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当代中国汉地佛教存在的各种问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明奘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明奘法师,广东中山大学毕业,1999年冬接法于著名的中国生活禅发起人、河北柏林禅寺老和尚净慧大师,成为中国临济宗第四十五代法脉传承人。近年在国内及东南亚弘法,成效显著。
  明奘法师:“佛教越来越不像样子,越来越走偏,也越来越成为“富人进寺院,穷人进教堂”,这是必然的趋势。现在乡下老百姓很多宁可相信基督,相信福音,因为不需要钱,甚至人家给他钱。相反,在寺院,如果不供养师父不供养寺院,就不好意思似的,这个是问题。”
  "吃素念佛的人不一定越多越好。吃素的人多,最多节约社会的成本;念佛的人多只是引起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像不赌博了来念佛,如此而已;剃头的人(注:指出家)多,只是这份职业的从业人员更多。所以,佛教如果没有大师级的人物出现,很难振兴。"
  (以上及以下文字全部转自奘师博客)
  一、中国佛教的主要问题——经济问题
  历史上,中国佛教三武一宗的法难,几乎可以说都是经济问题引发的。封建时代,寺院有三大事情,就相当于拿到了皇粮:第一,赐紫。皇帝给寺院赐一个紫色的袈裟;第二,题寺名,敕建某某寺。北京这样的寺院很多,如敕建大觉寺等;第三、颁藏。皇家赐一部大藏经给这个寺院。还有一个,和尚本人被皇帝赐个封号。有了这四个事情,这个寺院就什么也不用愁,政府养起来一样。上有好者,下必从之,地方官们也来追奉,寺庙的地产越来越丰富。周边的老百姓沦为无产阶级,沦为佃户佃农。当引发了社会的直接的物质利益冲突的时候,必然要有争斗。
  印度佛教的法难则截然不同,完全是因为教义的问题。公元十一世纪,伊斯兰入侵,一手《可兰经》,一手拿着剑,佛教徒要么改信伊斯兰,要么被杀头,没有商量。佛教一下子被毁了,所有的圣迹被铲平,上面填了土,在上面建伊斯兰公墓。印度的佛教圣迹被毁,是因为宗教战争。
  中国的都是因经济问题,那么,将来会不会引发?假如寺院囤钱过多,紧跟而来的是僧人的生活腐败,一旦生活腐败,比周边老百姓的生活高好几个级别,仇富心理会出现。和经商辛辛苦苦赚来的不同,寺院更多的是不劳而获,大家认为,寺院收入都是供养来的。这样下去,以我个人狭隘的逻辑推理,很为佛教担忧。
  盲目地建大佛,盲目地建大寺院,盲目地搞得金碧辉煌,而不在内心上解决自己内在的问题。佛教越来越不像样子,越来越走偏,也越来越成为“富人进寺院,穷人进教堂”,这是必然的趋势。现在乡下老百姓很多宁可相信基督,相信福音,因为不需要钱,甚至人家给他钱。相反,在寺院,如果不供养师父不供养寺院,就不好意思似的,这个是问题。
  当然,只是极端个别的、处在繁华富庶地方的寺院是这样的。贫穷的寺院还是大多数,那里的僧人辛辛苦苦,有的连白菜豆腐也吃不上。但是,这些大多数不被社会认知和了解,大家认知的是那几个。引发社会问题的是这几个,而不是那些大多数。但是,一旦法难来了,那些大多数就会跟着倒霉。
  未来政府对宗教团体的经济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会加强,相关的立法也会跟着出台。新华网上曾经有一个消息,说中国的腐败无所不在,讲的是浙江某一个县的佛教协会的事情,要拿十五万元选一个副会长。腐败确实是无所不在,连佛门清静地都有腐败了。就是因为这几个经济富庶地区的寺庙的作为,和几个法师的作为,导致这样,会引发社会问题。而绝大多数知道因果,懂得这是集体财产,要善用,不可以擅动和滥用。
  寺院应该发挥佛教的济世淑世功能,慈悲济世,成立各种基金会。中国目前各种法律还不现成,可以向很多地方学习,去非洲救助灾民去……慈悲无条件、无国界、无信仰,这才是慈悲。不一定非要给佛教徒,这是个化解的办法。汉传佛教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
  二、佛教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与之不相应的现状
  政府定位一个宗教的时候,他不在乎教义是否完美,在乎能否更好地为政府服务,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安分守己,这是他第一衡量宗教是否被政府所鼓励所扶持的标准,而不是你的教义怎么样。
  实际上,从前年的《千手观音》在央视晚会上获得特等奖,社会就已经给佛教释放出善意。因为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侵华的背景,和有不光彩的历史——鸦片战争,鸦片和枪炮和圣经一起来到中国。伊斯兰教也一样,总是要搞东突疆独。雍正皇帝都差点彻底放弃那个地方。那些回教徒不怕死,因为它的教义规定死是圣战,所以他把死当作积功累德,回到真主的最有效的方式。不停地争战,三十年一大战,十年一小战。所以,伊斯兰教不可能成为被扶持的宗教。道家也挺衰落的,它是非暴力的、崇尚和平的教派。
  社会已经对佛教释放出很多善意,但是,我们的做法,佛教徒自身的做法,跟不上,还停留在那种烧香拜佛的、予取予求的迷信阶段,融不进社会主流文化。只在那里影响弱势群体——下岗的人、吃不上饭的人、退休的人……来你的庙里烧香拜佛。政治精英、工商精英……不能影响他们,不能把善良、智慧的东西教给他们,这个社会、这个民族,就不可能接受这个,因为往来的都是弱势群体,你也会被打入弱势里面去。外部环境给了佛教空间,但是,佛教自身没有拿出应有的回应。
  三、当代中国佛教问题反思及出路探寻
  1、佛教的尴尬处境。寺院的管理者本身,乃至政府对它的定位,就是一个经济实体,但是,没有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任何一个小公司,既使是一个人开的公司,也是一个纳税单位。寺院没有,住了三千人,它也不是什么单位。没有社会地位,只是经济地位,是一个不尴不尬的处境,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我的亲身经历很多,信徒们把你当成神,一旦出去了,人家把你当成什么呢,不在寺院呆着。我一个师弟施工时脚受伤了,我拉他到河北省三院去,流着血,那个主治大夫说:“你不在庙里念经干吗来了?”我说:“医生,他在流血。”他还在那里说,我就跟他生气拍桌子:“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他是僧人,可是他在流血!”社会的认知是那样的:他首先不认为僧人是个人,流血就流血了。所以挺尴尬。如果来反思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2、僧团人才流失问题。这个问题很沉重,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每年受戒的僧人很多,正规科班出身的社会大学毕业乃至硕士、博士出家的都有。但是因为僧团的保守和固步自封,因为僧团的不合潮流的生活作息方式,使这些人重新离开僧团。而这些人,一旦离开僧团,对僧人、对佛教朴素的感情都没有了,基本成为反对佛教的主流。所以,佛教的危机蛮大的。
  3、山头主义。汉传佛教山头主义很厉害。全世界的基督徒一本《圣经》,一个上帝;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一本《可兰经》,一个真主。佛教呢?台湾弹丸之地,佛教分了六大山头,大陆更多了,互不买帐。同样一个禅,分了五家七宗,有的教法刚猛,有的教法冷峻,有的教法直接,有的教法绵密……各不相同。
  中国佛教协会,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不像日本和韩国佛教那样——本山制度,金字塔似的管理,任何属于本门本派的,一旦他出了问题,一宣布,永远就被逐出了僧门。中国没有,地方太大了。
  4、佛教问题受社会问题影响。一个僧人在一个寺院犯了事,到另外一个寺院还可以当家,这是大环境所决定的,外在环境,社会环境都如此。一个官员在一个地方犯事了,到另外一个地方照样做官。这就是佛教的缘起,所以,佛教离不开社会,是活生生的社会化的产物,按资排辈等等,这都是现实问题。
  5、对危机的认识。但是,认识到这些危机的人不多,因为,经历过文革的老一辈僧人,他们认为的佛教的复兴,就是寺院越多越好,和尚越多越好,吃素念佛的人越多越好。但是,吃素念佛的人不一定越多越好。吃素的人多,最多节约社会的成本;念佛的人多只是引起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像不赌博了来念佛,如此而已;剃头的人多,只是这份职业的从业人员更多。所以,佛教如果没有大师级的人物出现,很难振兴。
  6、我的思考与做法。我个人的思考,和我的努力的尝试的做法,非常简单,两句话:只解决普遍存在的人类心灵困惑问题,不解决宗教信仰问题。
  做我感兴趣的事情,用我愿意的方法,喝茶的方法,聊天的方法,和大家做朋友的方法,互动的方法,把我所了解的告诉大家。其它建立信仰的事,我不参与,不过问,不关心。有几个人在做,势单力孤,挺艰难的,但也看到了生命力所在。到哪里去,和别人交流,越不强调建立任何宗教信仰,结果往往是,讲座完了,多数人成为佛教徒了。
  任何一个宗教要为政治服务,无论谁来执政,四个字,大家都会拥护的,叫做安居乐业。老百姓安居乐业,谁执政,什么政体无所谓。贫穷的资本主义国家很多,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所以政体不重要。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水能载舟。在这种状态下,所谓为统治阶级服务,也是为老百姓服务。统治,是为老百姓统治,更好地管理而已,等于说,还是要解决每个人的问题。物质再发达,日进斗金,如果身心不宁,也会坐卧不安。只解决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灵问题,不强调不关心宗教信仰问题,信仰问题随便它,让它自生自灭。这是我的思考和我的做法,也在努力地这样去做。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