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佛教绘画
佛画
佛画要表现的不仅是单纯的美或对禅的艺术追求,而且是以佛教教理的主题为立足点描绘的一种神圣艺术。因此,好的佛画强调的不只是技法或样式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看佛教的理念有多大程度被成功地表现出来。
如果说佛教的主要目的是将人从苦难的世界中解脱出来,那么最成功的佛画就是如何艺术地将解脱的场面描绘出来。佛画有各种用途:首先,在起到装饰的同时又有一种景仰的庄严感。其次,通过佛 易于向一般大众传达佛教的教理,起到一种教化的作用。再次,在举行仪式的时候,用为拜佛用的佛画。
壁画
壁画正如所说的那样是画在墙壁上的佛画,也称为佛壁画。壁画分为土壁画、石壁画、板壁画三种。
韩国大部分的传统寺院建筑为土壁木造建筑,因此寺院壁画一般 的是土壁画。此外,为了保护木造建筑的外壁,会加上一层板壁作为保护层,这种佛画称为板壁画,板壁画的缺点大体上说是寿命比较短。石壁画是画在石窟寺院的石壁上,在韩国只存有记录,实物并没有长久地保存下来。但是,世界上的印度阿族陀石窟壁画、中国的敦煌壁画、云岗石窟壁画、龙门石窟壁画以及中亚的各种石窟壁画经过漫长的岁月还一直流传下来。
帧画
帧画是指画在丝绸、布上的佛菩薩像或有关讲经內容的画,一般挂在墻上,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挂画一样。帧画的种类根据主题的內容分为上坛、中坛、下坛帧画。上坛帧画是在殿阁的上端,即在佛殿中央悬挂的佛菩薩像后面挂的帧画,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毘卢遮那佛、药师佛帧画等。中坛帧画是挂在佛坛的左右两侧灵坛的帧画,主要画的是众神或护法神等。下坛帧画挂在冥府殿地藏菩薩、十王像后面的帧画。
甘露图
甘露图以“佛说盂兰盆经”为基础作的画,因此又称为灵驾坛帧画或甘露帧画、甘露王图。甘露王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佛阿弥陀佛。 內容表现的是祖上崇拜信仰或灵魂崇拜信仰,上部分是阿弥陀佛一行来迎接地狱众生的场面和带领地狱众生往极乐世界去的地藏菩薩,下部分描绘的是地狱或现实的各种苦痛场面。
变相图
变相图画的是佛祖的生平传记与佛教传说相关的各种內容。变相图一般是描绘佛祖前生的本生图,表现生平传记的佛传图和描绘西方净土的庄严图。这些变相图的特征是将复杂的经典或深奧的教理內容压缩到一幅图画中,看变相图更容易理解佛祖的意图,产生佛心,方便教化众生。
八相图
①兜率来仪相
释迦牟尼佛作为好名菩薩逗留在兜率川,正好裟婆世界也出现了。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迦比罗国净饭王和摩耶王妃的太子诞生,从兜率下来的场面。描绘的主要內容是摩耶夫人梦见骑着白象的好名菩薩进入到了自己的右肋,王和王妃正在听着善于观相的波罗门解梦的场面。
②毘蓝降生相
描绘的是与佛祖诞生相关的自然景象。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在春风和煦的一天摩耶夫人离开宮中,与宮女们一起去登蓝毘尼小山, 扶住了无忧树的树枝,太子渐渐从右肋出的场面;帝释天王从天上下来手拿绸缎接住太子,所有天王们带着各种宝物供奉的场面;太子站起,在七茎莲花上走了七步,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声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场面;九条龙从口中吐出清水为太子沐浴的场面;载着太子回到宮阙的场面等。
③四门遊观相
四门游观相是描述一直在城里过着富有而华丽生活的太子出城外亲自看到生老病死的实像后決定出家的过程的画。这幅画面描绘的是:从东门出去看到老人后思索的场面;在南门外看到病者感到人生无常的场面;从西门出去看到出殡行列痛感死亡的场面;在北门外看到寺门醒悟決定出家的场面等。
④踰城出家相
描绘的是太子不顾净饭王的反对毅然越城出家的场面。主要描绘的场面是:監视太子的耶输夫人、侍女及五百壮士沉睡的场面;太子指示马夫车匿翻过宮城的场面;骑马太子越过城,帝释天用天上的五色光明照亮大地的场面;太子削发后将自己的绸缎衣服和猎人衣服交换穿着的场面;马夫车匿向太子行礼流下眼泪,拿着太子的金冠和龙袍回宮阙的场面;净饭王、摩耶夫人和太子妃接到太子的衣冠伤心的场面。
⑤雪山修道相
雪山修道相描绘的是太子进入雪山,净饭王期盼太子能够还宮,后来看到劝说无望也只好放弃,太子和众神仙一起专心致志修道的场面。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净饭王把骄陈如等五位臣下派去劝说太子还宮的场面;他们恳请太子还宮的场面;从宮中给拒绝还宮的太子送去粮食的场面;牧女向苦行修道六年的太子奉献乳味粥的场面;帝释天王挖池塘让太子沐浴,天人供奉袈裟的场面;太子边修道边前去拜訪所有师傅的场面;佛祖从割草的天人那儿得到吉祥草的场面等。
⑥树下降魔相
这幅是描绘太子击退了魔軍们的各种诱惑和威胁,并将他们降伏的场面。画面有:魔王波旬让魔女去诱惑佛祖的场面;魔王麾下骑着大象威胁佛祖的场面;魔王率领80亿魔军前去驱赶佛祖,魔军的刀枪立刻全部变成莲花的场面;地神向魔王证明太子的转生功德和戒行的场面;魔军们想拼命拉开水瓶,可是水瓶丝毫不动,相反狂风暴雨大作将80亿魔军击退的场面;魔王的麾下终于投降,佛祖和所有的天神、天女、群众共同欢庆的场面。
⑦鹿苑转法相
这是佛祖成佛以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解说佛法的场面,画面分为上、下坛,描绘的是:上坛是像卢舍那佛模样的释迦三尊第一次解说华严经的场面,下坛是世尊向前来鹿野苑的骄陈如等5位比丘解说苦集灭道的司祭法文的场面;须达多长者买下只陀太子的的芒果林园建成这座只园精舍的场面;孩子们在玩把土当成米的游戏,佛祖将土变成塔的场面。
⑧双林涅槃相
这幅画描绘的是80岁的佛祖在二月十五拘尸那揭罗的沙罗双树下完成了最后一次说法涅槃的场面。画面详细描述了:沙罗双树下涅槃的佛祖,周围陷入巨大悲痛的四部大众,天龙八部中的众神们,摩诃迦叶悲痛万分,佛祖的头发露在棺外边的场面;阿那律尊者上天传达佛祖涅槃消息,摩耶夫人和天女们在天堂哭泣,留下的泪水化成花供养的场面;棺慢慢向城外移动的场面;茶毘后舍利如雨般落下,婆罗门将这些舍利分给八国的国王们的场面。
寻牛图
比喻修行者通过专心致志的修炼去醒悟的过程,就像寻找走失的牛一样。这种禅画描绘寻牛的过程共分为10个阶段,又称为十牛图或牧牛图。
寻牛图本源于道教的八牛图,12世纪前后中国的廓庵禅师在道教八头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头而完成了十牛图。廓庵禅师一眼就看出,道教的八牛图从无到终的真理有些勉强。因此,真正的真理是从佛教的真实出发,又增加了两头牛。所以,如果说道教的八牛图是无的结束,那么廓庵禅师的十牛图则是空的开始。
①寻牛
寻牛是童子僧在找牛的场面。寻牛中所要找的牛就是自己的心,自己或者某种目标。但是,首先重要的是知道牛丢了,即应该认识到自身丢了。
②见迹
见迹第二是童子僧发现了牛的脚印。见迹是看见痕迹的意思。这是让我们看到应该走的路,也意味着师傅去找仙人们的足迹。
③见牛
画的是童子僧发现牛的尾巴。见牛是说看到了牛,如果我们全心投入,那么心的动向就能更明显地感觉到,因此我们能看到牛的尾巴。
④得牛
得牛就是得到牛的意思,画面是童子僧终于抓到了牛的尾巴的样子。我们虽然发现了自己心,但是还没找到心要走的路,还在彷徨。
⑤牧牛
童子僧给牛穿了鼻子,牵着牛往回走,代表已经抓住了我们的心。但是,还需要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改变长时间形成的习惯和放任的 性,就像饲养牛一样,所以叫牧牛。
⑥骑牛归家
童子僧骑上牛,吹起笛子在往家走。历尽千辛万苦抓住了牛,手拿鞭子,抓住缰绳,终于骑上牛慢慢往家走。至此所有的斗争都结束了,没有得到的也没有失去的。
⑦忘牛在人
没有牛只有童子僧一个人坐着。忘牛在人的意思是忘了牛只有人在。现在终于时机成熟了,可以放下鞭子和缰绳,回到茅屋去生活。所有的事物都不是两种,而变成了一种。
⑧人牛俱忘
人牛俱忘的意思说人和牛都处于完全的忘我状态。所有的都在无中消失。无就是没有穷尽,所有的偏见和障碍都消失了。天空无限广阔,无法传达任何消息。疑心、分別、差別无法存在于智慧中。
我们至此再没有必要寻找需要醒悟的东西了,也没有剩下需要醒悟的地方了。我不会停留在某种状态,无法用眼看到我。
⑨返本还源
回到根源去。江水潺潺,红花盛开,真理以其清晰的面目出现。看到平静的心中出现又消失的所有形象。就是去除一切妄想、执著以后,就能找到自己的真正归宿,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⑩入廛垂手
垂下手离开尘世。虽然穿着又脏又破烂的衣服,但是无论何时都充满着幸福。以静态的心,随缘度化一切众生,垂手等待一切众缘。谦逊地为众生说法,使他们趋向于善,成就佛道。
挂佛
挂佛是举行灵山斋、预修斋、水陆斋等戶外活动的大法会或仪式时挂在说法坛后边的佛画。这也属于帧画的一种,画的有佛祖、佛菩薩等。
挂佛因为要挂在户外,因此画相当大,甚至有高15米、宽10米的。画面虽然大,但是笔法精妙。挂佛作为佛教绘画的代表作品,不仅在韩国绘画史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在世界绘画史上也引以为豪。
挂佛从种类上分为灵山会上图、地藏会上图、观音菩薩图、龙王大神图、山王大神图等,本来是在举行法会或斋祭时,根据举行活动的性质和仪式的种类不同,选择与之相符奉安。即在灵山斋上是祈祷长寿与极乐净土的,因此挂画有在灵鹫山真理说法的释迦牟尼佛祖的灵山会相图;死后举行的佛事、生前预先举行预修斋、为了安慰水中地上遍布四处分散着的孤独的冤魂而举行水陆斋,这时挂地藏会上图或弥勒佛像;观音斋日挂观音菩薩图;龙王斋挂龙王大神图;山神斋挂山王大神图。现在各寺院中保存的挂佛已经相当少了,而且在戶外坛悬挂挂佛图又特別难。因为现在的法会常在大雄殿或会馆中举行,所以挂挂佛的情况更少见了。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