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和尚其人其事
金和尚其人其事
作者:任日新
五莲山光明寺,世传“明开和尚有建寺之功,而金和尚有中兴之劳”。据光明寺众多的碑碣以及《五莲山志》记载,证实此说颇为可信。但不知何故,蒲松龄老先生在《聊斋志异·金和尚》一文中,却把金和尚描绘成是一个“不参禅,不礼佛、不念经、狗苟钻缘、蝇营淫赌”的无赖之徒,真是天大的冤枉!当时,《聊斋志异》初稿已成,将要付刊时,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有天都名士鲍廷博曾撰文说,蒲柳泉写此故事“未尽得实”,并作小纪以正之。该书刊未完竣而蒲老先生已捐谢世,遂将小纪附于《金和尚》一文之后以志之。看来,鲍老先生还是注重事实的。今根据五莲山光明寺诸多史料,略作小文,供大家参考。
金和尚,姓金,名海徹,字泰雨,辽东巨族。明天启七年(1627)辽阳失守后,金氏一门死难19口,时泰雨年方八岁。在此之前,金泰雨有个姐姐,丈夫亡故誓以死守,以后出家为尼,住在城东昙花庵。在全家罹难中,金泰雨乘乱只身逃奔昙花庵,得以不死。姐与弟二人遂逃奔旅顺,登舟入山东。姐姐留在高密单宦尼庵,送弟归五莲山光明寺出家。光明寺的开山和尚明开不喜童子出家,但怜其身世不幸,遂即收为徒弟。在进行薙髻礼,明开摩顶说:“他日庄严斯土,必斯人也”,旋建室于帝城之东(寺东侧),拨僧住持,延师教读,众僧皆有疑阻,师曰:“是非汝所知也”。泰雨少依师,众又知之,师曰:“子休矣,它日山门当赖斯人也。”(开山和尚碑铭)这段记载,说明开山和尚力排众议,收金为徒,并延师教读,以后赖以光大山门,有先见之明。越明年,即明崇祯二年(1629),明开和尚圆寂,金泰雨年方10岁。但在明开谆谆教诲和切切遗嘱下,寺之住持印虚、实如、大威等禅师,均尊师教,倍加培植,使金泰雨终于成材。明亡清立,世祖定鼎后,泰雨已26岁,众高僧推举泰雨住持庙事,成为光明寺中兴之名僧。原来,泰雨的伯从兄弟,俱为清之显贵,相继入关,至山东寻求金氏兄弟,得知金子已在诸城五莲山出家,遂策马直奔光明寺,相会于弥勒阁前,悲痛之余,庆幸团聚,其兄弟力劝泰雨还俗,坚不从。从弟及侄儿们,即倾囊捐资相助,扩大光明寺之规模。特别在清顺治三年(1646),大中大夫金廷献巡抚山东省。他是金泰雨的宗亲,也赴寺探望金泰雨,并捐俸补五莲之阙。金泰雨将所赠之金,全部用于庙事,增修寺院,“起东西阁,益梁桠,餝垣墉,寺后筑甬道,绕大悲峰,凿山西北,并精舍数楹,山外置常住田以给众。”又“起而大之,贮藏有阁,会食有堂,客有所舍,眺有筑……”(《重修光明寺大殿碑》)。还有,在《开山大师本传》中记有:“数年后,师(泰雨)因峰峦起楼台,凿磴甃石,巧夺天工。一时,梵刹称稀有焉。”上述记载都说明了金和尚有不可磨灭的大振五莲山光明寺之功。
光明寺,本为明王朝万历皇帝所敕建,曾经显赫一时,成为东省名刹。后由于遭受甲申之变,明亡清立,寺庙曾消沉荒凉了一段时日。待清初泰雨住持庙事,借兄弟侄儿之力,复又取得了清王朝的重视,寺复大振,成为山东四大禅院之一,而扬名海内外。
泰雨为人坦诚,直戆,凡事以礼待人,且又博学多才,善于结交官府,取得官家呵护;并广纳人才,结交邑内文人名士,使寺成为官人、名士集中游览、赋诗之文化中心。邑内的一些文人和辞官归里之显贵,也纷纷购买山村,隐居于五莲、九仙山之内,时常聚会于寺内,游览山景,题字于山崖,赋诗、高歌于山巅,一时文风大盛。至今尚留有众多的摩崖题字、诗文碑刻等,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所有这些,不能不说与金和尚中兴光明寺有关。
金泰雨自8岁入光明寺,历时50余年,住持庙事达30余载,于康熙十四年(1675)九月初九日,示疾入天,享年65岁,葬于林泉庄西北之会稽山麓。
《聊斋志异》中《金和尚》一文,所谈的其收养子一事,倒是确有实事。其养子名金奇玉,博通经史,清初入邑庠,成为举人,曾干过知县,颇有政声,后告归诸城,隐居于涓河之旁龙谷村(即黑龙沟子)。《五莲山志》记有,金奇玉在康熙十八年(1679),泰雨谢世四年后,为悼念先恩师作《万松林歌》,其文云:
东风老人种松树,松未成林已万株。
年深渐见铁干出,丛大不畏霜鳞枯。
我来行吟岁月长,结茅西出松之旁。
阴涛廻风转飒飒,晴崖映日飞苍苍。
虬龙蟠结出深谷,笙竽振响吹崇岗。
老人钟磬出其下,松斋永日开清暇。
索我新诗坐石屋,十年常见松花缘。
积气偏驱飞霰寒,后凋不惜流光速。
老人骑鹤去不返,枝头挂钖秋风晚。
独客犹怜此地居,万松林影一床书。
形离物化人难定,翠叶霜丛松自如。
依然寂寞看松色,海国年年逢旅舍。
聚会江上离索悲,松风秋气感霜丝。
连云于岫松长在,谁忆当年初种时。□
(作者系山东省诸城市博物馆原副馆长)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