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传为达摩葬地的熊耳山空相寺勘察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温玉成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传为达摩葬地的熊耳山空相寺勘察记
  温玉成
  传说中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大师(?—536)死后葬于熊耳山空相寺,这是个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寺院。然而,自晚清以来寺宇衰败,人迹罕至,寂然无闻,近年,国外学者屡屡问及于此,答者不识其地,茫然无对。
  1994年10月8日,我在河南熊耳山终于找到了这“失踪”已久的空相寺。
  空相寺位于河南省峡县、渑池县、宜阳县三县交界的熊耳山下,在陕县支沟村东南1公里处。熊耳山南北双峰并列,南峰高885.6米,北峰高912米,寺在北峰西侧坡地之上。《水经注·洛水》云:“(洛水)又东北过宜阳县南。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双峦竞举,状同熊耳,……昔汉光武破赤眉樊崇,积甲仗与熊耳平,即是山也。”
  空相寺遗址坐东朝西,是一片开阔的坡地,东西宽约350米,南北长约400米,遍地残砖碎瓦,杂于农田之间。今存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一座,石碑四通,皆面对西方。另有庙室五间(今存四间),座北朝南,显系民国年间所建,砖塔约作于明代,塔基处已圮落。四通石碑是:《菩提达摩圆觉大师碑》,大明景泰五年(1454)岁次甲戊秋月日吉旦立石;《重修空相寺记》大明万历某年立;《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约作于明万历间。该碑显系利用宋金旧碑重刊;《重修熊耳山空相寺碑记》(碑下半部仍在土中),清雍正十一年(1733)岁次癸丑仲夏吉旦立。
  今存有关达摩遗塔的最早资料是《再建圆觉大师塔志》,大唐大中七年(853)岁在癸酉正月五日颖川陈宽志,今已无存,志文收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七十五。依该志文可知:司徒、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697-781)于收复东京(洛阳)之明年(公元758),“抗表乞大师谥”。至唐代宗时(762-779在位)建塔完工,代宗皇帝谥菩提达摩曰“圆觉”,名其塔曰“空观”。至唐武宗会昌癸亥(公元843),诏废释氏,“大师塔志,亦随湮灭。碧空钟梵与霜露而俱清;金地松筠掩荆棘而无类。”唐宣宗即位,大中四年(850)八月十五日,“诏河南尹河东公再建斯塔,令择僧有大德可用,拟大师者俾宰之。洛阳僧与轩冕之士累百,同举手而称曰:大德僧审元其人也。河东公贵诏书诣龙门,以天子意起之。于是元公杖锡至山下,不言而人化,无几而塔成。”这位龙门的审元禅师,可能就是白居易(772-846)晚年诗歌《题天竺南院赠闲、元、曼、清四上人》中的龙门山天竺寺“元上人”。这就是说,公元850—852年,用二年多的时间,由审元禅师主持,第二次建成了圆觉大师塔。此塔可能毁于清末。
  晚唐、五代、北宋晚期以前,约250年间没有关于空相寺的资料。至北宋晚期,有“西京熊耳慈禅师”,乃西京天宁禧浦禅师(?-1115)的弟子(《五灯会元》卷十四)。又有一位“熊耳山空相寺住持传法少门有挺”,于崇宁元年(1101年)撰了一篇《五百大阿罗汉洞记》,由嵩山会善寺沙门净法于金大定廿九年(1189年)重刊上石。宋、金之际,能找到的有“空相寺融法师”(《佛祖统纪》卷二十二)和“空相寺思恭(1058-1129)”(《释门正统》卷六)。
  在金代,较有名的有空相寺白云海公(?~1184)及其弟子佛光道悟禅师(1151—1205)。道悟,兰州人,俗姓冠氏。至熊耳山空相寺,遇白云禅师海公。一言相契,径付衣盂。出师住持过郑州普照寺、三乡竹阁庵。“时著白衣跨牛横笛游于洛川,人莫之测”,是一位悠然自得的和尚,晚年至临洮大势寺,讲《圆觉经》,逝于该地(《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
  至元代,曹洞宗大师万松行秀(1166—1246)的大弟子雪庭福裕(1203—1275)重振少林寺,空相寺乃成为少林寺的下院之一。福裕的弟子兴福普照藏云大师惠山(1243-1308)“奉皇帝圣旨、皇储令旨、诸王令旨、帝师法旨、都省榜文”成为少林寺、空相寺、宝应寺等十三所寺院的护持者。此后,福裕一系的息庵义让(1284—1340)、凤林硅公(1284-1345)、嵩溪定公(1314~1386)等人,都作过空相寺的住持。凤林硅公作住持时(1314年),“其寺前住持逋欠民财无数,有酬本而款未纳息者;有本息俱未还者。公至,悉予偿之。寺干以常产典质者,公倾心以赎之,厥费计至元钞一千余贯,产尽还寺。寺有废者举之,圮者修之……”
  明代,空相寺仍为少林寺的下院。少林寺僧洪远宗还等曾于1610—1612年间修葺过空相寺的大殿。少林寺住持无言正道(1547—?)的名字,就出现在万历间《重修空相寺记》碑上。该碑称,元明时代的空相寺“规模宏大,观者夺目”,号称繁盛。
  及至清代,空相寺转奉临济宗,可能已成为汝州风穴寺的下院。今存《重修熊耳山空相寺碑记》就是“传临济正宗三十五世风穴住持海月脱颖谨撰”,“本寺比丘、菩萨戒弟子玄治健石沐手敬书”,“本寺当代住持庆坤”等立石,我们知道,汝州风穴寺自临济宗四世匡沼(896—973)住持以来,一向以传临济宗著称。撰碑的海月脱颖的传承是林野通奇(1595-1692)一云峨行喜(1613—1678)一憨休如乾(约1620—1701)一孚中性元(?—?)一海月脱颖。
  佛教史上关于菩提达摩的死有不同的记载。道宣《续高僧传》说他“灭化洛滨”;《旧唐书》则记述为“遇毒而卒”。更有宋云在葱岭遇见达摩“只履西归”的故事。从郭子仪建塔上溯至达摩去世已在公元230-240年间,因此,达摩是否葬于此,亦成悬案。如今,这一向被视为达摩葬地的空相寺终于找到了,尽管满目荒凉,但也应了菩提达摩大师自己的话(梁武帝所传的达摩“自言”):“我则何有?熊耳山下一塔岿然,骸葬形游!”
  (原载《中国文物报》1994年11月13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