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乘见修行果差别·不共果乘
《九乘见修行果差别·不共果乘》
敦珠宁波车 造
许 锡 恩 译
不共果乘(金刚乘或密咒乘)
◇ 绪论
关于四续部各别之解说者,如《金刚藏庄严续》云:
善逝密意所表续 如实分说为四部
事行瑜伽无上密
虽然有众多不同之分类,但分作四续部,其众所周知之原因,在于为分别教授下根、中根、上根与极上根之道,及为渐次引导该等有情至果位之方便。《金刚帐续》云:
事续之立为劣众 行续为较上根立
殊胜有情瑜伽续 无上瑜伽为更胜
亦有谓四续部乃据“四种时”而教授,如《一切本尊正会续》所云:
事续第一圆满时 行续第二三分时
瑜伽第三二分时 无上瑜伽斗诤时
具此四种时意趣 密续分说为四部
复有谓依四续部以作调伏,盖所化者具四欲故。然余不拟对此等再作阐述,因其要点实已摄于文内。
四续部之首三部,名“禁戒明觉乘”。由分主身与语之外禁戒、外禁戒与内心识二者平等,及重内心识但不舍外禁戒,依此教授次第,遂立为三外续部。后乘较前三殊胜,是故名为“无比方便乘”——即方便与智慧双运之无上瑜伽。
前者摄事续、行续与瑜伽续等三,如《喜金刚摄颂广注》云:
若行者观修实性之力弱,则有事续建立,所教者多为外行,令彼于外禁戒中生大喜悦。
又:
凡着意于行相分别,然亦不欲舍弃实与方便智慧广大行相联结之内自性,则有兼摄事续与瑜伽续之行续。
如是等等。复次,于《大日如来现正等觉密续略义》中云:
(瑜伽续中)包括《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重点虽为内在双运,但亦非无外禁戒。
◇ 内外密之判别
虽然前贤曾就此二乘——外忍续乘(译按:即禁戒明觉乘)与内方便乘之区分,作种种不同判别,宁玛派则由卓普巴尊者(sGro-Phug-Pa 即释迦狮子)摄集(小宿氏 Zur-Chung-Pa 即宿聪慧称)“四柱”心子之意趣,而说有五(差别)——
第一为见地之差别:内密咒乘证悟心性即大我(译按:即指具涅槃四德之佛);而外乘则无此证悟。因渣菩提(Indrabhuti)之《幻网道庄严》云:
彼许三佛部 或许五佛部
不能证大我 说与共乘同
第二为取得成就之差别:外(乘)以皈依与承事智慧尊,乞赐成就;内(乘)由证悟大我,心性遂自显为(佛)身与智之坛城,故视成就为本具。《金刚萨埵问答》中云:
问云:“内外咒乘之瑜伽行者,于求取悉地时如何分别?”答云:
犹如王者颁命于臣下 悉地由上而出为外理
譬若民献江山任支配 自生大圆满即无上理
复次,《秘密藏续》(第二品·第六颂)亦云:
殊胜神变希有法
第三为灌顶之差别:外(乘)不能得三种至上殊胜灌顶;而内(乘)于此三者则尤其着重。
第四为行之差别:内(乘)之行,能以善巧方便保留轮回二十法(译按:此指二十随烦恼),而外者则否。
第五则为果之差别:外(乘)能于七世、五世或三世内令行者得果,而内者即生可得。
嘉勒巴(Lha-rJe Kha-Rag-Pa)与若·慧光喇嘛(bLa-Ma Rog Shes-Rab ''Od)曾谓,就密续经典而言,内外乘于密续十门诠释之道,均有分别,尤以下述分别为然:就灌顶言,三种甚深灌顶能开示否;就见地言,自生本智可言诠否;就观修言,可否观修(男女本尊)互吻;就行持言,五忍取可享用否;本尊既与自身无异,则有可入之道否;就得成就言,须长时间或短时间方得成就、外求抑或内求。
结氏(Lha-rJe dPyal-Pa 庆喜金刚 Kun-dGa'' rDo-rJe)亦曾谓此等分别只就片面而言,故于此情况下,宜析之为三,即“所知”之“根”差别,“能知”之“道”差别,与“所得”之“果”差别。
度母尊者(sGrol-Ma-Ba 如意金刚 bSam-''Grub rDo-rJc)及雍敦巴(gYung-sTon-Pa 金刚祥 rDo-rJe dPal)均曾云:
“见”、“行”与“等持”三者之不可分乃内密咒(乘)所许,而外密咒则非是。或难曰:然则因乘与外密咒岂无别耶?此则非是,盖仍有世俗显现是否可纳于道中之差别焉。
◇ 禁戒明觉外续
于此种种(佛乘),若先分别禁戒明觉外续乘,则《广大明觉自现续》有云:
外续分为三 事行瑜伽续
是即分为事续、兼续(译按:或译两俱续,即指行续)与瑜伽续。
◇◇ 事续
事续分三门:体性、词义及判别。
初、体性者,自胜义言,乃能证悟离四边之清净;自世俗言,依善巧方便,发愿且精勤于外求(本尊赐予)成就。如《道次第》云:
不知无二平等故 事相次第交替修
清净法性即胜义 本尊功德为世俗
二、词义者,(梵文)kriya 具“事”之义,因强调外事故。《后禅定广释》亦云:
此续名事续,以主身与语之事相故。
三、事续之判别有六:1、入道分二:能成熟本初入道(或灌顶)及所作入道。前者以水灌及宝冠灌而令弟子成为堪能(受教)之器。《智慧明点续》云:
水及冠灌顶 共许于事续
后者以沐浴、洁净及三清净入(所作)道。《广大明觉自现续》云:
入道三清净 沐浴及洁净
又,三清净者,同书云:
何谓三清净 本尊坛城净
实事爱乐净 密咒等持净
2、见地:即二谛。《见次第》云:
实有即视为胜义 世俗三佛部坛城
具本觉相作显现 是无迷乱诸有情
胜义者,谓心性即明空(双运)之清净本智,离有、无、显现与空性等四边,如《决定与分别(见灯论)》云:
自心即觉故离边 此则无非是本智
世俗分正与倒等二。倒世俗者,谓中观宗以下(之宗派)所分别,亦正亦倒之一切世俗显现;而正世俗者,谓能证悟法性,及能显现为三部本尊坛城之功德。前书续云:
诸相能为智引生 显现庄严粗细相
则于三佛部坛城 悉皆视之为清净
3、戒律者:《穷察幻匙》有十一誓句云:
三宝与及菩提心 密咒手印不舍离
金刚铃杵亦不离 本尊上师亦如是
此为支分三昧耶 根本三昧耶有五
不应眠卧高广床 不食肉亦不饮酒
蒜等辛荤亦不食 此即十一三昧耶
复次,《总仪轨秘密续》(译按:汉译《蕤呬耶经》)亦解说有三共三昧耶及十三别三昧耶等。
4、修者:分“有相”与“无相”等二。至若前者,《忿怒尊要续》云:
修法性声文色心 成就本智圆满身
是故根据事续,生起誓句尊,须依真实六尊(瑜伽)——空性本尊、文字本尊、声音本尊、色本尊、手印本尊与相本尊。此亦见于《金刚摧灭续》(译按:汉译《佛说坏相金刚陀罗尼经》)所云:
空性文字声音色 手印相等是为六
复次,迎请智慧尊;行供赞、念诵等;由视(本尊与自身之关系)如主仆而得成就。《广大明觉自现续》云:
本尊与行者 分别如君民
《取一切种姓成就续》云:
视为主师王 自身为奴仆
密咒成就藏 取纳最殊胜
至若后者(无相修持):唯交替观修二谛,以其融入清净所缘,离四边故,即不须缘有相本尊及种子字等显现而作观修。《决定与分别》云:
显现空性次第立
5、行者:分六种行——入于(佛乘)时机之行、食物之行、衣饰之行、清洁之行、观所缘境之行,及念诵密咒之行。《忿怒尊要续》亦云:
星辰时令食衣洁 禁戒修行依此作
《见宝鬘口诀集》云:
专注尊身相 及意之标帜
更复作诵修 所行即如是
6、果者:谓能于七世中,证三佛部金刚持地,具佛三身与五智之体性。《忿怒尊要续》云:
七世住于佛地中 三部怙主调有情
◇◇ 行续
行续乘分三门:体性、词义及判别。
初、(体性者,)见与修依瑜伽续,行则依事续,据此善巧方便而作修持,并由是得成就。《见宝鬘口诀集》云:
俱依由是得成就
二、(词义者:梵语)ubhaya 即兼、俱义,此即谓身与语外行、与内瑜伽乃平等兼行。
《广大明觉自现续》云:
行续者如是 见依瑜伽续
行则依事续 是故名兼续
三、行续之判别有六:1、入道复分二:一为灌顶,谓除水灌与宝冠灌外之杵、铃及名词等三种灌顶。《智慧明点续》云:
杵铃名灌顶 更于行续说
实际之入道,与第3之戒律,及第5之行,大要皆随顺事续;而第2之见与第4之修则大致与瑜伽续相合。《碧玉散布九平原》中云:
彼等奉行兼续者 纵然随顺事续行
见地则随瑜伽续 种姓见地故胜彼
复次,《见次第》云:
彼等奉行兼续者 向上取见下取行
因见与修皆导向四佛部,此即行续较(事续)优胜之处。
6、果者:于五世内,能证属四佛部中之金刚持位。四佛部者:指将事业部摄于宝部中。《忿怒尊要续》云:
住四佛部金刚持地中
而《遍作王续》亦云:
于所生偏离 五世即无二
◇◇ 瑜伽续
瑜伽续乘分三门解说:体性、词义及判别。
初、(体性者:)视胜义无相法性加持为世俗显现之金刚界本尊,并主张由精勤于取善舍恶而成就果位。《道次第》云:
不知法尔与平等 以智加持诸法净
遂成金刚界显现 行者于中作取舍
二、(词义者:)取自(梵文)yoga一字,因其重点或教授在于内瑜伽,故名为“瑜伽续”。《见宝鬘口诀集》云:
重视瑜伽由是得成就
三、判别有六:1、入道分二:前者指除(上述)五明灌顶外之第六种灌顶——金刚阿阇梨灌顶。《智慧明点续》云:
不退转灌顶 显在瑜伽续
另有第六灌 名阿阇梨灌
后者为实际入道,依有相及无相等持而入。《遍作王续》云:
执持瑜伽广庄严 乃以有相无相入
2、见者:即二谛也。胜义谛者,一切法皆为光明或空性,其自性则远离戏论相。《摄真实续》(汉译《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云:
诸法自性既光明 体性本始即清净
世俗谛分二:倒世俗与前述(诸乘)相类;正世俗者,因谓于一切处显现诸法,乃证悟法性之加持,悉皆显现于金刚界坛城中,故非指凡夫自心相续所分别之种种显现。《忿怒尊要续》亦如是云:
安住瑜伽乘当观 金刚界即色顶天
《见次第》云:
于此法界本智中 瑜伽续谓胜清净
证悟加持现本尊 众生于中心迷乱
《碧玉散布九平原》亦云:
源自清净智界出 本觉见境二无别
加持生起即本尊 金刚界尊为友伴
3、戒律者,包括最高之五佛部共三昧耶。首先发菩提心,然后勤修三戒之学。复次,谓有十四别三昧耶——属毗卢遮那佛者三;不动佛与宝生佛各有四;属阿弥陀佛者一;而不空成就佛则有二。然《穷察幻匙》则谓有十三——以二不共三昧耶加上事续之十一三昧耶。其文云:
瑜伽续守护分际 除前续部守护外
尚有不共违戒者 饮一地水及共语
4、修者,分“有相”与“无相”;前者,指以五现证及四神变而行四印之男女本尊瑜伽观修。《见宝鬘口诀集》云:
不执外事,唯缘胜义不生不灭之男女本尊观修,令心识相续清净,行者因着重具四印圣色身之观修瑜伽而得成就。
于生起誓句尊(三昧耶尊)及迎请智慧尊之后,应以戚友之道,视(本尊)为无善无恶。复应作供养、赞颂及念诵等。是以《广大明觉自现续》云:
行者与本尊 关系如戚友
此中五现证者:即通过空性、月轮、佛语种子字、佛心标帜,及(尊)身圆满等之现证菩提。四神变者:等持、灌顶、加持及供养。于《忿怒尊要续》云:
离执月轮与佛语 标帜及身放收光
定加持灌顶供养 即五现证四神变
虽为修供诸事业 行者亦能生福德
四印者,即于观修时之身、语、意及事业印契:佛身大印令第八阿赖耶识得成大圆镜智;佛语法印令第六意识得成妙观察智;佛意三昧耶印令第七末那识得成平等性智;事业印令前五识得成成所作智。如是四智,即行者所求现证及相应者。而(第五之)法界体性智,则为彼等之自性。
后者(“无相”),于平等摄持之际,对无相之胜义自性,及由其加持所显现之本尊、亦即本智所显,皆无二无别。《金刚现》云:
任运无二法界中 许为无上胜成就
5、行者:以外在世俗行持(如洁净等)为助伴,由专注于本尊瑜伽而有自他二利之行。《金刚顶续》云:
住于本尊静虑中 勿舍一切诸有情
恒常思维诸佛陀 恒持供佛为殊胜
6、果者:在三世内,能于广严刹土中证得具足三身及五智自性之佛果。《遍作王续》云:
乐于瑜伽广严者 三世之中得解脱
《心锁论》云:
既净二取五习气 复以五智所显力
猛趋广严净土已 五佛部果乃得集
清净无生之法身 无生而作利他行
具五部印受用身 圆利他行如菩萨
百万俱胝应化身 随现六道而说法
◇ 方便内续
复次,有方便内续乘。对此,《广大明觉自现续》云:
内续三瑜伽 大无比无上
是故分别为:“密续”大瑜伽、“教授”无比瑜伽及“口诀”无上瑜伽等三。
此三者之差别,小宿氏尊者于答朗恰巴华(Glan-Ch''ab Bar-Ba)之问时云:
大瑜伽显现为觉性之幻化;无比瑜伽则显现为根本觉之力用;无上瑜伽为觉性自显。是故,俱生喜金刚云:“分指幻化、力用与自显”。
其意谓(三者)见地之差别:大瑜伽证知一切法乃心性“显空无二”之幻化;无比瑜伽证知一切法乃心性“界智无二”之力用;无上瑜伽证知一切法乃心性自显,即无始以来无生无灭之自生本智。达德(mDa''-Tig)与伦(Glan)等二师皆持此为最胜说。
乔·恭布巴(sKyo Gong-Bu-pa)亦云:
彼等重点各不同 大瑜伽以行为主
无比瑜伽修为主 无上瑜伽见为主
复次,若·慧光曾云:
大瑜伽属生起,因以三等持渐次生起本尊。无比瑜伽属圆满,因圆满生起本尊,毋须依彼(三重生起过程)。无上瑜伽即大圆满,为无生,因已超越生起及圆满二次第故。或谓大瑜伽着重十类密续;无比瑜伽之着重程度较少;而无上瑜伽则离着重。
据梅雅聪渣(Me-Nyags Khyung-Grags)所云:
虽则皆具生起及圆满之三相,然大瑜伽主要教授生起次第;无比瑜伽主要教授圆满次第;而大圆满则于此二者离整治。
结地译师庆喜金刚(dPyal Lo-Tsa-Ba Kun-dGa''rDo-rJe)亦谓此乃(三者)词义上之差别。遍智法王龙青巴(于《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解》中)曾云:
大瑜伽父续,乃善巧方便之自性显现,所化者为多具瞋毒及滞于戏论之徒。无比瑜伽智慧母续,乃圆满次第之如实空性,所化者为多具贪毒及乐于住心之徒。无上瑜伽为无二之体性,所化者为多具痴毒及勤事之徒。是故《广大庄严》云:
超越心者为生起 具心髓者为圆满
极密胜者大圆满
尊者于《心性休息》亦云:
大瑜伽续修生起次第 修风以及方便道为主
无比瑜伽修圆满次第 修明点与般若智为主
无上瑜伽主修无二智
◇◇ 大瑜伽
此中,首先以体性、词义及判别等三门解说大瑜伽乘。
初、(体性者:)其自性乃以善巧方便之生起次第为主,于最胜谛之无分别义中,证悟与串习双运(止观双运)而得解脱。
二、(词义者:)(藏文)rnal-''byor chen-po一词,乃源自(梵文)Mahayoga,谓大相应,因心与无二谛相应,是以较外瑜伽续更胜。
三、大瑜伽之判别有六:1、入道,复分为二:前者即灌顶。行四种灌顶,即除共瓶灌外,复加上三种最上不共殊胜灌。《幻化网根本续附录》云:
阿阇梨秘密智灌 然后随即为第四
若瓶灌分作具利与具力二分时,则成五灌顶。《金刚业次第》云:
由是类别遂有五 利力灌于一人故
后者为实际入道,由三等持而入,此谓大空瑜伽即智慧、虚幻悲心即方便、及粗细手印等。是故,(大瑜伽)乃主要教授生起次第之道。于此,《广大明觉自现续》云:
三重等持为入道
而《穷察幻匙》云:
大瑜伽乘入道者 由三等持次第入
2、见者:谓远离戏论而显现之觉性,胜义谛即法尔任运而成自性因,世俗谛即一切思维分别皆此觉性之力用,而自显为(佛)身与智坛城。彼二者不偏显,亦不偏空,以其体性为无分别平等故。若以世俗名言说“无分别”,则此“无分别”实离所行处,盖已超越了别此(无分别)之所思境及所诠境。如《幻化网庄严道》云:
殊胜无别平等性 虽以异名广弘传
其义实超言思境
复次,《道次第》云:
为不执于名相故 二常理中离思诠
3、戒者:密咒乘新译派言“戒”者,谓所应护持之十四根本堕三昧耶;及所应行之五肉及五甘露三昧耶自性等,据此二者而作之行。
据旧译派言,大瑜伽之三昧耶共廿八。《穷察幻匙》云:
大瑜伽守护分际 云有三根本誓句
及守二十五支分
“根本”者,为身语意之三誓句。至若“支分”,同书云:
应行不舍及应取 应知与及所应得
4、修者:分主“修部”与主“续部”等二。前者包括智慧尊五种修部,即(一)依文殊四轮身方便修善逝身成就;(二)依马头金刚三马嘶方便修莲花语成就;(三)依真实唯一成就,即觉性及自生本智之真实意方便修金刚意成就;(四)修圆满显示轮涅一切法为殊胜忿怒尊功德方便之甘露功德成就;(五)以主要教授普巴金刚威猛法仪调伏凶暴有情之方便,修普巴金刚事业成就。此外尚有三共修部,即修(一)差遣非人成就;(二)猛咒诅詈成就;及(三)世间供赞成就。
至若后者(即续部),一般将大瑜伽分为父续、母续及无二续等三部。如《密集》等父续,因其根据生起次第而强调方便分,及根据与此相关之圆满次第而强调风息,故以“明空无别”之修持为主。
而母续如《胜乐轮》、《喜金刚》及《真实意》等,生起次第之戏论渐少,此中,般若之圆满次第则强调菩提心明点,故以“乐空无别”之修持为主。
复次,如《幻化网续》等之无二续,为生、圆双运,以圆满次第脉、气、点三者所生之乐、明、无念智之修持,尤以内在光明之殊胜本智为上。
于此,修持乃据《幻化网秘密藏根木续》而言。由是,《三次第》云:
是故修持二区别 即为有相修次第
以及无相真如性
是故遂有“有相”及“无相”两种修持。
前者包括生起及圆满二次第。生起次第者:即依三等持渐次生起坛城为主,观修本尊与思维无别之修持。复再区分为“胜解修”与“决定圆满”二者。前者谓坚固等持虽不能得,但能于后分时之观修中,以(特定殊胜)形式完成生起次第中仪轨支分之修持。后者谓属于资粮道与加行道之有漏五瑜伽,及无漏四种持明。
圆满次第者:即于自身上门中训练与利用(脉、气 点)之窍诀,及于下门中化现三界之窍诀。是以《三次第》云:
依上下门具口诀
“无相”修持者,谓法性真如之等持。
5、行者:善巧方便之深处,已摄受一切轮回法,故可无执而行。《库藏幻匙》云:
生起次第大瑜伽 修行解脱与双身
及用圣物五甘露 依大方便作行持
6、果者:于即生有或中有时,现证五佛身法尔任运之自性。《秘密藏续》云:
唯此世尊胜自性 源自无别三佛身
复以智海作庄严 于此生中决定得
复次,《智慧明点续》云:
或于舍身后 无作得成就
◇◇ 无比瑜伽
教授无比瑜伽乘亦以体性、词义及判别等三门解说。
初、(体性者:)其自性为以般若智能之圆满次第为主,由证悟与串习双运于界智无二之义理中而得解脱。
二、(词义者:)(梵文)Anuyoga(于藏文)翻作rjes-su rnal''byor,或随类瑜伽。以宣说渴求般若道为主故。
三、判别者有六:1、入道,复分二:首为灌顶,谓无比瑜伽坛城中,由外、内、成就、秘密等四(灌顶)所摄之三十六灌顶仪轨。如《遍集明觉经》云:
外灌顶与内灌顶 成就灌与秘密灌
各以十十一十三 及二分而得圆成
或曰:源于上述根本三十六之八百三十一支分灌顶,乃九乘之灌顶。是故《灌顶义要略》有云:
源自瑜伽等六乘 应作外灌如瀑流
复次,《灌顶义释》云:
十灌成菩提种姓 十一灌成秘密义
十三许为大上师 二灌圆满九乘灌
或难曰:“何以此等皆成无比瑜伽之别灌顶(而无比瑜伽只乃九乘之一耳)?”此说实无过失。因得众多博学上师之开许,彼等皆能如理于九乘次第,则自可立名为九乘灌顶。而演说《遍集明觉经》之凡庸者,其见地则实无基础(可说彼等确为九乘之灌顶),若以其见地正确,则岂非须承认较上之无上瑜伽灌顶汇集于此无比瑜伽灌顶中?此则成大过失也。举例而言:外续中不见有内(续)之不共佛典语言,是以大持明伏藏主洲尊者(gTer-bDag Gling-Pa)云:
无比瑜伽根本仪 及余八乘细别法
二者观待若相混 无比性相云何分
因尊者之见与前(众多博学上师)所立相同,故无过失。
后者为所入,即能入界智无二之道。《遍作王续》云:
无比所谓无别者 即入法界本智门
若问如何入,则以圆满次第之法,而非以生起次第之法。《心锁论》云:
无生法界即本智 本智明觉亦法界
无二化现之大乐 则非以次第而入
万法一切手印中 有若鱼跃出水面
万法大印当下见
2、见者:一切法即自心,即普贤佛母之清净虚空,具无生及离戏论之自性;亦名本始坛城。于此,《密意总集经》云:
心所露者皆空性 由露所露复尽空
此无生(法性),于一切法相中无休息,实即化成自生光明坛城之明觉,名为本智普贤或自性法尔坛城。同书云:
寻伺不见遍处现
此二坛城所显无分别之体性,实即衍生界智无二之大乐,即菩提心之根本坛城。如上书亦云:
密咒道者即真实自性,于中显与不显皆无二,且于无二中解脱,而亦不缘中道。
是故,一切法于三坛城无分别自性,即菩提心之根本坛城中,乃视之为本初佛。(同书)复云:
诸法自性既为一 本佛大乐无生灭
三坛城中无能所 本初任运自圆成
《碧玉散布九平原》云:
普贤佛母虚空中 即万法中坛城现
普贤坛城本无生 说之为现原非现
父母以及其子孙 无上大乐自圆满
更有谓普贤佛之化现,其无碍力用现起成本尊身。《密意总集经》云:
普贤本始开显大圆满 于外内密庄严坛城中
万法无非清净双尊界
《库藏幻匙》云:
无比瑜伽圆满次第中 说蕴处界无生圆满相
亦即双尊父母之坛城
3、戒律者:《密经集义》云:
持于基位诸誓句 为能约束三门故
乃对根本支分等 善加守护与证成
由是,遂有以三门(身语意)守护及证成之根本与支分三昧耶等。
若区分此等三昧耶,则据《密意总集经》第六十六品,谓有九异门:此即四关键决定誓句;二十八共誓句;四超胜誓句;二十三禁戒誓句;二十成就誓句;四行道相续誓句;舍离五魔;摧毁四敌及见地誓句。
若统摄之,则有“无守护分际顿得之誓句”及“具守护分际渐得之誓句”两类。《密意总集》云:
于守护中无所守 法性誓句最为上
又云:
此等誓句最希有 以其不共于众故
为诸弱于信受者 遂有守护之分际
4、修者:《密经集义》云:
方便智慧为体性
是故(修持)具方便道及解脱道二:前者谓(身之)上门四轮或六轮之瑜伽,及依于(双身本尊)下门二密窍之等至(即“定”)生起俱生本智之方便。如前书云:
诸般化现之源等 由此口诀方便入
至若后者(即解脱道):复分义庄严及标帜之示现二者:义庄严谓远离戏论之无分别等持,此即由任运自然之如如法性藏、远离能所而修之定也。于此《密意总集经》云:
既于如如法性中 安置如是之心识
于此离戏任运中 遂有坚固念相续
标帜之化示,谓具戏论之本尊等持,即只持密咒;及如鱼跃出于水面,同时强调情器世界为本尊坛城分明显现之观修。《库藏幻匙》亦如是云:
无比瑜伽无生观 唯诵心咒圆满藏
而《遍集明觉经》云:
清净万法父母坛 大种造色自圆成
至于决定圆满观修之道,通体而言,分有漏及无漏二者:前者具思欲乐瑜伽观行及辨大姓瑜伽观行;后者具大休息瑜伽观行、得大授记瑜伽观行及全大勇瑜伽观行。
5、行者:通体而言,无比瑜伽之行,乃以平等性为主。《库藏幻匙》云:
圆次无比瑜伽者 圆满受用界与智
若复细分之,则有三种行:加持、降伏与方便。《密意总集》云:
加持降伏以及方便行 如空如王及如灭火水
6、果者:于一世内,现证无分别与法尔任运之二十五果法体性。此即大乐身,亦即四佛身之自性。《殊胜明点续》云:
光明心性即大乐 法界本智无二故
以此而作观修者 今生能得现证果
而《库藏幻匙》亦云:
无比瑜伽密乘者 无有障难一世中
决定能登正觉地
◇◇ 无上瑜伽
口诀无上瑜伽乘以体性、词义及判别等三门解说。
一、(体性者):即本始正觉胜义谛能无间解脱之方便,且具离取舍希疑之自性。
二、(词义者:)(梵文)Atiyoga(于藏文)翻作 shin-tu rnal-byor,即无上瑜伽,因其为生、圆二者之最究竟圆满次第,亦为诸乘之颠顶故。
三、判别者有六:1、入道,复分二:首为灌顶,谓能成熟之明力灌顶等;次为所入即以“不入一切”而入道。《遍作王续》云:
于法既无所作故 是以无修整而入
2、见者:主张轮涅万象所摄一切法,即无修整之本始正觉胜义谛,具广大明点、法身,即自生广大本智之体性。《金刚萨埵大虚空》云:
无整解脱自生智 由是显示解脱道
《大金翅鸟》云:
自生本智即如是 遍住而离诸分别
3、戒者:不可逾越“无”及“平常”等誓句。《穷察幻匙》云:
无上瑜伽誓句者 亦即为无及平常
复有唯一及任运 彼义不应有逾越
4、修者:《无上广大庄严》云:
持心识则有心部 持虚空者有界部
离求次第口诀部
由是,遂有“明”“空”二入,即法身境界之心部;入于无作及无修整法性境界之界部,与入于本始解脱,复离取舍法性境界之口诀部。
一般而言,大圆满传统之修习,涵括二部:立断(译按:音译为“且却”Khregs-Ch''od)与顿超(译按:音译为“妥噶”Thod-rGal)。《珍珠宝鬘续》云:
修持立断与顿超
前者(立断)谓入根本清净见地而不动之境界。《大金翅鸟》云:
任运而住由是立
俱生喜金刚阿阇梨云:
心之自性即本初佛陀 心如虚空无生复无灭
既证诸法平等性正谛 无有寻求而立是观修
如此观修,遂有四次第之道:
“安住”“不动”“平等”及“任运”
至若顿超:由依六门要、四所显渐次现起(而得果)。此(四)为:现见法性显现、觉受增长显现、明体进诣显现及穷尽法性显现。
5、行者:因任何显现,皆为法性幻化生起,是故行持上无有取舍。《金刚萨埵大虚空》云:
既无所作业即空
而《库藏幻匙》云:
无上瑜伽乘行者 依于见修生机力
具力而行如疯子 一切所行皆无碍
6、果者:当下住于法尔圆满普贤地而到彼岸。由得四决定见之究竟分际,轮回遂解脱于涅槃中。《穷察幻匙》亦云:
无上密果大圆满 本始宝藏即善提
无得之果自成熟
————————————————
岁次丁丑正月初二后学许锡恩译竟。愿以此少分功德回向一切有情令善妙增长。圆满吉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