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教育方法与理想
佛陀的教育方法与理想
明 源
佛陀被称为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无处不放射出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其中最突出的教育方法大致有如下三方面:
一、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如来大悲心无有限量,欲令愚夫了知真理,故起大悲心一(大乘菩萨经),佛陀的教育是以慈悲为出发点的。佛陀的全悲平等无缘,所以他在教学上能发出无限的教育爱,真正做到有敦无类,诲人不倦。
大宝积经和法句譬喻经分别记载了佛陀为八岁聪慧女童及八十岁愚顽老翁说法的经过:玉耶女经与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分别记载了佛陀感化无礼泼妇及教导智慧弟子的事迹:大般湼盘经卷下记载了佛陀圆寂前尽心软诲外道而使其顿悟证果的故事:在善生经中,佛陀指出师长的责任:一者顺法调御,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问令善解义,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以所知诲授不吝。
由上可见,「佛陀对於所有众生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心,绝不因对方出身的贵贱而有偏心,他的慈光普照万物,下求恩报,众生有恶,悉能忍受,终下於比而舍誓愿」。(分别见大智度论和华严经)
二、因材施教,因病予药
佛陀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後,他的身、口、意皆与真理契合,皆能本着智慧自然度化众生,因而他的教育方法极其灵活,没有固定的模式,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敦,因病予药。
大方顶王经和杂阿含经卷十五描写佛陀能善知众病真情及病源,善知对症施治及杜绝复发的法药而被称为「大德医王”,敦乘法数卷七记载佛陀有七无碍辩:即捷辩、迅辩、应辩、无疏谬辩、无断尽辩、多丰意味辩和最上妙辩。佛陀回答问题的方式灵活对机,分为定答、分别答、反诘答和置答等(详见楞伽经及大智度论卅五)。
佛陀的演说极其精彩,能使听众受益无穷,并因不同的根器而有不同的领悟,各自觉得如服甘露。大智度论及法界次第初门等经书有详细描述。
佛陀不但演说精彩,而且善於身敦,佛陀的音容举止安祥庄严,蕴含着融融智慧,而使人悟道,许多人因为看见佛陀亲切的面容和身上的光明或闻到佛陀身上的芳香而生起信心。网明菩萨经中有许多记载。
佛陀善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浅出,将自已亲证的智慧结晶浓缩成最生动优美的诗偈、譬喻传授给弟子。如百喻经中记载佛陀一连举用了九十八个精彩的譬喻,各经书中的诗偈更是数不胜数,对於一些无法用言词辩论完全解说的观点。佛陀则用沉默或实际行动去引导,拈花微笑的教育方法,实在是出神入化,微妙难尽。
由上可见,佛陀的教育方法随缘、随机、随时、随地,巧妙灵活。「随众生之所宜,而说种种无量法,皆令欢喜,快得善利……」(妙法莲华经)
三、重视宗教体验——修习禅定
人类的心识形态及思维方法有许多缺陷,是障碍成佛的主要因素:一、人类的思想方式是累积有限的:在一个时间内只能思想一件事物;二、人类的思维方式是矛盾颠倒的:理智与感情、眼识与意识互相矛盾颠倒,使可怜的人类尝尽辛酸:三、人类的思维方式是虚弱执实的:八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均为执实。
根治这些障碍成佛的思维病态,佛陀提出了种种修持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教导即为「定」「慧」或「止一「观」的学问。佛陀教导我们只有通过禅定才能洞见本性而获圆满之智(见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八),佛陀本人便是常处定中,如如不动的。
什么是禅定?遗敦经上说:若摄心者,则心有定,心有定固,能知万象生灭之法。用现代的语言说:禅定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o/心理方面的显著现象,是心注一境,无波动式妄念起伏的现象,生理方面的显著现象,是呼吸作用、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缓慢、微细,以至於绝对的停止。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禅定可以稳定脑电波、心电图、降低血压、缓慢心跳和血液循环等,解除人们身心的束缚和疲劳,治疗身心上的疾病和痛苦,使潜在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禅定并非佛教所特有,印度敦及中国的道教也有甚深的禅定。但佛教却是尤为重视禅定的修习,各种法门虽看似千差万别,但无不因定生慧,关於禅定与智慧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具体修习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依调身调息而修定:如小止观中有数息入定的方法,俱舍论和大智度论卷四十八有因注意自己身体的姿式而入定的方法:二、依念诵而修定:念佛王三昧论有随着呼吸专心念佛号而入定的方法,悲华经则记载走路时专心念佛也可以入定,依念诵而修定是稳妥的修定方法:三、依观想而修定:观无量寿经描述了十六种观想的方法,密宗的坛城观、本尊观,都是属於这种方法;四、依心性而修定:是一切禅定修持中,最高深、最难同时也是最容易的法门。以上方法均不可截然分开。
禅定的境界是在修行过程中逐渐改变的,分为许多阶段,对於修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楞严经有详细剖析。得定以後,人们原有的思维缺陷会渐次消除,至於引发神通之类街只是小受用,修行人如依藉定力与愿力,必能因定生慧,逐渐证得无分别智,真正掌握圆融美满的生活艺术,获得身心的彻底自由。
佛陀的教育理想是要使人人成佛,这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阐明:
一、使未入佛门者想入佛门:佛常观察众生的性向,度化有缘弟子,并给无缘的人种下智慧种子,不论贫富、贵贱、高下、利钝,佛皆以自己的智慧和言行使他们对佛教生起信心。
二、使已入佛门者生起正信:在佛陀住世传法之中,卞管外道邪说如何干扰和僧团内部如何分裂,佛陀皆以他的慈悲智慧维持正法住世。
三、使已生正信者精进修持而得成就:於修持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佛陀以循循教导,如在阿难受摩登女诱惑时,佛为阿难和各大弟子演说楞严经。
总之,佛陀的教育理想是要使人人成为和自巳一样至善至美的佛陀。更具体地说:就是要我们正确了解人生,面对现实,去除我执、贪欲,使我们的身心获得最大的自由,进而拯救苦难的众生,使整个世界变成人间净土。
由上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佛陀敦义的博大精深,关於他惊人的教育成就在此不再详谈。我们应该珍惜佛陀传给我们的教导方法,加倍努力,开显我们本具的佛性。使人人完成理智、情感、能力之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上接第犯页「论王维的佛禅诗」)
这是一首字字入禅的作品,诗的首联写诗人「不知一而访,适见诗人之洒脱不羁,行不数里便入云雾缭绕之境,诗文点出香积寺之深藏幽邃:次联写古木参天的丛林中,杏无人迹,忽然飘来一阵隐隐钟声,使得本已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一层迷惘,神秘的色彩,越发显得安谧;三联仍着意刻画环境之幽冶,其中「咽危石」使人如目睹亲闻泉水之艰难流淌和幽咽之声。「冶青松」更给幽静之松林涂抹上一层冷淡之余晖,末联诗人借用「佛法制毒龙」的典故透露诗人参禅之情景。此诗从表面上看是一次探访香积寺的云游,实际上是一次求法参禅的过程。
原载《内明》第276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