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菩萨为实际而行般若波罗蜜” “大智度论”集粹之六十四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智 铭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菩萨为实际而行般若波罗蜜”
  “大智度论”集粹之六十四
  智 铭
  须菩提白佛言:“若众生毕竟不可得,菩萨为谁故,行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菩萨为实际故,行般若波罗蜜。实际、众生际异者,菩萨不行般若波罗蜜。实际、众生际不异,以是故,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不坏实际法,立众生于实际中,实际与众生际,无二无别。”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是诸菩萨摩诃萨方便力,用是方便力,行般若波罗蜜时,建立众生于实际,亦不坏实际相?”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密时,以方便力故,建立众生于布施。建立已,说布施先、后际空。是布施前际空、后际空,中际亦空。施者空、施报亦空,受者亦空。是一切法宝际中不可得。以是报施故,莫著色,莫著受、想、行、识。是布施、布施相空,施者、施报、受者空。又以方便力故,教众生持戒,除舍杀生法,乃至除舍邪见法。是持戒果报自性空,是中不著不著故心不散,能生智慧,以是智慧断一切结使烦恼,入无余涅槃。菩萨所行布施、持戒等,是世俗法,非第一宝义,何以故?空中无有灭,亦无使灭者,诸法毕竟空,即是涅盘。
  菩萨见众生嗔恚恼心,教修行忍辱,作忍辱入,当乐忍辱,所嗔者自性空故。谁嗔?嗔谁?何等是嗔事,是一切法性空,性空法无有所嗔。以是因缘,建立众生于性空,次第—不教利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等法亦是世俗法,非第一实义。何以故?是性空中无有得者,无有得法,无有得处,是名实际性空法,为众生故行是法,众生亦不可得,一切法离众生故。
  菩萨见众生懈怠,方便力故,数令身精进、心精进。诸法性空中无懈怠法,无懈怠者,无懈怠事,是一切法性皆空,无过性空者。为善法故莫懈怠。善法者;若布施、若持戒、无忍辱、若精进、若禅定、若智慧,若诸禅定解脱、三昧,若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乃至十八不共法,莫懈怠。一切法性空中,当知无碍相,无碍法中无懈怠者,无懈怠法。如是教众生令住性空,不堕二法,是性空无二无别,是无二法,则无可著处。教众生令精进,以方便力故,成就众生,成就已,次第教令得须陀洹等果、道,入菩萨位,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见众生乱心,为利益众生故,教令当修禅定,莫生乱想,当生一心。何以故?是法性皆空,性空中无有法可得,若乱、若一心。住是三昧,所有作业:若身、若口、若意、若布施乃至禅定等,行性空故,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方便力,为利益众生故,从初发意终不懈怠,常求善法。利益众生,终不忘失。是菩萨常得诸陀罗尼,诸根具足,所谓身根、语根、意根是。是菩萨常修一切种智,及一切诸道皆修,住报得神通,利益众生,入生死五道,以禅定利益众生。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性空,以方便力故,利益众生,教令观一切法性空,当作诸业:若身业、若口业、若意业,取甘露味,得甘露果!性空中无有法退。性空中不退,亦无退者,以性空非法亦非非法,于无所有法中,云何当有退?是菩萨自行十善,亦教他行十善,自行禅定、慈心、舍心、四念处、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八十随形好,亦教他行。自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亦教他令得。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终不懈怠。
  须菩提白佛言:“若诸法性常空,常空中众生不可得,法非法亦不可得,菩萨云何求一切种智?”
  佛告须菩提:“诸法性皆空,空中众生不可得,法非法亦不可得。若一切法性不空,菩萨摩诃萨不依性空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众生说性空法。色性空,受、想、行、识性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说五阴性空法,说十二入、十八界性空法;说四禅、四无量心乃至大慈大悲性空法,说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断烦恼习性空法。若内空性不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性不空者,则坏空性。是性空,不常不断。何以故?是性空无住处,亦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法住相。是中无法,无聚无散,无增无减、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是为诸法相。
  是菩萨住是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见法有所发,无发无住,是名法住相。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见一切法性空,不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菩萨不见有法能障碍,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性空。不得众生,不得我,不得人,不得寿,不得命,乃至不得知者见者。性空中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乃至八十随就好不可得。
  菩萨为众生说性空法,是众生实不可得,以众生堕颠倒故,拔众生令住不颠倒。颠倒即是无颠倒,颠倒、不颠倒虽一相,而多颠倒,少不颠倒。无颠倒处中,则无我、无众生,乃至无知者、见者。无颠倒处中,亦无色,无受、想、行、识,无十二入乃至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诸法性空。菩萨住是中,行般若波罗蜜时,于众生相颠倒中拔出众生:所谓无众生、有众生相中拔出,乃至知者、见者相中拔出。于无色、色相中,无受、想、行、识,受、想八行、识相中拔出众生。
  亦有诸无漏法,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虽无漏,亦不如第一义相。第一义相者,无作、无为、无生、无相、无说,是名第一义,亦名性空,亦名诸佛道是中不得众生。乃至不得知者、见者,不得色、受、想,行、识,乃至不得八十随形好。何以故?菩萨不为道法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法宝相性空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性空前际亦是性空,后际亦是性空,中际亦是性空。常性空,无不性空时。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众生著众生相,欲拔出故,求这种智。求道种智时,遍行一切道。是菩萨具足一切道,拔出众生于邪想著,净佛国土已,随其寿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十方诸佛道性空,未来、现在诸佛道亦性空,离性空,世间无道、无道果,要从亲近诸佛,闻是诸法性空,行是法,不失萨婆若。
  色不异性空,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吾提不异性空,以是故,菩萨知一切法性空,发意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无有法若实若常,但凡夫著色、受、想、行、识,取色相,取受、想、行、识相,有我心,著内外物故,受后身:色、受、想、行、识,是故不得脱生、老、病、死、愁忧、苦恼,往来五道。以是事故,菩萨行性空波罗蜜,不坏色等诸法相。若空、若不空。色不坏色空相,色空相不坏色。是一一相无有性能有所坏。
  菩萨摩诃萨住色相中,住受、想、行、识相中,乃至住阿耨多罗三蕴三菩提相中,能具足十地,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相常寂灭,无有法能增能减,能生能灭,能垢能净,能得道、能得果。世谛法故,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第一实义。第一实义中,无有色,乃至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一切法,皆以世谛故说,非第一义。
  世谛法故,说名菩萨,说名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是菩提中无法可得,以诸法性空故。诸法性空当不可得,何况得初地心乃至十地心,乃至一切佛法富有所得,无有是处!如是,菩萨摩诃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益众生。”
  以上是须菩提问佛:若众生毕竟空,菩萨为谁故,行般若波罗密?佛告以:菩萨为一切实法故,行般若波罗密,实法即是实际。
  初发意菩萨,但为灭众生苦故,发大悲心。苦者,所谓老、病、死等,及身心衰老。云何灭是苦?寻苦因缘,由生故,何因缘故有老、病、死?以有生故。
  众生不知由生有苦,若遭苦时,但怨恨人,自不将适,初不怨生,以是故增长结使,重增生法,不知真实苦因,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苦,是故知生实是苦本。菩萨既得苦因缘,复推生因缘,生因缘者“有”。“百”—分三种:欲有、色有、艇色有。著是三有,起善恶业,是生因。
  有因者,四种取,取因缘者,爱等诸烦恼。小者未能起业故,名为爱;增长能起业故,名为取。欲取、见取、戒取、我语取。取著是四事故,能起种种业。
  爱因缘,三种受,受因缘者,眼等六种触。触名受等诸心数法,情、尘、识三事和合故,心中生受等心数法。根本虽三事,和合故生触,为六情依止住处故,但说六入。六入因缘名色,六入虽即是名色分,成就名六入,未成就名名色。色成就名五入,名成就名一入。是胎中时因缘次第,名名色。名色因缘是识,若识不入胎初,贻初则烂坏。识名中阴中五众,是五家细故,但名为识。若识不入而成胎者,如一切和合时,皆应成胎。
  识之入胎,是行因缘,行即是过去三种业,业将识入胎,如风吹绝焰空中而去。炳则依止于风。先世作人身时,然六识故,命终时业将识入胎。
  今世业为未来有故名为有。今业过去世已灭尽,但有名,名为行。是行因缘名无明, 一切烦恼虽是过去业因缘,无明是根本故,但名无明。今世现在著爱,取多故,爱、取是名。过去世中,是疑、邪见处故,但名无明,今得一切苦恼根本,是无明。
  菩萨思惟:为人从苦得脱故,求苦因缘。众生过去、现在老、死等苦,不叮得除,为除未来世老、死苦,断相续不令复生。过去苦已灭,无所复能,现在苦恼,先世因缘成就故不可却。但破未来世老、死等苦因缘故,破是生法,老、死等苦自然永灭。是故,菩萨欲灭未来世老、死等苫因缘生,得现在有等八因缘;一名有漏业,二名现在世诸烦恼,所谓四取、一爱。是二种烦恼,从二心数法生,所谓受及触。
  触能生一切心数法,受前生故,得名触是受因缘。受虽能生三毒,一切众生,爱是旧烦恼。触因缘是内六入。虽有外六入,内六入无故,触等心数法不生,是故内六入得名。
  名色是六入因缘,初入胎识,是名色因缘,名色在胎中,此中虽有六八,末成就未可用故,未得名字。既生婴孩,未能有所作,但有六入。砖大有六触,但有触未知有苦乐。转大受苦乐,未深爱著。无及成人,得苦生恚,得乐生爱。求乐具故,取欲等四取,取时能起善恶业。若知先一世无明业因缘,则亿万世可知。若无明因缘更求其本,则无穷。即堕边见,失涅槃道,是故不应求。若更求,则堕戏论,非是佛法。菩萨欲断无明故,求无明体相,求时即入毕竟空。何以故?无明相:内法不知,外法不知,内外法不知。菩萨以内空观内法,内法即空;以外空观外法,外法即空;以内外空观内外法,内外法即空。如是等一切是无明相。
  菩萨求无明体,即时是明,所谓诸法实相名为实际。观诸法如幻、如化,众生颠倒因缘故,起诸烦恼,作恶罪业,轮转五道,受生死苦。初生时未有烦恼,俊自生贪欲、嗔恚等诸烦恼,是烦恼因缘故,覆真智慧,转身受地狱火烧汤煮。菩萨知是法本末皆空,但众生颠倒错故,受如是苦。
  菩萨于此众生起大悲心,欲破是颠倒故,求于实法,行般若波罗蜜,通达实际,种种因缘教化众生,令住实际。众生与实际不异,若众生与实际异,菩萨不应行般若波罗密。异者,实际是毕竟空,众生际是决定有。但求众生实有不可得。今众生际实不异实际,故行般若,欲觉悟狂颠倒凡夫故,行般若波罗蜜,令众生住实际中,而不坏实际。
  菩萨以方便力故,建立众生于实际,而众生、实际不异,一亦不可得。若是一,则坏实际相,所以者何h得是一性故。菩萨知是二法,不一不二,亦不不一,亦不不二,毕竟寂灭无戏论相。菩萨生大悲心,但欲拔出众生离于颠倒故,教化众生。
  菩萨行般若时,以方便力故,建立众生于檀中,说檀先际、后际空,中际亦空。众生闻已发心,折薄烦恼,深著布施,菩萨怜憨众生,先从怪中拔出,后著布施。是故菩萨为说布施实相,所谓毕竟空。布施三世空,施者、受者、果报亦如是。莫著布施等法,若不念、不著如布施体相,如是布施者,则得甘露味、甘露果。甘露味者是八圣道分,甘露果者是涅槃。菩顿虽住实际中,以方便力,布施门度众生。余波罗蜜亦如是。
  菩萨安立性空中,能行是布施等诸法。菩萨知诸法实相,住是中,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法宝相者,即是空。若一切法性不空,菩萨不应住是诸法性空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众生说空性法:所谓色性空,受、想、行、识性空,乃至为众生说一切种智,断烦恼习;性空法。十八空,若性不空,是为壤空体。何以故?十八空能令一切法空,若自不空,则为虚诳,又若不空者,则堕常边著处,能生烦恼,性空无实住处,无所从来,去无所至,是名常住法相。常住法相,是性空之异名,亦名诸法宝相。是相中,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无垢无净。菩萨住是中,见一切法性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不疑、不悔。何以故?不见诸法障碍者,以方便力故,度众生。方便力者,毕竟无法,亦无众生,而度众生。
  菩萨欲满本愿故,又不著性空,故有度众生。性空中众生不可得,知者、见者不可得,而菩萨立是法为众生说,是世谛故,非是实。众生无有定实,但欲于颠倒中拔出众生,著无颠倒中。无颠倒亦无处所,是中无众生,乃至无知者、见者。虽空性一相,而颠倒多,不颠倒少,是故贵是性空不颠倒法。菩萨住此中,但破众生妄想,不破众生。义无漏法,虽是无漏,以生灭故,不如第一义。
  是性空,一切诸佛唯有是道,更无异道。何以故?诸佛皆求实智不坏不异法,虽有十力、四无所畏诸异法,不名为一道。所以者何?此皆是有为法,转变无常故。性空、菩萨道,第一义中无分别,世谛中有分别。是菩萨知一切法性空故,能行一切种种道度众生。具足一切道,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意寿命。菩萨得无生法忍,入如幻菩萨道,能一时变化千亿万身,周遍十方,具足一切菩萨道,处处国中,随众生寿命长短而受其形。
  一切法性空,是诸佛真法,若得是法,则名为佛。若说此法,名为度众生。三世佛皆亦如是。离是性空,则无道果。若离性别有定法,则取相生著,著故亦无离欲,无离欲故则无道果。若离性空,虽行布施、持戒、行慈、悲等善法力故,虽不堕恶这,生天福尽,还堕恶道,如本无异,行性空法,亦不著性空,即是涅槃,无退失。
  菩萨住色相,乃至菩捉相中住,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舍色等法,亦不著菩提相,知色等法即是菩提,常寂灭无法,若增若减、若垢若净、若得道,若得果。但世谛故说,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一义中无有色,乃至菩提,世谛法故说有菩萨,说有色等乃至菩提。菩提中无有是法,亦无众生,亦无菩提。诸法性是一切法根本,当不可得,何况六波罗蜜等是作法当有定货!如是菩萨行是诸法性,得佛时,能大利益众生。
  摘自《内明》183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