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宫庙小法的普唵祖师之探源
澎湖宫庙小法的普唵祖师之探源
吴永猛
空中大学教授
页次:165-182
东方宗教研究第4期(1994.10出版)
STUDIES IN ORIENTAL RELIGIONS
--------------------------------------------------------------------------------
166页
壹、前言
「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从这一副通俗的对联,
我们已可体会到祈求的方向。人生能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将是何等
的福气;四面八方的钱财能赚到也是求之不得的快事,尤其是工商社
会,大家熙熙攘攘为的是什么?真是不言而喻了!
往昔农业社会努力工作,盼望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四时无
灾,八节有庆。一般居家者求「财子寿」;读书人希望能中举求得「
福禄寿」,这些观念已绘成图画挂在厅堂变成每日企求的图腾。
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事与愿违,而对生、老、病、死的
恐惧,如何逢凶化吉?社会虽幸福美满,终亦无法达成,自己能力也
操纵不了,最后只有向大自然造物主──神祗求助了!故宗教和巫术
与人类同在,信与不信随你。
澎湖植根开垦,可说是跟明末郑氏渡海而来的闽南人最为大宗。
飘洋过海,落地生根,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必定要胼手胝足辛苦万
端才能建立起家园。渡过大海茫茫的危险,还有垦荒水土不服,随时
生病的危机,唯有求助于家乡的神明和自家的祖宗保佑了。因此,澎
湖各乡村的宫庙特别多,祭祀成为生活不可少的活动。
竭尽所能把庙宇盖得金碧辉煌,仿照皇宫的雕梁画栋,供奉神圣
都是某某大帝、某某王爷。威灵显赫,不可侵犯,无上权威的神权崇
拜。地方上的公众庙宇,都会敦请有法力的「法师」(或称「福官」)
作庙会活动的规画与表演,最高主掌其事者称「法师长」或「福官头
」、「坛头」。
中国传统从殷商以来甲骨文就有巫、卜、祝、史等这一类的记载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激发本土道教之产生,而后民间信仰则综合了儒
、释、道之大成,在庙宇供奉是泛神的居多,因而民间信仰相当庞杂
,有的是有史承可寻的,有的是口语相传的,有的只是附会的,反正
抱着的是一种拜神如神在,多拜多庇佑,礼多人不怪的心情。
但澎湖的民间信仰有他的特色,就是「福官」这一法门,各村里
公众庙宇名称以宫多于庙,主神诞辰要「请坛」、「犒军」、「绕境
」、「献敬」、「抄营结界」、「造桥过限」等活动,平时要接受民
众「问神」或者是「作法」,乃至「起土」、「真煞」、「安厝」..
....等等,随时会有替人洗净画符等工作。有采「乩童」的宫庙「小
法」更是必不可少。视庙宇的需要,每过几年就要点来六至八名儿童
,来到庙宇学当福官,叫着「学小法」,学法过程是很严肃的。从「
点小法」开始学习顺练,到学成「出抄」,视集训的时间松紧不同,
短也要三个月,长可能一年半载,如再作「坐禁」完整修习为时会更
长。
167页
澎湖福官派别约略有「普唵派」与「闾山派」,而当今普唵派最
为普及。笔者从小有机缘参与学小法,而后对宗教都很有兴趣,从资
料收集与研读,因发现当澎潮庙宇对「普唵教主」的说法各有不同,
于是乎想拟出本文向法界先进请教,同时追随学者专家对本土文化研
究多作学习,而提出浅见来作探讨或者对台湾史研究也有帮助。
笔者认为普唵派所供奉的祖师是佛教禅宗临济法系的第十三代普
庵印肃禅师,论证的资料分为:佛教普庵禅师传的历史,金门与台南
有关普庵祖师神像的造型,澎湖普唵教主的神咒、符令、指法。最后
结合,综合以上资料的印证再作说明,并付录澎湖现在有关普唵祖师
的传记。
普庵、普庵、普安等,其中「庵」字不同,形而同音,所指的是
同一人。民间信仰,以讹传讹,尤其「画符」,鲁鱼亥豕,每每不在
话下。传说中牵强附会,有一点史实,经过长时代的相传,尤其「秘
密传法」之类,夹杂口传,会愈滚愈多,不同时空逻辑推理,也是特
质。但这些资料汇集,加以排比分析,乃有助于研究民间信仰的包容
性,也丰富了民俗多采多姿的可贵所在。如作纯学术深讨时,能力以
理清,亦不困难。
贰、佛教普庵禅师传的历史
有关普庵印肃禅师的史料,很据望月《佛教大辞典》(注1) 收录
的就有下列文献:〈普庵印肃禅师语录序〉,《天如惟则禅师语录》
第六、第八,《佛祖历代通载》第三十、第三十六,《释氏稽古略》
第四,《历代中纂左编》第一百三十八,《释鉴稽古略续集》第一,
《佛祖纲目》第三十八,《续灯存稿》第十补遗,《五灯会元续略》
第二上,《五灯严统》第二十,《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第四,《诸
堂安像记》,《禅林象器笺,灵像门》等。
当今,王征士、周勋男主编《普庵禅师全集》(注2) ,以卍字《
续藏经》所收录之三卷《普庵语录》为主,并有〈普庵咒古琴谱〉以
及佚名的〈普庵禅师灵验记〉,加以标点,方便阅读。
综合以上史料,有关普庵禅师的生平介绍,大体可叙述如下:
禅师讳印肃,号普庵,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11月27日,
袁州之宣春人(江西省袁州府),姓余氏。南宋绍兴 4年(1134) 8月,
年21依寿隆院贤公出家。绍兴11年落发,翌年 5月受戒于袁州开元寺
。师容貌魁奇,智性巧慧,深为贤公器重,勉读《法华经》即绍兴13
年入湖湘游,谒访沩山牧庵法忠禅师,得其开示有省,后又回寿隆院
。绍兴23年,师年29使牒请主慈化寺。师常布衾纸
168页
衣,胁不沾席,禅定之余,有一日诵《华严经》至「达本情忘,知心
体合」豁然大悟。自此之后,四方来访者问答示众偈语广被,征诘笑
喝书颂不一而足,广津染,崇塔庙,御灾担患,天动物与,虽鬼神莫
测其变,符颂药水,验世非一。孝宗干道 2年正月营造梵宇, 4年12
月落成,明年即孝宗干道 5年(1169) 7月21日,沐浴书偈,跏趺宗寂
,年55。敕封普庵寂感妙济真觉昭贶禅师谥号。
后世,元代成宗大德 4年(1300)重谥大德慧庆,明代成祖永乐18
年(1420)加谥普庵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慧庆护国
宣教大德菩萨。因普庵禅师生前消灾除病灵验脍炙人口,演成元明清
以来,从官方到民间都纷纷塑造普庵像供奉。例如元代仁宗延佑初年
,吴郡姑苏城西建慧庆寺,寺后普光明殿就安造普庵像。地缘关系,
大致江南尤其是江西福建一带有普庵禅师的信仰,相传江海船舶供奉
普庵可免灾厄,传到日本临济宗佛殿背后亦安普庵禅师牌位云云。
由于普庵禅师在明代特受皇帝加封,御制实录,佛门编着稽古略
,带动历史传承,自然鼓舞起民间信仰。如《续藏经》,第 120 册
(注3) 记载:皇明成祖永乐18年12月封普庵师制曰:
「惟普庵禅师,万行圆融,六通具足,端严自在,变化无方。
誓觉悟于群迷,普利益于庶类。如溥甘霖于六合,亭泽均沾;
犹现满月于千江,光辉旁烛。眷此弘彰于灵化,式宜荐锡于名
称。今特加封普庵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慧
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
普庵禅师不但本着大慈大悲,广渡众生,深为四众钦仰,这时到
了明代的普庵禅师,经皇帝这一称赞,既成观音菩萨化身,又是具有
祷求者,随所愿欲,悉皆感孚,民间应和者愈来愈多。明初,成祖御
制〈普庵实录序〉,视普庵行同如佛在世,能御灾捍患,拯危济急,
无怪乎民间会供奉他当护身主神。这是皇权时代,上承下效,很自然
的发展。
同《续藏经》,第 120册载,明成祖永乐21年 4月,御制〈普庵
至善强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慧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实录
序〉:
「......近代以来,有能具真如之体,契大慈之心,弘道深法
,济物度人,使诸有情,均沾利益,功德昭著,不惟见诸当时
,而且传诸来世,若普庵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
昭贶慧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是已。惟菩萨慧性圆通,根器宏
厚,绍临济之法绪,领牧庵之宗旨。峻梭玄辩,妙契华严。具
有祷求者,随所愿欲,悉皆感孚。以故,四众倾仰,如佛在世
。」
169页
「行业弥高,灵响益着。御灾捍患,拯危济急。化人为善,而
积其善因;戒人为恶,而脱其恶趣。」
宋代是农业社会登峰造极的时代,南宋以来,江南人文荟萃,江
南与福建人才辈出,两地比邻,在宗教方面,禅宗成行,道教在决西
兴起,两地自有其亲密关系。倒了元代,乃儒释道混合的时代,宗教
仪式相互学习不在话下。尤其是民间信仰,以灵验为祈求重心,灵符
、神咒成为作法工具。明代皇帝对普庵禅师加封,尤其是普庵的灵验
有求必应之说,更促进民间附和成为崇拜的偶像。
参、金门与台南有关普庵祖师的造型
(一)金门
宋代徽、钦二帝被掳北去,中原沦入金人铁蹄,宋室南渡江南杭
州,中原汉人大举南下,移居金门增多,更带动此地开发。南宋高宗
绍兴年间,朱熹到金门办学,今勿浯江书院朱子祠,清初所设,深受
后人祭拜(注4)。
现存后浦的灵济寺(俗名观音亭)建于宋末。民间信仰所建的宫、
殿、庙、祠等林立,神祗亦众多,诸如:普庵公 (有者认为是清水祖
师,或称黑面祖师)(注5),但见及金门的普庵公脸色不是黑色反而是
红色,头冠书佛字犹如地藏菩萨模样,但与澎湖的清水祖师传说有所
出入(注6)。
金门普庵祖师信仰,起源史料未见于文字。笔者作田野调查,请
教当地耆老,得到的口述约略如下:
1.前埔,现仅有15户住家,是沿袭早已废乡的地方辗转而来的,
现有一所「清秀山宫」,堂殿正中只供普庵佛祖。右旁又有一小尊同
一模样的普庵塑像,以替代原被会山寺请走的那一尊(图1) 。每年11
月27日诞辰有建醮庆典,这里是金门现存最古老的普庵祖师信仰的地
方,诞辰日也与史籍相同。但现也供金门最普遍信仰的苏府王爷等神
祗。
2.阳宅,「会山寺」,正殿只供一尊普庵祖师塑像。两胁有两佛
童(1991,农历正月 6日新雕);右胁佛童左手拿钵(或火令)右手执剑
;左胁佛里古手执法绳左手拿令牌,其中钵与法绳都是当今「法师」
作法的法器。据说原旧有的两胁佛里皆赤脚不穿鞋,右者执土球,左
者执色牌。
殿前案卓供奉一尊普庵祖师,就是从前埔清秀山宫,投一百次筊
请来的,见图 1。这是一尊很标准的禅僧塑像,光头,身指袈裟,跏
趺而座,手执拂尘,芒鞋放
170页
在座下。由于请来开眼日是 7月21日,所以每年建醮日以此日为主。
会山寺,虽然以「寺」为名,也供观音菩萨,但案桌上也供苏府
王爷、金府王爷,太子爷等神祗,并且现在有苏府王爷采用的乩童。
但没有常住法师,据说每年建醮要到镇上请法师来作醮。
3.后沙,镇南宫,供魏府将军等诸多神像,并供奉普庵祖师塑像
,见图 2。询问庙祝也不知来历,仅以普庵祖师灵感,又是许氏恩人
,而加以供奉。
从图 2造型,普庵祖师,头戴佛冠,并有头巾,身指袈裟,跏趺
座,右手执拂尘,芒鞋放在座下。
4.南门,许氏家庙,龛前案桌右上供一尊普庵祖师,这完全是传
说中普庵祖师是许氏祖先恩人而供奉。见图 3,塑像,头戴佛冠,身
披袈裟,右手结三山印,左手拿念珠,跏趺而座,芒鞋放在座下。
从以上资料,大体可了解金门现存普庵祖师信仰的概况:
?信仰功能
1.驱邪、镇妖、治鬼,属于心灵安全之需要。当今,会山寺与镇
南宫都有普庵祖师法力无边之传说,仍绘影绘声可说出普庵佛祖的威
力来。
2.救命恩人,感恩的供奉。许氏家庙中会供奉普庵公,据传说昔
日许氏祖先曾遭抄家灭族之危,而遗化成六字姓 (姜、吕、纪、卢、
高、谢) 把普庵公分成六份,每一化字姓,各执一块,他日重圆,结
合成一尊普庵公,可证明彼此乃许氏人也,因而化此一浩劫。所以,
许氏宗词以恩人供奉,或许是烈山五姓宗亲(吕、卢、高、纪、姜)与
昭伦宗亲(淡、谭、谢、许)另一传说的附和也未可知,尚存疑待考。
?历史传承
1.先民开拓,先从海岸而逐渐往山区发展,前浦清秀山宫的传承
可资说明。从大陆到金门岛,原先携来的家乡神祗都是为了保佑平安
。清水山宫的普庵祖师信仰,从废乡传承下来,仍保有农历11月27日
诞辰庆典,可说相当的渊源。
2.传播衍派,如阳宅会山寺从前浦清秀山宫请来一尊普庵祖师供
奉,所以两地塑像造型完全一样,属于光头僧人的造型。而后沙镇南
宫与南门许氏家庙,所供奉的普庵祖师,是头戴佛冠的造型,但也有
小异之处,前者有头巾后者没有,手势也不同。这可说明造型会因时
代不同,想象判断也会改变,同时庆典日子也会因地制宜,有所不同
。
171页
?信仰转化
1.时间因素:漫长岁月冲击下,信仰形式会改变。普庵禅师乃一
高僧,应属于纯佛教信仰。时到今日,金门几处宫、寺与庙有普庵塑
像,已混合供奉多尊神祗,尤其必有苏府千岁王爷。
2.乩童与小法已分开:目前金门宫庙采乩童自己起坛,不用小法
请坛;而法师成为专门行业,如替人建醮赚钱。这与澎湖目前乩里与
小法搭配有所不同,请见第三节叙述。这种转变可就时空、经济、政
治、文化等因素去作分析。
(二)台南
早在明末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为反清复明(注7) ,寻觅台
澎为基地,驱逐荷兰人盘据的台南堡垒。故台南沿岸鹿耳门,早年闽
南人跟随郑氏来此垦荒者,落根之后自然会塑造故乡神明加以供奉,
一是祈求庇佑,一是以质怀古。
现在台南鹿耳门圣母庙与天后宫都有「法师」(红头),其穿着与
佩带法器与澎湖的法师相似,他常住在里面,替人消灾解厄,宫庙并
建「平安桥」让信徒过桥保平安。这些活动,都是拜普庵祖师信仰的
一部份,可寻找出一脉相承的渊源。
台南市安南区土城鹿耳门圣母庙,后殿供奉观音菩萨。左边供普
庵祖师,有二尊:古塑者(见图 4)型同金门普庵祖师造型,身披袈沙
,结跏趺座,不见芒鞋,但右手的己指与尾指并无申直结三山印,左
手也无拿念珠,本光头,今已加冠,成镇殿宝;新塑者(见图5)高大,
两手结三山指印,提一串念珠,光头,披袈裟,结跏趺而坐,芒鞋放
在座下。
台南土城鹿耳门圣母庙的普庵祖师传如下:
普庵祖师台湾民间或称『普庵真人』,系临济宗十二世之孙牧
庵忠禅师之法嗣,名印肃,号普庵。祖师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
〔1115〕11月27日,南宋孝宗朝道五年〔1169〕 7月21日,享
年55岁。
祖师在世时,于江西省袁州府之南泉山宣扬引法,设置道场以
济世度人;圆寂之后,凡诚心祈祷之信众,亦常有感应,因此
服膺者众。元朝初年,加赠『大德慧庆』之号,是以又有『慧
庆禅师』之尊称。元仁宗延佑年间〔1314-19〕 ,江西省南康
府之沙门宗□,于江苏省吴县西南方姑苏城西五里许处创建『
慧庆禅寺』,并筑无量寿阁,阁后作『普光明殿』,安奉普庵
祖师之像,供信徒礼拜。此后,一般佛寺后殿多配以普庵祖师
,以为奉祀」。
172页
以上这一段传记,符合一般史科记载(注8) ,普庵禅师系临济法
系牧庵忠禅师之法嗣,算是第13代了。故传承清楚,所塑神像直有其
人。
肆、澎湖普唵教主的神咒、符令与指法
澎湖各庙宇要教新小法,都有请祖师安神位的仪式。供奉普唵教
主为祖师,大体在宫庙后殿右边,安上神位,庄严隆重。在神龛里没
塑像,而用红纸画上「普唵教主神位」,两旁以普唵嵌首对联,其格
式如下:
普用法绳为宝筏
传
授
普唵大教主 神位
心
法
唵施符水救苍生
以上是马公市文澳瑞安普唵教主神位的对联,东卫里亦同(见图6)。
普法无边称教主
普
唵
普唵教主 神位
教
主
唵音有喨作医生
普法神通广大
普
唵
普唵教主 神位
祖
师
唵音佛法威灵
普济群生永传衣钵
佛
法
普唵大教主 神位
宏
扬
唵扬大道鸿振威灵
173页
弘 普化神通大
扬 普唵大教主 神位
佛 唵音佛法灵
法
以上是马公市五德里威灵宫安普唵教主对联的式样,每届有不同
变化(见图7)。
(一)神咒
在澎湖各庙宇,小法任何法事,一开始请神,第一首神咒一定是
「普唵咒」,也就是先请祖师为我做主的意思,从咒语内容可知,「
惟愿古佛降临来」,证明与佛教的渊源。
普唵咒之一:
奉请普唵大教主 神通变化不思议
随慈发愿渡众生 作大医生救诸苦
致慈云 助法雨
荡涤社稷光万里 修造动土任兴工
不问方隅并禁忌 圆光灵法妙如云
万亿诸天常守护 百万火首金刚将
梵王帝释常佐助 布常光洗点甘露
一切众生皆得度 惟愿古佛降临来
神丘火急如律令
普唵咒之二
奉请普唵一教主 教主五方知天门
手执令旗召天兵 手执角鼓踏七星
脚踏云梯步步行 合坛官将尽来迎
一声喊起鬼神惊 鬼神看见列两边
为吾凡间救诸苦 庇佑弟子永无灾
哪叱太子踏火轮 手执金鎗抛绣球
弟子一心专拜请 普唵教主降临来
神兵火急如律令
174页
175页
176页
三山指:
左手中指与无名指屈下,母指兜之,己指与尾指申直,成为壹指
。
驱邪治鬼退神指:
左手无名盘过中指,将己指兜屈之,中指亦屈落大头母亦屈,安
在中指甲,并无名甲。右是亦是一样。左手为阳右手为阴,左手尾指
与右手尾指相交,此为成壹指。
伍、结语
民间生活,能平平安安,就心满意止了。在古老的农村社会,大
家有安土重迁的想法,至于远走他乡去谋生,都是不得已的事。明郑
之后,大量大陆人到台澎来开垦,离乡背井,往往会把故乡家中的祖
先,庙宇的神祗,分灵过来加以膜拜。祈求航海平安,开山顺利,水
土服合,五谷丰收,六畜繁殖。
当今澎湖庙宇活动,盛行的小法信仰,当有他的传承脉络可循。
因福官们供奉的普唵祖师,流传已久,口述自会偏差,当今已有各家
各派说法不一的情况(注9) ,但从流派发展史上去观察各宗教都会发
生此一问题,何况是小法信仰乎。
本文分别从史料记载寻找出普庵禅师的生平,与金门和台南现存
的普庵祖师塑像与当地的传说,最后判读澎湖现存各庙宇的普唵神咒
、普唵符令和指法都与佛法有关。因而可还原,澎湖小法「普唵派」
的祖师应是普庵禅师,依地缘关系,就是宋代禅宗临济法系第13代法
嗣。
因普庵禅师,是一位大彻大悟的大禅师,非但文存受后世学人敬
仰,他的灵验,也是后世禅寺中常于佛殿背后设「普庵」画像的来源
。澎湖庙会鼎盛,虽然建醮属于道士(司公),法事属于福官(小法),
但平常亦有交集的工作如消灾解厄等。二者地缘源流溯及江南与福建
,时间自宋代以来,这与澎湖移民开发有关。本文所作印证,尚祈法
界先进与学者专家多多赐教。(国家法学博士)
177页
注释:
(注1) 望月《佛教大辞典》,第 5册,页4373,地平线出版社,1977。
(注2) 王征士、周勋男主编《普庵禅师全集》,老古文化事业公司,
1989。
(注3) 《续藏经》;第 120册,页 265,〈普庵印肃禅师语录〉,香
港影印续藏经会,丁未(1967)。
(注4) 李锡回主编《金门史迹源流》,页48,金门县政府,1988。
(注5) 同注3,页112。
(注6) 铃木清一郎着《台湾旧惯》,页 285,台湾日日新报社,1934
。台北清水祖师,传说有二:一是福建、永春州小故乡陈应─
僧普足;一是泉州府南安县英搭乡寺僧在安溪清水岩修行者。
台北清水祖师庙当时配祀金面祖师弟子,其外普庵祖师、文面
祖师、文昌帝、关帝....。故普庵祖师仅列在配祀之一而已。
(注7)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主编《台湾文太丛刊》,第32种,页 186
,台湾跟行。
(注8) 见〈释氏稽古略卷〉第 1、第 4,《大正藏》,第49册,史传
部 1,页 740下, 891上中。
(注9) 林石头《妙法宝筏》,有关普唵祖师传记,如附录,已有不少
庙宇采取此说,他被尊为一代法界宗师,但已逝世,无法向他
讨教,此一传说的出处从何而来,故无从查考。
附录
民国戊戍年阳月,澎湖马公镇文澳林石头重校出版《妙法宝筏》
,〈传记〉曰:
「溯自汉代本国有一老人仙姓江名唱呢,父母早故,只身飘游异
域,投在蒲田县城内与人为佣。东翁姓聪名宋理,为人朴实忠厚,家
资万贯。唱呢就雇以来诸事勤谨,颇得东翁垂爱,不久提升为管账之
职,凡店中账目出入均信任与掌理无疑。有一年八月十五日,唱呢受
奉主命,外出收账,至晚欲回路,经百鸟山,岂料当地有一贼,姓罗
名成功者,早知唱呢身带孔方,遂起不良之心,将截途以抢之,乃寻
取一枯木为棍,除在林中,一伺唱呢步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手起
棍落,打得手足尽断,□然晕蹶,即将其身所有金项悉夺而去,当斯
时也适逢太上李老君云游四野,不觉心血来潮,屈指一算,乃知百鸟
山江唱呢有难,细思与他有师徒之缘,当有以救之,不缓须臾乘云而
至。见唱呢尚卧在地,不省人事,乃取出旧丹一粒塞其口,俄焉,唱
呢悠悠苏醒。但见一老在旁,误为先刻被打害之恶贼,关便开口就骂
,尔此狠毒无良,截途抢劫,尚来打断我手于心何忍哉,老君笑曰噫
尔此无知之徒,怎得乱言,速起速起,休乃老子是也。顷因屈指算知
尔有难灾劫,故来相救唱呢一闻,恍悟跪地,频呼仙祖救命,老君念
有师徒之缘,再取一丹敷其伤处,其病之愈,无奈手足已伤,变成四
体不全矣。嗣后,仙祖又渡上昆仑授教三载,至是年中秋节日,再唤
唱呢近前嘱曰:「尔与仙家缘份至此,不能久留,余今赐尔三件宝物
178页
,速下山受享人间福禄可也」。唱呢两眼泪下,再求驻跸多时,仙祖
曰:「仙令既出,切切勿违」,遂取三坛龙画,内有妙五雷一响,神
兵各到,柴胡一散,天清地灵,蛇索一响诸邪心惊,嘱毕使白鹤童子
推下而去,江唱呢无奈别师带宝下山,茫茫大地,无处栖身,于是四
方求乞,聊以裹腹,一日从吕山茶园经过,欲讨水止渴,吕山曰:「
此处无清水」,尔渴乎唱呢曰「吾游历风尘多日,亦饥,亦渴矣」。
吕山动怜悯之心说道:「如蒙不弃,请大驾光临父舍奉茶」,唱呢称
谢随之而去,及至吕家受其殷懃款待,遂在此食宿三年;一日感其高
情大义,无可为答,乃将道祖所赐三宝一一传与吕山,以报三年赐予
膳宿之恩辞别而去,后来殁化,归西天为唱呢佛是也。却说吕山有一
发妻,姓李名绣娥,生得聪明伶俐。但见唱呢对丈夫传授心法,甚能
体会通晓。斯时吕家有一奴,姓普唵名风,年少英俊,因与李氏有私
。李氏遂将唱呢对吕山所授之法,一一暗传于普唵,及吕山知觉,恼
怒之余,将普唵逐出,后来各自成一教门传法授生徒,一直流传至今
,至处称为吕山大教主,或称为普唵大教主,其源头实是唱呢大流师
所传来者也」。
以上传记,出自林石头法师版本,其传说出处已无从查考,而况
承此一传说者计有:马公镇东卫天后宫吕国千翻版《妙法宝筏》,壬
子年桂月出版;马公镇大案山里北极蔡旺编《三坛咒簿》,壬申年 (
民国 81 年,1992)郑聪德手抄本末出版。
179页
图一 金门阳宅会山寺 普庵祖师像
图二 金门后沙镇南宫 普庵祖师像
图三 金门许氏宗祠 普庵佛祖
图四 台南市土城鹿耳门圣母庙 古塑普庵祖师像
180页
图七 澎湖五德里威灵宫 普唵教主神位
图八 澎湖法事属于福官(小法)
图五 台南市土城鹿耳门圣母庙 新塑普庵祖师像
图六 马公市文澳瑞安 普唵教主神位的对联
181页
A Study on The Pu-An Zen Master of Hsio-Fa of Taoist Temples
In Peng-Hu Islands
by Wu Yung-meng
Peng-Hu, an island being famous with its many temples and
abbeies in Taiwan. The prevalenc of religion in Peng-Hu is not
just observable by those many magnificent temples and abbies,
but what's more-by those demigods, which also gives proof to
the fact that it is the mortal that brings immortality to the
religion, not the religion renders immortality upon the mortal.
There are usually religous gatherings on birthdaies of
those God & Godness in the temples and abbies. Many disciples
will come to prey for peace from God & Godness then, and there
will always De-Tow: the leader of demigods, to be in charge
of all the religious activities. De-Tow is also being called
as Fa-Gwan-Tow, or Ho-Gwan-Tow, namely, the leader of all
those Hsio-Fa.(master of Rites).
There are different ancestors for various trends of Hsio-
Fa, Pu-An school one of which with its ancestor being
identified in this article to be the thirteenth descendants
of the Ling-Tsi-Fa-Hsi in Zen, Buddihism. The conclusion was
given by three traces: The history of Pu-An Zen Master in
Buddihism, comparison on the outer apprance of Pu-An Zen
Master between king-Men and Tainan, and thirdly, the hand
gestures and the charms and incantations given by Pu-An, the
religion leader in Peng-Hu.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with the wish that it might give
any possible help to researches on civil religions, history
or the evolution of temples and abbies, and even on domestic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s.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