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立式辯經實例之五
林崇安,內觀教育,2006.02
說明:因明立式辯經有「證明題」和「測驗題」二類,第二類是機動的問答,在於測驗雙方的觀念是否正確。守方必須抓出似因的錯邊(選擇回答因不成或不遍),若抓錯則必前後相違而落敗。以下為一「測驗題」,由於守方防守的不同而有贏或輸。
〔例〕孫中山先生是中山嗎?
1攻方:孫中山先生,應是中山,因為是姓孫號為中山的人故。
守方:因不成。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是姓孫號為中山的人,因為是姓孫名文號為中山的人故。
守方:因不成。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是姓孫名文號為中山的人,因為與孫中山先生為一故。
守方:因不成。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是與孫中山先生為一,因為依據自身為一的公設故。
守方:同意。?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是姓孫名文號為中山的人嗎?
守方:同意。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是姓孫號為中山的人嗎?
守方:同意。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是中山嗎?
守方:同意。 (以上為正確)
2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中山,因為不是中間的山故。
守方:不遍。? (此為正答)
攻方:應有遍,因為*中間的山是中山的同義詞故。
守方:因不成。 (此為正答)
攻方:*中間的山應是中山的同義詞,因為是一般的共識故。
守方:不遍。? (此為正答)
評解:一般的共識並不認為「中間的山」是中山的同義詞,因為中? 山一詞廣含人名、地名、山名等等。守方只要一直守住「中山是不相應行」「孫中山先生是不相應行」,而「中間的山是色法」即成功。以上守方守得成功,攻方未得分。
於上2起,若問答如下:
2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中山,因為不是中間的山故。
守方:因不成。 (此為守方錯答)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中間的山,因為不是山故。
(說明:以下對攻方而言是證明題而已)
守方:因不成。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山,因為不是色法故。
守方:因不成。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色法,因為是不相應行故。
守方:因不成。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是不相應行,因為是人故。
守方:不遍。
攻方:〔凡是人都是不相應行〕應有遍,因為人是不相應行的部分故。
守方:不遍。
攻方:應有遍,因為依據部分的公設故。
守方:同意。
攻方:凡是人都是不相應行嗎?
守方:同意。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是不相應行嗎?
守方:同意。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色法嗎?
守方:同意。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山嗎?
守方:同意。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中間的山嗎?
守方:同意。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中山嗎?
守方:同意。
攻方:完結!
(說明:守方1和2前後相違而失分)
於上2起,若問答如下:
2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中山,因為不是中間的山故。
守方:不遍。? (此為正答)
攻方:應有遍,因為*中間的山是中山的同義詞故。
守方:不遍。?(此為守方錯答)
攻方:〔若中間的山是中山的同義詞,則凡不是中間的山都不是中山〕應有遍,因為依據同義詞的公設故。
守方:不遍。
(說明:此時,雙方唯有攤開同義詞的公設來檢驗:若A是B的同義詞,則凡不是A都不是B。今經由檢驗,攻方合乎公設,守方不合公設),所以:
攻方:〔若中間的山是中山的同義詞,則凡不是中間的山都不是中山〕應有遍,因為依據同義詞的公設故。
守方:同意。
攻方:凡不是中間的山都不是中山嗎?
守方:同意。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中山嗎?
守方:同意。
攻方:完結!
(說明:守方1和2前後相違而失分)
於上2起,若問答如下:
2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中山,因為不是中間的山故。
守方:不遍。?(此為正答)
攻方:〔凡不是中間的山都不是中山〕應有遍,因為*中間的山是中山的部分故。
守方:不遍。 (此為正答)
攻方:〔若中間的山是中山的部分,則凡不是中間的山都不是中山〕應有遍,因為依據部分的公設故。
守方:不遍。
(說明:此時,雙方唯有攤開部分的公設來檢驗:若A是B的部分,則凡A都是B,凡不是B都不是A。今經由檢驗,攻方不合乎公設,守方合公設),所以,守方守得成功,攻方未得分。
於上2起,若問答如下:
2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中山,因為不是中間的山故。
守方:不遍。? (此為正答)
攻方:〔凡不是中間的山都不是中山〕應有遍,因為*中間的山是中山的部分故。
守方:因不成。 (此為守方錯答)
攻方:*中間的山應是中山的部分,因為中山是人名、地名、山名等等不同種類的集合故。
守方:因不成。
攻方:中山應是人名、地名、山名等等不同種類的集合,因為依據一般的共識故。
守方:不遍。
(說明:此時,雙方唯有攤開一般的共識:中山應是孫中山先生、中山縣、山名等等不同種類的集合。今經由檢驗,攻方合乎公設,守方不合公設),所以:
攻方:中山應是人名、地名、山名等等不同種類的集合,因為依據一般的共識故。
守方:同意。
攻方:中間的山應是中山的部分嗎?
守方:同意。
攻方:凡不是中間的山都不是中山嗎?
守方:同意。
攻方:孫中山先生,應不是中山嗎?
守方:同意。
攻方:完結!
(說明:守方1和2前後相違而失分)
分析:「中山」一詞隨著時代的演變,民國以來其內涵已隨孫中山先生的名聲而擴充成為包括山名、人名、街名等等,因而成為「不相應行」。「中山」一詞可歸入「不相應行」中的「不和合性」。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