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溥常法师与南岳佛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溥常法师与南岳佛教
  释溥常长老,法名宏?别字梦忍行者,湖南湘乡人。同治五年(1866)8月21日生,俗姓曹,父森蔚公,饱学外典,崇尚仁义礼智儒家之学。母亲罗氏贤惠端庄,相夫教子,阖里亲近。溥常聪明伶俐,有神童之称。15岁时患眼疾,在观音像前许愿,虔诚事佛,吃素茹斋,睡觉梦见荤腥,醒来惊觉悔恨,佛埋入心里。17岁时,随父亲参加童子试,因有人做假,名落深山。光绪十二年(1886),溥常到福建从军,战事既无,闲来看看佛书,最终决定脱去军服,进入佛门。光绪十八年(1892),27岁时,投闽悬庆城寺礼庆权和尚披剃。翌年,在涌泉寺妙莲律师座下受具足戒。出家后的溥常倾心净土,对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云栖珠宏非常崇拜,努力钻研《云栖法汇》,念佛不缀。同时深感自己的修行不够,四处寻访善知识,参谒东南名刹。光绪二十八年(1902),溥常到南京赤山亲炙当代禅门宗匠法忍老人,学习《永明延寿禅净四料简》,之后到陕西西安终南山,结茅礼佛。在大兴善寺,坐香打七。又遍历香山、五台山,再到北京,然后南下江宁,返回南京。光绪三十年(1904),溥常法师担任金陵毗卢寺监院,主持坐香、传戒、讲经等活动。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同学月霞法师,留学生桂伯华君,往日本讲经,考察各国宗教异同。回国后,应天童寄禅长老、天台谛闲讲主及江宁李梅庵方伯之邀请,留阅藏经。民国初年,虚云和尚邀请他到云南讲经办学。在云南住了五六年,创办僧学校与演说团,成立佛教滇藏支部,在大理观音寺、昆明筇竹寺,举办了传戒活动,收到很好的影响。1918年,溥常接受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本忠和尚的邀请,到南洋诸岛讲经考察,回国时取道缅甸,瞻仰了著名的仰光大金塔。同年,溥常法师回到七塔寺。一心清修六年。之后,又到日本讲经弘法后,返回七塔寺。1929年,溥常法师创办了七塔报恩佛学院,培养僧才。1933年,七塔寺僧众推举溥常法师为七塔主席。在任期间做了修宗谱、搞传戒、办院刊三件大事。1936年,溥常法师住持三年期满退院,离开到庾山退居寮,其卒年已无考。生前有法徒攸久等13人,剃度徒淳清等8人。
  1932年,溥常法师已70岁,离乡远游40余年,进入了70古不希时期。他思乡心切,惦念父母的莹墓是否修好,于是扶杖南回湖南家乡。他在家里小住10天,邀请昔日的玩童朋友见面畅谈,周游了邻近名胜几遍,苦心孤诣,亲自为父母选坟,撰写铭文厚葬之,尽孝心不遗余力。他在家乡还入族祠奉祀先人。对族中亲人有困穷者,发慈温恤,对老而圣明者,分别馈赠礼金。办完所有的事情后,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乡。接着他到了南岳衡山,参师访道,朝礼九仙观、登祝融峰、游广济寺、福严寺、南台寺、祝圣寺等,会见老朋友,瞻仰祖师迹,参观佛学院,受到了学僧们的热烈欢迎与款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这段时间是他最轻松也是最高兴的时候,他一路上观景抒发心情,写下了不少感人的诗篇。
  溥常法师在《游九仙观步潘耒原》里,遗露向道之心,诗曰:
  吾游南岳山,参师来访道。乍过水帘洞,古迹任意考。
  再往九仙观,福地净洒扫。羽客一二辈,发白无所祷。
  接见款杯茶,深坞有幽讨。三丰修炼处,冈峦相环抱。
  邻近洗心泉,请尝恒春草。天监年建立,岩栖未苗稿。
  九真飞升迹,静观勿露爪。遗世高尚流,最爱此山好。
  即今须三思,自古空四皓。且呼投机子,馀年终养老。
  南岳衡山逶迤800里,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名山、道教洞天之一。从南朝起,南岳就成为湖南佛教中心之一,寺庙林立,高僧辈出,曾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大放异彩,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佛教。南岳民间一直流传“六大丛林,八百草庵”的说法,有名的高僧有慧思、智yi、怀让、马祖、希迁、楚圆、慧南、承远、日晤、惠开、巨赞等人。高道有张三丰等人。溥常法师到南岳,参师访道,走过水帘洞、九仙观、洗心泉等名胜,见到了高道羽客,品尝了泉水好茶、恒春草,谒拜了张三丰修炼处,九真飞升迹,这些都是道教的观庵,法师虽为佛门弟子,但也有慕道之心流出,从而发出了“遗世高尚流,最爱此山好。即今须三思,自古空四皓。且呼投机子,馀年终养老”之感叹!法师又作《游祝融峰》云:
  衡岳名山七十二,祝融高出似飞龙。上苍静鉴无私照,殿宇宏开撞梵钟。
  士女烧香登绝顶,名贤养道落芳踪。天晴喜望群山翠,四面湘流洗我胸。
  “ 祝融”是民间传说的真人,受黄帝的委托,管理南方,任他为南方司徒。祝融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中最高峰,相传是安葬他的地方。山脉绵延。挺拔突起,形似长龙,故名飞龙。所以前一二名谈祝融峰的地势险拔高峻,点出它的“飞龙”特点。祝融峰上有祝融殿,里面供奉了祝融大神。人类发明钻木取火后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用火,祝融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祝融峰附近,寺庙林立,其南面有上封寺。三四句就是跟据传达室说来说明黄帝起用祝融的明鉴和无私,以及峰上寺庙香火繁荣的情景。特别是一个“宏”字,一个“撞”字,点明了祝融峰的宗教气息及特点。南岳地区一直流行着民间上香的活动,特别是在每年春节时达到高峰。届时许多虔诚的善男信女,特别是农村老太太们背着香袋从各地汇集到南岳,他们从山下对队烧香烧到山顶,非常感人。南岳的独特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一直吸引着文人墨客,像宋代张式、朱熹,明代张居正等人都曾来此游览并留下了墨宝,所以五六句是说南岳得到了朝野的瞩目,特别是祝融峰顶的人气尽旺的景象。最后两句是抒发了作者的感受,站在顶峰,又碰到天空晴朗的好日子,极目远望,群山叠嶂,翠峰起伏,将湘楚大地尽揽心中,气势是何等的庞大,心胸又如此的宽广,人间哪能几回闻!这首诗从描景,到写物,再述人,最后发感观,一气呵成,可以认为这是溥常法师的代表作之一。
  位于祝融峰与紫盖峰两山之间峡谷里的广济寺是南岳佛教的一所大寺。寺内曾供毗卢遮那佛像一尊。据佛经解释,毗卢遮那佛的佛身的智慧能光明遍照一切。所以广济寺又叫毗佛洞。溥常法师来到寺里参拜诸佛,写下了感观《游广济寺》:
  游峰先过岭,深坞寺罗青。古木撑天翠,故人墓地灵。
  刚来询长老,同去写心铭。生死皆如梦,休言我独醒。
  广济寺峡谷长约20华里,终日雨雾,一年中只有六十天左右是晴天,其他时间都是阴云蔽天,白雾弥漫。寺周围三面有高山环绕,石岩壁立。岩石上古藤蔓生,青苔覆盖。寺后有一片原始次森林。有枫、栎、楠、松等树木,枝叶繁茂,广济寺就是隐藏在深山老林里的一座深幽的古寺。特别是距寺院西北方向30余米的地方,长流的溪涧边有一株绒毛皂荚树,高达12米,胸径24米,是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古树。溥常法师尽览了祝融峰的秀色后,来到了广济寺礼佛,看到了寺周古木撑天,满目青翠的怡人景象,瞩拜了广济寺的创始人明代无碍和尚等人的祖塔,特别指出,好山好水好树出好寺,广济寺用青砖砌成,花岗岩石柱,建筑古朴庄雅,皆有赖于古代的先师在这里开山,正是他们的灵气,给后留下了一块用之不尽的宝藏。在寺里,溥常法师受到了常住的盛情接待,相互问道对法,互书留笔珍藏,参观古人留下的“禹王城”、洞水逆流“、”忽然广博“、龙吟雾起”、“南无阿弥陀佛”等石刻书法,在这时候,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佛教视人生为空幻,人生如梦,主张超脱生死,作者与众人在一起,置身深幽古寺,书趣从生丹青,此时此刻,佛家的空理义趣已经忘掉,法师沉浸在喜悦之中。这种感受同样带到了福严寺,溥常法师《游福严寺》三首云:
  南岳家风三击钟,主宾相见喜相逢,陈朝古刹今犹在,老友(妙严长老、圆安退居)倾谈带笑容。
  思祖开创(陈朝光大五年)厌道流,可怜羽客暗含羞。三生愿力英雄胆,吾侪如何懒牧牛。
  让祖重兴此道场,曹溪一滴水流香。儿孙大树荫天下,痛棒当头见法王。
  溥常法师到福严寺,受到传达室统的南岳家风、击钟磬三通的隆重接待。在寺里他与老朋友妙严长老、圆安老和尚相见了,相互之间笑谈古今,共同忆旧。福严寺是南岳六大丛林中第一名刹,号称“六朝古刹,七祖道场”,属于现存较早的寺院。慧思大师在陈光大元年(567)开始建成此寺时,在这里宣讲《般若经》,当时被称为“大般若寺”,又名般若台。南岳最早是道教的洞天福地,慧思大师在这里开出了佛教道场,又以佛教玄思独树南岳,令道教徒汉颜。慧思大师的三生愿力和英雄胆识及禅学思想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和指点迷津,开创了先风。“牧牛”是佛教坐禅的一种譬方法,这里的意思是说,慧思大师创立的禅法,后人是永远没有办法超越了。福严寺到了唐先天二(713),由怀让禅师辟为禅宗道场,弟子道一禅师传法,将南宗曹溪的“顿悟”佛法弘传天下,该寺作为传法的佛院,在南宗中地位显赫。宋代,石霜楚圆大师主持福严寺,他的门下出了黄龙慧南和杨歧方会两位一代宗师。马祖道一的禅法特点是大机大用,机锋棒喝,拳打脚踏并行,开启后人。所以这首诗里,将福严寺的历史基本描述出来,同时对祖师们的奉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赞叹。作为禅宗弟子,溥常法师对怀让和马祖是非常崇敬的,《游磨镜台礼祖塔》曰:
  青山绿水本来真,满面松风不染尘。且看磨砖千古话,曹溪一滴四时春。
  马祖道一在般若寺学习,一心想成佛,终日坐禅打坐。怀让法师见他是一位有出息的人,于是想办法让他觉悟。怀让取一砖在庵前石上磨。道一看见觉得奇怪,问:“磨砖作什么?”怀让回答:“磨作镜子”。道一说:“磨砖岂得成镜耶?”怀让答:“是呀,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道一恍然大醒,向怀让请教,怀让问:“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道一无法回答。怀让又说“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道一听后方知学佛关键是要领悟,而不追求形式。这段磨砖作镜的故事,一直在禅门广泛流传,作为典型的公案教示后来人。怀让的磨镜台正位于南岳半山亭中心区,上面保存有“祖源”石刻二个大字。“青山绿水本来真,满面松风不染尘”就是揭示的自心所在住,万事皆有其理的道理,磨砖千古传奇,永远充满了生命力,指示着后人去怎样走解脱的道路。又《游南台寺回望岳市》二首:
  福严邻近又南台,天柱峰前掷钵(峰名)来,梁朝建置後迁祖,洞上儿孙震法雷。
  肩舆探胜转南台,放眼平铺岳市开。休话石头行路滑,愧输飞鸟去还来。
  南台寺在福严寺下方两里许,是“天下法源”。梁天监年间,海印和尚在寺院后边的南山岩壁像桌台的大石坐禅念经,而得寺名。但是,此寺著名于佛教界,皆因为与著名高僧石头希迁禅师有关。石头希迁是与马祖并列的禅宗两大巨匠,他的禅法是绵薄细滑,弟子创立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派,其中曹洞宗更为昌盛,形成南宗禅,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主流,法嗣遍布天下。日本佛教界曹洞宗一直视南台寺为祖庭。故有“天下法源”之称。溥常法师从福严寺来到南台寺谒拜,站在南台寺的法堂平台远眺山下市井西镇,想到石头和尚建立的大业,洞上儿孙的发扬光大,心潮起伏,石头路滑的禅风,就象候鸟一样,去了再来,来了再去,尽寻“溪水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感觉。
  探亲访友,朝山问道的日子是很惬意的,别多聚少,终有一别,最快乐的生活也会很快就结束的。溥常法师在南岳的生活最后到了尾声,在南岳山下最大的佛寺——祝圣寺,溥常法师终于要向各位法侣告别了,他写下了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深情诗《别祝圣寺灵涛诸禅友步憨山韵》:
  我家葬亲来,(五月由宁波回俗家湘乡)特地访诸老。乘车望岳山,青插云霄好。挂搭古胜叶,举供忆奇?。(民国七年岳山小竹出米放饥)披阅图经志,对幽时稽考。列祖圣道场,归来迟未早。法王狮子窟,名贤留鸿爪。学校滋化雨,灵苗未枯槁(设学校年馀,学僧二十余人),蒙众欢迎意,登台反热恼。欣遇涛法师,相慰入海岛。愿坐深岩下,讨论穷微渺。避署两蟾圆,香积厨厚扰。毗卢开顶眼(回南京毗卢寺),又取江南道。因缘各有定,亲爱舒怀抱。暂向离亭去,情景心未了。汽车声催促,翻忆南山獠。染污即不得,古语常时保。但留窗前云,待我归来扫。
  祝圣寺位于南岳大庙的东南侧,是南岳五大佛教丛林之一。唐代高僧承远(712-802)创建,初名弥陀台。唐代宗闻承远之德,赐寺名“般舟道场。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诏为”弥陀台“。五代十国时(930-960),楚王马殷赐名“报国寺”。宋代改名胜业寺。清代才确立今名。祝圣寺是南岳朝山的起点,也是终点,溥常法师从祝融峰一路而下,以祝圣寺作为回乡访友的终点,他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他想到了乘车在路上看到南岳群山时的激动时刻,想到了不久以前在祝圣寺(胜叶)赈灾救饥民的事情;想到了在山上循书图志稽考祖圣道场的学术活动;想到了历代先贤高僧来山开山、访道参学的事迹,现在又看到了佛学院;人教育红红火火,他受到了教师与学僧的热烈欢迎,以致于他登台讲话时一时语塞……,所有这一切给他留下深深的印象,让他回味无穷,时时铭刻在心。在祝圣寺里,他与禅友涛法师见面,大家回忆了过去的往事,在山岩下讨论穷生去死的深奥妙义,彼此欣慰走上了正路。舒适的住宿和美味佳宥还是留不住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又要重新踏上去江南的旅途。人生的因缘早已前定,门外的汽车喇叭声声催促,最后离别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大家彼此拥抱告别,互相道一声珍重,这只是暂时离别,期待着下次聚会的到来。溥常法师在这首诗里将自己的终惜离别的心情描述出来,人生难得,会友不易,路途遥遥,没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读之令人感伤。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