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道信为什么开创禅宗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提起道信开创禅宗的原因,似乎应该从佛教的终极目标--"断烦恼、出三界"说起。佛教要让信徒们断灭烦恼,将众生从苦难中解救出来,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为此,就需要一系列的理论假定:假定人生的一切烦恼痛苦来自心灵,即所谓"业由心造","心惑而造业";假定人有可能通过某种方法使心灵宁静从而断惑即所谓"以定生慧","以慧剑断惑";假定这种宁静能导致人生的解脱并且假定这种解脱就是对生命的超越,即所谓"体慧而悟","悟即成佛"等等,否则这种方法就只能作为一种心理调整使人在心里暂时摆脱外界的纷扰而得到一时的愉悦,而不能成为宗教拯救人心、由凡至圣的根本途径。

对于宗教而言,人间的苦难是其赖以产生的根源,因此任何一种"医治"苦难的理论要想成为一种宗教,就必须解释苦难的根源、消除苦难的可能性及其途径以及消除苦难后所得的境界。对于佛教来说。苦难的根源在于业报轮回,消除苦难的途径就是从业报轮回中解脱出来,解脱的途径就是通过戒、定、慧三学,解脱后的境界就是断灭烦恼永远摆脱生死轮回,从而达到佛的境界。

"佛"是梵文的音译,意译则是"智慧、觉悟"的意思。佛学认为"佛"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讲是"觉悟"。《圆觉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说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我们是因为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才成了凡夫俗子。怎么失掉的呢?佛祖认为,众生从佛界落到今天这个地步,都是受了"妄想、执著"之害--这正是凡夫俗子们的病根所在。

人们信仰佛教,皈依佛门的目的就是要把"失掉"的佛性找回来,从而恢复自己的本能,即佛性。这个"找回佛性"的过程就是"修行",修行的方式多种多样。仅中国就有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等八大宗派,每一个宗派都有自己不同的修行方式,由于终极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各大宗派算是殊途同归。

耐人寻味的是,在禅宗出现之前,各大宗派有两点是惊人的一致:一是所有宗派的修行方式方法都比较多,修行的时间也非常长;二是几乎所有宗派都将"禅"作为他们修行方式之一。尤其是修行时间之长简值不可思议。原始佛教认为,若要"找回佛性"就必须修行若干劫,否则也可能"万劫不复"。

"劫"是梵文"劫波"之略,意为极久远的时节。佛教把"劫"分为大劫、中劫、小劫。人的寿命增减十年为一岁,必须增加或减少八万四千岁为一小劫(约84万年)。道信知道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中国人,不要说修行"若干劫",即便是一小劫也不耐烦,中国有几个人愿意去干那种必须修行千百辈子才能见到效益的事情呢?

那么,能不能找到一个既能大大简化修行方法,又可以大大缩短修行时间的办法呢?这是中国和尚们的愿望,也是印度和尚们的愿望。正是在这种情势下,不再把禅视为工具和手段的如来禅,才由达摩带入中国并有可能形成与别的宗派不同的禅学系统。但身为楞伽师的达摩所带来的理论是《楞伽经》,并不是以禅为中心来建构自己的理论。他的《四行观》仍然是一种入道途径而不是终极境界。

然而,道信发现"禅"虽然只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却是可以直达修行终极目的上乘方法。当禅修到最高阶段时,方法与终极目的就分别成了无限小以至于不可辨了,因此很难说最高位的禅是方法还是终极目的。这时禅就不仅仅是一种修炼身心的技巧,而且是一种对人生、对心灵、对解脱的思想,乃至本身就是解脱了。这样禅在其最高位时,就可能由"行"上升为"果",由方法上升为终极目的,从而成为一种自我完足的思想。

由于轮回的主体是心,解脱的最上乘途径是"慧",解脱就是断灭一切烦恼惑业。而禅者就是观心者,心是禅的主体。禅的本义就是"思维修",以定生慧,所以禅达到最高境界所生的慧所得的最高神通"漏尽通"就是解脱。这样,禅也就内在地与佛教的核心理论相对应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禅是整个佛教理论的缩影,把握了禅,也就把握了整个佛学的灵魂。

所以,道信决定创建禅宗,为中国的佛教信徒们开辟一条由一千辈子以上缩短到苦干年之内的最快捷的成佛之路--安心方便法门。至于道信如何开创禅宗,"禅宗故事之六"将另有交待。(2007年10月10日写于苦作舟书斋 周濯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