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拾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谭代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拾补
  谭代龙
  摘自:《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2期
  提 要:文章对王邦维先生《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的几处标点断句问题提出了商榷意见。
  谭代龙,1972年生,重庆开县人。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主题词:南海寄归内法传 校注 商榷
  唐代高僧义净(635—713)写成于天授二年(691)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一书,在中印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论者或认为可与玄奘、辩机之《大唐西域记》媲美。故该书在较早时候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且自十九世纪末以来,已被陆续译成法、俄、英、日等国文字。该书在汉语史研究领域中的价值也逐渐为学者所重视,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推出。王邦维先生通过对义净及其思想的系统研究,参照该书的多种传世版本及敦煌抄本,写成了《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一书。该书广泛吸取海内外研究成果,校注精审,而尤长于音译词的梵文本字对勘,为国内目前唯一的善本。故该书自199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以来,便深受学界欢迎,2000年4月又得以第二次印刷发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第二次印刷本比第一次印刷本有不少改进,一些印刷排版的错误得到了纠正,反映了王先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1]。但由于该书用语考究,文约旨远,深受汉语文言传统和梵语的双重影响,再加上其中触处可见的佛教术语和新词新义,因而形成一个极为庞杂的语汇系统。这给今人的文本解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笔者对该书拜读数过,以为王先生校注本在标点断句方面尚有可商之处,特不揣简陋,撰此短文,以供同好参考。以下诸条按校注本页码顺序排列。
  1、含生之类,衣食是先。斯为枷锁,控制生田。奉圣言则,出离萧然。任自意乃,罪累相牵。(页96)
  按:引文中“奉圣言则,出离萧然。任自意乃,罪累相牵”之文义费解,此句当断作:
  奉圣言则出离萧然,任自意乃罪累相牵。
  “则……,乃……”系义净行文之常见搭配,如本书中亦多见:
  然而上观青象,则妙高色而浮光;下察黄舆,乃风荡水而成结。(页1)
  奉佛教则解脱非遥,慢尊言乃沉沦自久。(页73)
  无学识则一体常僧,具多闻乃准前安置。(页87)
  鸿河则合玼于文池,细柳乃同晖于觉树。(页95)
  修之则奉律福生,不作乃违教招罪。 (页
  120)
  坐次则据其先至,知事乃任彼前差。 (页
  128)
  校注本对以上各处的处理均十分允当。
  2、言说罪者,意欲陈罪说己先愆,改往修来,至诚恳责。半月半月,为褒洒陀,朝朝暮暮,忆所犯罪。(褒洒是长养义,陀是净义。意明长养净,除破戒之过。昔云布萨者,讹略也。)(页115)
  按:括号内文字为义净本人所撰注文,其中“意明长养净,除破戒之过”一句中的逗号应当去掉,即“净除”当为一词,不能分断。“净除”在这里指的就是“陀是净义”中的“陀’’,其意义是指清除、消除。该词在义净其他作品中亦多见,如:
  菩萨常法,出城游观,先命严驾。既严驾已,登车前行。于衢路中逢一沙门,净除须发,被福田衣,执持瓶钵,徐行乞食。(《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二,T24/113B)
  时彼城中所有人众,闻佛将至,皆大欢喜。净除诸秽,扫饰街衢,洒以香水,名花遍布,幢旖缯盖,处处庄严。如欢喜园,诚可爱乐。(《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九,T24/346C)
  而义净译《根本萨婆多部律摄》中的一个例子则更具说服力:
  言褒洒陀者,褒洒是长养义,陀是持义,谓由众集说戒,便能长养善法持自心故,名褒洒陀。又复褒洒同前,陀是净除义,谓增长善法,净除不善。(卷第一,T24/529A)
  3、师乃方便,问其难事,谓非害父母等。(页123)
  按:句中“方便”后面的逗号当去掉。此处“方便”一词充当“问”的状语,表示想方设法的意思。如果不与下文紧接,容易产生歧义。在佛教文献中,有时由于特定句式的要求,可能会产生这种割断句意的现象。但此处没有如此要求,故不必加此逗号。该词在本书中多次出现,校注本对其余地方的处理均十分恰当,例如:
  且神州持律,诸部互牵,而讲说撰录之家,遂乃章钞繁杂。五篇七聚,易处更难。方便犯持,显而还隐。(页21)
  又六月七月,其虫更细,不同余时,生绢十重,虫亦直过。乐护生者,理应存念,方便令免。(页41)
  僧众许已,为请阿遮利耶。可于屏处,令剃头人为除须发。方适寒温,教其洗浴。师乃为着下裙,方便捡察非黄门等。次与上衣,令顶戴受。(页123~124)
  4、或问云: “阿遮利耶存念。” (译为轨范师,是能教弟子法式之义。先云阿阁梨,讹也。)“我今请白,不审邬波驮耶宿夜安不?四大平和不?动止轻利,饮食销不?旦朝之餐可能进不?”(页141)
  按:由于此处义净所作的注文将上下文隔断成了两部分,故被断成了两句话,实际上仍是句话,即“我今请白”一句仍是“或问云”的内容,不当另立。
  5、且如欲食白者,须就师边,依礼拜法,而白师云:“邬波驮耶存念,我今请白洗手洗器,欲为食事。”(页144)
  按:“且如欲食白者”不可解。在这里,“白者”指的是告请者,应当属下,作为本句话的主语。另外,“洗手洗器,欲为食事”统属于“请白”的内容,故在“请白”后宜加逗号断开,“依礼拜法”后之逗号亦可去掉,即断作:
  且如欲食,白者须就师边,依礼拜法而白师云:“邬波驮耶存念,我今请白,洗手洗器,欲为食事。”
  6、若门徒有病,即皆躬自抱持,汤药所须,忧同赤子。(页145)
  按:引文中“抱持”后不当断,因为“汤药所须”乃是“抱持’’的对象。如果点断的话,则会产生歧义现象,让人误以为“抱持”的对象是有病的门徒,而这明显不合实际,且造成“汤药所须”无所依附。
  7、或名窣睹波,义亦同此。旧恝云塔,别道支提,斯皆讹矣。或可俱是,众共了名,不论其义。(页146)
  按:引文中“或可俱是”后之逗号当删。此“俱”指的是前举“搴睹波” “塔” “支提”等。作者认为这几个说法也有可能都是“众共了名”,故此处不断为佳,否则句义不畅。
  8、又复西方寺众,多为制法,凡见新来,无论客旧及弟子门人旧人,即须迎前唱莎揭哆,译曰善来。客乃寻声即云窣莎揭哆,译曰极善来。(页148)
  按:上引文中的“旧人’’当属下,充当“即须迎前唱莎揭哆”的主语。此“旧人”与前面的“客旧及弟子门人”系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而非平列关系。且属上之后与前“旧”字重复。所谓“旧人”,实际上是指业也在场之人。该词在本书和义净其他作品中亦多见,如:
  此等医明传乎帝释,五明一数,五天共遵。其中要者,绝食为最。旧人传云:若其七日断食不差,后乃方可求观世音。(页160)
  彼诸旧人见客苾刍至,各唱善来。(《根本说一切有部昆奈耶》卷第二十九,T23/788A)
  9、或特欹孥目,其施义与此不同,如前已述。(页166)
  按:上引文中“特欹孥目”之“目”字当属下,“施义”后当点断,即此句可断作:
  或特欹孥, 目其施义,与此不同,如前已述。
  或者直接将“特欹孥”后的逗号去掉。此“目’’字为动词,充当谓语,可解释为“指称”或“指的是”,这种用法在本书中多见,如下列引文中的“目”字均作此解:
  以此言之,乃是秘密言词,未必目其善至。(页54)
  忏摩乃是西音,自当忍义,悔乃东夏之字,追悔为目,悔之与忍,迥不相干。(页115)
  僧是僧伽,目乎大众,宁容一己辄道四人,西方无此法也。(页130)
  言疮事兼内外,首疾但目在头。齐咽已下,名为身患。(页151)
  所谓“如前已述”,就是指的下面这句话:
  斯乃世尊在日亲为咒愿,但至食罢,必为说特欹孥伽他,是将施物供奉之义,特欹尼野,即是应合受供养人。(页66)
  10、一杭沉,打鼓一下;两椀沉,两下;三椀,三下;四杭,四下。然后吹螺两声,更别打一下,名为一时也,即日东隅矣。更过四杭同前,打四更。复鸣螺,别打两下,名两时,即正午矣。(页169)
  按:引文中“更过四椀同前,打四更。复鸣螺,别打两下,名两时,即正午矣”不可解,细玩文意,此句当断为:
  更过四槐,同前打四,更复鸣螺,别打两下,名两时,即正午矣。
  上文说“四槐,四下”,所以此处说“更过四椀,同前打四”。又“更”字属下,与“复”组成复合副词,表示同类动作行为的重复,可译为又、再。这在义净的其他作品中多见,如:
  然其太子性怀暴恶,虽得库藏,由不厌足,更复恼乱国内人民,不肯止息。(《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七,T24/189C)
  如世尊说,荪刍不应饱足食已更复受食。时六众荪刍,随足未足,更复啖食。(《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六,T23/822A)
  11、遥指池园,即休畏苦惰。为开堂普敬,便罢此则,师资绝绪,遂使致敬无由。(页173)
  按:此段文字颇难释解,细玩文意,笔者以为此句当作如下点断:
  遥指池园,即休畏苦。惰为开堂,普敬便罢。此则师资绝绪,遂使致敬无由。(页173)
  原断句之“苦惰”不成辞, “苦”可畏,而“惰”不可畏,故二字当分开。“惰”为懒惰意,“惰为开堂,普敬便罢”是说,如果不勤开佛堂,就会使大众致敬无由,因而“普敬”活动就会停止。原断句中“便罢此则”亦不通, “此则”当属下,与下文“遂使”句呼应。 “此则”可解为“这样就”,在本书中多见,如:
  此则奕代挺生,若一若二。(页204)
  凡是布施僧家田宅,乃至杂物,并通众僧衣食者,此则诚无疑虑之患。(页220)
  此则善符经律,何有过焉?(页24)
  东夏诸寺,床高二尺已上,此则元不合坐,坐有高床之过。(页31)
  此则空传护净,未见其功。幸熟察之,须观得失。(页32)
  12、其木器、竹器,及皮卧物、翦发之具,奴婢、饮食、谷豆,及田宅等,皆入四方僧。(页216)
  若有所余一切衣被,无问法衣、俗衣,若染、不染,及皮油瓶、鞋屦之属,并现前应分。(同上)
  按:上引两段文字均见于“亡则僧现”一节中。本节专门讲解如何处理“亡苾刍物”。我们认为,引文中“皮卧物”和“皮油瓶”皆非一物,前者是指“皮”和“卧物”两种东西,后者则是指“皮”、“油”和“瓶”三种东西,油指酥油,瓶是僧人喝水用的水瓶。“皮”是一般僧徒的常用物,如义净译经中提到的“皮衣”“皮服”“皮鞋”“皮囊”“皮袋子”之类。因为有杀生之嫌,佛祖原来是不允许僧徒使用动物皮类制品的,如:
  尔时世尊便作是念: “过患已起,由彼皮故。”即往荪刍僧伽众中就座而坐,告诸荪刍曰:“邬波难陀愚痴无智,为用皮故,作非沙门法。是故诸芯刍,从今已后,更不得用皮。若用皮者,得越法罪。”(《根本说一切有部昆奈耶皮革事》卷下,T23/1054B)
  但由于有俗人常常以此类物品施舍僧人,为“利益众生”,佛祖后来也就只好同意了。但仍然有严格的规定,详细情况可以参看义净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昆奈耶皮革事》。
  然而我们在义净译经中,也看到了“皮卧具”的用法,如:
  彼国常用如是卧具:毛蓐,羊皮,鹿皮,牛皮,羧羊皮,以为卧具。(《根本说一切有部昆奈耶皮革事》卷上,T23/1052C)
  若在俗家得皮卧具,为利施主,应坐勿卧。(《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五,T24/554A)
  然而“皮卧具”并非一般僧徒的日用物品,这在佛经中有明文规定,如:
  常住之卧具,此亦合同分。开皮卧具者,不许在中方。俗舍坐权开,用卧元非许。熊罴皮总许,若坐并承足。边方并悉开,以皮为卧具。(《根本说一切有部昆奈耶颂》卷下, (T24/654C)
  联系前面的用例也可看出, “皮卧具”只是在俗家和个别偏僻地区使用。从本书中的记载即可看出,“皮”和卧具也有分开说的地方,如:
  田宅店卧具,铜铁及诸皮,剃刀等瓶衣,诸竿并杂畜,饮食及诸药,床座并券契,三宝金银等,成未成不同。如是等诸物,可分不可分。随应简别知。(页216)
  所以我们认为,上举“皮卧物”和“皮油瓶”两处,应在“皮”、“油”后各加一顿号,以示分别。
  13、诸出家众内,颇有一途。初学之流,情存猛利。未闲圣典,取信先人。(页222)
  按:引文中“一途”后之句号当删。此“一途”意指一类,充当“初学之流’’的定语。下文之“情存猛利。未闲圣典,取信先人”诸情况只是针对一部分初学者而言,并非所有初学者皆是如此。此句号一删,则文从意顺。 “一途”在本书中亦数见,均作“一类”解,如:
  此是西方一途受供之式。(页58)
  此是南海十洲一途受供法式。(页68)
  既而根有三等不可局为一途。(页78)
  14、然众生喜见,斯乃俗流,烧臂供养,诚其宜矣。可以菩萨舍男舍女,遂遣宓刍求男女以舍之;大士捐目捐身,即令乞士将身目而行施。仙预断命,岂律者所为;慈力舍身,非僧徒应作。(页222)
  按:此段文字见于“烧身不合”一节。在本节中,义净明确反对僧徒修行中的各种极端行为。故上引文中的“可以菩萨舍男舍女,遂遣苾刍求男女以舍之;大士捐目捐身,即令乞士将身目而行施”一句,乃是一个反问句,句末不当用句号,而应改作问号。如此才与作者原意相符。
  另外,如前文所述,第二次印刷本已经改正了一些印刷排版错误,但仍有几个地方需要补正。91页“裸国则迥无衣服”之“迥”为“迥”之误;167页“即日非时”之“日”为“曰”之误;172页义净原注中“那梵是音”当乙作“那是梵音”;206页校记(3)云:谁为重金本、丽本、大本“谁”字脱。核查大正藏原文,所脱乃是“为”字, “谁”字未脱(T54/229/C7);234页第一行“盛之宝亟”之“亟”乃“函”字形误。此类问题虽事涉琐碎,然有补于修订,亦附记于此。
  (责任编辑:又小易)
  ①如110页第二行的“言”字误属上句,176页第一行脱一“是”字,216页等处的“券”误排成“卷”,230页漏排“曰宜觅故物莫污新者法师”ll字等,第二次印刷本均已改正。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