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万古一禅师》序
《千秋万古一禅师》序
《大智度论》有一句名言:“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方便智是以绝诸戏论的根本智为体性,不忍众生病苦,随缘对机所显现的智慧。因此成熟的方便智,一方面须根源于深湛的无所得空慧,另一方面也有赖对时代及众生根器的了解,它不能只是佛教思想与世间知识的揉合,它更需要以般若空的体验作基础,尤其它虽不离于空的体验,却也不是仅仅空的体验所能完全胜任。
印顺法师在一九四九年所撰写的〈佛法概论?自序〉中曾说:“在时异境迁的今日,今日的中国,多少无上妙方便,已失却方便大用,反而变为佛法的障碍物了。所以宏通佛法,不应为旧有的方便所拘蔽,应使佛法从新的适应中开展,这才能使佛光普照这现代的黑暗人间。”由于义学不振、修证贫乏、风气保守,近世的中国佛教充满了过时的拘蔽,内不足以化导诚心向佛的教徒,致使他们在迷信的中世纪气氛中困厄难行;外不足以慑服世人之心,致使有识者视佛教为无知落后的象征。因此如何创造符应时代的新方便,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佛教发展的一大课题。
四年多以前,最初在佛教杂志上,读到李元松老师的文章,对于其“经验主义”的禅风每有共鸣。亲近学禅之后,我有更多的机缘旁听李老师在各种场合为来访者的破疑,其剖析修行经验与人心人性,精辟入里者,不一而足;其恢宏浩大,气吞万里,足以决千年之疑者,亦所在多有。在读李老师摸索阶段时所写的修行日记,一方面可看到他详细而深刻的记录自己修行的心得,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他在精进于修行的同时,反覆探讨思索佛教义学中各方面的大问题,其思想的精锐和道心的强烈,令人动容!我想,这是李老师在修证上有重大突破之外,复能对关涉佛教解行二门的种种问题,作广泛探讨深入剖析之缘故。
本书所收录的二十五篇文章,是李老师从一九八八年八月至一九九二年十月,曾经发表在佛教刊物上的见解。它所涉及的主题,小自佛教修证内涵的剖析,大到社会文化乃至佛教千年之疑难的解决。从文风上来说,有时感喟、有时劝勉;有时深刻犀利、有时温柔宽和;有时又庄严广大、豪情万丈。内容看似驳杂,但都来自同一个核心-佛教修证之道的提振讲明,也朝向同一个方向-在这个新时代为佛法在人类文明中寻求确当的定位。以我个人粗浅的学养来看,其中所解决的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超乎其篇幅所能范围者。我想,只要是曾致力于佛教问题之思索者,就能感受到其中思想的精纯度。
混乱过时的佛教旧方便,难免障碍众生,令学人矛盾困惑,乃至盲修瞎炼。虽然思想问题的解决,和修证之路尚有一段距离,但是统合混乱矛盾的思想,却是个人踏上修证之路所确需的第一步。再从佛教哲学在新时代的发展来说,各种本末深浅问题的厘清,也是提高学术研究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本书文字,在现代禅教团已整理和未整理的李老师法谈誊录稿里,虽说只是十中之一而已,但相信其中的内容,对细心的读者来说,已有足够的启迪和决疑的震撼力!
李老师在出版前夕嘱我写序,只是自己学习现代禅三年多来,愈来愈觉得佛法修证道的深广,非个人所能蠡测。因此虽受咐嘱,但焉敢言序,只是将一点感想向读者披露而已。
一九九二年十月廿五日温金柯写于外双溪寓所
【本文原为李元松老师著《千秋万古一禅师》(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一月初版)一书之序。该书于一九九四年六月再版,改名为《现代人如何学禅-超越心灵的矛盾与不安》,本文收录于该书之〈附录〉,页二六三──二六六。】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