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早期的流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7-2

佛教早期的流布

一、傳入

(一)東漢初期從西域傳入

(二)初期因它與流傳於民間的神仙、方術信仰沒有不同,而不受士人青睞

二、流行:魏晉南北朝

(一)背景

C時局動亂:漢末以來,政治社會動盪,生活上的困境

C道教受壓迫:曹魏皇帝禁止巫術、神仙思想→道教信仰受到壓迫

C佛理引人:豐富的經典、各式各樣法術與儀式、豐富的哲理、以玄學的語言解釋佛理

C高僧傳布:如佛圖澄、鳩摩羅什等獲得統治者的尊奉

(二)結果

C中下層人心獲得撫慰

C經過「格義」後,佛教從鄙俗的信仰轉為高雅的哲理,但也有曲解的後遺症

C士人在追求人生最後的精神歸宿時,不歸於釋,即歸於道

佛教與中國文化衝突

一、背景: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與儒道、統治階級爆發衝突,先後引起統治者三次大規模的毀佛之舉(三武之禍: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的毀佛)

二、衝突與爭辯

排 佛

答 辯

政治

東晉桓玄、庾亮提出「沙門禮敬王者」

慧遠著〈沙門不敬王者論〉反駁

C出家就不拘泥世間禮法

C協調佛教與王者論點

C顯示一代高僧的風骨,也消除統治者戒心

思想

范縝〈神滅論〉

C偶然論:人間一切現象都是偶然發生

C形神合一論:人的肉體與靈魂合一,人死靈魂亦滅

梁武帝下令圍剿,從此儒、道、釋三教皆稱「神不滅」

社會

倫理

剃度出家有違孝道

C翻譯許多與孝順有關的經典

C引《父母恩重難報經》說明佛教也注重孝道

經濟

佛法不事生產,使國空民窮

叢林制度:「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三、結果:佛教更中國化且深入民間,成為普遍的信仰

佛教的本土化

一、背景:隨著佛教的流布、佛典的翻譯與佛教徒的人數漸眾,本土的佛學研究漸醞釀成形,因而出現不少大德高僧

二、大德高僧

(一)道安:從事佛經的整理、翻譯工作,統一出家人的姓為「釋」;建立佛教僧侶的戒規,使佛教僧侶能夠得到一般人的尊敬

(二)竺法護:號稱「敦煌菩薩」,佛教初傳最重要的譯經者

(三)鳩摩羅什

C有系統地介紹大乘空宗思想,奠定中文藏經的基礎

C培養出一批精通佛學的中國弟子

僧肇

羅什思想傳續發揚最重要者

撰《肇論》發揮般若思想,使中國佛教在理論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僧叡

羅什的上首弟子,譯經時的重要助手

主張「空」僅是捕魚之荃,開啟中國佛教融攝空宗與有宗的新風氣

三、隋唐時期

(一)佛教中國化

C出現許多佛教宗派

?原因

Ï羅什大量譯經,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Ï慧遠、僧肇試圖與中國思想結合

Ï唐代譯場制度的完備

Ï佛教寺院組織的強化

?重要宗派

宗派

人物

經典

思想與特色

地 位

華嚴宗

法藏

《華嚴經》

Ï強調「事事無礙」、「圓融無盡」的思想

Ï主張世界上一切現象和事物「唯是一心造」

隋唐佛教中最具中國特質的宗教

天臺宗

智顗

《法華經》

Ï肯定真實世界,現實人生,也是佛法的顯現

Ï人性具善惡,欲革凡成聖,要擺脫本性的束縛

淨土宗

慧遠

善導

Ï慧遠:「觀想念佛」

Ï善導:「稱名念佛」

簡便易行,流行最廣

禪 宗

慧能

Ï主張「頓悟」,以平常生活的真實來表示禪的本色,受老莊思想影響

Ï後演變為「呵罵佛祖」的地步,幾與佛教形成對立

Ï百丈懷海創「叢林制度」,使禪宗盛行

會昌法難後,成為中國佛教主流

C漢譯佛經:玄奘在政府資助下,成立譯經機構,完成漢譯《大藏經》,並成為東亞世界共通的佛教經典

(二)從出世到入世

C慧能:創立的新禪宗,一般日常生活中亦可修行

C叢林制度:原始佛教徒予人以社會寄生者的印象,百丈懷海禪師創建清規,規定佛教徒組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團體,必須勤勞耕作

C影響:使佛教的影響力跨出寺院進入平民百姓之家

三教調和論

朝代

表 現

六朝

讀書人由儒、道入佛

安史亂後文人士人多傾向禪宗

北宋

C理學興起,禪宗漸失原有特色,但仍為眾多士大夫嚮往

C讀書人捨佛歸儒,佛教回復客位

明朝

C雲棲株宏禪師:「望樂國為家鄉,仰慈尊如怙恃」,即以淨土為家鄉,視彌陀為父母

C德清禪師:強調「為學有三要:所謂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出世。」

C蓮池大師:淨土宗大師、三教調和集大成者

民間的佛教

一、背景:多數民眾希望宗教的說教與儀式簡單容易操作

二、發展:南北朝以後,受淨土思想的影響,出現觀世音、彌勒佛、阿彌陀佛等菩薩帶領陷溺苦海者進入另一個世界

三、影響:全面性的影響中國人的生死觀;相信生命可以一再輪迴,而人死後為鬼,須接受審判,為惡者將下地獄

藏傳佛教 ─ 政教合一

一、發展

(一)7世紀中佛教正式傳入吐蕃

(二)8世紀加上原始苯教,成為藏傳佛教

(三)9世紀時達於鼎盛,大規模興建寺院、修訂經典

二、分派

(一)薩迦派:大師八思巴曾為元朝國師

(二)格魯派:宗喀巴針對僧人不守戒律的陋習,改革宗教的理論,規定徒眾戴黃色僧帽,又稱「黃教」

三、與清朝關係

(一)順治:達賴嘛喇五世至北京朝覲並接受冊封,確定其政教領袖地位

(二)乾隆:為避免活佛轉世的弊端,實施「金瓶掣籤」制度,將活佛轉世事宜正式納入國家的管理範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