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在全球反恐中的现实选择
论佛教在全球反恐中的现实选择
果光法师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恐怖主义的国际化趋势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使恐怖主义行动达到顶峰。为了消灭这股邪恶势力,国际社会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然而这种以暴力制止暴力的做法,效果并不明显,世界各地的恐怖行动依旧不断发生,因此,探讨以其他途径来化解和消灭恐怖主义行动已迫在眉捷,下面我从佛法的角度对此问题做初步论述。
一、佛教在反恐怖主义斗争中的文化优势
世界上的一切恐怖和暴力事件,不是因利益之争所产生,就是因思想分歧所导致,究其根源是冲突双方缺乏尊重、平等、包容的理念。佛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博大精深,它主张圆融不争,并认同异己之说中的真理,这种无我、慈悲、尊重、平等、包容的教义,使它在反恐怖主义斗争中的具有无以伦比的文化优势,主要表现在:
1、 佛教崇尚非暴力主义精神。《楞严经》云:“杀心不除,尘不可出。”《普贤行愿品》云:“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智度论》曰:“诸余罪中,杀业最重。”《毗婆沙论》曰:“若一日一夜持不杀戒,于当来世中,决不遇刀兵灾。”两千多年来,佛教始终把戒杀止暴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种不遗余力地反对战争和侵略,倡导非暴力主义,祈祷世界和平的教义,其积极作用在反恐怖主义斗争中具有很强的文化优势。
2、 佛教倡导只有慈爱能征服一切。佛教认为,只有慈悲遍及万物,才能从根本上戒杀止暴实现和平。杀害动物是嗔心所起,必致杀人。一切众生,包括最微小的生命在内,都应该受到公平、体谅、慈爱的待遇。只有慈爱能征服一切,能真正成就帝王之业。印度的阿育王想以武力征服整个印度半岛,进行大肆杀戮和兼并,得了“暴恶阿育王”之名。但是,当他接受佛教之后,完全改变了思想,前后判若两人。他为战争而忏悔,为所杀生命而无限悲痛。他宣告永远不再征战,“愿一切众生废除暴力,克已自制,实践沉静温和之教。”他本来声威赫赫,日丽中天,可以继续扩大疆域,但他却放弃了战争选择了和平。历史证明并没有任何邻国因为阿育王修德而乘机攻击,他的内部也没有叛逆事件发生,相反全境充满了和平,连他王国之外的国家也都接受了他仁慈的领导。
3、高度的文明自觉。近几百年来,人类文化尤物质文明的进展愈来愈快,但从整体上看,人类创造文化的活动还几乎是盲目的、受异化力量驱迫的,不断征服自然以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结果是物质财富增多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却激化了,贫富悬殊拉大了,个人与自己精神家园疏离了。佛学则以全宇宙为座标,冷静审视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佛学这种独具慧眼的大智慧,堪作全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可以提醒人类冷静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人的生命,端正行动的航向,防止暴力出现。
4、高度的人文主义精神。大乘佛学超越民族、国家、种族等樊篱,高扬众生平等、皆有佛性的大旗,强调“以己为洲”、“以法为洲”,主张依本然如是的真理自净其心,自己解放自己,并以平等普度众生、利乐众生为必尽之责任。这种对众生的高度尊重、高度关怀和高度的人文主义精神,最容易被全人类普遍认同,成为系全人类于一体的精神纽带。
5、超越人性正负面的智慧。人类至今尚无法控制人性负面的贪欲、残忍、嫉恨等,这种人性负面的贪欲是孳生罪恶酿成恐怖、战争的根本原因。各种文化,各种教化体系,虽然开有种种药方针治人自身的这一痼疾,但总是不能拔除病根。佛学以冷峻的慧眼反观自心,对贪、痴、慢、疑、嫉、妒等人性负面问题,有极为明晰的揭示,并设有以超越性的般若智慧化五毒等烦恼为菩提的戒定慧等操作技术,可以赋予人类克服罪恶、控制人性负面的巨大力量。佛学还把人性正面的功用发挥臻于极致,用般若智慧将理智和感情统一为一体,其无我利他的道德观和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牺牲奉献、“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但愿众生俱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勇猛精进和无我的慈悲精神,极富道德感召力,足以帮助人们端正价值坐标,提高精神境界,促进全人类的团结。
6、多元多层次的结构和契理契机的精神。与其它宗教多为单一结构不同,佛学为多元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内容广大,既有注重改善现实人生、谈人伦政道的人天乘法、人生佛教,又有注重超越人生、了生脱死的出世间法;既有专重依自力解脱的二乘、禅宗,又有倚重他力救度的净土宗、密宗;既有哲理深睿、思辨严密,唯上智可入的唯识、中观、华严、天台等教宗,又有满足中下层信仰需要的普门示现、菩萨救度等内容;既有与其它宗教相共相通的世间法,又有不共其它、唯此独有的出世间法。这种多元多层的结构,足以满足各种人的信仰需要,那怕是暴力主义分子。
二、 以佛教化解和消灭恐怖主义的途径
佛学在反恐怖主义斗争中既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应该以领导文明的姿态、入世担当的精神,面向全人类,挑起反恐怖主义的大旗,给人类提供掌握文明航向的智慧,给个人提供安身立命的大本,促使民族和解,促进世界和平,在其途径选择上,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面向世界,加强国际间的佛教交流。“没有沟通,就没有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人际关系靠沟通建立,机关组织靠沟通构建,行业之间的依存也赖沟通维系,事实上,国家社会也是依赖沟通而运作。在反恐怖斗争中,佛教要发挥作用,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机制。了解这个道理,则显而易见,作为提倡非暴力主义佛教,应该派一些具有国际知明度的高僧大德走出去,走向那些恐怖事件多发地区,或作调停人,现场向世人宣传非暴力主义思想,或作中立调查人向世人讲明事实的真象,从而在达到抑制恐怖暴力活动的目的。
2、提供大批高质量的渗透佛法的文学、美术、音乐、影视等作品,使之渗透于世界文化的各个领域,促进人类的进步。在反恐怖主义斗争中,我们需用佛法的智慧,观察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教育、生态保护、社会风气等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发表评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揭露和批评社会弊病、人生缺陷,提出针治社会问题的可行方案。将佛法运用于社会文化的多个方面,阐发佛法的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教育学、经营管理学、旅游文化学、死亡学等,使佛法影响渗透于各个文化领域,促进各文化领域的发展,使其在生活中起到利乐众生的现实作用。
3、通过国际互联网,广泛建立多种语言的佛学文献资料库,推广佛教文化。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资讯发达的信息时代,国际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调阅任何资料文献的便利。它所影响的地区几乎包括全球所有有网络连线的地区,因为在网络上,无论是自由还是管制严厉的国家,只要有一根连线,都可以获取资材和信息。在反恐怖斗争中,佛教可以利用这一高科技,用英、法、德、意、日、阿拉伯等不同的语言做出网站,将佛法向世界各地传播,从而达到弘扬佛法,促进世界和平的目的。
4、发展济世利人的慈善事业。在反恐怖主义斗争中,佛教除在精神上感化外,还应在慈善事业上做出自己的贡献。首先,创立佛教国际基金会。为了更好地反恐弘法,筹备成立佛教反恐怖国际弘法利生基金会。其次,兴办佛教社会学校。开展面向社会的义务教育。第三,设立佛教医院。救助在恐怖主义事件中受害的无辜公民。
5、继续坚定不移地反对邪教。近年来,邪教势力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蔓延,已成为一大国际公害,成为一股制造恐怖主义事件的恶势力,构成了对世界人民和整个社会的严重损害,给无数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悲剧性的灾难。为了捍卫人类尊严,保证法律实施,维护社会稳定,佛教要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反对邪教斗争的最前列。
6、大力弘扬人间佛教。佛教不能脱离世间的一切因果法则及物质环境而存在,也不是专为念经、拜忏、超度灵魂而存在,人间佛教的精髓是用佛教文化改善人类的生活行为,使之更加合理化、道德化,使之不断向前进步。因此,在反对恐怖主义,致力于世界和平的道路上,作为僧人要大力弘扬人间佛教,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
三、 以佛教化解和消灭恐怖主义的阻力因素
在反恐怖主义斗争方面,佛教既有文化优势,也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法,但是也应看到世界大环境非常复杂,宗教全体之间的隔膜还很深,佛教在传播非暴力主义文化,扼制恐怖主义行动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1、受政教关系的制约。佛教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突出表现为同国家的关系。佛教的圆融、和平的宗教性格,只有在政教分离的格局下才能得到健康发展,而产生恐怖主义的国家和地区多为政教全一的统治模式。
2、受教教关系的制约。 在世界上,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教鼎立,由于其他两种宗教作为一种宗教具有排他性,在产生恐怖主义的国家和地区佛教难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3、受教俗关系的制约。 佛教在产生恐怖主义的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受到当地世俗社会和世俗文化的影响;在宗教组织上,受宗法制度之影响; 在宗教生活上,受入世功利性的民俗之影响,使传播受到阻力。
4、受教团组织涣散的制约。佛教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也在不断改进,但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比,仍显陈旧滞后,尤其在组织模式上,仍是以寺院为中心,以僧人为主导的运作模式,在国际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教会组织,四众弟子组织分散,力量不集中,这给反恐怖、反暴力带来影响。
四、以佛教化解和消灭恐怖主义的希望所在
佛教在化解和消灭恐怖主义方面虽然受制于多方面的制约,但前面的道路仍充满着希望。
1、当前世界和平进程的需要。佛教提倡去恶从善、平等慈悲、自觉觉他,佛教这种平等慈悲的思想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协调、缓解和消除恐怖活动的猖獗,地区性的角逐,乃至世界性的冲突。
2、为大多数民众所认同、接受。佛教的道德规范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既有助于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或宗教不同派别之间缓和紧张,化解矛盾,消除对立与仇恨;也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保证生产和生活的正常有序;还有助于稳定家庭结构,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友爱,这种道德规范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认同、接受,并乐于自觉奉行。
3、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元首已根据佛法身体力行。1988年11月份,在斯里兰卡召开的国际佛教大会上,各国代表一致认为,惟有佛教能促进世界和平。紧接着于同年11月28日在尼泊尔召开的"蓝毗尼----世界和平大会"上,18个国家的领导人达成共识:共同努力,扩大圣地影响,促进世界和平。这说明佛法的教义已开始在主宰国家的决策人物中产生影响。
4、一些高僧大德已开始行动起来。以文化弘扬佛法,以共修净化人心。在美国,宣化上人开创了"万佛城",在台湾,星云大师开创了"佛光山",此外,如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乃至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一些高僧大德也都相继兴办了弘扬佛教的庄严道场。
总之,佛教是和平的宗教,是一份绚丽多彩的人类文化珍贵遗产,它的非暴力内涵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我深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弘扬佛法,弘扬佛法的"慈悲"精神,弘扬佛法的"众生平等"观念,身体力行地奉献爱心,必将大大有利于化解民族纠纷,维护世界和平,一定能够为人类的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