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空谷传声声亦空——说“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泽道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空谷传声声亦空——说“空”
  选自泽道法师《禅释武夷山》
  泽道法师
  在武夷山云窝景区有个叫“响声岩”的岩壁,因游人从对面经过都能听到自己脚步和说笑的回声而得名。在不远处有个“空谷传声”的摩崖石刻,为“响声岩”做了个歇后语式的脚注。这方摩崖石刻是担任过明朝万历兵部侍郎的陈省所题,书法平平,也无深意,很难走进人们的记忆。但这种无声的表达对于这个被排挤而隐退的题写者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狗尾继貂。以无声传递有声,以空谷承载心声,这个心也许就是不愿在野的野心,这个声也许就是不甘下野的心声。看来,“空谷传声”真乃陈省的“歇后”之语。一边归隐山林草庐,一边却希望山林岩石能传递他心底的呐喊,诚如他题刻“伏虎”一般,把自己与“卧龙”、“凤雏”并提,希望有冲出山林的一天。或者说陈省深谙“空谷传声,虚堂习听”之道,对着空谷呐喊仅仅为了博得大自然的共鸣而聊以自慰。不难看出,陈省知道空谷虚堂可以传声,却未必知道“空谷传声声亦空”、“四大皆空”的原理。
  空谷传声是声音传播和发射的现象,大而平整的硬质媒介,就具有良好的回声效应,把这些媒介围成一个严实而中空的造型就可以达到很好的传声效果,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的蛤蟆塔、四川的石琴和山西的莺莺塔,再如木鱼、鼙鼓、音箱等都是因为空而起到传声的作用。空谷传声,这一普遍的物理过程却恰巧演绎了佛教“缘起性空”的原理,无意中成了认识“四大皆空”极好的道具。
  古印度人认为,世界万物与人体都是由地、水、火、风之“四大”和合而成。“四”是指地、水、火、风四物,以及它们各自所属的坚、湿、暖、动四性。又因为它们普遍而大量地存在于万物之中,称之为“大”。故此,“四大”是每个物体自身所固有的物性,而不是专指自然界的土地、水流、燃烧之火和四面吹来风。就人体而言,皮肉筋骨属“地”,汗血津液属“水”,体温冷暖属“火”,呼吸运动属“风”。这一观念,是古印度人对物质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是人类对宇宙本体初期探索的结果,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中国古代“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相近。后来得到了佛教的传承和深化后,形成了“四大皆空”的宇宙观。
  佛门也称空门,所以“空”是佛教最基本的概念。但要真正的认识“空”的含义的人少之有少。把“空”和“有”看作对立的两个方面,这只是流于现象的肤浅认识;把“空”当作空洞无物理解,就坠入了虚无主义的断见。“空”是随着佛经从梵文翻译过来的。在梵文里,被译成“空”的词的真实含义是“性空”,在古文中被简译为“空”。不同译本的《心经》对“五蕴皆空”之句也有不同的译法,般若共利言译作“五蕴性空”;法月、知慧轮和施护都译作“五蕴自性皆空”;法成译作“照见五蕴体性,悉皆是空”。可见,佛教的“空”应该按“性空”来理解。所以,“色(物质)即是空,空即是色”和“四大皆空”都是“万物性空”之意。
  佛教认为万物的形成都因缘而起(即缘起),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而随着因缘的变化,也就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以得出事物本身是决定不了自己要形成什么形态的物体的,不能自己做主,佛教里叫做无“自性”,即“性空”。如同水分子,在不同的温度下就会变成不同形态的物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水蒸气,也可以是冰。在这里边,水分子就是“地、水、火、风”里的水元素,就是因,而温度就是缘,不同的缘起(条件)让水分子变成不同形态的东西。可见,水分子自己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命运全由温度来掌控,无自性,即“性空”。所以,可以说水是空的,也可以说水蒸气是空的,也可以说冰是空的。再比如一个杯子,无论装不装东西都是空的,因为它随时都有可能被砸成碎片。空谷传声,也可以这样认为:声是因,谷空是缘起,声能传多远自己决定不了,决定于发声的大小、空谷的材质、造型和空间大小,声无“自性”,所以声也是空的。可谓“空谷传声声亦空”。
  藏传佛教格鲁派开山祖师宗喀巴说“什么东西依靠条件,什么东西就是空。”只有正确认识“空”的概念,才能撩开佛教神秘的面纱,才能正确认识佛教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