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沙弥教育的精神与要点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法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沙弥教育的精神与要点
  沙弥,梵语sramanera义译为“息慈”、“勤策”或“求寂”,具有止息世染以慈济众生、精勤策励以求取圆满寂灭之佛果等诸义。虽然依于年龄及受十戒有无的不同,而有种种差别诸位,但沙弥乃是正式受比丘戒前的教育准备阶段,其意义则是相同的。
  也正因为沙弥阶段,乃是出家人成就为大比丘僧前的养成阶段,因此一个比丘素质的好坏,固然受具后五年内的教育训练亦很重要,但在受具前的“准比丘”养成教育,无宁说是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现今的僧伽,大都是在成年之后才出家的,如何将成年人的世俗习气与知见,有效而彻底地转化为修行的道格与正见,则沙弥阶段的“生熟互转”教育,就显得更为迫切与必要了。佛教的兴衰维系在僧伽素质的良莠上;而僧伽素质的好坏,则取决于僧伽教育的健全与否上。这其中,沙弥阶段的调熟教育,是具有关键性与特殊性地位的。
  然而我们常见到的所谓沙弥教育,往往只是将沙弥附属在比丘的教育之下,令彼跟著随作随学而已。但事实上,沙弥阶段所特别应该调柔的心性、应该建立的僧格,应该养成的习惯,应该具备的正见,应该消除业障……等等。依于教育目标及身份的不同,他们是不适合、也不应该与比丘一同随学、随受的。毕竟,这些都是属于沙弥阶段的特殊教育,也唯有在一个道人仍是沙弥小众的阶段,才容易给予教育。如果错过了这个教育的时机,等到他已晋升为比丘阶段时,是很难再回头予以要求的,这也正是沙弥教育具有内容上的特殊性,与时机上的迫切性之精神与重点所在!
  因此,本讲次乃以《沙弥学处》之序文——︿建兴佛教从完备的沙弥教育做起﹀为基础,深刻地陈述了有关沙弥教育的意义、宗旨、目标与施行原则。希望藉由此等要项的说明,能明确地凸显沙弥教育的精神和要义,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僧伽教育的质素,以达到振兴佛教之目的。同时也对一切关心僧伽教育与佛教中兴事业的教内同道,提供一些个人的浅见与建议。
  时维
  佛历二五四四年夏安居
  沙门 释法藏 敬述
  于 四重溪青龙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