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所缘缘义
略说所缘缘义
“所缘缘”是指,很多的心王和心所,他所缘的境界,就是他的所缘缘。所缘还有一个所缘之缘,心和心所生起的缘,因为这个缘他才能生起。就像老年人自己站不起来,必须扶著杖身体才能立得起来。要依赖这个缘,心、心所才能生起,这叫做缘;生起了以后,又依他作所缘虑的境界,这是两个缘,一个是生起的条件、一个是所缘的境界。这两个缘又有亲疏的不同,有亲所缘缘和疏所缘缘。你的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境界,我的识和你接触,那就是疏所缘缘,可以分离的。我自己内心所变现的境界,我自己再作所缘缘,那就是亲所缘缘。
-------------------------------------------------------------------------------------------------------------
略覆:
法师!
阿弥陀佛!!
首先感谢法师近曰来语译瑜伽师地论,让有缘佛人得以增上,但本篇法师所诠释的所缘缘义,可能有些语病,末学细说如下:
《瑜伽师地论》卷3:“所缘缘者,谓诸心心所所缘境界。”
而此中又分为亲所缘缘及疏所缘缘,如
《成唯识论》卷7:“三、所缘缘:
谓若有法是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此体有二:一亲、二疏。若与能缘体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应知彼是亲所缘缘。若与能缘体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应知彼是疏所缘缘。亲所缘缘能缘皆有。离内所虑托必不生故。疏所缘缘能缘或有。离外所虑托亦得生故。”
语译如下:“三、所缘缘:
如有个心法是带著自己的心行法相或者是相应的所缘虑对象及所依托法,此体有二,一者是亲所缘缘,二者是疏所缘缘。如和能缘的见分心体是不相离,是能缘见分体等的内所虑托,应该知道这就是亲所缘缘。如和能缘的见分心体虽然是相离,为第八识本质所变现之所虑托相分境者,应该知道这就是疏所缘缘。亲所缘缘,能缘的见分心体皆有之,但离开了内所虑托者则必不生起。疏所缘缘,能缘的心体有无不定,离开外所虑托亦是可以生起的。”
是故,所缘缘是如瑜伽师地论所说,八个见分及其相应心所的所缘的境界相,而此中有分亲所缘缘及疏所缘缘。
亲所缘缘是与能缘的见分是不相离的,此中与能缘的见分不相离者乃是其相应之心所法及能缘见分心反观之证自证分所缘的自证分,就是能缘心体的亲所缘缘。如意识心的亲所缘缘,即是五遍行与五别境…等心所法,带己相的法,就是指意识心体自身的心所法,因为意识心体的心所法恒时带著意识心体的自相故。意识如此,其余七识心王莫非如此,都各有带己相的能缘体性与所缘缘体性,第八识也有能缘及所缘,能缘谓第八识有缘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等法性,亦有五遍行…等一切种子之法性;所缘谓缘于一切业果种子,缘于根身器界,缘于七转识…等;带己相者,谓第八识依于亲所缘缘之五遍行、缘性自性、大种性自性…等法性,故有带己相之第八识自身真如行相生起,名为带己相心,即是真如,故真如即是第八识之相分。
复次,意识与其相应的五十一心所法,共缘相分境时,五十一心所法与意识是同属能缘的见分心体,但意识若起证自证分反观缘于五十一心所法时,则五十一心所法就变为意识心所缘的相分,也就是五十一心所法是意识心的亲所缘缘,因为五十一心所法是与意识相应不相离的。所以当意识心起证自证分反观五十一心所时,五十一心所法就是意识心所缘的亲所缘缘。因为心所是心王内所托的所缘缘之亲所缘缘,所以当心所法带己相时(狭带著自己的心行法相)而这带己相的心行法相,当意识心起证自证分反观心所法的心行法相时,心所法就成为意识所缘的相分。如意识心缘怨亲债主仇人时,意识心会与忿恨心所共缘怨亲债主仇人之相分境(疏所缘缘),此时的忿恨心所和意识一样是属见分所摄,但意识心起证自证分反观思惟何以会生起忿恨心所时,此时的忿恨心所又变成是意识所缘的相分--亲所缘缘。
至于八个识的疏所缘缘,即是八个识及其相应心所的所缘相分境,是与八个识相离的。如第八识及其相应心所的所缘是有根身、器世间及诸种子..等,第七识及其相应心所的所缘是八识的见分及变现之真带质法尘境..等,第六识及其相应心所的所缘是六尘境、二十四心不相应法、六无为法..等,前五识及其相应心所的所缘是五尘境,以此做为各识之疏所缘缘。
所以法师所言的:‘你的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境界,我的识和你接触,那就是疏所缘缘,可以分离的。我自己内心所变现的境界,我自己再作所缘缘,那就是亲所缘缘。’此句话是有语病的,因为识所缘唯识所现,吾人所缘之境,皆是自己的内相分,而此内相分是各人之第八识所变现的,吾人从来皆没有真正接触到外相分,因为外相分境是,共业有情所共同执持的,是故法师言:‘我的识和你接触,那就是疏所缘缘,可以分离的’此句话是有语病的。又法师言:‘我自己内心所变现的境界,我自己再作所缘缘,那就是亲所缘缘。’此句亦复如是,因为自己内心所变现的境界有带质境与独影境,然而此二境皆是疏所缘缘,非亲所缘缘,因为与能缘的见分是相离的原故,不能作为能缘见分的亲所缘缘。
以上诠译所缘缘义,供法师参考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