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阴身显现光明境界的几个疑问——《西藏生死书》读后
对中阴身显现光明境界的几个疑问——《西藏生死书》读后
台湾人
最近数年,旋居法国的藏人Sogyal Rinpoche的一本书《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可谓风靡一时,由台湾著名学者郑振煌先生翻译的名为《西藏生死书》的该书的中文版本更是在海峡两岸由张老师文化公司(台湾)和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分别出版发行,赢得了非常多读者的喜爱。笔者也拜读了此书,却感到书中有个别地方难以理解,与朋友们交流,才知道 这些疑问非为笔者独专,而是有一定的共性,于是决定借《明月》之版面,把疑问提出,冀希望于三宝加被,大德慈悲,能够不吝赐教,以解笔者和与笔者有同样疑问的苦难众生们的彷徨,帮助大家真正体验到这部“当代最伟大的生死学巨著,一部最实用临终关怀手册”①的“伟大”与“实用”,并从中得到真实的受用。
先引该书原文:当我们去世的时候,……一切都消散了,……贪、嗔、痴三毒都死了,这表示一切烦恼(轮回的根源)都不再发生作用,因此出现一个间隙。
这个过程会把我们带到哪里呢?带到心性的本安装基础地,一切都是纯净、自然、素朴的。现在,障蔽心性的一切都被驱除,我们的真性显露出来了。②
又:
在西方,我们已经非常熟悉濒死经验。……在死亡的刹那,地光明或明光灿烂地出现。……“这个光比你所能想象的还要亮,没有语言可以描述。我是如此高兴,简直无法说明。那是一种如此宁静、棒极了的感觉。在一般情况下,这么亮的光会让你瞎眼,但它却一点也不会伤害到眼睛。”
其他人提到他们不仅见到光,而且直接进入光,他们感觉到:“我不觉得有另一个实体,我就是光,光就是我。”
……这种经验和《中阴闻教得度》所说的吻合。③
这就是说,人在死亡的那一刹那,有两次解脱的机会:一、是证入死时现前的初期明光——本觉智光;二、是证入刚死后不久所见的续发明光——心性的自然光芒的自发性的显现。如果在死时经人开示,引导其认证彼“明光”之境,即可解脱;或因生前有修“顿超”法门之验,死后亦可因认证“续发明光”而解脱。而且,这一现象,无论是在东方人还是在西方人,也无论生前是否修习过佛法,全无不同。
疑问就此而产生。
每个人无始以来,从身口意,造作而成的贪嗔痴三毒恶业,会在此生终结的那一刻突然死去、消失吗?作为轮回根源的一切烦恼,会在凡夫众生死亡的那一刻,突然地不再发生作用吗?这是第一个问题。
诚然,一切众生,乃至一切诸法,山河大地、桌椅板凳,都以无自性而为自性,具有自性清净之自性法身。“无为无差别,……无垢无分别,……由法界自性,清净故光明”④,无论佛出不出世,不增不减,本然清净,不由佛说,在佛陀、在众生;在觉者、在凡夫;在有情、在无情都等无差别,只是于无情多曰“法性”,于有情多曰“佛性”罢了。但是,唯其如此,如果不经过阿僧祗劫修菩萨行,积集福智二种资粮,根本无分别智顿起现行而缘真如,登欢喜地,作为一介凡夫,以其有分别识,实在是无法与之契应而证入的。那么,一个凡夫的死亡,作为法界间无数生灭现象之一事,其中自然也会具彼自性清净之法性,作为历此事的一凡夫,自然也应具彼自性清净之佛性,这是与其他事、其他时完全相同的;但是如果这一凡夫也与其他事、其他时完全相同,只有有分别识,不具无分别智,则这一凡夫又如何才能够认取此境、缘彼真如?!而此一凡夫众生,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如果生前都不能够信仰宗教、不能够认同佛法、不能够修持戒定慧基本三学,却可以在死亡的那一刻,认取“心地光明”的显现,克办佛陀教法的解脱,是否有违于“如是因,如是果”的佛教因果规律,甚乃也有违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人生基本常识?这是第二个问题。
再者,如果说一个人生前没有精进不息地依止解脱正见修持戒定慧三学,就可以在死亡那一刻在身心相续中自发地显现出真如光明并契入而至于解脱,那么是否有潜移默化得在鼓励佛教徒于平时不必用功修行,只要稍微有点“顿超”法门的基础,就能于临终时依着“开示、加持的力量”而中阴解脱、了生脱死的嫌疑?这是第三个问题。
佛法有如实与方便二门。佛陀从其智慧功德中转出如实教授,从其慈悲功德中转出方便法门,故如实道的修持主要是积极智慧资粮的过程,而方便道的修持主要是积集福德资粮的过程。真学佛者,于佛教中修习任一法门,首先就要弄清所修习者,究竟是如实道,还是方便道。比如当前最流行于汉地的弥陀法门,就属于典型的方便道,亲聆慈尊(弥勒菩萨)圣教的无著菩萨有明记:复,有四种意趣、四种秘密,一切佛言应随决了。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二,别时意趣,谓如说言,若诵多宝如来名者,便于无上正等菩提已得决定,又如说言,由唯发愿,便得往生极乐世界;三,别义意趣,……。⑤
世亲释:
……别时意趣者,谓此意趣令懒惰者,由彼彼因,于彼彼法,精勤修习,彼彼善根,皆得增长。此中意趣,显诵多宝如来名因是升进因,非唯诵名,便于无上正等菩提,已得决定。如有说言,由一金钱,得千金钱。岂于一日?意在别时!由一金钱,是得千因,故作此说。此亦如是。由唯发愿,便得往生极乐世界,当知亦尔。⑥
弥陀法门如是,中阴救度法门如何?这是第四个问题。
综合上面几点疑问,我们认为正确的“临终关怀”、“临终开示”与“中阴身救度”,是直接影响众生的未来投生之处是否能延续佛法的修学的重要转折点,不可不弄清。而“了生脱死”,是要靠自力解脱,还是“他力救拔”即可成办,换言之,就是成佛过程有无可能被简化、被易化,更关乎佛教徒生活、处事的根本态度,不能不向弘扬“中阴救度法门”、“直接加持法门”、“他力成就法门”的大德门请教清楚。
①出版者对该书的评价语,见该书大陆、台湾两地中文版封面及内封。
②见该书第十五章,括号里的内容是原作者加的。
③见该书第二十章,个别标点符号因原作者使用上有明显错误作了修改。
④《究竟一乘宝性论》,弥勒菩萨造,金陵刻经处版。
⑤玄奘法师译《摄大乘论》,大正藏?第三十一册?一四一。
⑥玄奘法师译《摄大乘论释》,大正藏?第三十一册?三四六。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