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十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十地

  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大地能生长万物,故佛典中常以‘地’来形容能生长功德的菩萨行。‘十地’即指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在佛典中,不同的经论,往往对十地的内容有不同的描述。兹举四类如次︰

  (一)梵文《大事》之十地

  (1)难登(梵dura^roha^)

  (2)结慢(梵baddhama^na^)

  (3)华饰(梵pus!paman!d!ita^)

  (4)明辉(梵rucira^)

  (5)广心(梵cittavistara^)

  (6)具色(梵ru^pavati^)

  (7)难胜(梵durjaya^)

  (8)生缘(梵janmanides/a)

  (9)王子位(梵yauvara^jya)

  (10)灌顶位(梵abhis!eka)

  (二)大乘初期之十地(四位)

  (1)初发心(梵prathama-cittotpa^dika,发意)初发意

  (2)治地(梵a^dikarmika,净地)

  (3)应行(梵yoga^ca^ra,修行、进学)久发意

  (4)生贵(梵janmaja)

  (5)修成(梵pu^rvayoga-sampanna,方便具足)

  (6)正心(梵s/uddha^dhya^s/aya,成就直心)

  (7)不退转(梵avaivartya,阿惟越致)不退转

  (8)童真(梵kumarabhu^ta,童子)

  (9)法王子(梵yauvara^jyata^,王子)

  (10)灌顶(梵abhis!ekapra^pta,阿惟颜)一生补处

  (1)干慧地(suklavipasyana-bhumi,净观地)┐

  (2)种姓地(gotra-bh.,性地) ──────┘凡 夫 ─┐

  (3)八人地(astamaka-bh.,第八地)………………预流向 │

  (4)见地(darsana-bh.,具见地)…………………预流果 │

  (5)薄地(tanu-bh.)…………………………………一 来 │声闻

  (6)离欲地(viaraga-bh.)…………………………不 还 │

  (7)已办地(krtavi-bh.,已作地)…………………阿罗汉─┘

  (8)辟支佛地(pratyekabuddha-bh.,独觉地)───────缘觉

  (9)菩萨地(bodhisattva-bh.)─┐

  (10)佛地(buddha-bh.)────┘ …………………………佛菩萨

  (四)华严十地

  (1)欢喜地(梵pramudita^ bhu^mi,极喜地)

  (2)离垢地(梵vimala^ bh.)

  (3)发光地(梵prabha^kari^ bh.,届穷)

  (4)焰慧地(梵arcismati^ bh.,焰地)

  (5)极难胜地(梵sudurjaya^ bh.,难胜地)

  (6)现前地(梵abhimuhi^ bh.)

  (7)远行地(梵du^ran!gama^ bh.)

  (8)不动地(梵acala^ bh.)

  (9)善慧地(梵sa^dhumati^ bh.,妙善地)

  (10)法云地(梵dharmamegha^ bh.)

  关于十地的意义,各宗因所据教义有别,往往有不同的解说,兹依法相宗教义试释华严十地如次︰

  (1)欢喜地︰菩萨至此位舍离无始以来的异生性,初得圣性,具证人法二空理,能利益自他而生大喜,故名。

  (2)离垢地︰菩萨至此位圆具净戒,远离烦恼垢,故名。

  (3)发光地︰菩萨至此位成就胜定、大法、总持,发无边妙慧光,故名。

  (4)焰慧地︰菩萨至此位安住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故名。

  (5)难胜地︰菩萨至此位,能令行相互违之真俗二智互合相应,故名。

  (6)现前地︰菩萨至此位,住缘起智,进而引发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现前,故名。

  (7)远行地︰菩萨至此位,修行进入无相行,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有功用,故名。

  (8)不动地︰菩萨至此位,无分别智相续任运,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故名。

  (9)善慧地︰菩萨至此位,成就微妙四无碍辩,普遍十方,善说法门,故名。

  (10)法云地︰菩萨至此位,大法智云含众德水,如虚空覆隐无边二障,使无量功德充满法身,故名。

  又,十地的满心,名金刚喻定。因此位的定力能破一切烦恼,犹如金刚之能摧一切物,故名金刚喻定,又称为金刚三昧或金刚心。若由此再开出一等觉位,则成四十二位。等觉为断惑的最后位,是因位的最上位,与果上的妙觉仅差一等,次生即可补前佛处而作教主,故亦云补助位。但是,《璎珞经》则称为无垢地,以虽有烦恼余习,然只如微烟,有等于无,故名无垢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