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大师行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觉 群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师行略
  觉 群
  太虚大师,浙江崇德吕氏子。劝孤露,依外工母居,外王母奉佛甚虔,师循声依诵,渐殖佛根。年十六,出家。师祖奘年老人器其识度,多方摄护之。是年,依天童敬安寄和尚受具,因从参讻向上事。曾游水月、道阶、谛闲诸名宿门。尝阅藏于慈溪西方寺,读般若经有省:定心湛寂,若顷万之澄波;慧照虚融,类千光之互涉。自谓此后悟力倍深,而忆力稍减云。时有清末叶,革命之说方张。读谭嗣同、康有为诸先生书。乃有志于革新佛教,慨然以佛化救国救天下为己任,宣统元年,年十九,参加江苏僧教育会,为从事佛教运动之始。闻杨仁山居士创只洹精舍于南京,忻然从之游。翌年,应请赴广州,被推为白云山双溪寺住持。讲学之暇,时与革命党人邹海滨等过从。民国肇建,大师乃揭佛教单新之帜,有“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之说。复与仁山法师等创设中国佛教协进会。民三年,掩关于普陀,获交印光,昱山诸尊宿,禅观之余,精研唯识,旁及东西古今之说,学乃大成。名著如整理僧伽制度论,楞严摄论等,即戎于斩时,民四集民五前所为诗刊行昧盒诗余。六年,出关,漫游台湾、日本各地,考察明治维新以来之佛教,俾资参证。七年,回国,为陈元白、章太炎、王二早诸君子所推重。因创设觉社于上海,编觉社丛书。翌年,改海潮音月刊,迄今(民卅六年时)二十余年未尝中辍,以阐扬真义,鼓吹革新,纳中西思想于中道,创建世界性之文化为正鹄。而对于建立僧制尤为注重。依其主张,则僧之少者有所学,长者有所事,老者有所养。教产多为文化慈济事业,内使组织健全严密,外亦有济世之实益,乃足以畅佛本怀,觉度群伦。大师之深思卓识,可谓匠心独运,自有中国佛教以来所未有也。自尔以来,讲学弘经,游化诸方,无虚日矣。十一年,得李开宪汤住心诸居士护持,始创佛教院于武昌。年来佛教人才之中坚,十九造就于此;又组佛教正信会于汉口,导在家学佛者以正行。革新佛教事业,乃日见光大矣!十三年,召开世界佛教联合会于庐山大林寺,集东西佛子于一堂,以谋佛教国际之合作。十四年冬,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召开于日本之东亚佛教大会。十五年,应南洋新加坡星洲讲经会之请,宏化马来半岛,说法于英人所建维多利亚大礼堂,为华侨开一异彩。十六年,任厦门南普陀寺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十七年,应总司令蒋公之请,入京讲佛陀学纲。为朝野名流学者所重,因创设中国佛学会于南京。秋,放洋欧美,历游英、法、德、荷、此、美诸国,所至讲学,备受欢迎,有环游记纪其事,实为中国高僧弘法欧美之第一人。曾发起筹组世界佛学苑于巴黎,法国政府且慨施基地以热望其成。十八年,回国,被推举为中国佛教会常务委员。十九年,讲学于北平,任柏林佛学院院长。二十年,入川弘法。时国本初奠,边陲末军,因创办汉藏教理院于重庆之北碚,用以沟通汉藏文化,融洽民族。廿一年,应蒋主席之请,住持雪窦寺。时以世苑基金鸠集不易,乃小其规制,筹组世苑于南京,而以武昌、闽南、柏林、汉藏诸学院、大林、雪窦寺属之,期分系而并进焉。抗战军兴,大师历游川、黔、缜、湘,教示佛徒以自救救国之道,踊跃参加抗建事业,组僧众救护队焉,所有护国言论,为世遵依,二十八年秋,组中国佛教访问团,由泪入缅,访印度,游南洋群岛,所在阐扬中枢之抗建国策,备备受千万人之欢迎,得以促进南方佛教国之同情,翊赞抗建。翌年回国,讲“真现实论”,“中国佛学”于缙云山,尝总括学行,为“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及“我之佛教改运史”二文,以示学人,识者皆以为自知甚明,婆心殊切焉。三十二年,邀于斌主教,冯副委员长,白总指挥等组织中国佛教徒联谊会,秋间创办大雄中学于北碚,三十三年秋,患轻中风,体力骤衰。四众弟子多怀隐忧,而大师唯以国难及教难为念,固未尝一日为己谋也。胜利后,大师应时势之请求,出组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三十五年春,受胜利勋章。遄回首都,推动佛教整理事宜。各方函电纷呈,仰为宗导,将自此始,整理工作可以次第完成。并定于本年(民卅六年)佛诞日召开中国佛教代表大会于南京。不意三月十二日大师忽患重中风于上海玉佛寺。弟子大醒、亦幻、尘空、李子宽,沈仲钧、谢健、冯明政、苏慧纯等,闻讯远集,亲待医药。七月十七日下午一时又十五分,施救罔效安详而逝!大师临终前居甬延庆寺,谆谆以菩萨学处,开示诸弟子,为大师最后说法。并谓菩萨学处,一日未能实行,即其志一日末达,而佛教前途亦难有希望,恳切之诲,闻者动容。乃知大师毕生精神之所寄,而预知时至,特垂嘱累者也。大师往矣!必能乘愿再来,建佛法之新猷,救人群于规末。若非大师之教,将谁与归?爰述其行晷如上。
  (原载民卅六年“觉有情”六月号)
  摘自《内明》180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大师崇拜(上)
下一篇:大足观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