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严经与念佛法门
首楞严经与念佛法门
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罕有得道,唯依念佛得渡生死,念佛法门有四种,而与末法时期最为契机的是持名念佛,即然是法门,不同的法门,就有不同的要求,四种念佛方法的修法各有不同。净宗初祖,慧远法师结莲社123人,全部往生,令修者千人修千人去,万人修万人去。而现今,修净土法门者,只知念佛不知念佛法门,讲法的也只会劝人念佛,不懂讲怎样念佛。只知:“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却不知怎样有禅有净土。往往讲净土法门却讲起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如何学《弟子规》等一些儒家学说。如此教法、如此学法,怎能令修净土者明白修净土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持名念佛的修行方法。
净土念佛先要立信,建立一个坚定不动摇的信,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信,也就不会有真切的愿,没有信愿,那么,修行也就没有方向了。通过净土经典,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和弥陀四十八愿,是我们末法时期众生的唯一希望。娑婆世界,众生障重,了脱生死,要靠佛力与自力的感应道交,佛力在此时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如果您不相信,世尊所说的净土法门,阿弥陀佛能救尔于苦海之中,则净土法门与你无缘矣。千百年来,念佛往生者甚多,足可证明净土之不虚也,在此便不多讲。
信为道源功德母,信立则愿发。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念佛圆通章中讲到:“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听大势至菩萨的教诲,认识到我们娑婆众生,就象离家的孩子,如果想回到家中,就必须先有回家、想家之心,如无回家之心,则回家无望矣。发起往生净土之愿,就象异地漂泊之孤儿,想念自己的母亲一样迫切的愿望,要回家,要见母亲。这种心愿的生起也叫切愿,才能与菩萨所教相应:“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如此信愿的确立,才能建立真行,下面我们重点谈一谈应该如何念佛,如何禅、净兼修。
念佛有识心念佛与真心念佛两种,讲到识心与真心,我们就必须来看一看《首楞严》经中是怎样讲的,在《首楞严》经中有一个主题思想,就是“舍识用根”那么,怎样舍识呢?世尊与十方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既然生死结根与安乐解脱都在于六根,那么,怎么用六根才能解脱呢?我们通常六根都是外用,与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发生作用,产生六识,此六识反馈到第七识产生分别识,在第八识中就会有种子也就是轮回之因。我们不能跳出六道轮回的主要原因就是多劫以来,错用六根,背觉合尘,世尊教导我们,要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唯有反用六根,回头是岸。背尘合觉。那么,怎样反用六根呢?用耳根之闻性,反闻心中生起之佛号。摄住六根,不要向外作用。远离六尘,则六识不生,直向自性用功。《首楞严》经中讲到,六根中有三个利根和三个钝根。耳根、意根、舌根为三个利根。眼根、身根、鼻根为三个钝根。用三个利根修行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世尊与十方如来首选耳根圆通法门。因为耳根又是三个利根中最利之根。在《首楞严》经中,世尊与文殊菩萨独赞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真实圆通,观世音菩萨为圆通教主,观世音菩萨曰:“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即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即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薰闻修,金刚三昧……。”文殊菩萨在观世音菩萨述圆通法门后,以偈答佛赞叹耳根圆通曰:“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静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响,遐尔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即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维,身心不能及,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即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磐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磐心,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由上所述,我们知道了耳根圆通的妙处在于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用耳根圆通的方法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才能达到更高的品位,净土法门是:“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为中心,用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之法门,修观世音菩萨返闻自性之功夫”。在菩萨的耳根圆通中提到了两个字:“闻”与“熏”。其中最重要的:“闻”,是用耳根的闻性来反闻自性中的声音。这个声音就是心中生起的“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正如文殊菩萨讲:“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心中念佛清清楚楚,耳根闻的清清楚楚,闻一定要反闻,不是用耳朵听外面的声音,因为外面的声音是声尘,而里面的声音是自性念佛,是自性闻佛。这样才能见佛、成佛,因正果正是也。“熏”的意思是要求将念佛的频率,定的合适,不能变,一定不要一会快,一会慢。一会六个字,一会四个字,一会唱,一会念。自己定一个频率始终不变。每一个字之间的距离要一样。句与句之间也要一样。才能起到“熏”的作用。开始念佛因为要提起念佛的念来,所以,会累一点,念头守的紧了,会上火得病,松了会跑掉,要调整好念头才行。等到念佛之声“熏”到心中去了,心中佛号会自然生起,到这时,我们只要守好这句佛号,不令其间断,就不会有初念时的身体不适了。如此念佛,为真心念佛。那么,何为识心念佛呢?所谓识心,也就是不修性定,六根外用,用分别心来念佛,如果,不用“闻”与“熏”的方法,杂乱念佛,则永无成片之可能,也就不能称其为法门了。如此念佛,虽有念佛之果,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莲公大士曰:“法门无量,要在明心,功高易进,无如念佛,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成三昧,先修耳根,一切时中,佛号历然,声不越窍,耳听常满,随缘自在,闻性内薰,思专想寂,滞情融朗,佛是本觉,念是始觉,以念启闻,以闻修念,闻即是念,念成于闻,有念必闻,无闻非念,有念念息,无闻闻尽,从闻入流,返闻自性,但能声声唤醒自己,即是念念常觉,但能不随颠倒,即是翻破无明,初则背尘合觉,继则始觉合本,久则始本相泯,自然能所两忘”。
所谓真心,妄识的分别,也就是在于六根的作用,如果六根外用,则汝六根就变为六贼与外界之六尘作用,产生分别之六识,反之则为一切性定法门之根本,佛教的大乘思想,是要减少心中的障碍,最终找到那个本来具足的究竟坚固的“大定”。而众生的习气是只愿意减少认为不好的东西,认为好的东西却要越多越好。就像气功师一样,认为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功力才是最好的。我们修习大乘佛法却不是为了修一天增加一天的好处,而是,修一天减少一些习气、障碍。要记住是“减少”而已,不论好的坏的都要减少。修忏悔法,是减少自己的罪业,修回向是为了从心里减少自己对福德的执着。如果,不能放下,多劫以来,迷惑障碍我们跳出六道的一切,则永远不能清净自性,不能找到这个“本觉”。也就是“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磐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性定法门,不离六根反用,念佛法门亦能证果也。
念佛初期要求:要小声念或金刚念,金刚念时,舌头和嘴要与出声念相同的动,不要闭嘴,一定不要大声念,因为出声念伤气,默念伤血,功夫用错,身体要得病。心中之佛号生出来,不要快,不要慢,快慢都是病,耳根听的清清楚楚(不是耳朵听的清清楚楚),达到“初于闻中,入流忘所”也就是净念相继,渐渐功深,“所入即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此修去,到生灭即灭,寂灭现前,破一品无明,证法身大士,永离生死苦海。
圆瑛法师曰:“流非亡所而不入,所非入流而不亡,亡所则入流而亡.入流则亡所而入.初修耳根圆通者.贵在入流亡所也.入流亡所实非闻性断灭.但以专切反闻.回光返照,心光内注,所有动尘一一皆亡,闻性不灭”。《金刚经》中,世尊教曰:“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在此,入流是入圣流,不入生死流。六根对六尘,就是入 色、声、香、味、触、法的凡尘流,也就是生死轮回的流。反之,六根反用,则是入圣流,也就是:“须陀洹名为入流”。而耳根圆通中的“入流亡所”也是教人入圣流,不入尘流。也叫:“根尘不偶”,这是修行的关键所在。觉与不觉,一正一反而已。而我们修佛人,都想脱离生死轮回,却不知脱离的方法,记住了:回头是岸。
念佛往生.有事一心不乱念佛和理一心不乱念佛两种.能于事上一心理上未撤,唯得信力成就,未见道故.但属定门.无有慧故.只能伏妄,不能破妄.往生净土九品之中在中三品,以功力浅深分上、中、下,而理一心不乱念佛。知念佛法门,既是无上深妙禅。了知佛既是心,心既是佛。观力成就能见真谛故。属慧门摄,兼得定故。安住唯心净土。亲见自性弥陀。往生净土,当在上三品。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以十万亿外之极乐。亦不出一心也,而下三品,乃未得事理一心不乱,独有信愿念佛。念佛之果成熟者,随其业障轻重,而有上、中、下是也。
现今有些讲法之人,不知佛法深不可测,妄言,善恶法为解脱之法,误人误己,将儒家、道家劝人行善之法,搬到佛教法门中乱讲一气。岂不知,佛法之广大,已包括世出世间的一切法。世尊讲大乘性定法门时,一定会破除分别、妄识,教人舍识用根的修行方法和般若思想,净土法门,虽然简单易修,却包含大乘佛法,正所谓:“浅深同说法。”怎可一味的讲善讲恶,遗误众生呢?再者,有人不但佛法讲的偏,还要修改佛之戒律。如:世尊在《首楞严》经的三种修行渐次中讲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恶鬼等。因彼食次。舔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而某些讲法人,竟然大言不惭的说:食大蒜无过错,还说如果世尊在世也会改变这些戒律的。如此谤法之人,竟有市场,可悲也!世尊怎会不知过去、现在、未来之事?末法众生要依佛说。不依非佛说。法师讲的符合佛说,我们就学,不符合佛说,我们要警惕。要讲净土法门,也要讲这种法门应该从那起步,中间有什么过程,怎么修行,修到何种程度,能达到什么品位。只知道念阿弥陀佛,还要将佛陀教导的六字宏名,删去两字,说什么“南无”是和阿弥陀佛客气,如果单纯是客气的话,以佛陀的智慧会不知道不用客气吗?要等到你来修改?世尊教给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宏名,我们就要老实的照着念,不要简单化了,因为“南无”二字是非常重要的,是“佛法”。只有在佛法灭尽时“南无”二字才提前被简化掉了,“阿弥陀佛”四字再延续100年而灭,我们千万不要让它毁灭在我们手上。我们现世生活中,如果有些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我们还会心中不快。何况是对佛菩萨。我们每个学佛的人都要恭敬一切诸佛,念一切诸佛的名号都要加上“南无”二字,如果我们学佛的弟子,连最基本的“礼敬诸佛”都不懂,还谈什么学佛呢?世尊讲:“菩萨要圆成佛道,必须修普贤行。”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第二愿是“称赞如来”,如此看来等觉菩萨都要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我们怎么能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要不老实呢?而“南无”二字就是“礼敬诸佛”和“称赞如来”就是“皈依诸佛”等等,只有世尊的大智慧,才能用如此简单的词语表达如此丰富的内容。所以,历代净宗大德共修的六字宏名,我们也要老老实实的照着修。
有些人讲法,真正要学要讲的却一窍不通,只会用自己学到的一些外道知识和自己的思想,胡乱篡改佛法,因为自己觉得讲的有道理,听的人也觉得讲的很有道理。教人行善吗!怎么会没有道理呢?很容易听懂,也很容易让人接受,但是,容易让人接受的东西,不一定是修行需要讲的“道”。因为,真正修行的“道”,是与人们多劫以来的习气相反的,要相反的用心相反的用六根才是修道。是不容易让人接受的。因为,众生的知见是颠倒的,而佛的知见是正遍知。而我们需要讲的是从颠倒妄想走到正遍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叫它“道”。讲这个“道”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依靠佛的教导。不容易懂的时候,要下功夫弄懂,不要怕麻烦。要想从一个生死轮回的凡夫,跳出六道轮回,把“道”弄明白是值得的。不要专听一些容易让人接受的东西。因为这些容易接受的东西与你的习气太接近了,不是跳出轮回的“道”。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少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只有深入经藏。才能明辩正邪。才算真佛弟子。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戒律的问题。我们要知道,修任何法门的基础是授持戒律。因为只有有了戒体才会有个让我们修持正定的载体,如果把我们修行得到的“定”(或者叫功德),譬如成水的话,那么戒律就是盛水的容器,如果没有容器,你的水是不能盛在虚空中的。如果我们在授戒后破戒了,也就像容器有了漏洞,水也就保存不住了。你所修行的努力,就变成了:“有漏善因”,就成了善因善果了。又变到生灭法中去了。做的再多也是生死轮回。所以,为了保存住你的修行成果,一定要保护好这个体,不要破了,没有佛戒,一切修行终归虚妄。
世尊密指: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磐门。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文殊菩萨曰:“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磐门。”既然十方诸佛都以反闻为一路涅磐门,而佛陀又教救末劫沉沦,浅深同说法,诸大菩萨可以修,初入门的也可以修。我们为什么不听佛说,也来禅、净双修呢?正是: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可是,也有人讲:闻、思、修是大菩萨修的法,我们不够资格等等。也只能说明此人对佛法的认识太浅薄了。因为,救末劫沉沦,以及浅深同说法是佛菩萨说的,而且从法门上来看,从初入门到法身大士皆可修证,怎可说是专为大菩萨准备的法门呢?
还有一个如何打坐的问题,平时有很多人要问,如何打坐。其实打坐不需要必须双盘或单盘,这要看修行者修行的程度而定,勿须强求,我们修净土法门更是方便,行住坐卧皆可念佛(只要都摄六根就行),唯求一心清净,一切都是在心上下功夫。打坐不但不能强求,还要做一个一寸厚的长方形的垫子,修行者坐在垫子上,让脚放低,这样,修行者的脊背自然挺直,气血才会通顺,现今有些同修追求双盘或单盘,这是心外求法,是无益的,佛菩萨的伽趺坐是福德智慧具足的自然现象,所以,佛法中只讲如何修心,如何了脱生死。腿盘的再好,如果不在心上用功夫,也不能了脱生死。
以上几个修行方面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把它弄明白,还有几个修行的助缘也要明白,一个是忏悔业障,自己的罪业不忏悔清净,修行路上障碍就大,所以第一助缘是忏悔业障。再者:修三福,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出世正因,不可不学。三者:回向功德,我们的所修、所学、所做,不要执着,不要变成修行的障碍,所以要回向。四者:有条件者要深入经藏,多看佛经(以原经为最好),只有多看佛经,才能明辨正邪,才能看清修行的道路。五者:亲近善知识,多听、多问、多学。这几个修行方面的助缘,请净宗同修,也要重视,这样才能扫除障碍,直达净土彼岸,了脱生死。
末学几点浅见,请诸方大德及净宗同修指正。
归元无二路,
方便有多门。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末学正因供养大众
07年7月18日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