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传印法师:《印光大师净土决疑论》科判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传印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传印法师《印光大师净土决疑论》科判
  一、序 分
  (一)总序——纲宗:明净土法门契理契机
  (二)别序:
  序自:明舍儒从释之因缘
  明入佛从净之因缘
  序他:明造论决疑之因缘
  二、正宗分
  (一)决教疑以启信——阐明净土法门在佛教教法中,具有决定性的重要地
  位。
  1、据弥陀要解以明净土法门之殊胜:
  通途法门仗自力断惑证真,故出生死难;
  净土法门仗佛力往生不退,故出生死易。
  2、据《华严经·入法界品》以明净土法门之究竟——华藏海众(四十
  一阶位法身大士),必求往生以圆满佛果。
  3、据天下丛林《 2、关于唯心自性—朝暮课诵》以明净土法门之总持——百丈厘定修持佛
  事功德皆回向西方净土。日用所习,不可不知。
  4、结征其过——不信《华严》,即一阐提(断善根者)。
  (二)决理疑以起愿——不可执理性、废事修。不可将禅师之机锋转语当作
  训文释义。不可忽视佛祖经教论典及丛林佛事之芳规。
  1、关于毗卢寂光——若非智断究竟,即是说食数宝。
  —若论理具,则不涉因果;若论事修,即不废取舍。
  不可笼统事理,颟顸因果。
  3、关于枣柏大士《华严合论》——著《合论》时,经未来全。往生圆
  满佛果,未可预断。不应遵“县令” 一时权宜告示,而违“皇帝”万
  古宪章。
  4、关于禅师“拨净”——机锋转语,指归向上,令人识取自心,不可
  训文释义。
  5、结征——以其人之逻辑,否定其人之宗旨,以驳正其人之错误知见。
  (三)决行疑以导修——正释永明《禅净四料简》。阐明禅与净、事与理、宗
  与教之关系。为一论从正面而系统的释疑。为启信立愿导行具决定性
  功德之要文。为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亦为人天眼目、正法眼藏、
  佛祖之心要也。
  1、先释禅净有无
  ①征问
  ②释答
  2、次释四偈玄文
  ①释“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②释“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③释“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④释“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3、结示——迷津宝筏,险路导师。
  三、流通分——求往生以证果。 一得往生便证不退,乃至一生补处。
  (一)上座回心求生净土
  1、回心皈依
  2、发愿求生
  (二)论主劝嘱以垂永世
  为释此论,谨遵通例,试为科判。聊为阐述方便,未及周全允当。
  一九九四年甲戌冬月二十二日,于吉林省辽源市弥陀寺。传印识
  印光大师著净土决疑论
  (一、序分 (一)总序 纲宗)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则莫由解脱。
  (序分 (二)别序 1、序自 ①舍儒从释之因缘
  余自愧多生多劫,少种善根。福薄慧浅,障重业深。年当志学,不逢善友。未闻圣贤传薪之道,争服韩欧辟佛之毒。学问未成,业力先现。从兹病困数年,不能事事。谛思天地鬼神,如此昭著。古今圣贤,如此众多。况佛法自无权力以胁人服从,必赖圣君贤相护持,方能流通天下耳。倘其法果如韩欧所言,悖叛圣道,为害中国。岂但古今圣君贤相,不能相容于世。而天地鬼神,将亦诛灭无遗也久矣。又何待韩欧等托空言而辟之也耶。中庸谓君子之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焉。韩欧虽贤,其去圣人远甚。况圣人所不知不能者乎。佛法殆非凡情世智所能测度之法也。遂顿革先心,出家为僧。
  (序自 ②入佛从净之因缘)
  自量已力,非仗如来宏誓愿力,决难即生定出生死。从兹唯佛是念。唯净土是求。纵多年以来,滥厕讲席,历参禅匠,不过欲发明净土第一义谛,以作上品往生资粮而已。所恨色力衰弱,行难勇猛。而信愿坚固,非但世间禅讲诸师,不能稍移其操。即诸佛现身,令修余法,亦不肯舍此取彼,违背初心。奈宿业所障,终未能得一心不乱,以亲证夫念佛三昧。惭愧何如。
  (2、序他 造论决疑之因缘)
  一日有一上座,久参禅宗,兼通教理,眼空四海,誓证一乘。效善财以遍参知识,至螺山以叩关余舍。时余适以弥陀要解,文深理奥,不便童蒙。欲搜辑台教,逐条著钞,俾初学之士,易于进步。非敢效古德之宏阐道妙,聊以作后进之入胜因缘。喜彼之来,即赠要解一本,且告以著钞之意。
  (二、正宗分 (一)决教疑以启信 1、据弥陀要解以明净土法门之殊胜)
  上座因谓余曰。要解一书,吾昔曾一视之。见其词曰,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若此者不胜枚举。直是抑遏宗教,过赞净土。谤正***,疑误众生。不亿澫益大师,以千古希有之学识,不即直指人心,宏扬止观。反著斯解,以为愚夫愚妇之护身符。俾举世缁素,守一法以弃万行,取蹄涔以舍巨海。同入迷途,永背觉路。断灭佛种,罪过弥天矣。欲报佛恩者,当即毁灭令尽,又何堪著钞,以助其流通耶。愤心厉气,若对雠仇。余俟其气平,徐谓之曰,汝以澫益此解,为罪过薮者。但知其末流,而不知其本源。是逐块之癡犬,非择乳之鹅王也。须知其过,实不在于澫益此解。在于释迦,弥陀及十方诸佛。与净土三经,及华严,法华,诸大乘经。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善导,清凉,永明等,诸大菩萨祖师也。汝若能为大法王,正治其罪,庶汝之所言,举世奉行矣。否则即是山野愚民,妄称皇帝,自制法律,背叛王章,不旋踵而灭门诛族矣。汝作是说,谤佛谤法谤僧。当即生陷阿鼻地狱,永劫受苦,了无出期。恃宿世之微福,造穷劫之苦报。三世诸佛,名为可怜悯者,即汝是也。彼瞿然曰,师言罪在释迦弥陀等者,何反常之若是也。请详陈其故,若其理果胜,敢不依从。余曰,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岂有他哉。无奈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因兹随机设教,对病发药。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于一乘法,作种种说。或有善根成熟者,令其诞登觉岸。其有恶业深厚者,令其渐出尘劳。曲垂接引,循循善诱。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分矣。又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纵令宿根深厚,彻悟自心。倘见思二惑,稍有未尽。则生死轮回,依旧莫出。况既受胎阴,触境生著。由觉至觉者少,从迷入迷者多。上根犹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了生脱死,岂易言哉。以是不能普被三根,畅佛本怀。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恶业之若轻若重。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垂慈接引,往生净土。俾善根熟者,顿圆佛果。即恶业重者,亦预圣流。乃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由是诸大乘经,咸启斯要。历代祖师,莫不遵行。汝以禅教自负,而妄谓宏净土者,为谤正***,断灭佛种。足徵汝乃魔附其身,丧心病狂,认迷为觉,指正为邪之地狱种子耳。夫释迦弥陀,于往劫中,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一则示生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遗。一则安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钧陶。
  (2、据《华严经·入法界品》以明净土法门之究竟)
  汝只知愚夫愚妇,亦能念佛,遂至藐视净土。何不观华严入法界品,善财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乃教以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乎。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无明,同证法性,悉能乘本愿轮,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也。
  (3、据天下丛林《朝暮课诵》以明净土法门之总持)
  以故自古迄今,所有禅教律丛林,无不朝暮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汝历参丛林,何日日修习,而反生毁谤之若是也。儒书所谓习矣不察,日用不知者,莫汝为甚也。
  (4、结征其过)
  夫华严为诸经之王,王于三藏。华严不信,即一阐提。纵不生陷阿鼻,报终定堕无间。吾欲离苦而求生净土,汝欲得苦而毁谤华严。汝守汝志,吾行吾道。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道不同不相为谋,汝去,吾不语汝。
  (正宗分 (二)决理疑以起愿 1、关于毗卢寂光)
  彼曰,道贵宏通,疑须剖决,师何见拒之甚也。尝闻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则但证法身,当处即是寂光净土又何必以生灭心,舍东取西,然后为得也。余曰,谈何容易。寂光净土,虽则当处即是。然非智断究竟,圓证卢毗法身者,不能彻底亲得受用。圆教住,行,向,地,等觉,四十一位,尚是分证。汝若圆证毗卢法身,则不妨说当处便是寂光。其或未然,则是说食数宝,不免饥寒而死也。
  ( 2、关于唯心自性)
  彼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宗门常谈,不应有错。余曰,宗门所说,专指理性,非论事修。所以然者,欲人先识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然后依此理以起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事。汝何事理笼侗,知见颠倒之若是也。又汝以舍东取西,为生灭者。不知执东废西,乃断灭也。夫未证妙觉,谁离取舍。三只练行,百劫修因,上求下化,断惑证真,何一非取舍之事乎。须知如来欲令一切众生速证法身,及与寂光,所以特劝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3、关于枣柏大士《华严合论》)
  问,枣柏李长者华严合论,谓西方净土,乃为一分取相凡夫,未信法空实理,以专忆念,其心分净,得生净土,是权非实。何以华藏海众,同愿往生。枣柏现生证圣,神通智慧,不可思议。定是华严会上菩萨示现。所有言说,当无错谬。答,枣柏虽菩萨示现。以经未全来,不能预断,故作此说。按枣柏造论,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论成之后,随即入灭。历五十余年,至德宗贞元十一年,南天竺乌茶国王,方进普贤行愿品四十卷之梵文。至十四年,始译毕流通。其前之三十九卷,即八十华严之入法界品,而文义加详。彼第八十,善财承普贤威神之力,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乃为说偈,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以文来未尽,故未结而终。及行愿品来,第四十卷,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令其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毕,如来赞叹,大众奉行,文方圆备。故古德以此一卷,续于八十卷后流通。欲后世学者,咸得受持全经云耳。古德谓念佛求生净土一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不能知其少分者,即此是也。则一切上根利器,净土总摄无遗矣。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则一切人天六道具缚凡夫,净土亦总摄无遗矣。汝信枣柏而不信行愿品,大集经。是遵县令一时权宜之告示,而违皇帝万古不易之敕旨,何不知尊卑轻重之若是也。问,彼既海众示现,何待经来方知。答,宏扬佛法,大非易事。须有证据,方能取信。华严一经,迥越群典。无从引类,以自裁度。问,涅槃全经未至,生公何以预倡阐提皆有佛性。将谓枣柏,不及生公。答,阐提原是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阐提何得独无。有智识者,皆可预断。往生圆满佛果,诸经绝未宣说。谁敢自出心裁,竖此奇义。二者事理绝不相侔,不可引以为证。至于二公所证,则非吾辈博地凡夫可知,何敢戏论。须知菩萨宏法,或顺或逆,种种方便,不可思议。得非枣柏示以不知,以敦后世之信向耶。
  (4、关于禅师“拨净”)
  问,禅宗诸师,多拨净土,此又何说。答,禅宗诸师,唯传佛心。所有言说,皆归向上。汝参禅有年,尚不知此。则汝之所解,皆破坏禅宗之恶知见也。问,博地凡夫,岂敢自任。诸祖诚言,断可依凭。六祖谓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又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禅宗诸师,多有此等言句,则又何说。答,六祖直指向上,令人识取自心。汝当作训文释义,辨论修持法门。所谓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几许误哉。汝须知西方之人,见思净尽,进破尘沙,及与无明。只有进修,绝无造罪之事。谓彼求生何国者,若在此间,未断见思,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人,则生凡圣同居净土。一生彼土,则见思二惑,彻底消灭。喻如洪炉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觎面,鄙念全消。若是见思净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分破无明,则生实报无障碍净土。无明净尽,福慧圆满,则生常寂光净土。在此土现证者如是,在彼土进修者亦然。汝何过虑彼无生处,而自障障人,不肯求生。闻噎废食,自丧性命。则天下疑人,莫汝若也。汝但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何不领取下文僧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州云佛佛乎。但欲依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何不依僧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以何报答,州云念佛乎。又何不依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乎。汝谓禅宗诸师,多有此等言句。不知禅家酬机之言,名为机锋,名为转语。问在答处,答在问处。不知返照回光,叩己而参。一向但噇酒糟,逐土块,有甚了期。吾出家三十余年,漱口佛不喜闻之言,则众口同宣,至于以佛佛为人,以念佛报恩,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绝未闻一人说一句者。夫言出一口,既以彼为实为可依,则此亦是实是可依。何受损者即依,得益者即违。一依一违,自相矛盾。夫赵州所言,总归本分。佛不喜闻,与念佛等,皆属转语。若能直下识得自心,方知赵州道越常情,语出格外。当孜孜念佛,唯日不足矣。倘不能亲见赵州,则宁可以念佛为修持,不可依拨佛为把柄。依念佛,则即生便出轮回,将来定成佛道。依拨佛,则谤佛谤法谤僧。现生则罪业山积,福慧冰消。命终则永堕阿鼻,长劫受苦。其利害得失,奚啻天渊。总之,今人率皆福薄慧浅,业重障深。于得益者,皆若罔闻。于受损者,全身顶戴。(得益受损、且约未悟错会说、非古德所说之法、有益有损也。)诸师酬机之言,悉皆如是,不劳备释。
  (5、结征)
  汝谓诸祖诚言,断可依凭,何不依百丈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乎。又何不依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悉回向往生净土乎。将谓百丈唯令死者往生,不令生者求生乎。又何不依西天第十四祖龙树菩萨,如来预记往生,龙宫诵出华严,广造诸论,遍赞西方。如毘婆沙论,称为易行疾至之道乎。又何不依第十二祖马鸣菩萨,于起信论末后,示最胜方便,令人念佛求生西方,常侍弥陀,永不退转乎。又何不依二祖阿难,初祖迦叶,结集三藏,与净土诸经乎。倘净土不足为法,有害于世。彼何不知好歹,贻后世以罪薮乎。又诸大乘经,皆赞净土。而小乘经则无一字言及。将谓诸大乘经,不足为法乎。又佛说弥陀经时,六方恒河沙数诸佛,悉皆出广长舌,劝信此经。将谓六方诸佛,亦贻人以罪薮乎。如谓六祖赵州等,不可不信。则龙树,马鸣,阿难,迦叶,释迦弥陀,六方诸佛,诸大乘经,更为不可不信。若谓诸佛诸祖诸经,皆不足信,又何有于六祖赵州为哉见近而不见远,知小而不知大。如乡民慕县令之势力,而不知皇帝之威德。小儿见铜钱而即拾,遇摩尼宝珠而不顾也。
  (正宗分 (三)决行疑以导修 正释永明《禅净四料简》 1、先释禅净有无①征问)
  汝还知永明四料简,所示禅净有无,利害得失乎。夫永明乃弥陀化身,岂肯贻人罪薮,谤正***,疑误众生,断灭佛种乎。彼曰,永明料简,语涉支离,不足为法。何以言之,彼谓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若如所说,则今之禅者,类多皆看念佛的是谁,又有住念佛堂,长年念佛者。彼皆现世能为人师,来生即成佛祖乎。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今之愚夫愚妇,专念佛名者,处处皆有。未见几人临命终时,现诸瑞相,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故知永明料简,为不足法。余曰,汝何囫囵吞枣,不尝滋味之若是也。夫永明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监。先须认准如何是禅,如何是净,如何是有,如何是无。然后逐文分剖,则知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吾数十年来,见禅讲诸师所说,皆与汝言,无少殊异。见地若是,宜其禅与净土,日见衰残也。
  (先释禅净有无②释答)
  问,何名禅净,及与有无,请垂明诲。答,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离念灵知者、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也。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细参详,不可笼侗。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待,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问,出家为僧,宏法利生,又有何过,而亦简除。答,若是已断见思,已了生死,乘大愿轮,示生浊世,上宏下化,度脱众生者,则可。若或虽有智愿,未断见思。纵能不迷于受生之初,亦复难保于毕生多世。以虽能宏法,未证无生,情种尚在,遇境逢缘,难免迷惑。倘一随境迷,则能速觉悟者,万无一二。从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沉沦者,实繁有徒矣。如来为此义故,令人往生净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然后乘佛慈力,及己愿轮。迴入娑婆,度脱众生。则有进无退,有得无失矣。未断见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净宗断断不许也。世多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非但不知禅净,兼亦不知文义。孤负永明古佛一番大慈悲心,截断后世行人一条出苦捷径。自误误人,害岂有极。所谓错认定盘星,毫釐有差,天地悬隔也。彼曰,禅净有无,略知旨趣。四偈玄文,请详训释。
  (2、次释四偈玄文①释“有禅有净土“)
  余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②释“无禅有净土”)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复决志求生西方。以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③释“有禅无净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煅练,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输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担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胡说巴道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也。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练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辩。
  (④释“无禅无净土“)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昔人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
  (3、结示)
  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永明大师,恐世不知,故特料简,以示将来。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惜举世之人,颟顸读过,不加研穷。其众生同分恶业之所感者欤。
  (三、流通分(一)上座回心求生净土 1、回心皈依)
  彼曰,我昔何罪,早味真诠。宿有何福,得闻出要。愿厕门墙,执侍巾瓶。余曰,余有何德,敢当此说。但余之所言,皆宗诸佛诸祖。汝但仰信佛祖,宏扬净土。则无德不报,无罪不灭。昔天亲菩萨,初谤大乘,后以宏大赎愆。汝能追彼芳踪,我愿舍身供养。
  (2、发愿求生)
  上座乃礼佛发愿云我某甲从于今日,专修净业。唯祈临终,往生上品,见佛闻法,顿证无生。然后不违安养,遍入十方,逆顺隐显,种种方便,宏通此法,度脱众生。尽未来际,无有闲歇。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愿释迦弥陀,常住三宝,愍我愚诚,同垂摄受。
  (流通分(二)论主劝嘱以垂永世)
  余曰,净土事者,是大因缘。净土理者,是秘密藏。汝能信受奉行,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上座唯唯而退。因录其问答,以为不知此法者劝。
  净土决疑论(终)

-----------------------------------------------------------------------

传印法师佛学文集

传印法师佛教视频专题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