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黄念祖老居士谈念佛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黄念祖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黄念祖老居士谈念佛

黄念祖老居士在《谷响集》中写道:
今秋我在广化寺念佛七讲阿弥陀经宗要,末后引用印光老法师开示,谓念佛未得到一心者,不可急求见佛。若有此躁妄求见之心,则为自家的冤对提供机会。他们必借机干扰报复,破坏行人。讲完后,有一年老之女居士,前来问话。该人心情激动,神暗气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连声问曰:“您所讲的,正是我的病。我的病已两年多。因念观音,就想见观音。谁知见到观音后,从此见种种相,扰乱不息。于是白天黑天,开眼合眼都见。或见善相,或见恶形,心惊意怖,苦恼无穷。夜不能睡,昼不能休。精神疲顿,神经紧张。无法可医。纵满室坐满了人,仍见满室都是恶相,遂致精神恍惚,身心俱疲,苦恼万分,命在旦夕。”末后并问是否应念大悲咒来除魔?

  我对答曰:“您不必修法去压制,若去压制,即是在作对。则这个结子,拉得更紧,更不易解开了。”于是我告以一法:“古有大德,在深山中,结一茅蓬,率众共修。但该处山精野鬼,时来干扰,或现佛菩萨相,或现虎豹恶形。大众惊扰,不能清修,力劝大德迁移,但大德不为所动。三年后,野鬼俱寂,诸相皆无。大德曰:‘野鬼伎俩千般有尽,老僧之不闻不睹无穷’。可见不闻不睹,不去管它,则魔恼自息,古云‘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正此意也。”她当时要求小女写下来交给她。本月初一日,我在居士林讲《净修捷要》。讲毕,该女居士焕若两人,体态安详,容光焕发,精神奕奕,特来道谢。盖小女所写之字条送到后,诸相俱隐,干扰全清,大患顿除矣。可见“不闻不睹”,真是去魔之良方,盼您一试。再者《十往生经》云:“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可见您若切愿求生,一心持名,即得二十五位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处,来加护持。那还怕什么外道的干扰呢?

念佛的同修,或许会经历上述相似的情况,就不要执著沉浸拘泥于记数方法。对于自己显现的烦恼妄念,应该自己告诉自己:不拒绝它不接受它,见烦不烦,其烦自闲;见恼不恼,其恼自倒。末学出现这种障碍的时候,喜欢背诵观想《西藏生死书》中的段落:(然后顶针念佛不记数)

把这些无数的不同面貌看成是梦,是你的心的投射,虚幻而不真实。不要执著任何事情,安住在本觉的智慧中,超越一切的概念:这是此生中阴的修行法要。

你很快就会死的,那时候一切都不能真正帮助你。你在死亡中所经验的,只是你自己的概念思考。不要建构任何意念,让它们消失,溶入你广袤的大觉自我觉察中:这就是临终中阴的修行法要。

对于任何现象的生灭或好坏的执著,都是你的心。这个心不管生起什么意念,本身就是法身的自我光芒。不要执著意念的生起,不要由此形成概念,不要接受或拒绝它们:这就是法性中阴的修行法要。

轮回是你的心,涅槃也是你的心,一切苦乐和一切无明都只存在于你的心。必须控制你自己的心;这就是受生中阴的修行法要。
尤其是第三段,法性中阴的修行法要。与上述黄念老所说的方法是一致的。 《圆觉经》云: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再者,根让上师在《智者妙音》中也有类似的开示:

问:我学佛很久了,可是还常常有各种各样的不好的念头,虽然当时也知道这是不对的,但念头却不受控制,所以很烦恼。

答:有很多种方法,最简单的就是不要想得太多,不要去故意去制造很多的希望或担心。比如一潭浊水,你不去搅拌它,不久它就会静止下来,泥沙沉淀后就很快清净。如果你老是去搅拌它,永远也没法清净。

妄念也是这样的,它本身很简单(单纯),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在念头出现后,又过多地去设计和制造新念头,从而产生了烦恼。如果能直视妄念而不去压制和助长它,妄念就很快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回归心的本性。

再者,莲师答空行母所问之伏藏法《皈依》中,移喜磋嘉白莲师言:密皈依之正行如何?

大师答言:见,自然放下,应离执与免边见。修当离实执,及定见。其为不可言表。意即心勿向外求,勿专注于内,住于自然而离实执。无散乱于行住坐卧,住于不断之境界中。满足,振奋,空灵,大乐或光明等均为短暂之觉受,切莫视为神异。若心掉举、受障、昏沉,以此等觉受作修习,一切显现,如上者,勿以之为过患。

再者,夏莲居老居士在《自警录》中说道:

若矜躁卜度 希冀玄妙 或计功求速 或背境向心 即流入第二念矣 第一念是智 第二念是识 随识即染 依智则净 直心正向一切莫管 字句分明老实念去 慎勿舍外趣内 背境向心 於鬼窟中作活计 当身心一如 炽然而念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知觉名佛菩萨,不觉名凡夫。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并依戒定慧三学,以求达到此目标。修学的基础是三福,待人依六和,处事修六度,遵普贤愿,归心净土。佛之教化能事毕矣。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