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人能弘道,道藉人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嗣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能弘道,道藉人弘
  《世界宗教研究》 2007年第2期
  在新近出版的各种佛教人物研究著述中,黄夏年先生的《中外佛教人物论》(以下简称《人物论》)颇具特色,此书在全面继承佛教优良史学传统时,又立足时代,突破传统佛教人物传记酌束缚与局限,自出机杼,别具一格,将佛教人物研究发展到一个更为善巧的境地。
  本书所涉及的内容甚为广博,可谓是融铸古今,涵盖中外,其中既有古代著名的佛学大师,如以“本无”解般菪的道安,被鸠摩罗什推许为“解空第一”的僧肇,以及远征印度求取戒律的法移,也有名声虽不甚显著,但其德行教化足可泽被一方的有道僧人,如宁波七塔寺的寺祖心镜祖师及其师父五泄虚默,云南鸡足山的月轮、无心、遍周等。既论及近现代知名或小知名的佛教僧人,如太虚、弘一、印光、圆瑛、印顺、应慈、慈运等,又论及近现代诸多精研佛学,以复兴佛教为己任的佛门居士,如欧阳竟无、王恩洋、高鹤年等。另外,还有一些为国内佛学界所忽略的南亚地区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中的领军人物,如亨利·奥尔科特(Henry Olcoot)、阿纳伽阜卡·达磨波罗(Ana rikaDharmapa la)、巴降·杰雅提拉克(Don BaronJayatilaka)等。就本书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观点来看,绝大部份都是为当前学界所忽视或未曾涉及的新领域、新见解。因此,本书不仅仅以对普通大众了解佛教,了解佛门历代高僧大德无畏慈悲的胸怀及其覃思妙悟有直接功用,且能为佛学研究者开拓出某些新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思路。
  《人物论》的诸多篇什把文献资料的搜求与斟别放在首位,从多个层面与角度发掘不同类型与材质的义献资料的价值,使每一篇文章的论点都能信向有征,令人耳目一新。在文献资料的搜求与运用方面,《人物论》最常用的方法是溯流探源,注重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考辨。如《虚默·灵默·心境一一宁波七塔寺祖师刍议》一文意在考究七塔寺开山祖师心镜人帅藏奂及其师父虚默祖帅的生平行实,作者从虚默与灵默、心镜与心鉴的歧异入手,认为虚默与灵默之生平、禅法是相契合的,指出《宋僧传》所绒心鉴人师藏奂实即《心镜人帅碑》中的碑主心镜人师藏唤,《宋高僧传》实沿袭《心镜大师碑》的内容。又通过宋代避讳制度的讨论,指出为避祧庙之嫌,始将心镜改作心鉴,灵默与《七塔寺志》中的虚默实即一人。通过这种层层剥笋、渐入佳境的探寻,心镜大师藏奂及儿传法师灵默的生平与禅法,以及与之相关的义献源流,非常清晰地揭示出来。勤力搜求原始文献,并披露常人难以闻见的材料,已经贯串到《人物论》所收的诸多论文中,如在《朱谦之先生与日本净士教研究》一书中,作者提及朱谦之的《日本佛教哲学思想史参考用书》,并将其中与日本净士宗和净士宗研究有关的资料照录,以便于研究者。
  作者还非常重视常人容易忽视的资料,且慧眼别具,从中揭示出许多颇为重璺的结论与启示,如在《网朝高僧传与法门寺》一文中,作者和研究法门寺僧众时,特意把“僧传所载扶风及法门寺等诸僧事”作为考察的对缘,详列慧皎《梁高僧传》、道宣《唐高僧传》、赞宁《宋商僧传》所我扶风籍及法门寺的诸位高僧,然后再将他们与陈景富《法门史略》中“泫门寺历代住持僧、关系僧名录”相互比较,彰显出法门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与影响,以及历代高僧传为僧人立传的原则,进而指出“历朝编撰的高僧传并不是一部完整、全面的佛教人物传记,它只是反映了佛教学界某些人的看法和评介而已。因此我们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佛教僧人的生平活动,既要看到僧传的价值,还要注意僧传以外的社会名僧的活动,如此,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整个中国佛教史的全貌”(《人物论》第99页)。
  《人物论》通常把佛教人物放在比较广阔的佛教文化背景之下,通过比较与联系的方法揭示古今人物问的思想传承,或同一时代人物问的学行关联,使文章别具新意,时能发前人未发之覆。本书非常注重古今佛教人物问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如《弘一法师与念佛法门》探究弘一法师的念佛思想时,分别从念佛理论与念佛内容两个方面,来论述弘一法师对前辈法师念佛思想的继承与佛展。在念佛理论方面,作者梳理了从隋代净影慧远和古藏的观佛兰昧到善导的念佛三昧,从蒲益人帅的“深心持戒念佛”到印光法师的“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再到弘一法师的“专宗弥陀净士法门”,进而指出这种继承与发展实际体现了“佛教净土念佛法门由繁到简的世俗化的过程,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然之路”(《人物论》第160页)。《人物论》还非常注重佛教人物间佛学思想的比较,以把握其思想的独特之处与价值所在。作者为了研究王恩洋的佛学思想,即把他同欧阳竟无、几澂、印顺、大愚、通禅等人进行比较,通过王恩洋与欧阳竟无的师承关系,王恩洋与吕澂就《掌珍论》展开的学术论辩,对王恩洋与印顺法师在印度佛教、中国佛教兴哀之理的论争,彰显出王恩洋戛戛独造的佛学思想,以及他在支那内学院内部,在支那内学院与武昌佛学院的诤论中,乃至在当时整个中国佛学界所发挥的作用与应有的地位。
  中国佛教所谓的解脱其实是一种生命境界,一种“人能弘道,道籍人弘”的担当意识与人文情怀。浸淫佛学研究既久,受历代高僧的沾漾’j影响,作者在探究中外佛教人物的佛学思想与生命之旅时,发向为义,也显示出一种强烈地担当意识与人文情怀,这可以从其研究思路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当代意识,即站在当下立场,对佛教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现代价值作多维反省与批评。在本书中,时常夹杂着作者强烈的使命感,正是出于这种“人能弘道,道籍人弘”的责任感,作者才不辞辛苦,游心古今中外佛教人物的生平际遇、思想趋向,为学界提供可资参考,引人深思的何益篇章。《人物论》中的大部分文章探究的是,近百年来东西文化碰撞交流、融会过程中,佛教人物如何在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剧烈变化时,充分发掘传统佛教的普世价值,以探寻佛教的现代化之路。佛教人物怎样有选择、何目的、有针对性地“努力发掘传统佛教的思想内核,顺应世界发展变化的潮流”,怀着一种使命感“将复兴佛教的伟人事业与国家富强的愿望联系在一起。”(《人物论》544页)作者以“佛教的人学”为序,作为本书的点睛之笔,意在揭橥佛教的人学观以及佛教人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使本书显示出一种浓烈地人文情怀与人文立场。如其所苦, “一部佛教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人史,是古代的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僧人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让佛教不断地流传下来,佛教的文化事业不断创造辉煌,发扬光大”。(《人物论》序言)从这个意义讲,本书又不失为鼓动佛教人学研究的倡议书。
  (作者李嗣承,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