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木棉袈裟传承记
佛祖木棉袈裟传承记
三千多年前,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在灵山会上拈起一朵金色的莲花,大众不知道佛陀的用意。于是都默然不语。这时,唯有迦叶尊者微微一笑,于是佛说“吾有正法眼藏,以心印心,教外别传付嘱迦叶。”从此禅宗一脉代代相传,传到中国的时候,已经是大约在南北朝的后期了。
有个天竺僧人从海路来到我国传授佛法,先在南方,后辗转到北方。他就是佛教禅宗的第廿八代传人达摩大师,而且还带了一件禅宗开山祖师传下来的袈裟。达摩大师在晚年遇上了一个叫神光的弟子,神光为表示舍身为佛的虔诚,自断一臂以示决心,达摩大师见后在一问一答禅机峻锋中,两人心心密契,大师才正式将代代相承的袈裟传授于他。并取法名叫慧可。后来慧可再传衣于僧粲。四传于道信,五传于弘忍大师,这时已是唐代初年了。
弘忍大师在湖北黄梅县双峰山传教,有僧徒千余人。一日弘忍大师欲选法嗣,令门人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作一首偈颂,让他审视。若谁悟大意,就授他衣钵为第六代祖师。有个叫神秀的弟子在门徒中地位最高,深得弘忍大师赏识。众弟子都自知不是人选,便一致推崇神秀作偈。数日后,神秀禅师半夜自执灯把偈写在寺院南边走廊墙壁上,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大师见偈后唤来神秀禅师说,你这个偈只是到了门前,还不曾入得门来,回去想想,再作一个偈来。如果得门,我将法衣传你。神秀禅师回房苦思多日,终写不出新偈。
这时寺内有个叫慧能的舂米行者听到有人唱诵这个偈颂,一听就知道了这偈颂的大意,未见本性,他不认识文字,于是请人在墙上也写了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大师这首偈颂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发阐述了要没有一切执着,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禅宗的基本精神是“见性成佛”,谁领悟到这个“自性”谁就可以成佛作祖。因此,慧能大师的观点得到了弘忍大师的印可,于是给他秘密讲授了《金刚经》,并将祖传袈裟传授于他。谁得了传衣就会有人来谋害他,故弘忍大师说衣是争的开始,并告诉他只传到你为止。随后命他急速返回怀集县(现广东梧州)原籍。若到了四会县(今广东新会)就隐藏起来。慧能大师离去后,弘忍大师才宣布衣法已经南去。
众僧徒得知慧能携袈裟南下,立即紧追而来。在江西广东交界的大庚岭上,一个叫惠明的先追到了慧能,慧能大师随即将衣钵放到石头上,并说此衣只是一种表信,证据怎么可以力争。随后隐在草丛之中,惠明虽见到衣钵却拿不动,深知自己是个普通僧人不合取得这般法物,便高声对慧能说,我不是为袈裟而来,我是为法而来。于是慧能大师从草丛走出为他说法,他听后大悟,便向惠能大师叩头顶礼,拜辞而回。后面追赶的人陆续来到岭下,惠明对他们说,我曾到山顶上看过了,找不到他的踪迹,他不是从这条路跑的,应该当从其它道路追去。众人果真相信,返回原路细细查访去了。
慧能得惠明帮助,躲过众人追赶,方得回到曹溪,为了避开众人的寻遂,乃到四会与打猎的人住在一起生活。这一住达十五年之久。一日大师思维,此时当宜弘法,我不可终日隐遁,于是离开四会而至广州的法性寺,正逢印宗法师在寺内开讲涅磐经,讲经时,有风吹动,幡旗而左右摆动,这时有一僧说”这是风在动,另一僧说这是幡在动,如此两人争执不休。慧能听后大声告诉他们说:“仁者是你的心动啊若你心不动,风不动,幡也不动了。“当时听众听到这一讲,觉得非常玄妙,印宗法师就邀请惠能大师到上座,经询问,才才知其是继承五祖衣钵的传人。于是在光孝寺为六祖惠能大师落发,且反拜慧能为师。慧能大师随后在光孝寺的一棵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自立门户称南宗。
神秀虽然没有得到达磨传代袈裟,但仍以禅宗首领自居,称北宗。唐武则天当政崇佛,公元691年迎神秀来国都长安。公元696年,尊神秀为国师,神秀推荐慧能。武则天派专使迎慧能进京,慧能恐北上有险,故托病坚辞不从。武则天竟毫不客气索取传代袈裟,慧能无奈,只好献出。武则天赐还袈裟一件,绢五百匹。慧能虽换得袈裟,仍当是达磨所传,以示正统所在,但却不再传衣了。
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则天派天官郎中张昌期到资州迎请智诜禅师赴京,与神秀、玄约、老安、玄赜等“十大高僧”一起,供奉于皇家道场尊为国师。住了数年,智诜禅师已是接近九十的高龄了,年老思乡心切,当时有个叫三藏婆罗门的印度僧人知道智诜禅师的心事,说道:“资州与这里有何区别,你为何那样思念家乡?”智诜说:“我的心事你怎会知道?”三藏婆罗门说:“我们可以试一试,凡是你心中所想的,我都知道。”智诜说:“我去了,你看”!说罢他穿着俗人的衣服,混迹于西市曹门。婆罗门说:“有德之僧能穿着凡夫俗子的衣服在市井张望?”智诜禅师说:“好好地看看,我又去了”!他纵身一跃,立于佛像的法轮之上。婆罗门说:“有道高僧怎能登高而立?”智诜说:“这回你再好好地看看,我又去了”!便站在原地不动,屏声敛息,万念不生。婆罗门到处寻找,甚至到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之中都未将他找到,于是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拜倒于智诜脚下,说道:“不知大唐竟有如此‘活佛’,我真是有眼无珠,太无礼了!”武则天看到智诜禅师折服了三藏婆罗门,诸方归服于他,对他“越加崇仰”,他便趁势奏请还乡,武则天应允并赏赐了一部新译的《华严经》和弥勒绣像、幡花等物,内中最为珍贵的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木棉袈裟。武则天说:“这件袈裟是我从惠能禅师那儿要来的,他不来,就送给你吧,你带回故乡要永远妥善供奉。”
智诜禅师回到德纯寺(宁国寺)颐养天年,于长安二年(702)七月六日去世,享年九十四岁。在他临圆寂前一个月,将木棉袈裟传给弟子处寂禅师,说道:“这件宝衣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则天皇帝赐给我,我现在传授给你,你要好好保藏。”处寂禅师其徒弟无相禅师是新罗国人(朝鲜古国名),俗姓金,为该国国王的第三个儿子,因敬佩其妹断俗出家修道而效法之在该国郡南寺出家,人称(金和尚)。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浮海西渡”,来到我国当时的京都长安。他到长安后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将他编籍于禅定寺。住了一段时间,闻智诜禅师德行禅法,来到四川资州德纯寺(今四川省资中县宁国寺),想参拜智诜禅师,但此时智诜禅师已经谢世,便拜于智诜禅师的法嗣处寂禅师门下,处寂给他取名无相。留他在身边学了两年禅法。开元二十年(732),处寂禅师行将谢世,去世之前密遣家人王鳇将无相禅师唤到德纯寺,将木棉袈裟传授给他,说道:“此衣是达摩祖师衣,则天赐智诜法师,法师与吾,吾传付与汝,善自保爱,觅好山住去。”当年五月二十七日,处寂禅师向诸位门徒说:“吾不久住。”至夜半子时,奄然坐化,享年68岁。
唐玄宗保应元年(762),无相禅师将处寂禅师传给他的袈裟传给他的弟子无住禅师,叫其“善自保爱,未是出山时,更待三五年,闻太平即出。”当年五月十九日夜半子时,俨然坐化,享年七十九岁。后此木棉袈裟传至到云南鸡足山未入灭的大迦叶手中。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