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对治烦恼无明的寓言集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黄大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对治烦恼无明的寓言集
  《百喻经》是一本寓言故事集。“百喻”即指全书收集的一百个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篇幅简短,都在一、二百字左右,最少的几十个字(共7则),最长的八百字(仅1则)。寓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作者以这些加工过的民间寓言笑话为载体,阐述佛教伦理道德思想,宣说佛法正理,疗救芸芸众生的愚(无明)、痴、贪、嫉、嗔。
  这些寓言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写人的,一类是写动物的。
  比喻喻体是动物的,全书共5则。其中《二鸽喻》最为生动,讲一对鸽子风雨同巢多年,快乐自在。一年秋天,果黄蒂落,为储备冬食,二鸽采摘不辍,终于装满了一个空巢。时隔半月,风吹日晒,果干减少,只剩半巢。雄鸽似有愤意地问雌鸽说:“收藏果子多么辛苦,你却单独享受,只剩一半了。”雌鸽吃惊地说:“这一下我跳进恒河也洗不清了。你看看果子,都已风干了。”雄鸽更加不信,也不察看,还发怒说:“风能吹干果子吗?”雌鸽还没等辩解,就一下子被雄鸽啄死了。没过几天,下起大雨,巢内干果经雨水浸泡,又成满巢。雄鸽见后,一下子全明白了,悔恨自己错杀了雌鸽,他十分不安,常常哀鸣呼唤雌鸽,但悔之已晚。这则童话寓言谴责了那只被无明所遮的愚鸽,不明事理,无故杀害同类,后追悔莫及。寓言后十句,即是故事宣示的佛法教诫和阐明的道理。其他4则也写的颇有趣味,《蛇头尾共争在前喻》是告诫佛门弟子要明师徒有序、尊老敬贤、讲律守戒。《猕猴喻》是写一只痴猴被主人所打,迁怒他人。《猕猴把豆喻》是告诫愚人初毁一戒,又不悔过,屡犯不改,失一切智慧。《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告诫痴愚弟子拒绝师教,懈怠修学,最终愚惑终身。
  写人间智慧的寓言占全书大量篇幅,以写治愚、痴、贪、嗔的为主,其他的为辅;以写宣扬小乘佛法为主,大乘佛法为辅。列举以下三类,稍作分析。
  一、开示法义的寓言
  《伎儿作乐喻》写一个宫廷乐师为国王演奏了几首美妙的天竺古乐,国王许诺赏他一千枚金币。可是过了多日仍未兑现。于是这位乐师向国王讨要,国王说:“你为我演奏乐曲,白白娱悦了我的耳朵,也娱悦了你的耳朵,凭什么要赏你钱呢?”这则寓言想说的佛法义理是:美妙的乐声无常败灭,不能久住,是空的。只有佛法才是“恒常”、“久住”的。
  《师患脚付二弟子喻》说一位法师有两个徒儿。师父老迈,常犯腿脚毛病,不便走路。于是分别让二弟子按摩,二人挺卖力气,只是常生口角。 有一天,一个被气走了,另一个把气走人按摩的那只脚打折了。过了一会儿,被气走的弟子回来了,看到自己按摩的脚被打折了,心生不平,把师兄按摩的脚也用石头打折了。这则寓言警示了大小乘人不必互相排斥,不要互相攻击,否则两大法门都会失去的道理。
  《索无物喻》说二个同行的路人,在山道险路上帮一车主推车。脱险后,向车主索要劳务费,车主说“无物”可给。二人再帮车主推车,走出山路来到平地,又向车主索要报酬,车主又说“无物”可给,还露出一丝愁意。其中有一人笑着对车主说:“你不肯给,何必发愁呢?”车主回答:“给你们无物(即‘无物’给你们),一定应该有无物。”听后,其中另一人彻悟道:“‘无’、‘物’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一种东西的名称(即‘假名’)。”以此论证世俗中任何事物名称是不真的,“无物”不是真没有的意思。这则寓言中的“无物”是真空,是假名,亦为妙有。这是大乘空宗开示的“中道空义”。
  二、治恶行的寓言
  《诈言马死喻》写一个士兵骑着马参战,他平时就胆小怕事,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为躲避与敌交战,用血涂脸,躺地装死。他的黑马被敌人夺去,自己算捡了一条性命。如何掩盖怕死的恶行?愚人回家一路思忖,动手割了一匹白马马尾。到家了,左邻右舍为他生还而高兴。有人问他:“你骑的马哪儿去了?”回答说:“战死了。”同时还向围观者展示了好不容易弄来的道具,身旁一人看后,吃惊地问他:“你的马是黑尾巴,怎么变成白尾马了?”此言一出,全场哗然,谎言当即戳穿,懦夫无地自容。
  《月蚀打狗喻》是写一天夜里恶神修罗王审视天际,皓月当空,引起了他内心的妒意,于是一手遮月,大地顿时一片漆黑,狗吠此起彼伏,惊醒了一个酣睡痴人。痴人以为月蚀是饿狗所为,于是打狗不止。这是比喻贪嗔愚痴,恶性满贯,五热灸身,必堕恶道。这是全书中最短的一则寓言,说来令人发笑。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写一个长者平日熟谙海船领航理论,一次人海求宝,遇到海险无能排除,即使书本倒背如流,船也不进半步,最后全船人葬身大海。这则寓言比喻凡夫愚人虽能少习禅法,诵吟如流,但不解其义,更难使用,空无所获,酿成大恶行。
  三、治烦恼的寓言
  《得全鼠狼喻》写一个愚人,见他人得一只全鼠狼并变为毒蛇,又由毒蛇变为真金而获利,羡慕不已,于是贪欲乍起,盲目跟风,藏毒蛇于怀里,不慎被毒蛇所咬,当场毙命。比喻愚人见人获利,顿生红眼,不辨真假,贪图利养,被动附法,终被所害,堕入地狱。
  《诈称眼盲喻》写一个愚匠为摆脱劳苦,自毁其目以避苦役。比喻愚人图名誉、供养,自毁净戒,生前徒受无明之苦,身后必堕恶道。
  《见水底金影喻》写一痴人见水底金影,二次下水,求金不得,后经指点,终在树上(智慧)求得真金。比喻凡夫“于无我阴中”,横生妄想,勤苦求觅,徒劳无益。
  《观作瓶喻》写二人来到一个陶窑,参观做瓶工艺,其一人死守学业,一心学做陶瓶,固守自救门;另一人舍弃末路,赴大法会,得大法宝,修持正见,得救他解脱门。后者开示了大乘普渡众生一途。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传说一老屋有恶鬼,有一个傻大胆说他敢在此屋住一宿,先人老屋;另一个自吹胜傻大胆的也人老屋。傻大胆以为后人老屋者是鬼,后者以为藏匿老屋者 (即傻大胆)是鬼。“二鬼”在老屋闹腾了一宿,天明相见,方知非鬼。这是比喻因缘暂会,无有宰主,一一推析,横生是非,强生诤讼,为二闹鬼。二人无差,实受无明愚祸。
  总体看来,《百喻经》每则格式都是:先讲寓言故事(笑话),后讲佛法。寓言是佛法的载体,佛法是寓言的主体。从文学修辞意义上讲,佛法是比喻的主体,寓言是比喻的喻体(客体)。这些寓言就是今天读起来仍然让人忍俊不禁,寓意深长。
  摘自:《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01期 作者:黄大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