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心性本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心性本净的说法,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到大乘的唯识、如来藏系佛教,都有提到。当然不同时期,不同体系的看法并不相同。这里主要谈的是护法一系的唯识家对此的看法。

心性本净说的最早出处,在南传《增支部》中可见,如说“比丘众!此心极光净,而客随烦恼杂染、无闻异生不如实解,我说无闻异生无修心故。比丘众!此心极光净,而客随烦恼解脱,有闻圣弟子能如实解,我说有闻圣弟子有修心故。”在巴利文献的注释中,把此心解释为“有分心”。

部派佛教时期,也有大众、分别说部等弘扬该说,如《阿毘达磨顺正理论》中所说:“分别论者作如是言:唯有贪心今得解脱,如有垢器,后除其垢;如颇胝迦由所依处显色差别,有异色生。如是净心贪等所染,名有贪等,后还解脱。圣教亦说心本性净,有时客尘烦恼所染。”

有赞成的,当然也就有反对的,一切有部认为此是“不了义说”,近于经部思想的《成实论》也不承认此说,认为这是“为懈怠众生,若闻心本不净,便谓性不可改,则不发净心,故说本净。”

初期大乘的般若系,以空为代表。他们看待这个问题,又有不同。
――不仅仅心性本净,包括色法等、一切法都是本净的,不必强调唯心。
――净、不是与染相对的净,而是超越二元、不垢不净意义上的净。
――净、其实也就是空的异名,如《智论》所说,“毕竟空即是毕竟清净,以人畏空,故言清净。”

随着唯识宗的兴起,心性本净又有新的说法。首先,我们要先分析一下“心性本净”中“本”这个字。(‘心性’的意思太复杂,姑且不说,‘净’的含义上面也已说到了)

――说“本”,其实就代表是站在“末”的角度说的。没有到末,如何说本?如佛证道后才说“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禅师开悟后也会说些类似“原本如此”的公案,如说“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鼻孔原来是向下长的。”
――虽然本来如此,但切莫把如来的见解行处回为己解,否则就会生慢生狂,佛陀已到彼岸,故说不须船,汝还在此岸,云何也说不须船呢?故《起信论》中有“依本觉故,而有不觉”的说法。所以不要以为,本觉本净就万事大吉了。
――说“本”,是在果位上的一种认识,其实也就是在说“因”,是什幺“因”导致我们得到无漏道果的呢?这个无漏的种子到底在哪呢?若依如来藏系的说法,此清净的本性,就是成佛的净因;以此为依止,建立凡圣、染净一切法。这种说法,唯识家是不能同意的。

唯识家认为,成就无漏的道果,必须有无漏的种子。而无漏的种子,不可能是本净的心性。理由是:
――你说的心性到底是什幺?
――如果是指空理,那么空并非是心生起的因啊。而且空是常法,不可能做诸法的种子,因为其体前后无转变故,若种子无变化,如何成果呢?
――如果说心的体性就是常一的,而表现有善恶无记的相。那么这种说法,即同于数论外道,因为他们就认为相虽转变而体常一不变。如此说来,那么恶无记心的本性也应该是善的,如信等善法了。
――若你认为有漏的心性是无漏的,那么我也可以说无漏的心性是有漏的,因为差别因缘不可得故。
――又凡夫心的本性如果是无漏清净的。那么其现行也应该是无漏的,那么凡夫都应该称作圣者了。因为种子和现行的性应该是相同的啊,总不可能善的种子生出恶的现行吧!

那么唯识家是如何理解心性本净的呢?
――无漏种子是本有的,但微隐难知,其与心性本净说无关。
――修我空法空观的人,破了我法二执后所显的二空真如,真如是心的真实性。故说心性本净。
――或者说心的真体就不是烦恼,故名性本净,而不是说凡夫有漏的心性是无漏的,叫做本净。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