专祭祀“真武祖师”。清康熙、乾隆年间,曾经一度改为佛寺,由僧人主持。
清康熙三十八年贡生、攸县训导黄飞远,游历黔城龙阳洲双江道观时,有七律《游双江观》。
不见仙人炼药床,蕊宫犹峙潕溪旁。
一九城郭浮烟霭,十里川塬接渺茫。
瓢笠新来持戒衲,风帆时过载花航。
可怜雨散云流后,空忆当年旧酒狂。

附录:
黔城玄灵观
玄灵观,黔城西正街。宋大观元年(1107)丁亥建。元皇庆二年(1313)癸丑岁上元日,谢郁九居积置产,好善乐施。因中年乏嗣,以手置磨头坪等处田山,计粮七石有零,施于城西内玄灵观。逾年,获有一男,遂以玄命名。嗣生三孙,以芳、以茂、以兴。盍郡人士感其德,因玄公像供于观中。明季倾圯。清康熙二年,盲僧湛然募化重修,里人争相输金助成,规制宏敞。向文焕作有《募修玄灵观序》。咸丰、同治年间,梁道士,添建前厅,并建楼房。共产党执政以后,玄灵观被改成粮库。
募修玄灵观序
释老二氏之教,亦有裨于治理,故佛刹观宇,多与学宫争其瑰丽。而玄灵观居西城,颇静而幽。予尝与都人士游息其中。及通籍,每意观里桃花年年无恙,古柏青桐,亦不改清阴待我也。沧桑后,学宫之地,鞠为茂草。上方钟鼓,阒不闻声。所谓玄灵观者,则砖瓦毁缺,榱桷挠倾,蓁莽荒秽,又甚焉。
康熙改元,岁功既登,精舍回廊,渐次修复。明年春,盲僧湛然,曳杖踵予门而告曰:“观不修且坏,乞文劝之。”噫!亦奇矣!夫湛然者,盲而学佛者也。佛与老,道不同,何以动于中而慨然任之?夫好善,美名也。汲汲者,岂艳其名乎?佛者,性淡泊,吾知必不艳其名。墨子,佛氏之徒也;杨子,老氏之徒也。逃墨于杨,岂慕其道将迁其业乎?盲者心专一,吾知必不迁其业。何居乎?其故可思矣!夫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道之不同,又奚足病乎?且夫老氏之学,贵乎清净,今天下厌烦乐简之民,得其道、闲其性、安其情,其亦庶乎?可大冶矣!此湛然之意也。诚如是,固足以动人好善之心,予何不可乐劝之。
嗟乎!学宫之地,鞠为茂草久矣!亦有动于中,而慨然任之者乎?


江市寺院考

板栗湾净化寺
江市对河板栗湾洑水。宋熙宁年间,始建净化寺。旧以山名称象牙。山下有大型溶洞,蝙蝠群棲其中,甚阴冷。洞外现有水渠、良田、学校、公路。可惜寺院已经被学校占据。


尖坡大隐寺
黔城南三十里之尖坡大隐寺,创自明初洪武年间,由邑绅向宗彝捐建。明末,毁於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癸卯秋,玉元禅师偕曾氏重建。康熙三十七年(1698),宇鹏明广禅师扩建殿堂楼阁,并建浮屠於寺右,时号“中兴祖师”。宇鹏明广禅师,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自彻超琛禅师(1639—1709)法嗣,为临济宗第三十四世,破山海明四世孙,澹竹行密法孙。


托口寺院考

三里坪归化寺
托口三里坪归化寺,始建宋熙宁年间,明朝末期,毁于兵燹,仅存佛殿。
清康熙初年,住持寺僧雪舫禅师募修,向文焕作有《归化寺募修序》。
1972年壬子,托口归化寺被拆毁。
明永历十一年(1657)冬,印真传禅师挂锡安江东城观音院,樵山如奂禅师于密印真传禅师得法后,先后出住龙标山普明禅寺、托口三里坪归化寺等丛林。


三里坪大雄山寺
大雄山寺,在托口对河三里坪,古为名刹。
清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三藩之乱”起,尚善贝勒征滇,途经黔阳托口。亲访嵩山和尚于大雄山寺,赠“选佛场”匾额,并令辑录《嵩山语录》。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丁亥,黔阳托口大雄山寺嵩山寂,寿八十三,腊四十六。塔于寺右古树下。1972年壬子,黔阳托口大雄山寺被学校占用。

  
沅河寺院考

张家湾回龙庵
回龙庵在原神场张家湾,古有寺,始建无考。
清同治四年,苗民起义,用火烧毁寺庵,寺庵竟然完好无恙,苗民大惊,遂遁去。


原神团观音阁
原建在洲渚,后移徙原神团,一昼夜而就,人谓有神助。


岩陇寺院考

岩陇崇兴寺
在岩陇浙溪,距离黔城十五里。庵前双溪汇流,始通舴艋。
清康熙中,有诗僧元义住持。乾隆年间,僧灿文、灿辉复修,并捐置渡船,有寺田若干。危元福作《复修崇兴寺碑记》。

释元义《浙溪道中》
仍返黔山路,扶筇事事宜。
林花霜点色,涧响树添奇。
虎迹临门少,鸡声度岭迟。
再来须久住,拟在桃花期。

危元福《复修崇兴寺碑记》
象教中人无算矣,其下者,托清静之门,为污浊之行。即不然,而煖衣饱食,徙向空门乞生活,于一切善行度外置之。又不然,苦行募化,有益三宝、有利众生,是则贤矣。
乃如二师,本知“慧性裕慈悲,心矢莫大愿”,力造无量功德,而总无待于外觉。因人成事者之犹是寻常衲子也。二师者,沙门中获多觏乎哉?


双溪寺院考

双溪紫霄山寺
距离黔城东北十三里。相传为汉代袁、刘二仙棲真处。清康熙初老僧行普重修。
清康熙三十八年贡生攸县训导黄飞远,应老僧行普请,作《募修紫霄山寺引》。
募修紫霄山寺引
紫霄山,在黔邑东北。层峦迭嶂,耸出云霄。天时阴晦,烟雾蒸然。非极晴霁,莫能见其峰。相传袁、刘诸仙炼真处,土人祷雨辄应。探奇之士,鲜着履而登者;樵夫牧竖,即至之,亦不能言。遂令山之胜概萧骚,岑寂灭没而弗彰。
忆往时避兵山中,由麓循溪而入,攀萝扪石,至其处,可十余里。西望烟溪,平畴碧树,与阜冈相错。极目眺之,则城廓如盘,两江晶莹如匹练。东南诸胜,若罗翁、古佛,或隐或见。于云烟缭绕间,令人应接不暇。盖邑之鉅观也。旧有“真武殿”,剥落荆棘中,缁流黄冠,畏其高峻深僻,未有过而问之者。
岁戊寅,老僧行普,担瓢攲笠,婆娑其上。锄山而食,汲泉而饮,且十年于此矣。邑中人莫或知之,老僧亦不乐人知。故蓬蒿满径,键户焚修,晏如也。今承平日久,时和年丰,若邑之精蓝禅宇,星列而棋布者,大都皆数数修举。是诸檀越乐善好施,其俗然也。何独吝于紫霄山,而听其颓落若是。
老僧以日暮途穷,将有志于丹碧,以俟来者,俾兹山胜概,不终于湮没而弗彰一日者。敞衣蓝缕,扶杖叩门,乞予为引。
夫予言何足重?老僧第述山之胜概,以告诸达官长者之前,必有解囊以从事者,又何俟乎执之晓晓耶?


烟溪回龙庵
在烟溪月沛园,陈朝汲有《回龙庵记》。
邱士琳,字玉玱,崇祯时贡生。以县令需次,里居烟溪。藏书课子,辟地种花,构“月沛园”。有毓庵堂、雕虎堂;有戛玉轩、醉石轩、浪雪轩;有醒岩楼;有鹤胫桥;有宝鸭泉;有玉岚庵、少陵斋、仙月亭、醒庄、花雨廊、银螺径诸胜。


烟溪玉岚庵
邱士琳,字玉玱,崇祯时贡生。以县令需次,里居烟溪。藏书课子,辟地种花,构“月沛园”。有毓庵堂、雕虎堂;有戛玉轩、醉石轩、浪雪轩;有醒岩楼;有鹤胫桥;有宝鸭泉;有玉岚庵、少陵斋、仙月亭、醒庄、花雨廊、银螺径诸胜。
清嘉庆黔阳贡生邱开来作有《玉岚庵》诗。
玉岚庵
嘉庆黔阳贡生邱开来 觉吾
结庐白云窝,远挹溪山翠。
主人坐鸣琴,晓雨千峰坠。
扑檐山气清,长啸溪风至。
淡与图画欢,高话羲皇志。
好鸟入幽丛,静得忘言意。


双溪朝阳庵
朝阳庵在双溪小阳冲,距离黔城三十六里。始建于明朝,有寺田四十亩。清道光初年,毁于火灾,由众姓重修,并建“关圣宫”。朝阳庵风景优美,为邑人登览之所。

附录:
漠渡松泉道院
松泉道院在双溪漠渡坪,即今双溪磨里坪村。隔潕水河与红岩相望。旧为羽客修炼之所,清同治十三年,其丹鼎、石床尚存。现已沦为瓦窑。


安江寺院考

广福山胜觉寺
安江寺院,创自后周天顺年间,有广福山胜觉寺,初名广福寺。宋大中祥符年间重修。元季有某将军遁迹寺中,留有“养马园”,清同治末犹存。清聖祖康熙二年(1663)癸卯,蜀僧密印真传拓其基宇,广弘禅法。康熙四年秋,密印真传撰有《重修广福山胜觉寺疏引》。
后来,有僧智一住持广福山胜觉禅寺。尝至浙江嘉兴楞严寺请回《嘉兴大藏经》全部归来,供奉于藏经楼。道光癸卯年,遭遇火灾,而藏经楼、方丈楼巍然独存。寺僧庭松静如复修后,称为黔阳“梵宫第一”。清末民初,由祖啟裔懺禅师主持安江胜觉寺。祖啟裔懺也是一位诗僧。民国二十九年(1940)七月,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由武冈竹篙塘迁来安江胜觉寺。翌年二月,改为“湖南省立第十职业学校”,1947年又改为“湖南省立安江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49年由共产党政府接管,更名“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后来袁隆平在这里试验成功了“双系杂交水稻”,蜚声中外。

重修广福山胜觉寺疏引
能仁出现,悬慧日以当空;应化无方,驾慈航于欲海。古以人诚感格,圣迹昭然。而况水绕山旋,林郁境秀。
按碑记,寺始建于后周广顺元年。宋祥符中重建。元季有将军遁迹寺中,今“养马园”犹在。递代重修屡次迄今。
  十载余前,兵戈攘攘,僧将半百,逃窜四方。香烟绝侍,瓦片零落,墙壁颓毁,佛身曝露。予以观之,实乃感伤。何得仙境,焕然一新。故集有志缁流,募修古寺,堪为选佛之场。然非独手而可为之。
既谓选佛之场,所为何事欲会?达摩不向东来,释迦未曾出世。向上一着,超出有漏之因,顿入无生之旨。心包法界,体合真空。离四相、越三乘,虽度众生无生可度;断翳眼、灭空花,俱成佛道无佛可成。
  辟未辟之昏衢,了未了之公案。以此先觉而后觉他,名曰“胜觉”。选佛之场也,功莫大矣,平安有涯量哉。凡仗宰辅、高贤、贵客、达士,深察古往今来,莫负灵山之嘱。须知三宝,住世福田,一种一收,定无虚也。作如是因,获如是果。果因满足,人中尊胜。咸荷匡扶法社,无以朽之云尔。
                     康熙癸卯孟冬上旬  密印真传
                     述于黔阳安江广福山中胜觉禅寺

清聖祖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造密印和尚塔于黔陽安江廣福山勝覺寺前隴。
  康熙十四年元宵日,楚南金城七十叟劉禹甸撰《密印和尚塔銘碑記》。
                       楚南金城七十叟劉禹甸焚香拜撰
                       黔陽安江法弟子劉湯懋沐手敬書
  原夫乾肃象正瑞霭,坤灵冲虚结萃,贤者出焉。自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乘悲愿以出者,莫不示其由也。盖白业境界,讵常能所测之。逮以圜机应世,云水驰名。王公钦羡,神鬼遵崇。犹恪然者,而生卫法之心也。予以履师快捷方式,箴芥相投。体契紫云,用明师典。无以自効,辄赞其源,故永贻于后耳。
  师讳真传,号密印,姓李氏。原籍四川叙州府,寓于贵州之安顺。天启乙丑岁诞日,晴霄正昼,白气舒腾。时,母忽倦,就榻而寝。正寐之间,见得满屋无障,四壁俱空,熟桃满株,从东扑向,觉而诞之。其年六月二十八日也。
  师垂髫之时,弗从他教,自不茹饮,省知世间俱从幻化。尝诵《法华经》,至“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之句,掩卷不觉潸然,因此遂有出尘之念,家园世业浑不着己。
  事其二亲谢世,诣观音洞薙髪。除务之暇,尝阅教典,并览宗猷。虽未深谙道义,然心中奛有契焉。遇一老僧谓曰:“陈年茶饭,不必苦啜。须知有教外别传”。师曰:“何为教外别传?”老僧曰:“放下自有端的”。师从此后少以执卷,默而静坐,身心浑忘,如此半载。偶而一宵月地经行,闻钟豁悟,觉得以往所看教中从闻思修之旨,炳然不疑,胸中碍膺当下冰释。
师闻得语嵩传裔住贵州之牟尼寺,次受三潮水禅院之请,整理参见,四方云集者众。临冬结制,具圜戒法。不忆次年有病,辞归调理。后寄书以问之。师览,修复,兼呈偈曰:
鼓浪长鲸出海游,风云相聚要吞舟。
谁知泳入三潮水,是病浸成永不休。

     固病不离生死因,离时谁共我相亲。
纯清绝点难留住,应用权将作故人。

     袖未藏锋一着先,然无月色过前川。
今时不肯将心负,任运分辉显洞天。
自复书之后,病未脱体。
未几,复遇灵隐和尚从蜀而至,驻锡师庵共住。一载未周,偶值世乱,因众檀信欲同接上滇中,遂将曹溪来源,而谓师曰:“佛祖位中,有个了不了事,要汝承当”。师曰:“如此病质,不能担代。”复辞不允,勉而受之。
  己亥春,率众临楚,锡挂新州白云山、黔阳东城观音寺。次受靖州绥宁波罗山云栖寺请以辟建。然后结制于会同洪江回龙禅院,砌修前楼七栋。复迁黔阳广福山胜觉寺预成,棘林艹地,朽础败甓。今之殿堂旋庑,百废俱兴。
  不幸灵老和尚以向贵省圜寂,师不惮劳以往。次迎舍利而归。众眷之虔,塔就。缘以故瓶旗山,连修祖院,广其砌,而拆垩更新,殿立恢宏,高楹三丈,廊接四周。六坐道场,共有《语录》十二卷锓行于世。
  盖近以来,甚有稗贩徒衒声名,承虚接响,误赚后昆。以至法门渐渐寥薄,殆将古人宗风,每每移易多矣。师屡因劳苦甚以御下。燕处息心,不甚酬酢。
间有久依弟子、长亲居士,诚捐确意,建塔于湖广辰州府黔阳县安江广福山胜觉寺之前陇,故请铭予也。
  夫唯师之道,而心意识尚以莫测,讵铭之所能欤?但以行实家风,微以述之。详师髫而厌世,越出常流。冠以严持梵行清白。满千武士,瞻德容而息恶从善;成百异道,观行径而归正却邪。乡友称其应化之贤,宰辅赞其再来之圣。
  居法位后,犹前悟彻渊深;工夫急切,原以性根猛利。发机甚疾,当锋者少。利物如鹏擘海,接人似剑出匣。具炼佛祖之用,足煅凡圣之能。
门徒晚辈及度后人,承炉鞲以未授祖意,复别出而各擅家声。唯师道眼精明,吹之数省;德海澄清,溢之四外。故摭其由爰系之尔。铭曰:
       临济真宗,天童独盛。法传破山,林茂根正。
       灵隐相继,绍于密公。全提祖印,正脉弘通。
       手垂格外,剑按当门。云水相望,迎锋已奔。
       观今甚烂,做古行持。扫尽狐族,觅狮子儿。
       育德耆旧,久依不孤。孝当竭力,建此浮图。
       江山作供,日月为灯。地久禅谷,天长寿陵。
       迷有生灭,悟无涅槃。常光更古,慧眼能观。
       予言石载,师行冰清。诚以稽往,故为是铭。
             康熙十四年岁次乙卯孟春月中旬上元日
             阖山耆旧同四众人等  是日勒石建立

嘉庆、道光年间,黔阳县县令王金策游胜觉禅寺,有游记和诗歌记录之:安江胜觉寺,古柏数百株。轮囷盘屈,传为汉唐间物。巨者四人环抱不能合,细者亦周围数尺。浓荫蔽天,希睹曦景。诗云:
大木荒唐叶倒悬,禅棲空邃磴钩连。
铜柯丞相祠前柏,石室仙池洞口天。
青匼匝遮云外路,绿昌明试涧头泉。
疏钟动晚匆匆去,又被江声聒醉眠。

邑人危炳光有《九日游胜觉寺》七律诗:
醉把茱萸忆昔游,梅城北塔唱相酬。
故乡几日开青眼,古寺高僧竟白头。
浪迹暗惊新髩影,禅房仍傍旧经楼。
空谈坐久观花卉,佳菊犹含未吐秋。

同治、光绪年间安江诗人廖玉琅有《致诗僧静如诗稿》十二首,七绝十首,七律二首。
与善祠避暑有感即柬静如上人
  注:与善祠,位于黔阳安江。静如上人,黔阳安江广福山胜觉寺住持诗僧,善诗词,喜丹青,乐琴棋。
山绕围屏水绕村,菊松相伴老衡门。
世人为作封侯梦,辜负莺花酒一樽。

少年结习已全除,览遍湖湘静读书。
默数舟车游历处,几多光景是清虚。
  注:黔阳安江与善祠,为作者避暑之地。作者所居之室,门题“清虚”二字。

山林避俗已多年,爱学髯苏结佛缘。
悟到心经空色相,浮名浮利渺秋烟。
  注:髯苏:即苏轼。结佛缘,即指苏轼与佛印、参寥等诗僧相唱和事。

山水争留文字缘,徒灾金石几人传。
眼前清福侬消受,风送莲香六月天。

游胜觉寺访诗僧静如
名山往复几经秋,佛拜长眉不惹愁。
忽忆当年诗酒伴,羊昙未忍过西州。
  注:作者故友向召卿居黔阳安江广福山胜觉寺读书,与诗僧静如及作者时相过从。

敢言诗料积成堆,放胆东林结社来。
慧远不嫌陶令醉,仙浴池畔白莲开。
  注:东晋庐山慧远与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在东林寺结白莲社,相期共赴极乐。传陶潜、谢灵运随喜参与。又传陶渊明、陆修静常往庐山东林寺拜谒慧远,一僧、一儒、一仙相处融融。有“虎溪三笑”故事流传,作为以后“三教合一”的模板。

从古僧家尽日闲,苍松翠柏掩禅关。
纱笼护好惊人句,塔上斜阳下远山。

法坛常占作诗坛,芋火无灵笑懒残。
绮语忏除方献佛,一声清磬想伊兰。

和静如上人《白月月红花》原韵
不伴晴霞斗晚风,含芳偏与素心同。
几番我欲寻香问,底事花名月月红。

清净由来佛国中,色经舍利总成空。
花神会得佛心意,但有花开不染红。

怀静如上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那堪咫尺等长安。
虎溪送客谈往事,莲社敲诗忆旧颜。
韵写高山流水调,思萦秋水暮云寒。
聊题一叶乘风寄,吹向烟霞好问丹。
  注: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朝李商隐诗句。
   虎溪送客谈往事,莲社敲诗忆旧颜:指庐山东林寺慧远与陶渊明、陆静修交往事。

挂锡久驰方外名,庄严法界树新声。
种莲不碍山为屋,散粟还依石作城。
顾我无才输解带,与君何日叙班荆。
看花预订重阳约,携手花间一笑迎。
  注:顾我无才输解带:指苏轼与佛印论禅,在斗机锋时认输,输腰间佩带事。


福聚山观音寺
安江观音寺,始建宋熙宁年间,原名福聚寺。明永历十一年(1657)冬,破山海明法孙,灵隐印文法嗣密印真传挂锡东城观音院,始更名称。对观音寺樵山如奂禅师(1633—1696),示以教外别传,遂终日宴坐,参究宗乘。后得法密印真传禅师。付法偈云:“脉发川黔到楚天,单提祖印授高贤。时来休挂寒岩上,据令当行续正传。”嗣法后,先后出住龙标山普明禅寺、托口三里坪归化寺等丛林。


洗马寺院考

古楼坪永兴寺
在今洗马古楼坪,现为学校占据。旧时寺院绀宇宏敞,古木参天。寺左有甘泉,供千家饮用。岁旱,则源愈濬。寺右及隔溪,有三座易氏祠堂,供奉有黔阳县易氏历代祖先牌位。其中,嘉庆十五年进士易良俶、左宗棠幕僚易孔昭二人有专章介绍。
溆浦谌景星《秋日游永兴寺》诗云:
廿年泥雪半尘寰,一片浮云任往还。
消歇壮心惊白发,摩娑老眼对青山。
晚风斜照蝉声急,修竹长松鹤梦闲。
梁杜吟成尚坚志,几人投袖济时艰。


附录:

杨村凉山庵
古代属于黔阳县地,实惠堂村,世为谢氏修建。山秀寺幽,洞深草茂。外有营垒遗址,为明朝末年南明永历朝襄国公王进才驻跸之所。入清后,邑地土匪猖獗,里人多避乱其上。
南明永历二年(1648,清顺治五年),李闯王旧部王进才、马进忠、袁宗第、刘体纯等诸将据守辰州府黔阳县抗清,在雪峰山西脉大凉山和雪峰山主脉八面山、罗翁山一带活动。
南明永历三年(1649,清顺治六年)正月,清军阿哈尼堪、刘之源部在宝庆击败明军王进才、马进忠军,占领宝庆府城邵阳,接着向西进攻黔阳,在黔阳县的洪江击败袁宗第、刘体纯部,进占沅州、靖州。十月上旬始,各路明军重新活跃起来,恢复湖南失地。原驻扎邵阳洞口、黔阳洪江一带的鄂国公马进忠、襄国公王进才移兵南下,会合由全州入湘的新宁侯赵印选、兴宁侯胡一青部,于十月二十七日攻克武冈,活捉清守将杨应元,新宁、城步等县也随之收复。十一月初四日王进才部又攻克靖州,清将阎芳誉等逃窜途中溺水而死。收复武冈以后,马进忠部进迫宝庆。
李闯王旧部王进才、马进忠、袁宗第、刘体纯诸将离开后,黔阳县又被清军攻破,遭到了清军铁骑蹂躏。


新路河水星庵
在新路河水口山,市集多回禄劫,因立寺水口山,名曰“水星”,义取克制之意,火患遂纡。路曲自丛林而上,风景极幽邃,与沅州景星寺相埒。清朝黔阳县教谕瞿大经之孙辰溪高僧明心禅师住此,兼理新路河万寿宫。尝登广座,为四方比丘说法,大众如云。明心禅师性好善饮,常常与文士醉歌,士大夫以大颠禅师目之。


中方玉屏禅院
在中方玉屏山。清康熙四十四年,周姓邑人共建。道光十一年,僧隆佐重修。禅房整修,法相庄严。胜风名区,见者称赏。现在为中方镇政府盘踞。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2)壬午,隆佐悟达诞生黔阳中方潘家。将诞之夕,母梦麒麟入怀。即诞后,异香漫室。母子俱断食荤腥。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壬寅,隆佐悟达丧母。结庐墓畔守孝三年。诵《金刚经》度日。清乾隆五十年(1785)乙巳,隆佐悟达出家黔阳普明禅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隆佐悟达回家扫墓。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甲寅,隆佐悟达参新路河万寿宫明心际慧得法。清嘉庆十六年(1811)辛未,隆佐悟达前来共住,任首座。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丁丑,隆佐悟达住持中方玉屏禅院。清道光六年(1826)丙戌,隆佐捐银九十两助洞昌修复黔阳城隍庙。县令王金策主持。清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隆佐重修中方玉屏禅院,禅房整饬,法相庄严,为当地一大丛林。热心公益事业,修桥路、施棺资,均系自己平时积累。清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圆寂于玉屏禅院。世寿九十九岁,僧腊六十三夏。有法嗣兆西祖贤住持黔阳龙标山普明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由定生慧
下一篇:南明五溪遗民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