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坚法师:假如让我死能缓解灾民痛苦,我毫无怨言
2008年11月20日,“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暨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 在福建省厦门市南普陀寺拉开帷幕。会议期间,佛教在线的记者和《中国政协报》的记者共同就“抗震救灾”的话题采访了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
采访对话如下:
记者:在对地震进行报道的过程中,你有两张照片非常让我感动,第一张就是你扛着大米的照片。第二张是您带着口罩在现场消毒的情景。听说你的几位家人都在这场地震中往生,这次我看到你比上次看到时憔悴、消瘦了许多。请问您当时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想到的是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感受?
道坚法师:我没有什么想法,在大灾难中,人们流离失所,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和家人。这是我第一次遇到如此大的灾难,这种时候要说悲,已经没有什么悲了,当时甚至有这样一个想法,假如让我死能缓解灾民痛苦,我毫无怨言。
记者:你经历了这次灾难的整个救助过程,有什么经验可以告诉大家吗?
道坚法师:我觉得第一点是队伍的专业,比如说我组建的救援队和医疗队伍,要的都是专业的人,以专业背景做支撑。队伍一定要专业,否则你不但不能救援别人反而会成为被救援的人员。第二点就是跟当地政府多沟通,要服从相关管理机构的统一指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直接开车去灾区,到了那里不知道跟谁联系,灾民和志愿者都处于混乱的状态,这样一来,在灾区也只是添乱的因素。我这次到现场就坚持一个原则,让我当医生我就是医生,让我服从部队安排的时候我就是一个兵,我们在九州体育馆一直跟海军总医院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他们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在灾难面前,大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帮助部队和国家做相关的事情。第三点是要衡量自己的实力,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可以了。比如能捐钱就捐钱,不能捐钱就要好好工作,这是志愿者要做的事,不一定非要到现场。你能够把你目前的工作做好,你能够因为这个灾难而反省自己的生命,能够更加重视自己的家庭,爱国家爱社会也是在救灾。如果准备到灾区去,就一定要有计划。你到灾区去,你的家人会担心你。因为到第一线,特别是在重大灾难面前是有生命危险的,志愿者和部队在第一线牺牲的事情也很多,受伤的情况也不少。我其实就是一个例子,我回来后病了两个多月,这说明面临大灾大难一般人会出现一种过激反应,人的应急障碍一般具备这个能力。我们的医生和军人回来后病倒的很多,有一个军队医院的院长到了第一线,他去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军人,有很好的体格,但是他回来的时候却有了一系列的病症。所以,你要明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后果,会产生重大的压力,会有很多疾病。因为在第一线工作,很多事情是无序的,那么你的生活全被打乱了,就连基本的保障都没有。你要挑战生命极限就要做生理规划,很多人受不了,甚至有的医生在灾区都会病倒。如果你的身心承受能力不行、比较脆弱,就不能去灾区。像我们经常睡在地上,一发生余震就会非常害怕。别人担惊受怕你不能害怕,你还要安慰人家,作为一个志愿者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不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不适合到现场去,否则真正是在添乱。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你们身边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我想请你讲一个让你触动最深的小故事。
道坚法师:应该说我们整个华严寺派去第一线一共有100多人,在赈灾过程中其实有很多感人的事情。我举一个小一点的例子。有一个女孩平时很娇弱,她却主动加入了物资运送队,一个小女子往返7次灾区第一线。在灾区第一线,每天至少要遭受4到6次可感的余震,有时候车在开,山上的石头在往下滑,甚至晚上会下雨,因为坐的是大货车,条件非常艰苦,但是这个女孩坚持下来了。现在这个女孩已经到我们的基金会工作。这个女孩是福建的,平时在家里没吃过什么苦,在灾难危机面前哪怕有生命危险,她都没有考虑那么多,并且她表现出来的力量超乎了一个常人,这件事情非常感人。
记者:你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聚集100多人,是不是因为你的慈善队伍一直在,所以就很容易拉起,如果平时没有基础,一下子聚集100多人的专业队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您还有一张照片让我很感动,我记得是在藏区,你蹲在一间低矮的房屋门口跟孩子们聊天、你办手语班,给予那些聋哑的孩子们以救助,你能给我们讲一下您建立的慈善基金会吗?
道坚法师:基金会是2006年建立的,其实我2005年就计划开展这个事业,在两个月内成立了慈善机构,获得了国家的认可。现在我们是第一家免税单位,这非常难,跟红十字会一样,当居士捐赠的时候,我们开全国免税的发票,这种资格在我们国家和佛教界是第一家,这是国家对我们工作的认可。还有你刚才说到的关于组织化的问题,这确实要有前期的积累,其实我们寺院当中相应的社会机构有十几家,这些组织有搞教育的,有搞文化的,有搞艺术的,都是汇合了社会各个方面的人才,所以在用人的时候马上就能聚起来,我们每个星期都有各种项目,今天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是免税的,尽量让更多的人参与。我们没有从经济利益出发,我们寺院的运作就是让它收支平衡,能够保证它正常运作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用考虑。因为我相信我所做的慈善是大家可以理解的,我有这种信念,我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商业的活动,所以这样也跟社会各界结了不少的缘。还有我也注重青年化团队的发展,比如一系列沙龙文化组织,现在很多都是社会大学生,他们也从社会实践当中丰富了他们的社会阅历和知识。我们也是一个社会性机构,我们也给他们开展各种组织活动,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帮助,这样就是相互的帮助,我们这里就成了一个舞台——实现他们的目的和目标的舞台,因为我们没有壮大自己机构的目的,完全是一个开放性的,把这个寺院完全交给了众生,任何人都在这里扮演着某种角色。华严寺有一个特征,不管是其他的国籍、宗教、民族,我都是完全接受的。我们经常召开很多活动,完全是跨越宗教的,甚至没有宗教的影子。比如书画,有些东西不一定是与宗教有关的,比如石头、摄影等,马上有一个剪纸艺术,这些都与宗教没关系,与民族有关系。所以我这种开放的心态一个是继承了佛陀慈悲的胸怀,也体现了社会的一种文化。所以要组织什么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不需要太多的精力,我们现在就有两只队伍活跃在四川、贵州偏远的农村地区,在给老人看病,但是现在我不用组织,不用我亲自到第一线就能做这件事情。
记者:平时报道新闻的时候,华岩寺每周都有大型活动,我还在想您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现在我明白了。
道坚法师:这是一个从个人化行为到组织化行为的过程,事情要做大,必须是专人运作,专人管理,我只是宏观管理,很多事情我基本上不去亲自做,以前我是亲力而为、带动他们,我这样做也是为了锻炼队伍。(记者:奉音)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