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文殊菩萨开智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邓来送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文殊菩萨开智慧

  邓来送

  (湖北省黄石市二医院,湖北黄石 435000)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常侍释迦牟尼佛左侧。胎藏界之文殊,左手持青莲,表示专司一切如来之智慧,不染着法的无相之智慧;金刚界之文殊,右手持利剑,表示能断一切烦恼。文殊菩萨骑着青毛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是最勇敢的,不怕一切而毅然前进的。文殊手持莲花或手持利剑的形象,都是为了展现这位大菩萨的智慧一前者以莲花象征的纯洁高尚,后者以利剑象征智慧的无所不能。按照佛教的说法,净土不可思议的法门,如果没有文殊第一勇猛的根本大智,是绝对无法证解的。文殊是梵文“文殊师利”(Manjusri)的音译之略,也有译作“满殊尸利”、“曼殊室利”的。“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头”、“德”、“吉祥”的意思。《首楞严三昧经》说:文殊菩萨在过去就已经成佛,号称“龙种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世成佛,号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导驾慈航,示居因位;未来世成佛,叫做“普明佛”。如果有人听到普明佛的名号,能灭五无间的重罪。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记载:“佛告跋陀波罗菩萨:文殊师利有大慈悲心,生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来我所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以此三昧力出现于十方。佛灭后经四万五千岁,于其本生处人灭。”由此可知,文殊与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出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系多罗聚落婆罗门种姓。他的父亲名叫梵德,是一个著名的大长者。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五十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凡是大乘法会,文殊必定认真参加,而且积极提问。因为他深知释迦牟尼有一个习惯,叫做“无问不说”。如果没有弟子向他请教:“世尊,云何……”他就不会主动宣扬自己的佛学思想。一·定要有人问“云何”,他才会去解答那个“云何”。所以,文殊不仅积极提问,而且提出的问题恰到好处,问得释迦牟尼心生欢喜,从而道出精辟的哲理,带出生动的故事。

  文殊还协助释迦牟尼教育比丘,、教育世人,所以许多大乘经典称他为“导师”。享有这样的尊称,在释迦牟尼弟子中是罕见的。文殊曾引导六千名年轻的比丘,实践利益他人的普贤行,去印度北部宣传大乘佛教。据说释迦牟尼曾嘱托文殊,在自己灭度以后,要他和阿难、弥勒在铁围山结集大乘三藏教法。文殊接受了这一嘱托,在释迦牟尼涅檠不久,就与弥勒、阿难一起,带领许多佛门弟子,来到铁围山结集大乘经典,从而使大乘佛教赖以住世,并且发扬光大。印度大乘佛教流派,有龙树创立的空宗和无著、世亲兄弟创立的有宗。空宗体现了文殊的佛学思想,有宗体现了弥勒的佛学思想。按照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在世时,文殊和弥勒即已分别为“空”、“有”两种佛学思想的杰出代表。

  文殊是大乘空宗的奠基者。其大乘空义的特点,就是不著“空”、不执“有”的“不二法门”。文殊的这一佛学思想,在《维摩诘所说经》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有个最著名的居士,名叫维摩诘。,相传他从妙喜国化生到毗耶离城,以俗家名义辅助释迦牟尼以佛法教化众生。有一次,毗耶离城的五百位长者到释迦牟尼的住所,请佛陀说法。维摩诘称自己有病,没有同他们一起去。释迦牟尼听说维摩诘病了,就派人前去慰问,但找不到合适的领队。迦叶、阿难、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迦旃延、阿尼律陀、优婆离、罗眼罗等十大弟子,没有一个敢于承当带队问疾的任务。有的推说:“我曾经被维摩诘呵斥过。”有的推说:“我害怕与维摩诘直接对话。”释迦牟尼便要弥勒菩萨带队,不料他也说:“我不堪担当这个重任。因为我对佛法的理解还有欠缺,曾经挨过维摩诘的严厉批评,就怕这次去再讨个没趣。”释迦牟尼的目光将会场扫视了一遍,最后停留在文殊菩萨身上,说道:“文殊,看来只有派你带队前去探望维摩诘了。”文殊菩萨并不推脱,说声“谨领法旨”,便准备出发了。释加牟尼道:“且慢。这次去看望维摩诘,必闻妙法。多些人去,多些人受益。”于是,文殊此行,竟有八千位菩萨、五百名声闻跟随。

  文殊菩萨和随行的菩萨、声闻一起来到毗耶离城维摩诘的居所。这是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小房间,屋内除了一张床,没有其他东西。维摩诘卧于床上,见文殊菩萨等前来探望,便客气地请他们坐下。

  舍利弗暗暗嘀咕:“这么小的屋子,这么多人怎么挤得下?”不料维摩诘却说:“只要你们愿意,这屋子再多的人进来也不会觉得挤。”

  舍利弗在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中,号称“智慧第一”,颇有些自负,说话不肯让人,脱口问维摩诘:“请问居士,屋里没有一把椅子,怎么坐呢?”维摩诘反问道:“不知你是愿佛法而来,还是为椅子而来?”舍利弗有点尴尬,迟疑了一下,只得回答道:“请您不要见怪。我当然是为了佛法而来,不为座位而来;我们都是为佛法而来。”主客的这番对话,使气氛有点紧张。

  文殊菩萨很善于调节气氛,赶紧切人正题道:“不知居士这个病因何而起?现在是否好些了?世尊对您十分关心,派我们来看望您。”维摩诘回答:“谢谢!我已病得好久了。从有痴爱则我病生。因为一切众生病了,所以我也得病;如果一切众生能不病,我的病也就好了。”文殊菩萨问:“这话怎么说呢?”

  维摩诘道:“有生死就有疾病,这是客观规律。如果众生不得病,那么菩萨也不会有病。譬如说,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病了,父母也生病;孩子痊愈了,父母也不病。菩萨之于众生,就像父母之于孩子一样,充满了关爱,所以才会众生得病菩萨亦有病。众生不得病菩萨亦不会有病。菩萨的病,都是因为大悲而引起的。”文殊菩萨又问:“居士所病,为何等相?”维摩诘回答:“我病无形,没法看见。”文殊菩萨再问:“居士屋中,怎么空空如也,没有一个照顾您的人?”维摩诘回答:“诸佛国土,不也是空的吗?”文殊菩萨又变换话题道:“请教居士,什么是菩萨人不二法门?”维摩诘默不作声。文殊菩萨感叹道:“善哉,善哉!没有文字语言,才是真人不二法门。”

  维摩诘现身说法,应机化导,妙语连珠,用以宣扬“本无”和“空空”等大乘佛教义理,深信而又通俗易懂。他所显示的种种神通和辩才无碍的本领,深受文殊菩萨一行的敬佩。终于要告辞了,文殊菩萨对维摩诘说:“今天我们来看望您,其实是在进行一场佛学交流。您所阐述的‘诸法性空’的思想,使我们获益匪浅。世尊预言我们此行‘必闻妙法’,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文殊之所以有资格带队去探望辩才无碍的维摩诘,是因为他和维摩诘都是论坛高手。他俩有一个共识,即佛教的最高真理——“真如”,是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的,心念之处来而不可思念的;也就是说,是无法通过语言文字、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所能表述和把握的。

  文殊以修“一行三昧”著称于世。有一次,文殊请教释迦牟尼:“什么叫‘——行三昧’?”释迦牟尼解释道:“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所以称作一行三昧’。”文殊又问:“‘一行三昧’的要点是什么?”释迦牟尼回答:“要掌握一行三昧’的要点,就要在观察事物时,从事物的规律或法则的总体上着眼,而不要就事论事地去分别它的差别相。只要这样,才能居高临下地看清事物的全貌,‘一行三昧’也就修炼得炉火纯青了。”文殊在佛界地位极高,这是因为:第一,其来历不凡,过去世曾经是佛,现在世和未来世亦都成佛。而且现在是首席菩萨,将来是首席佛陀。第二,其智慧无与伦比,按照弥勒的说法,“其行广大,其愿无边”,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第三,其佛学思想明确,乃是大乘空义的奠基人,修“一行三昧”,传“不二法门”,真正体现出一个菩萨“上求菩提,下化有情”的献身精神。

  中国佛教的文殊信仰,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发展起来的。相传文殊曾与维摩诘居士谈病,借机弘法,充满玄理,所以魏晋名士对他极为推崇。到了南北朝时期,不仅佛教徒对文殊菩萨充满敬仰之心,名士清客中亦广泛流传着文殊信仰。而这种信仰的显著特征,是供奉文殊像、崇信文殊威德,并将山西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文殊表智,乃七佛之师,一切菩萨之师。文殊菩萨在《大宝积经》和《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珠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也有崇高伟大的十大行愿。在任何时空,他都以无限的智慧和广大神通,做着有利于众生的教化工作。文殊信仰有各种修法,包括“一字文殊法”、“五字文殊法”、“六字文殊法”、“八字文殊法”等。这些修法,主要是念诵咒语,以此来圆满所有善法。佛经故事记载供养文殊菩萨可开智慧:智猛法师,年少时非常愚痴,对许多事物都分辨不清,毫无概念,他的父亲非常担心,就用三十文钱,请画师恭绘文殊菩萨的画像,并叫智猛对着大士的像虔敬祈求。他的父亲晚上入睡时,便梦到文殊菩萨的像放光照智猛的:头,慧光人顶。智猛觉醒之后,忽然生起辩才智慧,宛如学习多年的比丘一般。在读诵经文时,对于其内容、文义无不了知。等到智猛年长,出家之后,因其才智过人,所以号为智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