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阿毘达磨的发达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阿毘达磨的发达

  关于“阿毘达磨”的起源,有的认为,佛陀时代,阿毘达磨在弟子间已经相当盛行;第一次结集时,已有“论藏”的结集。一般而言,部派佛教的兴起,直接促成阿毘达磨的学风,甚至堪称这一时代的佛教为“阿毘达磨佛教”。到佛陀入灭后四百多年左右,关于阿毘达磨的著作已经洋洋大观,这些都和部派佛教的兴起发展有密切关系。
  何谓“阿毘达磨”?梵语 abhidharma,音译“阿毘昙”,意译为“对法”。 就是种种法义的分类、解析和研究,形成为三藏之一的“论”藏。

  阿毘达磨的出现和演进情况,先是简单归纳一些名相,综合法义的要领,令人容易忆持,所以早期阿毘达磨只代表佛说经典的泛称。后来由于部派的发达,含意就复杂起来,各派的论师为了使佛法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就加上种种的分类、解释,各部派都有各自立场的阿毘达磨撰述,于是深奥繁琐的哲学式教典就此发展。

  关于阿毘达磨发达的过程,日本学者木村泰贤把它略分为四个阶段:

  契经型态时期:当时经论未分,阿毘达磨被摄于《长阿含》及《中阿含》等经典之中。

  经典解释时期:担负经中的定义、分类的工作。

  论典独立时期:随着部派发展而产生的独立论书。主要以《舍利弗阿毘昙论》、《六足论》、《发智论》、《婆沙论》等为代表。

  纲要论书时期:代表各派的主要论书已经完成,为了便于简单学习,所以有纲要书出现。如法胜的《阿毘昙心论》、觉音的《清净道论》(南传论书)、世亲的《俱舍论》等书。

  最早期的阿毘达磨文献,现存的有南传七论与北传七论。北传七论中,以《发智论》为主,是说一切有部的根本论书,它贯通旧说,演绎新知,颇多善巧。另外,以《品类足论》与《界身足论》、《识身足论》等六论为辅,这六部论典都受到《发智论》的影响,而成为有部思想的主流,称为“六足发智”,犹如“一身六足”。

  南传佛教抱持着“论藏亦佛说”的立场,来阐扬南传七论。七论之中,《法集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双论》、《发趣论》等六论,传说是佛说的,最后的《论事》,是目犍连子帝须在论议中为了破斥他宗而造的,可说是对异部的批判论典;在部派教义的地位上,它相当于北传的《异部宗轮论》。

  后期发展的阿毘达磨佛教,北传以《大毘婆沙论》、《俱舍论》为中心,南传则以《清净道论》为中心,然该论在南传三藏中编在“藏外”部份。

  在思想方面,早期对于业、禅定、六根、六界、四谛,或中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佛教的基本教义,采取分别说明,并加以定义,详尽论述。后来发展成以“问题集”的型态,加以分类总摄,再针对其问题,一一定义说明,更依据种种立场来阐明其相互关系及性质。但因发展过于繁琐及僵化,以后又重新整理,将它们编成纲要式的“偈”、“颂”,以方便记忆。

  由于阿毘达磨的极度发达,所以部派佛教又被称为“阿毘达磨佛教”。大体来说,这个时期的佛教偏向理论化,走向哲学式的教学发展,致使佛教与人间脱节,也与实际的修道相背。因此,其后兴起的大乘佛教,特别强调回归佛陀时代,将佛法信仰落实于生活之中,确实有其思想演进的背景因素。

  佛法的根本如海水一味,原始教团更是和合无诤,随着时代因缘的变迁,佛弟子由于根器的差异性,体会佛陀的教法自然有所不同,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于是造成日后部派佛教产生的自然现象。部派佛教的两大根本派别:上座部,代表的是传统的、保守的、根本的思想基础;大众部,代表的是开放的、革新的、大众化的、积极的思想发展。沿着这样的发展脉络,更衍生出小乘与大乘的各种修持理念与方法。

  到了中国佛教的南北朝时代,因为经典翻译的发达,学者的研究,行者的各抒己见,形成学派分立的局面,例如成实、俱舍、涅槃、三论、摄论等多达十三学派,盛唐的黄金时代,高僧辈出,自树宗门,各有门人,一脉相承,创造出“大乘八大宗派”的规模,这是佛教发展史上的颠峰时期。其次,每个宗派又各有支派与分流,最显着的是禅宗的五家七宗,就是所谓教外别传“一花开五叶”的有力说明。(上述的详细说明,见本书中国篇的第八章<宗派的竞相建立>与第九章<禅宗的风起云涌>)

  佛教发展到今天,形成复兴与蓬勃气象,学者专家树起学术思想的自由与独立的旗帜,著书立论,犹如百花绽放,缤纷夺目,因此佛教派别发展的繁复庞杂,比起隋唐时代,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本是佛教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然而时下有部份人士,常为文评论台湾各寺庙之间“山头主义”、“各自为政”等无稽之谈,实是不懂历史渊源、不明大义,以管窥天的狭隘见识。在面对当今社会宗教与非宗教之间弊端丛生的异端邪说,我们更要提倡回归佛陀时代,树立根本佛法的权威性,以正法照鉴非法,自然让邪说歪风消靡遁形。正信佛教徒当有此共识与远大眼光,让佛教发展犹如一颗大树,枝叶茂密,却仍主干凛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