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答本知法师问三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圆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问一:阿罗汉位灰身泯智,许其果缚之报身迁谢,如木成灰而败坏,此灰身之义无疑。对‘泯智’之义疑云,岂阿罗汉之人无余涅槃时,智亦灭却耶?阿罗汉乃无智之圣人乎?无智何能断三界之见思惑耶?
  答:此间三义,逐一解答:
  一、阿罗汉是入有余涅槃,非入无余涅槃。以其但断见思惑,未断无明尘沙惑。但证方便有余土,未证常寂光净土,故非先余涅槃。言灭智者,是不用言灭,非断灭之灭。有部云:灰身泯智。阿罗汉人用始觉智,破除我执,断见思惑,得证我空,是有我空智。得少知足,不肯前进,趣入偏空,将果缚之身,灰灭归空,将始觉之智,置之不用,不进破法执,进断尘沙无明,故谓之灭,非断灭也。
  二、阿罗汉非无智之圣人,乃有智之圣人。居灭灭谛,涅槃已休,更不前进。将智泯民而不用,非无分别智同有生灭身而俱灭也。
  三、思惑证果,须认清界限。断惑是无间道,乃证果之前事;证果乃解脱道,乃断惑之后事。必须先断见惑,方证阿罗汉果,不可疑无智,能断见思惑。”
  问二:“通教菩萨‘扶习润生’。疑通教菩萨住世,尚有烦恼之习气乎?又曰:‘见思断尽,生死解决,即证六通。以神通力,起应化身,而住世界,修集福慧,教化众生,纵住此尘劫,亦得自在’。菩萨何不知此,而扶习润生耶?”
  答:此间有二疑:
  一、当知通教菩萨,利生心切,恐正使习气俱除,即不住在三界受生。既不受生,何能利生?故重扶习气以润生。又曰:‘留惑润生’。古德有驳云:岂有毒器堪贮醍醐?当知正使已断,但扶习气而已。是通教菩萨住,尚余习气不断也。
  二、责以何不同四心大阿罗汉之作略,而必欲扶习润生耶?答:‘因教道不同故’。此属通教菩萨,非同别教菩萨、圆教菩萨。别、圆二教,即无扶习润生之言。
  问三:《楞严经·色阴魔相》第三云:‘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既已言‘心’言‘意’,而又何言魂魄?然此魂魄何所指耶?百法中何所摄耶?
  答:魂魄与心意,当然有异。魂魄指人身上精、气、神三者,气之所属。人死气散,故儒书言:魂归于天,魄归于地。有以魂魄为心识者误也。又魂魄不是心法,以非所缘,不与心法相应故。亦不是色法,以无质碍,不与色法相应故。亦不是无为法,以有生灭故。不与无为法相应故,合是不相应行法所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