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隋文帝造塔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隋文帝造塔
  隋文帝造塔是文帝杨坚于仁寿年间(601—604)一再下诏在国内各州普遍建造的舍利塔。这和印度阿育王的普遍造塔相仿,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件大事。
  文帝造塔。前后共有三次。第一次,仁寿元年(601)六月十三日,文帝年满六十岁,他于这一天下诏造塔,表示自己归依三宝,重兴佛教,愿与国内臣民同发觉心,共修福业。因此,特请大德沙门三十人分送舍利于国内三十州起塔,并定于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正午。各处同时把舍利安置塔内,下入石函。各州起塔安好舍利之后,纷纷呈报瑞应。文帝于接到蒲州安德王雄等所进《庆舍利感应表》之后,曾〓答说:由于分布舍利建塔,感得宫殿之内复降舍利,莫测由来;主管部门可依照前定仪式,再分送国内,增建灵塔,使人们都免盖缠。于是又第二次造塔。仁寿二年(602)正月廿三日,文帝下诏分送舍利于国内五十一州(此据《广弘明》卷十七所载。但同书收载这次造塔瑞应报告,列举五十二个州名。《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和《法苑珠林》卷四十都更多出沈州一处,凡五十三州),并定于这一年四月八日正午,各处同时奉舍利入函。后复有第三次造塔,即在仁寿四年(604)正月,又下诏说:以前分布舍利各处起塔,国内诸州还有未遍之处,今再遣大德分送舍利于国内三十州(此据《续高僧传》卷十八《昙迁传》,同书《洪遵传》作三十余州)起塔,并定于这一年四月八日,各处同时奉舍利入函。以上三次建塔凡一百十一处。此数与《续高僧传》卷十二《童真传》所载相同。其地区遍及于现在中国的十七个省区,南方还到达现在越南的北部。
  文帝对于造塔的程序,事前有种种规定,实施的仪式也极隆重。据仁寿元年(601)六月十三日公布的《隋国立舍利塔诏》所说,各州起塔,限在指定的佛寺内。如无指定寺院的州,可选择有山水的寺前山起塔;要是原来没有佛寺的州,则就该州选高爽净处造寺起塔;另外规定建塔的佛寺,住僧最多可达三百六十人,其次二百四十人,再次一百二十人,不能再少。又为了各州起塔形式统一,特制造模型,送往各州仿造。送舍利的人选,则就当时名僧中选聘善识法相,堪任宣扬的大德。每州派充任专使大德一人,随行侍者二人,散宦一人,并携带薰陆香一百二十斤、马五匹。关于起塔的仪式,规定先要为皇族、官民及一切有情举行七天行道和忏悔。该州主要官吏各停止公务七天,专事检校,务尽诚敬。在行道期内,诸州僧尼都应为舍利设斋。至于起塔经费,为了使人们都能参加这项法事,听任布施,并限制施资在十文以下,以期普及;如施资不够营造,可以役使正丁,动用库藏。据著作郎王劭所撰《舍利感应记》所说,第一次分送舍利时,文帝亲以金瓶、琉璃器皿安装,用薰陆香泥封口盖印,极其慎重。当舍利送入州境时,该州总管刺吏率领诸官出迎,夹路步行,作为前导,听任四众尽来供养。由专使大德对众宣说皇帝德意,分布舍利乃与全国臣民同作善因。于是引经解说,诃责恶行。教导忏悔;次宣读文帝忏悔文,到会大众普受三归。文帝于起塔那一天的早上,也在国都大兴宫,迎请大兴善寺佛像及沙门三百六十七人入殿供养,并举朝斋戒,以示虔敬。这样对于造塔一事的重视,成为遍及全国的现象。
  隋文帝舍利塔的形式,原系模仿〓县等地旧有的阿育王塔(见《续高僧传》卷十八《昙迁传》)。现在各塔无一遗存,具体的结构已不能详知,只是依照唐末景福元年(892)《悯忠寺重藏舍利记》所载,隋文帝初建之塔乃五层大木塔(见《金石卒编》卷一百一十八),其平面应为方形(唐代以前一般塔样皆如此)。塔基容纳珍藏舍利的石函,结构十分结实。塔铭则埋在塔下(宋代,清代都发掘出来很多)。江苏栖霞山原有文帝仁寿元年在蒋州建置的舍利塔,毁坏之后,南唐重建,虽仍为五层,但改为八角形,又用石料加以雕刻,已非隋塔原来面目了。
  隋文帝之兴建舍利塔,有种种原因。据说,他从小在尼寺内由尼僧智仙抚养长大,所以从小就受到佛教的影响,智仙也将重兴佛教的希望寄托于他。后来他继北周之后即帝位,便一反北周灭佛政策而为保护佛教。他先于开皇年间(581—600)。在国都法界尼寺造连基浮图安置舍利。改元仁寿以后,就仿效阿育王的故事,更普遍建塔,大兴佛寺,实现智仙尼的愿望。另外,开皇九年(589)灭陈,统一南北,次年即依昙迁之请,承认各地私度僧尼的资格,概给公费,一时得度僧尼达几十万人。又罗致高僧在国内设置各种“众主”。使教学钻研专业化。加以建寺、写经、造像等等,都含有藉佛教帮助国家统一的用意。至于舍利塔之建置,更可加强信仰,消除这以前流行的末法思想而一新耳目,振奋人心,并也包含着实际的政治意味,所以一再推行于全国。
  从隋文帝建塔这一事上,也可看出当时高僧们的活动。隋初高僧最著名的要推昙延、慧远和昙迁。昙延的门下“涅槃众主”童真。慧远的门下“涅槃众主”灵璨、善胄,“十地众主”慧迁,鸿胪馆蕃僧教授净业,三韩教授灵润,以及辨相、慧畅、宝儒等义学高僧,就都充当分送舍利的专使。昙迁本人是造塔的促成者,也曾任专使。此外充任专使的还有著名的译师彦琮,律师洪遵和觉朗,禅师静端,义学师僧昙、慧海等,以及由感通事迹著名的宝积、道密等,散见于《续高僧传》,有事迹可考的共约百余人。
  文帝造塔,对于后代起了相当大的影响。突破各州建塔原是就寺而立的传统,各寺规定一定烽目的住僧,因而形成了各州中心都市建立官寺的趋势。这一趋势到了唐代更具体表现为国立佛寺的设置。如唐高宗于乾封元年(666),于诸州设寺,武周载初元年(689)又设大云寺,后中宗于神龙二年(706)设中兴寺,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设开、龙兴二寺等。另外,民间之营造舍利塔,也跟着形成风气。其见于金石文字的,在唐初即有贞观五年(631)造的凤翔法华寺舍利塔,龙朔元年(661)造的河中修正寺舍利塔等。又据《广弘明集》卷十七的记载,仁寿元年(601)第一次起塔之后,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使者将回国时,也各各申请分些舍利带回本国起塔供养,都得到允许。所以这一法事的影响,也远及于朝鲜半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