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略说带质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略说带质境


  带质境(错觉)。虽随心性,而必仗本质,虽带本质又与本质不符。如冥冥夜行,认绳作蛇,称带质境。仗本质生,带似本质,故通于“本”;由情而起,自变相生,又爱于“情”,所以说“带质通情本”。此境异于纯仗质而不随情的性境,又不同于只随情而不仗质的独影境,一分与“质”同种,一分与“见”同种。两头(见、质)烁起,因而名为带质境。带质境判性不定,若从见说,是有覆无记性,若从质说,是无覆从记性。摘自http://tw.myblog.yahoo.com/lin386822/article?mid=155#637

  略覆:带质境并不等于错觉,而是因为能缘的七转识不能缘于外相分实种所生第八识因缘变的性境五尘,故第八识依第七识现识而分别变现与外相分境相似的内相分境,故称为带质境。如

  《成唯识论述记》卷2:“谓八识生时,内因缘.种子等力。第八识变似五根.五尘。眼等五识依彼所变根。缘彼本质尘。虽亲不得。要托彼生。实于本识色尘之上。变作五尘相现]

  语译:[初能变的第八识生现行时,于内有因缘变及种子....等力.第八识才能变现似外相分五根.五尘的内相分境,眼等五识只能依于第八识所变的五根五尘内相分境,但无法亲缘于第八识因缘变的本质尘,因为五识缘五尘境要依托第八识所变生,实际上是第八本识所变作五尘内相分境,而无法缘于外相分的本质尘]


  是故,带质境是内相分以外相分五根五尘等十色作为其本质,故曰:带质通情本。
  如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5:“又以欲界为本质者。具有五境。以上界色为本质者。无香.味二。上界地无种子.所托二种因故。又变欲界具有五种。变色界境但唯有三。”

  语译:[以在欲界中能作为本质者是色声香味触等五境,在色界中能作为本质者有色声触三尘而无香尘及味尘,因为在色界中没有香味二尘的种子,色界中没有香味二尘所依托的本质的原因,又变欲界带质境之本质有色等五种,变色界的带质境之本质只有色声触三尘.} 

  复次,所言:“如冥冥夜行,认绳作蛇,称带质境”此乃属有质独影,非属带质境,是因独影有二,一者有质独影、二者无质独影。

  再者,所言:‘由情而起,自变相生,又爱于“情”,所以说“带质通情本”’此中的“情”字乃指有情能缘的见分心义,非是爱于情之“情”。故带质境的影像相分是通于有情的见分及本质,若此带质境是从本质种子所生则是无覆无记性;若此带质境是从有情见分种子所生是有覆所摄,义理不一定之原故。如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1:“带质之境,谓此影像有实本质。如因中第七所变相分。得从本质是无覆无记等,亦从见分是有覆所摄;亦得说言从本质种生,亦得说言从见分种生,义不定故。”

  复次,第七识所缘的带质境,因第七识的了别慧差,于五别境上只与慧心所相应,没有与欲、胜解、念、、等其它心所为其增益了别所缘之法尘境,再加上第七识本身遍计执性的关系,将第八识种种的功能性占为己有,又于所缘刹那刹之现量境上了别时无法自知其境,故于三量中称为非量。

  又第六识亦有带质境,只要有依托于本质而现起之影像即是带质境,而此中之境三量皆有,并不是只有非量而巳,也不是只有第七识才有带质境。

  其实吾人醒时所缘之五尘皆是带质境-内相分,真实的性境外相分五尘,吾人是无法缘之,只有第八识才能缘之,因为外五尘境是色法,而七转识是心法,心法的七转识是不能缘于因缘变实种所生的性境器世间五尘,只能缘于第八识分别变的内相分带质境,故论曰:“识所缘唯识所变”。

  以是之故,带质境非全是错觉。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1:“三者带质之境,谓此影像有实本质。如因中第七所变相分,得从本质是无覆无记等,亦从见分是有覆所摄,亦得说言从本质种生,亦得说言从见分种生,义不定故。

  性种等随应者,随应是不定义。有二随应,一者义显三境,诸心聚生,有唯有一,有二二合,有三同聚。有一者,如前已说。

  有二合者。如第八识缘自地散境,心王所缘是初性境,心所所缘是独影境;五识所缘自地五尘,是初性境,亦得说是带质之境;如第六识缘过.未五蕴,得是独影,亦得说是带质之境,熏成种子生本质故。

  有三合者。如四第八缘定果色,心所所缘唯是独影,心王所缘是实性境,亦得说为带质之境,第六所变定果之色为本质故。”(CBETA, T43, no. 1831, p. 620, b4-19)

  语译:“三者,带质境,是此影像境有真实的本质。像因地中的第七识所变现的相分,若此带质境是从本质种子所生则是无覆无记性;若此带质境是从有情见分种子所生是有覆所摄,义理不一定之原故。

  而带质境的善、恶、无记三性及种子类别是随其所应,随应的意思是不一定与能缘见分是属同类性、种的意思。此带质境有二种随应,一是义显三种境,如诸心聚生时,有唯一境,有二境合,有三境同聚合,有唯一境者,如前嗽簖。

  有二境合者,像第八识缘自地散境时,心王所缘是初性境,但八识相应的五遍行心所所缘却是独影境;又如前五识所缘自地的五尘是初性境,但也可以说是带质境;又如第六识缘过去未来的五蕴时是独影境,但也可以说是带质境,因为种子是有能熏成本质的道理。

  有三境合者,如第八识所缘的定果色,相应的五遍行心所所缘的只是独影境,第八识所缘的是真实的性境,但也可以说是带质境,因为是以第六识所变的定果色为本质的原因。”

  此中较难理解者,乃是二合之五识所缘之境及第六识之独影境,为何亦可说为带质境呢?

  照道理说五识所缘乃是性境,为何也可以说是带质境呢?因为醒时五识现起后外相分与内相分是连接在一起的,吾人难以分辨所缘之境是外相分或内相分之故。从未悟者的角度现观,说五识所缘乃是外相分性境;但对巳悟之增上慧学来说或从初地菩萨的犹如镜像之现观来说,五识所缘却是内相分带质境。因为实际上七转识心是不能缘于外相分实种所生的色法性境,只能缘于似外相分的内相分境,此中道理是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能依第七意根现识之作意及思心所,共同和合运作而变现出与外相分境一模一样的内相分境,让七转识缘之,此中道理如大乘起信论说意根又名现识之义理,《大乘起信论》卷1:“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亦尔,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不由功力。”又如何现观吾人醒时所缘之境是属内相分境而非是外相分境呢?可由有近视及色盲之人见色可明证之,因近视之人若不载眼镜,则眼前所见之境,随其近视度数而言是蒙泷模糊一片,但实际上外相分之境非是如是;又色盲之人于青黄赤白之显色是无法分别,但实际上是有青黄赤白之显色,由此可证吾人所缘之境确实是内相分境。如果从更深的种智说,一样的水,人看是水,但天人所见是清净琉璃,饿鬼所见却是脓河,以此道理,是故,吾人是无法实缘于外相分境,所见实是内相分境。由此缘故,窥基大师说五识所缘之境是性境,亦可说是带质之境,即是此义。

  复次,第六识之独影境为何亦可说为带质境者呢?枢要说:“熏成种子生本质故。”因为种子又名功能差别,种子有三种功能,一者能生本质境,二者能生自所缘相分境,三者能生自能缘见分心。如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1:“种子有三功能。一能生本质。二生自相分。三生自见分。”

  又如《成唯识论述记》卷3:“心所生影像,心王生本质。”

  以是之故,从甚深种智言,种子熏成后,有能生本质之义,故第六识之独影境亦可说为带质境。

  以上略说带质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略说所缘缘义
下一篇:九识之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