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关于《大藏治病药 》的一点感想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关于《大藏治病药 》的一点感想
  很大程度上只是理想,没多少人能做到,或者能戒除其中一些都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去解决这问题,与现实不太合理。因为一个人如果要做事情有事功,而不是仅仅的学问,其中肯定会涉及到这些“病”的,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些“病”推动社会进步历史前进。
  有些人做学问的人,同样被生计或情感所缚束,我所知道的学文学宗教的被其所缚束也不是少数,一个研究易经的老师说 学文的,特别是学历史,宗教的往往是年龄越大才越有成就,为什么呢?只有老年的时候才不被生计,学历,文凭,名誉的顾虑。才可能让身心静下来做纯粹的“学”,年轻的时候一边学一边在谋求着身外之物,说明人天天读圣贤书,看坛经,见解多高明,言论多精辟仍旧会在现实中屈服,也说明你的心境因各种原因而“在乎”,而老年的顾虑的消失也是依赖于现实的满足,心境比起儒家的颜回就要低一个档次,话说回来,有点因果关系,年轻时不谋求就可能没有老年的硕果成就,就没有资格来普渡众生(西方的传媒学中:受者容易接受权威的传者)就没办法为社会做贡献,这就是社会正常的规律,除非有颜回的心境,或者陈寅恪的家境,其他的来说都无法避免“现实困扰”这个规律,特别是如果你有大乘的心态。
  当代的紧迫性:
  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现实里,网络中能浏览接触的资源,信息太多太多。如果大家都在学习,你不学就会落伍,除非你内心独求安定与心境。但是如果“不了解”就会趋于狭蔽,认识就可能趋于陋蔽,知识结构一定程度是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所以仅守着前人的瑰宝不发展并不是办法,而且时代和环境都在变,有些不一定能行得通,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
  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每天浏览的知识量,接触到的意识,思想远远的甚于以前,这里我就不一一分析说明,我们学校的情形是这样的,校内有BT,FTP,教育网有5Q,maze资源得以广泛流传,特别是电影与讲座,这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交流方式,其他学校情况我不知道,但可以管中窥豹,然而当今的大学生不能避免的仍然是:学得越多,了解得越多,烦恼越多。
  “那我可以不去学习。这个方法的确很简单也很有效”不知道就不烦恼,缺点:消极,我们需要的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怎样去安心,怎样去驱除这些附带的产物--烦恼。是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消极的。偏远山区的一个老年人也没什么烦恼,如果一个人的无忧是因为无知与鄙陋,这种东西不要也罢。
  感觉传统中的一些值得称赞的在误导并影响着我们。这里我举个例子:
  诸葛亮,中国人心目中智者的象征。计策,智谋用科学的解释就是去想办法让小概率事件成功。这么多年来对整个民族如此深刻的影响,所以才有“1个中国人是1条龙 1个日本人是条虫,3个中国人是条虫 3个日本人是条虫”论断,正因为人们都一心去谋求小概率事件的发生,静下心来做实学的人就不多了,当今是科技强国的时代,要求绝对的事实求实,求实就需要消除与更正一些传统的影响与误导,也许,以前是正确但现在不适合。比如“百家讲坛”诸葛亮篇,一定程度上揭下了披在其身上的神圣圣衣,让世人知道诸葛亮并不是小说电视中那样料事如神,如果世人因为内心的崇拜而形成了风气,如果这种风气不再适合历史与时代的需要,阻碍着发展,那么要改变这种风气,最佳的办法就是摧毁被他们尊崇的偶像,这让我们想起往昔的打倒孔家店等。
  至于西藏,不知道你们去过西藏没有,川边的一些藏民生活的地方非常的美丽,那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几乎不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过着靠天吃天的生活,一天中很多时间老人小孩就坐在门槛上望着远处出神,或者放牧时,羊群由藏獒看着,自己坐在山坡上一动不动,一坐就是很久很久,不知道在想什么。有人说西藏是宗教的国度,是精神的世界。
  然而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他们的生活朴质过度,与自然和谐,或者说是宗教式的生活。试想我们能够这样生活吗?如果我们都这样,恐怕现在都国将不国了。一个宗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恐怕是没有主权可言的,人不仅仅需要精神世界,我想大多数人还是物质满足后才求精神的。
  如果我们不能过那样的生活,那他们《大藏治病药》那些准则我们也不一定能都接受,我想问下当今的佛学或者说是宗教的传承者们,如果你们仅仅是拿着古人的瑰宝经典,不经变通的说与传,或者相互赞捧,旁人看来难免有点那个味道,也许在过去100%正确,现在呢?谁还能保证?国学现在的尴尬境界说明没把握到时代节奏在变,没把握到变到何种程度而已,如果当年佛教到中国不中国化,本土化,不知道如果完全按照印度那样的方式能否在中国生存下来。
  现在大学的文理工等学科的知识大部分都是舶来品,涉及到国学(国学中又以儒居多),恐怕不多。既然这样一个主要的西化了的受众群体(知识分子),如果在传与受的过程中出现了错位,结果会怎样,厚道理智点的人说是精英文化与大众间的失语,刻薄肤浅点鄙夷的口气说迂腐传统。“传统”一词在当今已经被误读成“墨守陈规,落后,迷信,没有创新精神”的代名词了,感觉在这方面传者要负一定责任。
  同佛陀谈心
  做人的真理,在于开慧。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人的精华是智慧,智慧的精 华是佛。佛充满了无边的智慧与无尽的温柔,慈悲地抚慰着每一个人;佛遍慧学,教人破除 迷惑以证真理之道,获得圆满的人生。学佛是对生命负责,学佛的意义在于完善并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人人都有一颗佛心,人人是佛。世俗之人,敬佛的,不敬佛的,都应该遵守做人准则,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完善个人行为。
  "做人"是人活着最大的事情。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做人就贯穿了我们的一生。做人是我们 终身的职业,我们无法请假,无法辞职,无法将属于自己的工作移交给别人。所以,如何将 人生过得更好,过得更有意义,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 首要问题。
  然而,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做人。人们常叹:做人不容易,做好人更不容易,做个世间事都 能看得通透的好人最不容易。
  人是无法逃脱做人苦累的,我们只能尽力活得轻松一些,前提是要正确地做人。佛陀说:"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凡事皆有因果,从一开始就错了的事,注定是要错 误地结束。老天不会再给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人生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年老时发现自己 的过错。如果年老时不能发现自己的过错,那更是不幸之至。
  佛是一个老师,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应该怎么去办。佛告诉我们:众生 平等,人人是佛。人要不断地修炼,使自己的行为正确,从心中生出智慧,从而除掉迷惑, 正确地做人,快乐地生活。
  做人的真理,在于守戒。就是要防非止恶,行为不逾规矩。守戒不是为佛而守,而是为我们 自己行为的善恶承担后果,为自己负责。
  做人的真理,在于得定。定就是清净心,清净生智慧。得定则不会对境迷乱,不会为境牵引 ,不会覆障本性。能在一切顺逆境界中修自己的清净心,不为人事环境所干扰、所污染,那 你的道业就成功了。
  做人的真理,在于开慧。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人的精华是智慧,智慧的精 华是佛。佛充满了无边的智慧与无尽的温柔,慈悲地抚慰着每一个人;佛遍慧学,教人破除 迷惑以证真理之道,获得圆满的人生。
  学佛是对生命负责,学佛的意义在于完善并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人人都有一颗佛心,人人是佛。世俗之人,敬佛的,不敬佛的,都应该遵守做人准则,注 重个人道德修养,完善个人行为。只有人人会做人,才会利自己,利他人,利社会。
  时常与佛陀谈谈心,参禅悟理,明心见性,看透人生,取得心灵的平静。这不也是人生一乐 事吗?
  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最希求的是幸福,最不希望得到的是痛苦,必须品尝的也是痛苦。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
  在生命的长河里,痛苦原本不是我们应该去回避的东西,我们要做的是去认识为什么痛苦, 为什么有烦恼。有了痛苦就承受着,根本不弄清楚痛苦源于什么,这是多数人的悲哀。
  男女之间的爱与恨,许多也源于错误的追求。爱上不该爱的人,喜欢不该喜欢的人,或者, 爱上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人,或者被一个不该爱自己的人所爱,真是痛苦!凡此种种的孽 爱,都只能带给爱者以阵痛,有的会为此痛彻心扉,痛断肝肠,有的甚至会为此种种偏激或 邪恶的爱情放弃道义,最终做出丧尽天良之事,那也无非是因为心灵深处的伤痛吧。爱得越 深痛得越深,不正是一些不能终成眷属的有情人痛定思痛后的悔悟吗!爱也错,不爱也错, 因为它们本来便是错误的追求!
  人的一生,任何时刻都不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没有追求和梦想,是痛苦的;追求 错误的东西,也是痛苦的。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活着,为了什么目标而 生活。身在迷局中的人,执迷不悟的人,必将为痛苦埋单。
  世间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人生在世,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现实中,欲望不加约束,就会招致危险。一个危险往往导 致另一个更大的危险,最后使我们处于灾难性边缘。不负责任的人很容易给自己惹事,结果 让别人也处于危险的境地。真正的大智之人善于时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遵守一定之规, 严格要求自己,以躲避危险。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没有创造的生活,只能叫活着。幸福的根本意义在于劳动创造,在于 参与人生实践中生命力的获得、完善和发挥!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 都可由劳动解脱。
  人要吃饭,要养家,要买房,要买车,要供子女读书,还要享受……如果想要吃得好、穿得 好,把下一代抚育好,就必须劳动。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人们必须劳动以换取生活, 当然有其他的获得方式,但某些方式的选择不适当会产生恶果。生活对我 们任何人都不容易,我们必须劳动,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爱自己。
  恭敬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佛陀怜悯一切众生,以清净心、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即是大慈悲心。故真慈平等即是佛 心"真性",真心现前,就入十方诸佛法界。
  修行的人要有平等心、慈悲心、恭敬心,恭敬修善法。与一切境界绝无分别执著,这是心 真得到清净平等了,自他分别执著都没有了。所以行愿完全相同,就成佛了。
  心是清净的、平等的、没有成见的,才是真正公平。
  佛说:众生平等。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人与人之间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我们 担任什么职务,从事何种工作,取得何种成就,都是社会的分工,都不应该以此去傲视别人 。谁不是沧海一粟呢能够正视自己的这种渺小的人,会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从而才有更 严格的要求与更高的追求,人生才能达到新的高度。
  人类自古以来就敬天,遇事常祈求上天保佑。很多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得到一个结论: "与其求天一直不要下雨,不如让自己常备一把伞。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谁也救不了 你,除非你自己。自救者天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乞求别人,等待别人的恩赐,只能让我们养成一种惰性 ,把命运的方向盘交给别人,别人给什么,我们就只能要什么,别人不给,就得不到什么。 自然,人人都会遭受挫折,因此不能把命运的主动权放在别人的手上。事实上,我们有时在 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解决,而是寻求别人的帮助。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禅宗的故事,名为"自伞自度"。这个故事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有一个 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 一程如何"禅师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禅师:"我也在 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 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那个人站在雨中被淋得浑身湿透了,到最后禅师还是没有度他。他说道:"不愿意度我就早 说,何必绕这么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讲求的不是'普度众生',而是'专度自己'!"
  禅师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道:"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伞。真正悟道的 人是不会被外物干扰的。雨天不带伞,一心只想着别人肯定会带伞,肯定会有人帮助自己的 ,这种想法最是害人。总想着依赖别人,自己不肯努力,到头来必定是什么也不能得到。本 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只不过有的人还没有找到,平时不去寻找,只想依靠别人,不肯利用自 己潜在的资源,只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这样怎么能够取得成功呢"
  自伞自度,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无论在任何情 况下,都要依靠自己,挖掘自己,发挥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人,只能自救。自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念和行为。
  很多人面临苦难困境,总是寄望于佛来拯救自己。哪里知道,诸佛无法像水洗污垢那样 用法力洗去众生身心上的恶业,无法用手摘除别人身上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证得的智慧、 能量移植给别人,只是把万法的终极法性和离苦得乐的道理告诉别人,让众生自己觉悟和 自救。
  修行是自救的好方法,要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时常观心,对于不正、错误、罪恶、 黯淡、虚伪的念头,要批判自己、惩罚自己、警惕自己、告诫自己,使它不再重复。慈悲心 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慈悲即是修德,护生可以延寿。
  不沉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佛说:厌苦欣乐是世间人的一个通病。平时只知道享受舒适安乐,却不知享受一分安乐,增 长一分贪恋。这一分贪恋,一定会使人在临终时有一个"恋"字。一念恋着娑婆,就不得 往生。不但不得往生,还要轮回六道。
  这个世界所谓的安逸快乐,最大的也无过于酒色财气。现在的人,嗜酒就不顾身体,好色就 不顾有病,贪财就不顾亲人,斗气就不顾性命。当还没有碰到这些境界的时候,也都能够了 解这些的道理,也都能够劝化别人;等到自己遇到境界现前的时候,便糊里糊涂地犯了。这 就是看得破,忍不过啊!
  贪图安逸是人的天生本性。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完人,大多数人在滚滚红尘之中追名逐利, 向往富贵荣华的快乐生活,不用再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从此以后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而事 实上,幸福的人总是离开让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环境。幸福有时是离开了安逸生活才会积累 出的感觉,从来不求改变的人,自然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就难感受到幸福。
  《格言宝藏论》上说:"智者学时即困苦,贪乐安住不成名,贪图微小逸乐者,彼将不会得 大乐。"世人应把贪恋荣华富贵的心用来贪恋于道,不放逸、不懈怠,六根不贪着六尘,一 心办道。所谓"粗茶淡饭,处处好"。
  安乐来的时候,千万不可贪恋;苦难来的时候,千万不可怨恨。对于乐事不恋,对于苦事不 怨,这样,道业自然天天增长。这是真实修行之处,能够做到的话,一定能得大受用。当你 修到了欲望寡、心清净的时候,便可以顶天立地了。
  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就要有紧迫感,哪有时间想要优游自在地过日子呢?安逸产生懒 惰,让人失去进取心。如果你觉得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多余的时间去玩乐消遣,如 此自然也就不敢放逸了。
  莫轻视小恶,以为自己不会受报应。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 。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法华经》讲:"举手低头,聚沙为塔,咸开小善,成佛奚差。"小善不可以不做,极小的 善都不疏忽,莫以小善而不为。小恶都要戒除,积小恶就成大恶。我们今天是正好颠倒,以 为小恶无所谓,可以造作,小善无所谓,何必去做它。我们是小善而不为,小恶是照做,所 以道业不能成就,不能进步,原因就在此。
  说话前你是话的主人,说话后你是话的仆人。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一是管住自己的吃喝,再一个是管住自己别乱 说话。
  话不在多,少说为佳。有时无声胜有声,多说话不如少说话。人常常犯一个毛病,说了许多 ,但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或者话一到,就从嘴巴出来,让所有的话语都消失在大气层里。 有的话说了制造自己的烦恼,有的话说了让别人烦恼。
  人生一世,病从口入,祸自口出。有事无事,无话最好。无话即福啊。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中国有一句成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它说出了嘴巴的厉害,道出了世上最凶狠的一种武 器 。还有一句话叫"舌根底下压死人",这比积毁销骨只怕又进了一步。舌头是断石削发的利 刃,软刀子杀人,杀人不见血,一针见血,见血封喉。真是人言可畏啊!
  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
  《无量寿经》上教人:"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恶 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佛偈 云:"慈悲口,方便舌,有钱无钱都做德。"你在口头上不骂人,不说粗言暴语伤害他人, 这也是功德。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过失,最大的障碍,就是传播是非。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一切世事与自己无关,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 昧了自己。《地藏菩萨本愿经》告诫世人:搬弄是非,使人家争讼斗乱的人,将来要受无舌 百舌的报应。小心口舌是非,以免惹祸上身 。说人是非,伤人伤己,好话要多说,是非不要提。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灾难都是由舌头造成的,再也没有一样东西比舌头更惹祸的,天底下最 坏的东西就是舌头。传话一定要平平实实,千万不要添枝加叶,添油加醋,弄不好就会变成 搬弄是非。
  修行人对于自己不相干的事不要去听,也不要打听,不必想知道。古人说:"知事少时烦恼 少,识人多时是非多。"凡是对于清净心有妨碍者,都要远离。反之,心就迷了。
  如果有人毁谤你,离间你与他人的关系,你不要采取过激的反击行为。是非止于智者,世间 真理自然有公平的言论,朗朗乾坤,善恶自有报应,所以贤人不必为小人的蛊惑之话劳神, 也没必要为小人的一时动作而动怒。
  佛门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 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五戒之一的妄语就是说假话,欺骗人,所谓"见说不见,不 见说见;闻说不闻,不闻说闻;不懂说懂,懂说不懂;知说不知,不知说知"。这就是妄语 。出家人不打诳语,修行的人不说谎话,这就是守戒
  人生在世,要诚信做人。没有诚实,就没有尊严。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欺 诈只能得逞一时,诚信才能受益一生。
  语言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在很多的场合,可以看到一些素质不高的人说话出口伤人。对 方若是老实人,必定被气得掉眼泪,若遇到厉害人,双方就不可避免地吵架、动手了。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讨厌一个人,也不要对他恶言恶语 。做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如果你是一个举止言行优雅的人,请不要为了一个你讨厌的人坏 掉你的本质。
  话语如同一把利刃,可以伐木,也可以伤人,就看操持者怎么用。有时,一句污辱的话会使 一个善良的人行恶,一句宽慰的话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一句情真意切的表白可以获得一生的 爱情和幸福;一个恶语相向的浪头可以摧毁夫妻多年共同夯实的感情堤坝;一句中伤可以挑 起一场战争,一句美言可以结成世代友谊;一句损贬能让人一辈子抬不起头,一句激励可以 助一个人成就事业……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佛祖说,人有七苦:贪、嗔、痴、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失荣乐。若贪嗔痴不在心里边 ,淤泥也可化红莲。嗔和怨憎会是讲愤懑的苦恼,修行人要戒嗔、戒怒,永远保持一个平和 的心态非常重要
  怨恨是可怕的毒咒。在人的情绪中,怨恨或仇恨,是最强烈的一种负面情绪,也是最可怕 的一种意念,这种情绪或意念,就像是一种导向,常常将我们导向不可测度的痛苦深渊,不 只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别人!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载:嗔怒如毒蛇、如刀、如火,有智慧的人,应当要以忍灭嗔。用 宽容去替代怨恨,你会发现,世界不是荒凉的,它充满阳光般的气息。与人相处,矛 盾不可避免,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和 颜爱语是一种修行,不仅仅利他,更是利己。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
  胡适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有人骂我们,当我们听到时,自然很生气,非要跟他拼命不可。 可是细分析一下,骂,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不过是由空气传来的一种音浪,自然用不着生气 。至于骂我们的人呢?依着化学分析,也不过是个化合物;而被骂的我们呢,也是和骂我们 的人一样,几种化合物而已。等到死后,大家都物归原所,如此看来,所有的骂不过是一种 气体的流动,有什么了不得? 
  凡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私心杂念就是魔鬼。世间人要及时清理自己的私心杂念, 洗涤心灵的污垢,清除魔鬼的一面。否则,当魔鬼的一面统领全局时,人的心灵家园就会迷 失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淹没在灵与肉、泪与笑的搏击之中,再也找不回自己的灵魂 了。到此地步,就无人无我,四大皆空了。
  修行是实际的问题,不是虚无飘渺的浮华。我们修法不光是修一两个法,而是修正人心。一 个人心诚意正,即使学到了邪法,也不会被邪法引诱,反能从中了知邪法的弊端;若心存邪 念,即使学到正法,也会利用所学的法来博取名闻利养。心正的修行人定能一路向上,心邪的修行人学法造业,终究是生死轮回。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做人要有慈悲心,慈悲心的一个体现就是能够宽恕别人。一个人如果不从内心原谅人,就永 远不会心安理得。若能转怒为恕,就是慈悲之人。
  宽容是一种生活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是精神的成 熟、心灵的丰盈,也是大家风范的一个标志。
  人存于世,不要用贪婪、嗔怒、愚痴的眼睛看这个世界,别忘了你还有美丽、智慧、悲悯、 宽恕的另一只眼。不肯宽恕别人的人是最可悲的,因为他早已暴露出了自己狭小的心灵空间 。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就会更快乐,更有意义。
  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愤怒是毒药, 宽容是良药。宽容别人不仅是自己的一种美德,更是让自己健康长寿的秘诀。
  佛曰:"忧生于执著,患生于执著。"
  人活着之所以感到很累很累,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 ,以至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如果放下执著,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 菩提,人生就是解脱。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生活中,快乐甜甜,也不乏痛苦连连。快乐时无需大喜大乐,因为快乐的长度并不长;痛苦 时亦无须大悲大痛,因为痛苦的长度也不长。生活的内容很多,我们不可以全部拥有。能 让我们快乐的事情也同样能让我们痛苦,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得到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为失 去而痛苦不堪。
  生活中,快乐甜甜,也不乏痛苦连连。快乐时无需大喜大乐,因为快乐的长度并不长;痛苦 时亦无须大悲大痛,因为痛苦的长度也不长。生活的内容很多,我们不可以全部拥有。能 让我们快乐的事情也同样能让我们痛苦,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得到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为失 去而痛苦不堪。
  世俗的快乐找不到永恒的幸福,因为时间使任何东西都是无常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