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幽谷回音》后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利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幽谷回音》后记
  作者: 李利安
  十年前的夏天,西安酷热难耐,我带妻子和女儿常上终南山各寺庙逗留,期间在一些庙中居住,顺便欣赏山水景色,考察古迹文物,听闻法师们讲解佛法,与四方学佛居士们交流心得,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清晰、快乐、安详、温馨、亲切,真可谓终南聚天下之神秀,法味涵万古之清凉。
  在那一年的终南山游访中,我们发现,南五台的圣寿寺与我们最有缘。那时,圣寿寺还是一处比较破烂的寺庙,由上山公路下车后需要翻过一条南北向的谷道,再沿着另外一条东西向的谷道往上爬,在这条谷道的最幽深处,便是圣寿寺。当时,圣寿寺的大殿既狭小又破败,殿前的几间厨房和僧房更是风雨飘摇,院子里有几块田地,种着各种蔬菜。住持广宽法师言语不多,口才也不算很好,但给我的印象是自然朴素,随和安详,在那里你总感觉无比的轻松,没有文化的雕琢,没有艺术的娇柔,没有礼仪的束缚,没有神圣的挤压,没有人事的烦扰,天性中的淳朴随处流露,自然中的拙美尽现眼前,这种一反俗世华丽与烦琐的气息浸润着自己的身心,这是一种没有“文化”的文化,没有“艺术”的艺术,没有“智慧”的智慧,没有“神圣”的神圣,杂草丛生、枝叶遍地、狭小杂乱的地方却正是一处洁净广宽的所在。
  神圣寺吸引我的还有两个原因,一是这里有一座建立于隋代的观音大士塔,二是这里还矗立着净土宗十三代祖师近代的印光大师的舍利塔。
  据历史资料记载,隋代的时候,观音菩萨在这里显化,救度长安一带的民众,菩萨显化瑞相惊动朝廷,朝廷遂敕令建造应身大士塔。这是历史上最早为观音大士建立的宝塔,也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观音塔之一。另外一处观音塔则是延安宝塔山的宝塔,它曾经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被喻为革命的灯塔。圣寿寺以及整个南五台因为观音的这次显化救难和朝廷的认可褒扬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观音道场,比普陀山观音道场要早三百多年。南五台作为东土历史上最早的观音道场,其仅存的圣迹就是圣寿寺的这座隋建观音大士塔。每次到这里来的时候,刚从上山的公路下车,或是顺着沟道走到塔寺沟口,都可看见这座充满灵气的巍巍宝塔在向你招手,好像在迎接你的回归,神圣肃穆的观音在这里显得格外的亲切温柔。我因为家庭和工作的原因,对观世音菩萨法门多有学习、研究和奉持,所以,圣寿寺对我当然另有特殊的魅力。
  印光大师是被列为近代大师级法师中唯一的陕西籍大师。他出生于合阳,二十一岁时在终南山出家修道,参遍南北丛林,归心净土宗后曾在终南山隐居修念佛三昧,后来长住南方普陀山、灵岩山等地。大师一生精进自修,远避名利,心态洁净安然。后来,其品行才华意外地为大众发现并广受推崇,然大师依然粗衣淡饭,洒扫洗剂与常人无异。开示大众不论等级,不厌其烦,至诚恳切。遇有不检者,虽显贵也直言相劝,胸无城府。大师如此品行,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尤显圣洁,在趋利附贵者日益嚣张的时代里,实在令人敬佩怀念。大师归心净土,这个被很多人视为低劣的法门,历来一直经受着来自禅宗等许多宗派和许多文化人的诋毁,然而,在禅宗文化泛滥的今天(笔者把当今禅宗流行状况划分为八类,参见《正续指月录前言》),冷静地思考净土思想,我越来越体味到其中伟大超凡的魅力。回顾历史,净土思想在公元2世纪时就传入中国,可是在二百多年间,中国人没有足够的智力和魄力接受它,东晋的慧远大师这位被视为南朝时期伟大哲学家思想家的高僧,带领着同样具有精深思想善于思辨的二十多位朋友,一起归依净土法门,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规模的净土信仰。可是,此后一百多年近二百年间,净土信仰又陷入沉寂,后来经过昙鸾、道绰、善导这些具有哲学头脑和理论思辨能力的大师的努力阐释和弘扬,净土信仰才在中国开始扎根,可以说,净土思想是印度佛教各修持法门中传入中国历时最久的一种法门。历史上,净土思想需要哲学家的头脑才能接受,今天,净土思想则是一种具有哲学内涵却无需哲学思辨的法门,余以为,本法门不可忽视,在台湾曾经轰轰烈烈的现代禅的领袖最终毅然决定改宗净土,值得脆弱的现代人深思。我母亲生前信仰净土,对我感染很深,圣寿寺的印光大师舍利塔凝聚着净土思想的光辉,能给人以强烈的净土昭示和念佛接引,这也是至今令我心向往之的重要原因。
  记得在97年夏,刘慧芳老师随我和妻子、女儿在圣寿寺住了很长时间。那时,寺中生活比较艰苦,住宿简陋,饭食粗糙,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寺中的活很多,什么活我们都干。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寺中没水,每天需要到沟道下面去担水。当时我腰部不适,可还是坚持与他人一样地下沟去挑。多年来不再从事的脏活累活已不是一种辛苦的劳作,至今回想起来,也成为一种美好的记忆。那时,我若遇有急事需要回城中处理,就自行下山,办完事后再回到寺中,圣寿寺犹如自己的家一般。也就是在那一年,我们全家在圣寿寺归依。广宽师父给我们的法名也非常吉祥,他希望借助佛力佛慧,续妻之祥瑞,续我之安康,而女儿的“本心”之名则既是百法之基,也是万福之源,相信这样厚重深刻的法名一定会给女儿带来智慧与幸福。此后,因为我工作繁忙,去圣寿寺的次数和时间都少了,但圣寿寺却始终是我心中的圣地。今天,圣寿寺已不是昔日的模样了,经过广宽法师的不懈努力,当初破败的寺院已经修葺一新,寺院的土地已经正式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勘定,新的建设计划已经拟定,未来的景象已在可期之中。
  上个学期,广宽法师嘱人送来他近年来所记下的一些佛学心得与点滴开示,希望我能帮助阅读修改。我想师父的心意流露与佛法开示岂敢随意修改,何况我一直认为,语言的流畅与文字的优美只是形式上的华丽,与内涵的深刻与精神的境界并无必然的关系。广宽法师的个性就在于朴拙之美。形象之朴拙,衣食之朴拙,话语之朴拙,文字之朴拙,寺庙之朴拙,接人待物之朴拙,总之,一切尽在朴拙之中,保持这种朴拙之美多好啊。当然,另外也是因为我的工作极忙,于是我便把这个任务交给经常帮我校改文字的续瑞居士。我给她交代的原则是,以校对文字为主,语句确实不利于理解的才可修改,自己不能理解的千万不要妄自变更,要尽量保持文本的原貌。续瑞居士的整理工作就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打印稿中错讹之处极多,校改的任务非常繁重。我看过她校对过的打印稿,上面密密麻麻划满了校改的内容,可是许多地方依然存在语句艰涩难明的问题,我多次催促她再改,她又多次重新仔细阅读校正。她校对之后,我又作了抽查,依然很不满意,但鉴于我们校改的原则,也不好大动干戈。我想,或许这艰涩朴拙的文字正是广宽法师磨练弟子性情、培养弟子定力的一种特别方便。所以,我宁愿舍弃文字的舒畅华美,也要保留师傅的朴拙,保留我对圣寿寺的美好记忆,保留我心中对朴拙之美的那份挥之不去的感情,于是我只是极个别地方作了细小的调整,并重新设计了文字的格式与书稿的版面。由于时间匆忙,难以深入细致地研读校对,有些地方难免出现校改的错误,所以,如果书中有些句子难以理解或出现错误遗漏等,很可能是由于校对过程中出现了差错,我和续瑞居士愿意承担责任,并请读者诸君慈悲谅解。
  还有令我感念于心的是,在这本书稿的编辑刊印过程中,李伟居士积极承担了最初的文字录入任务,我们虽未曾谋面,但因为文稿的录入与编辑等事宜,多次通话联系,我的不断催逼并未引起他的厌烦。刘慧芳居士曾经传递文稿并做了一些校阅工作,费时费力,无怨无悔。还有一些我不知晓和不愿留名的贞信之士,他们负责联系刊印事宜,为此书稿的面世付出了心血,他们无偿而默默无闻地护法,功德自有天记,福报必显将来。
  李利安 于心苑
  2006年9月17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