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众生的积极意义
调和众生的积极意义
中台男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谌法师
“恒”是长久、长远,“顺”是不违背、调和的意思,字面上看,二者都有正向的积极意义。我们常说:“众生欢喜,诸佛欢喜”,五浊恶世的众生习气积重难返,难调难伏,以世间法来说是“入于俗而流于俗”;虽然修行人远离恶念习气,超脱凡俗,以成就自我的圆满人格,但佛陀以无尽的慈悲化度众生,积极地面对众生的烦恼,将自我投入众生的洪流中,“入于俗而化俗”,这就是大乘菩萨的精神。众生的业无尽、烦恼无尽,所以我们的愿也无有穷尽,这是真无畏,也是大无私。
愿无穷 行无尽
化度众生要有实践力,有愿斯有行,有行斯有愿,不断地从实践中去落实自我的弘愿,以此行成此愿,以此愿发彼愿,重重无尽,相续不断。所以,普贤十大愿的第九大愿,为“恒顺众生”。因为“恒顺”是精进力、是实践力的转化。恒顺要有长远心,如日月运转于天地之间,恒常而不停息,精进不懈,化度众生无有疲厌。
再者,因为“恒顺”是菩萨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摄法的表现。调和众生要立于众生的角度,以同理心来布施慈悲、赞叹,使之不逆不背;以同事、利行引入佛智,信顺于道。
为什么“恒顺众生”会成为大行普贤菩萨的大愿力?因为“恒顺众生”要有化俗的智慧。众生颠倒妄想,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调和众生使去妄执,必须要有化导的俗谛,圆融的智慧。而且“恒顺”须具忍辱之行。众生的积习、业力难除,必定多所违背,菩萨行此难事,得成于忍。没有忍辱的力量,如何恒且顺?所以,“恒顺”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与难行能行的实践力,同时具足精进、布施、智慧、忍辱的菩萨行。
调和顺理 觉行圆融
没有众生就没有菩萨,经上说“心、佛、众生等无差别”,此心即佛心,也是众生心,恒顺众生的另一层意义就是在成就自己,能在调和众生中返照自我觉性,本际平等,随顺觉性,在利他中完成自利,众生成就即自我成就,所以说没有众生就没有菩萨。
一般人认为恒顺众生就是随顺众生的习气,事实上,“顺”并不是一味服从,一味服从是被动的;相反地,“顺”有调和顺理的积极意义,菩萨化度众生,并为解其障碍,取圆满随顺之智慧,不离于觉,也不住于相,要在恒顺遍于一切众生,调其习,理其气,使之顺于觉性,恒持而不忘失,这是“恒顺众生”的积极如实意义。虽然方便有多门,但是归元无二路。《圆觉经》中佛告清净慧菩萨:
清净慧当知 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 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 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 不住一切相
大觉悉圆满 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 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 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 功德已圆满
虽有多方便 皆名随顺智
因此,“恒顺”是菩萨行在“事”上的表现。同时,也说明佛法在化行上的积极面,出于悲悯众生而发自内在的无尽愿心,有如水之长流,涤荡瑕秽,垢尽而不间歇;亦如日之久照,洞烛黑暗,光明无私。永不舍离众生,圆成觉性,是名真恒顺。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