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衍空法师:佛法、生命与教育 ——“缘起的生命教育”与“生命定向”增进计划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衍 空 (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教学顾问)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理应常把心关怀。 莫沉迷,莫放逸,执迷自被烦恼缚,斗争仇恨随之来。 知世苦,求出离,决心去把无明断, 举手投足需照顾,动念起心要分明。 心本无生着境有,为善为恶由此生,是苦是乐影随形。 后不灭,前不生,依愿随缘常自在,觉了无生任逍遥。

在21世纪的今天,佛法的弘扬,除了强调生死大事之外,还得照顾和帮助世人面对生命、处 理问题和在生命中寻找意义。佛陀,作为人天师,就是教导众生如何去认识世界,处理 人生问题,继而寻找到真正的幸福和解脱。太虚法师之“人生佛教”和印顺法师之“人间佛 教”都是建基于这立场。以下是本人在尝试以佛法为理论根据,建立出来的一套生命教育理 论和研究的布告。

缘 起

全人教育,生命教育,德智体群美并重等等的教育理念,一向以来都是教育界的重点发展方 向。但是如何能真正办好,或落实这些方案,就没有一套大众都认同的具体理论和方法,尤 其是对德育和生命教育两方面。除了欠缺具体的理论和方法以外,推行这些教育理念的另一 困难,就是如何能量度德育和生命教育的成果——量度什么和如何去量度?

但是随着来自资源短缺和国内外的竞争,家庭和社会的问题,香港的年轻人所需要面对的压 力就越来越大。现在作为一个老师,往往不单要教书,还要照顾和关心同学的情绪和心灵健 康。以此之故,寻找出一套有理论,有实践和能量度成效的生命教育方案,有其实际的需 要。

2003年,香港考试局推出了新的佛学会考课程。在编撰佛学新课程时,我们特别加入了丁 部——佛教基本教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部分。目的是希望同学修读这新课程时,能学到把佛 法的智慧和生活艺术,应用到他们生活上——作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为了能更有系统地推行佛法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教学,与及作出相应的研究和量度其对同学的 影 响,我们以佛法要义为依,设计出一套新的生命教育方案 ——“缘起的生命教育”。与此 同时,我们亦以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与五间伙伴学校

佛教大雄中学,佛教孔仙洲纪念中学,佛教叶纪南纪念中学,佛教黄凤翎中学,佛教茂峰 法师纪念中学。

的名义,向优质教育基金申请 研究和发展的资助,而我们的研究和发展计划称为“生命定向”增进计划。

“生命定向”增进计划的理论根据来自两方面:(一)佛法与生命教育的结合,也就是“缘 起的生命教育”。(二)以色列医学社会学家安东诺维斯基Aaron Antonovsky所提出“条理 感”(Sense of Coherence)的理论

Antonovsky A . Unraveling the mystery of health. How people manage stress an d stay well.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7

。 “条理感”(Sense of Coherence)的理论 先讨论“条理感”和它有关的生命定向问卷Orientation to Life Questionnaire。在观 察为什么有些人,在压力之下能健康地活下去(例如一些曾经历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但 有些人则不能忍受而病倒乃至死亡,安东诺维斯基发觉那些能活下去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 特点,就是有很强的“条理感”。在此,安东诺维斯基所说的“条理感”是指一个人能否从 生命中体会到一整体性的定位和方向(global orientation),继而对世事的发生都感觉到是 有条理和可理解的。条理感亦能反映出一个人,能否对以下三点感到有一贯彻、持久而强劲 的 信心(a pervasive, enduring though dynamic feeling of confidence): (1) 生命中所触及内在和外在的事物,都是有条理、可预计和可以解释的; (2) 有足够的资源来应付由于接触到这些事物而引申的各种索求; (3) 这些索求都是生命的一种挑战,而且是值得去投资和积极参予的 Antonovsky A ., p.19. 。 这三点,安东诺维斯基称之为:理解能力(comprehensibility)、处理能力(manageability) 和意义感(meaningfulness)。以下是安东诺维斯基对它们的解释:

理解能力: 意指当一个人触及内在或外来的事物时,能够领会到这些事物的发生是有条不紊,可以清晰 和明确地认知和理解,而并非杂乱无章、意想不到及混沌不可解。对于一个有高度理解能力 的人而言,未来所发生的事情,都是可以预料得到的。若然有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故发生,也 会 被视为是有条理和可解释的现象。请注意,此中所说的事物,是没有示意事物可爱与否的意 思。死亡、战争、失败等不如意的事情会随时发生,但在面对这些现象时,一个有高度理解 能力的人则会明白其所以然,甚至于其中有所领会。

处理能力: 是一个人对自己手上用得着的资源,能否足够应付外来各种挑战的感觉。所谓“自己手上用 得着”的资源,包括直属于自己的,又或是来自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人 —— 如自己的配偶 、朋友、同僚,甚或神、佛、父母、医师等等。一个拥有高度处理能力的人,通常不会觉得 自己是受害者,又或认为生命是不公平的。反之,当不称心的事情发生时,他们都能够应付 自如,而绝不会自怨自艾或感到忧悲苦恼。

意义感: 是指一个人能否感觉到生命是有意义,又或觉得生活上所遇到许多的问题和索求,都是值得 去努力、参与和承担;继而对所有的挑战都会欣然接受,而不会视之为一种可免则免的负担 。当然,这并不代表面对亲人的死亡、自己面临手术、又或被裁员之际,一个有高度意义感 的人会感到快慰。只是,当这些不幸的事情降临时,他或她会勇于面对和坚决寻找其中的意 义,更会竭尽所能和不失尊严地面对和克服困境。 Antonovsky A ., p.19.

佛学与生命教育的结合——缘起的生命教育

佛学来自释迦牟尼佛的教导,而佛陀说法的目的是令众生得离苦,与及鼓励佛弟子发心帮助 其众生,令皆能离苦得乐,而佛陀教导的核心,就是缘起法。所谓缘起法就是:一切事物的 出现,都是凭借因和缘的和合而能生起出现。例如,苹果一定是由苹果种子 ——“因”, 及泥土、水分、空气、阳光、时间等等 —— “助缘”的和合而生起。没有苹果种子,就 不可能有苹果,而苹果种子亦只能引生苹果的出现。同时,若助缘不具足,苹果种子亦不能 衍生任何果报。

佛陀解说的缘起法,不单是解释事物出现的法则,亦同样是解说“人”和“众生”生起和运 作的法则。“心”,犹如种子,就是断定我们未来的因,而身体和世上万物,都是我们出现 的助缘。若“心”清净祥和,果报亦安乐自在;若“心”无知沉迷,果报亦无奈痛苦。

缘起的生命意义 至于寻找生命意义,本来就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灵性需要。若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Maslo w's need hierarchy theory) ,应归入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 ed)。这比较高层次的需要,未必是每个人都有,亦未必有其实用性。很多人,包括年轻的 自己,当还未萌生寻找生命的意义之前,也能活得开心快乐。同时,这样比较抽象的理念, 往往未能契应到年轻人的心理发展和需要。所以,在谈到意义感时,是应该带领和引发同学 在生活中的事物,寻找意义和培养出正面的态度,懂得欣赏、珍惜和感恩,而不是高谈生命 本身的意义是这、是那。

其实,意义和态度是主观的,是源自一个人内心的意趣和偏好。某甲能于金钱名利寻找到意 义,某乙能于青灯照卷,红霞晚风活得到安乐。所以在带领和引导同学寻找意义感时,是应 该有些准则和理论依据。若依佛陀的教导,以缘起法为依,我们不难见到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大自然的互相影响,互相依存,而确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需要,以及“自利利 他”的重要。同时间,缘起法亦带出了缘聚而生,缘散而灭的事实,与及佛陀叮咛的教导 ——人生难得,理应珍惜生命,与及诸行无常,放下便能自在的生命态度。

从以上对佛学与生命教育的讨论,我们可得出,在认识生命和培养意义感的生命教育课程里 ,都可以于佛法的根本义理——缘起法扣上关系,及以佛法的道德标准——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和自利利他的理想为生命教育的骨干,令生命教育更实用和稳当。 台湾的经验

台湾在生命教育的推行和研究,是比较有前瞻和有决心的。在落实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其中 较 为成功的有台中市晓明女中学的钱永镇老师。他指出生命教育应包含四个目的:认识生命、 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钱永镇(1998)如何推广生命教育理论篇,收录于台湾省八十七学年度高中高职中心学校 暨辅导团推广生命教育研习会手册。

。这四个目的,与安东 诺维斯基提出“条理感”的三个组件——理解能力、处理能力和意义感是有共通的地方。 例如,认识生命就是增加理解能力,而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都可归纳于意义感。 当一个人能懂得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自然就能为生命赋予意义,或因为已能在 生命寻找到意义,而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我们若把安东诺维斯基提出“条理感”的三个组件——理解能力、处理能 力和意义感,钱永镇提出的: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与佛学贯通起 来,包含于一套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应该合理、有根据和有其实用性。因为若能提高同 学的“条理感”,则能提高他们面对压力的能耐;若能达到钱永镇的四个目的,自然亦能引 发同学对生命的热诚和参与,若真的要做到以上两点,那就不能离开佛法的真实,及与其修 行的理论和依据。

因此“缘起之生命教育”就是以“条理感”的三个组件为轮廓,佛法为理论的根本,与及生 命教育的四个目的为目的之生命教育方案。

认识生命 见生命的缘起,见无我,见无尽的可能: 在认识生命的过程,同学应了解到生命之所以能够出现,是要依靠众多的因缘条件。既然是 依靠因缘条件而出现,当条件转变,生命便随之而转变,本来就无一实好实坏的人或我。既 然无实的我,生命自然有无尽的可能,只要有因缘,什么都可能成就。

见因果之关系,见心之主导、心之重要: 缘起法的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也就是因果的关系。苹果种子 ,在适当的助缘之下,是会孕育出苹果树,亦只能孕育出苹果树。事情的出现,不是偶然、 并非无缘无故,亦不是由一神主宰。只要有因有缘,事情就会现生。 在缘起和因果法则之下,“心”,作为我们思想行为之原动力,是有其主导作用。若心是清 净和觉醒,随之而来的果报自然是安乐和幸福;若心是污染和沉迷,随之而来的果报自然是 痛苦和无奈。因此,在了解和认识生命,对心的了解和关怀是非常重要。

意义感 从缘起,见缘生的微妙,欣赏赞叹: 从观察生命的缘起,我们能见到生命从无到有,从空而生的微妙和珍贵。生命的出现是难能 可贵,人生更是稀有难求,应多欣赏和随喜赞叹。

从缘起,见无常,懂得珍惜和放下: 从观察生命的缘起,我们亦能见到生命的无常和不稳定。是故我们应该珍惜现前的因缘条件 ,及与生命提供给我们种种的学习机会,成长、分享和创造的可能。但是,我们还应学到接 受事实,学到放下,因为一切都会随因缘改变而消逝。好的事情会成为过去,坏的事亦会成 为历史。

从缘起,见众缘的重要,心怀感恩: 从观察生命的缘起,我们亦能见到生命的出现,是凭借众多因缘条件而成。因此对支持生命 的众多因缘,我们是应该心怀感恩,如经中常说到佛弟子应报四恩:父母恩、佛恩、师长恩 、众生恩。

从缘起,见因缘相依,懂得合作、布施和分享: 从观察生命的缘起,见到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所以应该互相支持和合作。帮助别人,实 则是帮助自己;成就自己,往往也离不开帮助他人。在此因缘相依而成的世界,是不可能罔 顾他人单求自利,而指望有大成就的。因此菩萨能依缘起法,见无我而除去私心,见众生苦 而生同体大悲之心,广行布施之道。

处理生命 为了培植良好的条件,让吉祥的事能成就,为了去除坏的因素,令痛苦的事情难以出现,我 们应该养成有规矩、有尺度的生活习惯,并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行为的准则。 一切都是依仗因缘条件而生,所以培植条件是成就任何事情的必经过程。但是,若然生活无 规矩,无尺度,只随外境任意妄为,则无可能培植到适当的因缘条件来成就理想。反之,若 能依愿望,一心坚持去培育适当的因缘条件,什么事情都能够成就。为了成就理想,我们应 该学到坚持和专心一致去做事。“专心”容许我们一心一意去留意和处理一件事情,亦因而 能对那件事情更清楚了解,更能善巧处理。散乱的心是无法培育出真正的智慧,亦无法坚持 去突破诱惑和困难。

处理事情,最重要就是要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为了掌握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我们应该时刻 保持醒觉,多学习,多反思,和积极付诸实行。处理任何事情,若方向不对,只会愈行愈错 ,愈跌愈深。若方法不对,不论理想有多好,多 努力,亦只能事倍功半,乃至根本无法成就理想。若要寻找和掌握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唯有 时常保持醒觉,多研读和了解前人的经验和分享,细心观察当下客观的事实,细心反思,继 而作出抉择、尝试,乃至付诸实行。

以上已介绍了佛法与生命教育的结合和“生命定向”增进计划的理论根据。至于“生命定向 ”增进计划的本身,就是依据以上所谈到的理论和方案,落实于二十节工作坊。我们希望这 二十节工作坊,能提高同学对生命的了解,学到处理问题,和在生命中寻找到意义。

为了更了解这二十节工作坊的成效和贡献,我们要求五间伙伴佛教学校和五间外援学校,提 供约六百名中四学生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在此其中,四百名来自佛教学校的同学,是会修 读 新的佛学会考课程,而此四百名同学中,有二百名将参加我们“生命定向”增进计划的二十 节工作坊。至于还有二百名来自非佛教学校的学生,就不会修读佛学会考课程,亦不会参加 本计划的工作坊,以作为本计划的控制组(control group)。

总 结

以上所谈到的“缘起之生命教育”和“生命定向”增进计划,都是在尝试和寻找,是希望能 找到一套教学方案,既合乎世间现实,实用,能帮助同学面对生活的问题和压力,同时还需 要容易为年轻人所接受和消化。 以客观的缘起法为理论根据,就是希望这套教学方案有其普遍和真实性;以认识生命、欣赏 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四点为目的,是希望这方案能令同学能够培养出积极和正面的人 生观;至于如何处理生命的问题,我们依据佛法修行的窍门,希望同学能:培养觉醒,学到 有规矩,有尺度,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做事原则,有定力和坚持的能耐,和通过闻思 修的修练而培育出智慧。

这一套教学方案,提供了落实生命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推行方法的大纲。至于如何把这套方案 落实到不同的级别和课堂的教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亦因为这套方案理念简单清 楚,比较容易与不同学科配合,因而令同学能于研读一些必修课程时,亦能以这套缘起的生 命教育方案为依,领悟出生命的意义和道理。

正当香港教育界在摸索如何办好生命教育之际,本人希望这套“缘起之生命教育”方案,能 提供一些新思维和新角度,好让年轻的一代,能更了解生命,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意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