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时间与分别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新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时间与分别
  杨新宇
  内容提要 时间概念的形成需要利用记忆把时间区别转化成空间区别,然后通过把握空间区别来理解。物理上的时间概念还需要有外部世界的认识模型,内在时间概念只需要对过去心念的回忆,甚至只需要知道有个关于过去的记忆而无需唤起它。与时间流逝有关又于当下心念本身能觉察到的是心念的分别性。
  关键词 存在 真实 时间 记忆 分别
  一、破时间相
  1.破物理时间相
  物理时间是根据外部世界中的现象建立的,最形象的认识是物体运动一段距离,它逐一通过每个点的过程就揭示了时间的流逝,由此产生时间概念。钟表则把这一过程标准化,现代人在想到时间时总是和钟表联系起来,这种物体运动通过一段距离的意象仍然是时间概念的基础。更理论化的方式是用某种方法把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转化成空间中不同的点,这里的事件可以是任何事件,然后再通过理解和把握这张记录了不同时间点的图而理解和把握时间概念。当然为了计量的方便,人们一般总是选择周期性的事件,并在各种周期中选择相对其它各种周期最为稳定的一种作为标准时间。不过选择什么事件作为标准已经是计量问题,是时间概念形成以后的事了。从时间概念形成过程看,不管是最原始的办法还是最精致的办法,一个基本特征都是把时间区别转换成了空间区别,然后通过把握这种空间区别间接的把握时间。所以人们直接把握的其实只是空间,时间本身则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间接把握的时间相当然只是一个时间模型的相,而不是时间本身的相。
  在《论佛教的认识路线》中我们讨论过,外部世界整体上是建立在假设检验基础上的,物体、事件、空间等等其实已经是一些用来解释感觉的模型了,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更复杂的模型,当然离真实更远。所以这种在外部世界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时间模型不是时间的真实相。
  2.破基于回忆和持存的时间相
  外部时间具有先天的假设检验性,那么不依赖外部世界,仅仅根据心念流动而建立的内在时间概念是否可靠呢?要建立内在的时间概念同样需要把主观上可直接知道不是同时发生的心念同时唤回到意识中,并按一定线索排成先后顺序。这样就把时间上先后不同的心念转换成了此刻心念的不同部分,就象把不同时刻的事件画在同一张图上一样。通过对此刻心念的把握可以建立内在时间的概念。和前面的讨论一样,对以前心念的回忆并不是以前心念本身,而是以前心念的回忆模型。人所直观到的只是当下心念中的一个关于时间的空间化的模型,而不能直观到真正的时伺的。这种只能间接把握的东西也不是真实的存在。
  这种时间概念比较抽象,需要意识参与建构。而人们心中更直接的时间概念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过程。前一瞬间的心念活动也可以不经历记忆和回忆过程,而以短时记忆的方式持存到现在,使前一刻的心念和此刻新生的感觉、思想、灵感等等可以同时出现。所以不需要复杂的回忆,仅在这一刻的心念中就可以很自然的建立起时间概念。不过这种瞬时的记忆与普通记忆和回忆并无本质差别,只不过是持续的显现着,没有中间的遗忘和间断,是一种持续回忆着的记忆。上面的分析依然成立,这样产生的时间相仍然是一个空间化的时间的模型相。
  由对过去较长时间心念的回忆建立时间概念需要意识参与,是比较粗的。而由过去瞬间心念的持存建立的时间相是先于复杂的意识活动的。理论认识可以破除粗的时间概念,但这种微细内在时间感觉则只有在觉察到心念的持存后才可能消除。
  3.破基于记忆的时间相
  在回忆过去的心念时我们可以知道不同心念是在不同时刻发生的,还能建立先后次序。这种先后次序可能和心念的内容有关,从内容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在先哪些在后,而心念间的非同时性则是直接知道的,无需别的线索。过去心念的记忆已成为模型,不可能直观过去心念本身,但在当下心念中也可以建立类似关系。我们可以直接知道当下心念与过去心念是不同的,而且无需根据内容线索进行排序,我们就知道当下心念是过去的延续。仅仅根据这两点我们也可以建立起一个时间的感觉,它不是那么完整,只是一种流逝和延续的感觉。这个相是不是时间本身的真实相呢?仍然不是。
  这个相虽然无需把过去唤回到意识中进行排序和比较,但它仍然要有过去进行参照才能建立起现在心念是不同于过去的,并且是过去心念的延续这样的直觉。而所谓的过去是什么呢?过去心已灭不能被觉察到,连模糊的觉察也不行。那所谓过去实际上是没有唤起的记忆。过去心念在没有被清晰回忆起来时只是一种记忆,本质上它也是存在于当下的心念中的过去心念模型而不是过去心念本身,只不过这个模型的表现形式是压缩的,没有展现成完整的样子,但所有的信息都在。这种压缩的过去心念模型存在于当下心念的一个角落中,不为人所注意,人们所觉察到的只是可以到那里唤起回忆,只能形成一种模糊的感觉,而称为过去。所以把当下心念和过去进行参照产生延续感时,本质上是把当下心念中的明显部分与隐秘部分进行对比形成的,与回忆起过去而产生的时间相没有本质区别。所以这种延续感也是一种模型化的时间相,而不是时间本身的真实相。
  二、时间与分别
  前面几种时间相都是对当下心念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把握而形成的,都是透过模型间接把握时间,而不是直接把握真实存在。如果完全不对心念的内容进行把握,而观察当下心念本身,则与时间流逝有关的是心念本身的如幻性和分别性。
  如幻性不是指通过比较不同时刻的心念发现变易而感到的如幻,那仍然是一种间接的、模型化的如幻相,不是对心念的如幻本质的直观。可以直观的如幻性就是心念的分别性,即当下心念的一切内容都是主观分别出来、并靠分别的力量维系的,不分别则无这些内容。当觉察到心念结构的这种分别性时,则当下了知这一切都是如幻的。这种如幻不依赖于把当下心念的某些内容指认(执取)为过去心念,而是对当下心念的直接体认。
  用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等概念把握各种现象,以及把当下心念当作某种对象来认识都是在分别和执取,也就是在心上分别建构出一个东西(分别),然后把这个东西当作另外的东西本身(执取)。这种认识方式不停止则心念就是一连串永不停止的分别,而自己反而觉察不到分别的存在。只有在完全停止用执取的方法把握一切之后,注意力直接安住于真实的当下心念本身时,对如幻和分别的觉察才会变得明显。达到明显的觉察后,下一步就要逐渐减少分别,乃至达到无分别,这时才能证到心的真实相。了解心念是如何分别的对减少分别很有价值,这些内容将另文讨论。
  〔杨新宇,1969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生物系学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留所工作至今。发表佛教方面文章有《量子力学与唯了别学》、《论佛教的认识路线》、《论三心不可得及其对禅修的启示》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