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万慧法师一生的研究生活大纲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重校宗性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万慧法师一生的研究生活大纲
  著者耶写
  重校宗性
  校记:《万慧法师一生的研究生活大纲》,一册(油印)。2007年3月3日,整理经楼所藏典籍发现。书中主人公万慧法师,是集宗教、学术、艺术、文化于一生,而又学修并重的一位大德。是研究民国时期佛教与社会、海外华人佛教、佛教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难得文献。
  著者耶写,是一位旅居缅甸的侨僧,追随万慧法师多年,对万慧法师的研究及生活有深入的了解。成书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系腊刻油印。行文多简化字,间有别字,句逗也多有不妥之处。在保持原文风貌的前提下,今依现行流通文字重校,别字校正后加注,句逗也作了重新标点。由于油印本时间较长,字迹也有模糊之处,再加上个人水平有限,点校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谅解。
  2007年3月7日记
  (一)、从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到西行求法
  万慧法师既出身在官宦的士大夫家庭,那么[1]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之类的古典文学是自幼必须熟读的。可是他读了这些书后,与他的本具思想是不相容的,而且是一贯对立着的。诸如天经地义的封建道德也者——父教子死不得不死、君教臣亡[2]不得不亡、庶人必以粟米丝麻以事其上、如不纳粟米丝麻以事其上者则诛。如照当时的社会潮流来说,反对这类旧制度旧伦常的,也非万慧法师一人,无如说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新时代来临所致,这就是中国近代有名的“五四”运动酝酿之际,而在这运动未发生之前,当然是必须有一段时期的酝酿,然后才会爆发出革命的火花来。根据万慧法师云,他在这一时期受影响最大和最深刻,而且是到老来始终不忘的一位先生就是严復。严復[3]又名又陵或几道,福建闽侯人。为了挽救中国,他到处[4]找寻真理,努力学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以为西方资产阶级的那些东西很可以救中国,所以在学习了这些东西以后,就企图按照西方的国家制度来改造中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先导之一。
  严復从甲午战争之后,自1898年,先后翻译了赫西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富源》、约翰穆勒的《名学》及《群己权界论》、斯宾塞的《群[5]学肆[6]》、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耶芳斯的《名学浅说》,后人称之为严復八大名著。
  从严復翻译的各种著作看来,不论在质和量上,都在中国翻译史留下辉煌的一页。从他对翻译的要求来说,都是很严格的,曾经提出过信、雅、达三[7]个标准,至今仍值得作为翻译事业的楷模。他自己是很认真执行的,往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故他的翻译被誉为自中土翻译西书以来,无此宏制……自来译者,无此高文雄笔。译文则称为骎骎与晚周诸子不[8]相上下,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万慧法师早期的思想形成,就是从这样一位有成绩、有贡[9]献、有先见的文化人物影响之下而逐步向前学习着的。然而,我们如今既处在这深山寒岩之下的摩谷,可以说完全没有参考资料,因而就不能够弄清楚当时的严復先生,究竟是上海复旦大学的校长呢?抑或教授呢?据一般人说,复旦的前身,本是震旦书院,到后来才分为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又据万慧法师的窗友,前教育部长朱家骅及邵力子等人与法师往返的信件中说,是在光绪三十年在上海同济大学与万慧法师分手的。
  万慧法师在这一时期还有他的哥哥谢无量先生,亲身参加了推翻满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的核心领导组织——同盟会。试想想看,处在外国列强与本国封建主义两座大山镇压之下的民族革命运动,摆在面前的问题当[10]然是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在这一时候的既要寻求新的思想知识,又要振兴弘扬[11]千年佛教,收集散失典藉而大名一时的杨文会先生,弘扬天台教观的谛闲法师以及弘扬贤[12]首教义的月霞法师等,在同期内都在上海、南京、安庆等处弘化,万慧法师都曾先后得以亲近讲席。试问在这[13]样思想粮食缺乏的状态中,如万慧法师这样一个有为的先进知识青年,当然正在如饥如渴的[14]寻觅着前进的方向和出路。这正如著名的中国古典历史学家、佛教禅学研究者、浙江大学校长马一浮先生在万慧法师塔铭后记一文中叙述这一情况道:“宿因薰发,志乐外方。爰剃发于成都大慈寺,受具戒于贵州高峰山万华寺。旋游印缅,尽形为法……”然而这座成都大慈寺的古丛林,正是我国唐代[15]高僧玄奘法师出家受戒的圣地。似此,万慧法师在出家后不久,就毅然发起勇猛精进的道心,追赶古代先贤西行求法的踪[16]迹而万里长征了。追忆起前人的这些事迹来,都不是完全出于无因的啊。
  当二、三世纪之际,我国东晋时代的法显法师,就为了我国当时传来的戒律典籍不够完善,因而发愿西行求法。又到了七[17]世纪的唐代的玄奘法师,是为了寻求唯识学派的《瑜伽师地论》(又名《十七地论》),而发愿西行求法的。晚唐时代的义净三藏是为了我国所传来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的不够完善而发愿西行求法的。东晋时代的法显法师,在自锡兰岛(古名狮子国)乘船归国的途中,遇大风浪把他吹到美洲的墨西哥去了,因而早有人说,最早发现美洲的,并非十五世纪的意大利人哥伦布。
  万慧法师在印度恒河流域的本纳勒士(古名加斯国)梵文学校求学,处在这种度日如年的热带烦燥苦闷生活中,他忽然听到了震撼世界的苏联十月革命伟大胜利,于是使他从涅槃[18]天国的蜜梦中,一跃而回到现实的人间世界来。(这是万慧法师在荼毗法语中所说的话,大意是如此的吧)从此之后,他就离开了本纳勒士学校,而到加尔各答。到[19]当时英国政府在印度殖民地开办的亚细图书馆作整理中国图书的工作,而主要[20]的是作书籍的内容提要,然而必须写成英文,以备英国人观看。这种工作,万慧法师做得时间颇长,而且成绩很好。甚至一九二一年以后到仰光大学工作,他还在继续着这种书籍内容提要的工作呢!
  在这段时间,有个英国人鲁士教授,跟万慧法师学习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字,经过数年之后,鲁士教授通晓东方历史,这就是跟着万慧法师二十多年学习出来的东方历史专家鲁士先生了。其次是罗迫逊教授,据说他是个法学家,喜欢向万慧法师探讨诗词,所以脍炙[21]人口的《唐诗三百首》,他与万慧法师合作用韵语译成英文,在第二次大战前,颇博得一般爱好东方古典文学艺术的人士的传颂呢!其次法国人、德国人跟万慧法师学佛学,甚至专门研究[22]禅学和密咒学的人都有呢!万慧法师精通了梵文(山斯克力)、印地文(相似我国的白话文)以后,还用过一番工夫学习研究《梨俱吠陀》、梵文记等古典印度经籍。据他说,这种古籍是产在纪元前三千年至一千年前的东西,如果用句现代社会科学的话来说,就是印度的氏族制的时代,而这时印度的种姓制度,都还没有确立呢!古代的婆罗门教,就是在时代的国家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民族的宗教,由宗教把身份制度绝对化。例如古代印度伟大的叙事诗《罗摩耶纳》,就是从神化来神圣化和永久化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姓的成立和其存续的。相传婆罗门由梵的口而生,刹帝利由肩而生,吠舍由跻而生,首陀罗由足而生。然而四姓不是意味着社会科学概念上的阶级,这是由于生产发达,牲畜农业之外,还有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印度的身份制在其中存在着有多量的氏族制的性质,婆罗门是还没有和前时代贵族的身份离开的专营宗教祭祀的特权僧侣的身份;刹帝利是参加战争与政治的王侯贵族的身份;吠舍是农民手工业者的身份,大多数是奴隶。铁在这个时代的使用发达,生产也表现显著的进步。到了这个时代的后期,与王侯贵族相并列。还有商人的跃进,金银宝石、土地家产、车马奴隶和家畜等,在东方印度社会中,特别由于生产的发达,与分工的发达,农林公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崩溃,但整体上似尚坚强的存在着。上述这个时期过后,就是耆那教与佛教的兴起时代了。
  万慧法师他研究了佛教产生以前古代印度各种哲学思想以后,才着重来研究佛教梵文典籍的各部派学说。他终于对禅学发生了无限兴趣,因而不仅读了禅经语录就算了事,而认真的郑[23]重其事的在身心上放下了一切来真参实究做禅关的工夫,所以每天除生活琐事外,必规定下一段时间来做禅关静虑的工夫,直到老来都没有改变过这一课程。所以他临终时正念他明,而且奇特的在数月以前就预知时至,嘱咐一切,连圆寂的月、日、时辰都分明地说了出来。当时我还以为他老人家在和我们开玩笑呢!我们千万个不幸,才出生在斗争坚强的这个五浊恶世。那么象万慧法师这样为人一生到了生死关头的紧要时刻,终于能够得到这样的成就,这真是甚为希有难得的。
  丁巳年六月十六日到二十六日陆续写于病中
  附记事两则
  万慧法师于贵州高峰山万华寺求受三堂大戒后,起单发脚到云南,经昆明到大理、保山、腾冲,再经千崖、南甸、野人山……等土司地,又到缅甸的八莫。在五六十年前的交通条件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万慧法师在昆明时,为了旅费问题,曾在[24]昆明翠湖的龙王庙开办过英文学习班,当时的学生中,有昆明名[25]人郑一斋等七人。曾因万慧法师西行求法志愿所感召因而集志为同行的道友,然终不能冲过种种困难而各自解散了,最后只有法师一人完成了这种宏愿。
  当法师抵达大理府的下关时,云南腾冲名[26]人李根源镇守该区,法师就到该营房求见这位长官。因听说这位长官已皈依了鸡足山祝圣寺的虚云和尚,而万慧法师此时又是发足自祝圣寺的。求见的目的,当然是找点路费之类的办法,不料守营的士兵通报后,出来答复[27]说:咱们大人不见你。万慧法师只好默念闭口真言,回头便走。既是个行脚的方外人,无权无势,又有什么办法呢?不料事隔三十年后,万慧法师住仰光时,李根源的儿子,抑或亲属,访问了万慧法师。接谈时,谈到了三十年前的这段趣事,无不满堂哄笑。后来他回去提起这件三十年前的小事来,[28]根源翁还兴趣十足的赋了一首五言律诗加上短叙,用宣纸写了寄给万慧法师。这首诗在日本南进时,还在法师的文件中看见,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泰山立当面,终恨眼如盲。其它诗句是没有印象了。
  (二)、从研究古代甲骨西夏文字到创造拉丁化中国新学
  在这一时期经过了祖国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华侨的思想也跟着提高了不少。为了传播祖国文化,缅甸华侨也在酝酿着开办一所具有规模的华侨中学,这种倡议,终于得到广大侨胞的大力支持。由华侨巨商曾妈(女庇)捐献土地以为校址,开课时并向中国教育部聘请教师,经当时的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之介绍,聘万慧法师为仰光华侨中学的英文教员。这时法师住在一零五条街的拉巴斯第,已接近大湖边了,我国有名的文学家艾芙(即汤道耕)这时期就是跟法师住在[29]一起的。万慧法师留印时期,有位法兰西亚力山大女士向法师学习汉语汉文,该女士信佛笃诚,且对佛教中的密乘尤感兴趣。后来由法师介绍到中国各地参观访问,得谢无量先生及北大教授许秀上先生的协助,一切都很顺利。前后历时十七年始回国,归途仍经仰光,又得与法师会晤,畅谈参观访问经过后,将在中国取得的古籍碑帖等文物赠与万慧法师。
  这时万慧法师正在思想矛盾万分,也就是说他的理论始终没有得到与实践相结合之际。同时也正是处于思想痛苦连天之际,而现在又无意中得到这批文献资料,真是欢喜非常。总而言之,又可以在这上面来消磨时光了,而法师对甲骨文、西夏文的研究,就是从这时[30]期开始的了。
  甲骨文是我国原始社会产生的文字,就是好古如孔夫子,也未能完全搞通。它是渔猎时[31]期人们推算吉凶和猎取食物时的一种卜词,也是记录重大事件如祭神战争或猎获物的文字,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西夏文是我国唐宋时代,我国西北的一小国所用的文字。西夏本姓拓拔,唐赐姓李,册为夏洲节度使,宋时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这种西夏文字是仿效汉字而形成的,也如朝鲜、日本文字是仿效汉字改造的一样,当然是[32]比较汉字更难懂的文字。现在我们要谈谈万慧法师研究了甲骨文与西夏文以后,他的见解究竟如何?我们可以说,他更深一层地了解到汉字的底蕴,它是一种难教难学、难懂难写、难读的最奇怪的象形文字。所以万慧法师常常叹息道:我们的祖先什么都发明了,就是没有发明字母,因而一直沿用着这种难学的象形文字。而自古以来都是在这种象形文字上变花样,诸如真、草、隶、[33]篆,甚至简笔字等,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总之是难学难认、难读难写的一种文字。我们必须知道,要把这种文字学通,起码也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呢!试问今天是什么时代?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子孙,要紧的是学科学、学机械,努力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把学文字的时间尽量减少,把文字尽量简易化、科学化,用这宝贵的时间去学科学,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够在短期内迎头赶上世界科学的先进水平的。
  记得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他的一个学生在华侨报纸上发表了一首五言古体诗,题目是“万慧法师来名信片嘱讲拉丁化新文字”,书作五古復之,只求达意,工拙不计也。(笔者按:此时黄绰卿君在华侨中国日报上发表“万里行”的长篇旅行记和创办仰光南侨图书印刷公司。)
  兹重录绰卿戊子岁暮感怀五古后一段为改数句如下:“(万慧)文字改革倡,拉丁拼音易,工农会联络,手段必须治,文盲国内消,世界解放义,所说符所书,锋利将无比,启蒙原子能,非反钝刀试,文运与政通,民共开翘企。”试看以上短短的这几句诗,就能明白中国文字拉丁化的重要意义了。几十年来,万慧法师讲的头头是道。因为这其中他从汉字的起源甲骨、钟鼎、篆、隶、楷、草等的沿革体系彻底地研究过,从而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奇怪、难学、难写、难读的一种文字,如果再沿用它,那就深深阻碍着我们国家民族的前进道路。这种理论在万慧法师中年以后的三四十年的生活中,他真的不唯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了。因此,他花了长期时间来著作:《方音汇》、《北方语拉丁化字典》、《厦门语拉丁化字典》、《客家语拉丁化字典》,《方音汇》与《北方语拉丁化字典》这两部著作,他算完成了他一生在文字改革上的愿望,可是《广州语拉丁化字典》、《厦门语拉丁化字典》、《客家语拉丁化字典》这三种著作,因为他晚年以来,长期的山居野处,取材方面十分困难,因而久久不能成功,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可是这三种文字的创造,他都把它严格的立出了方案来了。他注意研究这三种语言,历史也是很久的年月了。很多广州[34]籍、厦门籍、客家籍的华侨很奇怪这位外江籍的老法师,怎么能懂得这么多的方言土语呢?事实上还不止此,万慧法师素来对江南语言如上海、扬州、苏州、江北等地的方言土语,也在随时注意和研究的,他研究这些方言[35]土语[36],就是他会应用万国音标这种科学工具,所以在学和记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方便。
  记得我和他谈起过,他自幼学习英文和德文,英文是学校的必修科。其间又得这位前辈专家的指导,当然学得很透彻,这是不必细说的了。而德文是他在留日时代的必修科,因为他是在日本帝国大学学医的,医药名词往往是用德文来标记,所以在德文方面,他也下过工夫。况在中年,他长期地在加尔各答和仰光都多与欧人交往,学生之中也是各色各样,所以在[37]自然而然中,他不仅懂得各样文字,而且各种语言也讲非常流利。直到晚年,他还在学习俄文和俄语,手中常常拿着[38]屠格涅夫的《梦亭》、托尔斯泰的《复活》、《战争与和平》这些小说原文在阅读。这里还有一件趣事,就是他的缅人学生启莱(前任缅甸中央政治学校校长),因为要买一本俄文字典,其价值相当昂贵,因而不得不将其所穿着的漂亮纱笼脱将下来卖掉,好去买这本俄文字典。
  (三)、万慧法师对于“禅”的研究和实践
  “禅”是梵文“禅那”的简称,“禅”是印度的特产。在万慧法师一生的研究生活中,“禅”的地位放得很高,而且看得极其隆重。他说,在我佛如来当年时代,人的悟性很高,只需经我佛如来一言半语或轻微的暗示一下,人们就会得领会或觉悟。诸如我佛如来在灵山会上,将手拈起一枝花来示众,尔时百万龙天[39]都默然不知佛意,唯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了。这就是他当时懂得了我佛如来的真意,于是我佛如来说,吾有正法眼藏[40],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之法,今付与汝,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41]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42]何曾法。又如我国的六祖惠能大师,偶在路听见客人诵《金刚经》,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文时,他马上得到领悟,从此就入于解脱之门了。可是后来人的根性不同了,悟性迟钝了,所以不能不提出公案、参话头呀,然而不必执定“无”字,或“万法”,或“须弥[43]山”,或“死了烧”等。或参究念佛是谁,险守一则,以悟为期,所疑不同,悟则无二。又赵州从[44]谂禅师示众云:汝但坐理究看,二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又云:四十年来,不杂用心,除二时饭粥是杂用心处。又如鹅湖大义禅师垂诫云:莫只忘形与死心,此山固难医病最深,真须提起吹毛利,要剖西来第一义,膛却眼兮剔其眉,反复看渠是,若人静坐不用功,何年及第[45]悟心空。又如永明寿禅师垂诫云: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饶未明道眼,自然成净身,若逢真正导师,切须勤心亲近,假使参而未彻,学而未成,历在耳根,永为道种,世世不落恶趣,生生不失人身,才出头来,一闻千悟。
  佛学自汉代陆续传入中国,其中经过千几百年的传持,在先有它的翻译时期,中国消化时期,然后到了开花结果和成熟时间,禅学当然也经过了这些必须的阶段。即如五代时期的菩提达摩禅师,最初传来的禅法,是根据《楞伽经》的经教理论来传受的。这种学说经过了几百年,直到六祖惠能禅师,就是如同迁移一棵果树木树一样,然后经过土壤培植,生根发芽,然后才能开花结果,直到成熟。禅学的移植也当然必要经过这些阶段,才能在中国成熟。释迦世尊的佛学,尤其是禅学,它在印度本土经过二十八传到菩提达摩,而达摩传来我国,经五传而至六祖惠能禅师,到了这个时候,中国一切的机教都成熟了。所以,禅学乃得大弘于中国,于是成为中国人的学说了。然后又分枝发芽,终于成立了五家宗派,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黄河南北,各地的大小丛林,几乎都完全是禅林,出家的僧侣,都完全是禅僧,就是一切的生活礼制,都是禅制,所以终日行持的五堂功课,都一贯称为“禅门课诵”。记得以前太虚法师有一句概括性的说法:“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意思大致如此,然文字不大记得清楚了)其次是中国各处的各山大寺,都称为“禅林”、“禅寺”,我们可以说[46]“禅”在中国,简直是遍一切处的了。还不止如此呢!就是中国再[47]传出去,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地的佛教,其禅风也可以说是一致的呀!甚至我国早期流传下来的四[48]书之一的《大学》中也有“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49]。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进道也。”如上所引述的这段话,不知是否受了印度传来的禅学影响?或者是道矣者;古今中印是一贯相通的呢!我们在这些观点上没有深刻的研究,因而不敢妄下断语。当然要是万慧法师在生之日,他自会将其中的始末,原原本本的分析清楚,然后断定下来,原因是中印古代的思想史,他是了如指掌的。但是我们似乎很早就见过“宋明程朱哲学是儒佛汇通”这样的话呀!万慧法师在他的日常生活中都是斯斯文文、静静寞寞的态度,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很有礼貌,因为这样,无形中感动着很多与他接近的人,这也可以说是他深受了禅风的洗礼后,表现出来的态度。如当日本军人偶尔遇着他,在这样态度感动之下,都无不鞠躬行礼的连说[50]:“艾梭是卡!艾梭是卡!”然后规规矩矩的立正站在一边,听从这位老禅师来慢慢地吩咐啊,更何况他平常应付的几句日本话就讲得流利。有些会写汉字的军人还在纸条上写着“敬祝老禅师健康!”不错,他真是一位不折不扣够资格的“老禅师”。无怪我们中国很久以来就流传着这样地一句话,“行也禅,坐也禅,行住坐卧体安然。”这样的口头禅了。复次,万慧法师的一生中,每每喜欢作诗填词以作为他苦闷时的消遣,更何况他平素对文学的修养有素,所以提起笔来,一挥即就,而且内容丰富美好。他的诗词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使人读了之后每每使人感到清新的禅味,这是读过他的诗词的人,无不称赞不已的,现在就手边可及者抄几首如下,以证斯言不谬也。
  (一)、宝井区区(凡下双虫)处裤,沙堆往往见新痕;
  赤珠想亦因人贵,引玉抛砖共粤魂。
  (二)、鹫峰经营数十年,谁知运去防空天;
  茅斋出谷三秋雨,未许霖铃铁马悬。
  (三)、高低山岭一湖环,健步难追铁板蛮;
  五日一墟称赶集,开门七事等云闲。
  (四)、国内新闻国外多,可能一气壮山河;
  逃禅未是当人急,要听平沙击壤歌。
  (五)、白石神龛袅篆烟,此中空到无边天,
  辞看电影非嫌贵,留取青光慰眼前。
  有关禅学的古今见解,他每每推重于我国浙江大学校长马一浮先生,然而这位长者也极崇敬这位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数十年来每有书信往返。记得在日本南进前几月,马老先生还有五十三首七言绝句和三首七律诗寄来,都是用一个三字韵一气呵成,几乎把禅学的有关禅学的典章都用完了,而且书法也很可观,都是写在五尺见方的宣纸上,可谓墨宝也。可这文件现在不在手边,因而无法引证。其中三字韵的意思,因为万慧法师在俗家是排行第三,谢无量是第二也。
  (四)、万慧法师的诗词创作
  万慧法师自幼饱读诗书,当然对诗词的创作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以后随着[51]他的年龄成长[52]思想成熟已后,他的诗词,也是别具一种风格的,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众不同。到老来他又感到诗的格律、内容和形式都限制太大,要把正确的思想和好的词句,用诗这样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不容易的,就是五古、七古乃至排律也是一样的困难,所以他喜欢填词,用长短句。自祖国“七·七”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出于自发爱国主义思想,他写了不少抗日救国的词章。只因日本南进,缅甸相继沦陷,在这期间,万慧法师从仰光逃出来,展转迁移,流离失所,最后逃到缅北摩谷,定居于耆阇崛。在逃跑期间,为了减少麻烦和小心自卫起见,因而将所携带的有关抗日[53]言论的书籍以及这些抗日爱国的词章[54]通通付之一炬。万慧法师既于一九五九年五月一日劳动节示寂于缅北宝井之耆阇崛正信佛学社,以后经我细心检查,多数诗词都已散失无存了。现将仅存部分抄几首于下,以享同好。
  忆江南十阕[55]
  听广播,信息四方通,争战已平谁未了,饥寒孤剩刀锋,无地可相容。
  人在世,活得几多年,春去夏来秋又尽,酸碱甜苦一锅煎,冬筍辣椒便。
  谢少女送衣
  相合好,漫道我无家,岩谷早寒单褂薄,棉衫为上七斤花,身煖似偎妈。
  摩谷墟日
  山顶畔,到处有人家,墟集[56]看云出岫,堤行疑泛镜湖搓,忘却在天涯。
  弯曲路,荦确费攀援,田野四围山色里,鸡声一片竹林树,多应是桃园。
  鸦片好,宜少不宜多,三五口来驱病老,明灯高致中和[57],无镭看如何。
  诫友人
  烟係命,命理不由人,徐榻尚陈留下马,燕云初散待加薪,空手好难伸。
  枪炮弹,装配弹花新,花发竟言科学美,而今头上响花轮,花谢尽埃尘。
  书可读,有地做书堂,难得少年温古册,诗词歌赋细商量,先哲泪郞当。
  生长地,少小作摇篮,山色水光余印象,菱湖歌唱梦中谙,能不忆江南。
  所见四首
  翔云机构尽钩心,鼓荡音声遍屋林;
  富贵船宜天上坐,下民无计测高深。
  鱼鸟休言任跃飞,红尘尽有血光随;
  沸波电火弥空纲,六臂三头个个危。
  黑铅塗翅铝为身,砲垒高张速度新;
  造矢造函心血尽,沙场角逐竟谁仁。
  一千磅弹值多少,合市全城命几条;
  弹药厂中生意老,兵怜只见有人销。
  追忆避弹时二首
  不分夜雨雾,雷电响来踪;
  好似倒蕃暮,恰如泻笔筒。
  妇孙奔入洞,僧俗惧朝宗;
  战战[58]兢兢地,回头可相逢。
  残生幸不死,或恐要遭殃;
  肌脑毒随发,压埋榨似僵。
  有时肉挂树,会遇血涂墙;
  咇咇叭叭下,身家一命光。
  送别刘肇章居士二首
  几朝元老未灰形,六慰三宣钵与瓶;
  避难人归春昼永,迎新节至佛龛灵。
  神仙本是身中秀,浊世其如目不丁;
  呵冻作书当壁挂,崇山峻岭似兰亭。
  骇人耳目是风轮,雷部天尊头上巡;
  蜡烛穿心还堕泪,香炉绝焰更飞尘。
  铁花蓛蓛寒岩落,白日昭昭华屋新;
  气态万千说不尽,幸逢斯土共斯民。
  登望光台五律一首
  习习谷风至,沉沉露不开;
  邻流茅舍汶,荡岭白云回。
  地湿滋芦苇,岩枯现壑隈;
  山寒冬又尽,独上望光台。
  七绝一首
  望光台上望光台,摩谷冬风扫石堆;
  南去北来春又尽,西方佛殿长青苔。
  摩谷遭际追忆
  古寺逃环击,墟场洞流江;
  燃烧筒子弹,披襟大王风。
  烈焰高千尺,镕灰遍九重;
  番僧(礻良)北斗,暴主娱西官;
  漫野惊鸿集,绿岩土宅蒙。
  油燃茅带露,化[59]草生风;
  电火[60]深窟,雷车响大同。
  天王掷[61]塔,太子惯抽弓;
  辟土新器[62],开科砺铁筒。
  言和知道歉,撞祸不求工;
  暑尾真萧瑟,留卫且首雄。
  前潮推后浪,胯下忽高峰;
  韩信烹何足,田横死尽从。
  古香见现色,旧史赖今通;
  忠孝何者[63],金银有是公。
  茫茫看宇宙,拍拍痛心胸;
  逝者如斯夫,当来信可宗。
  撤防欺四海,无水不朝东。
  以上这些诗词,都写于日军占领时期,或中英美联军克服摩谷时期。还有两首七律,也是沦陷中的创作,我从前将它收在井天诗文集里,现在也把它录出,因为当时是很心爱的两首呢!
  其一
  鸟散鸡飞事业空,茶山宝井遍饥鸿;
  身埋骨肉为黄土,手掖心肝作病翁。
  泪雨相关南北[64],无烟不断马牛风;
  悽惶暗淡都如此,犹恐月明是梦中。
  其二
  闪电包围战术奇,黎民从此了想思;
  共荣圈内同生长,独立国中且过时。
  耳目口三页须尽,油盐柴七慢开支;
  平居无奈凡尘念,徒忆当年马大师。
  当时缅甸华侨避难宝井两处的实在不少,有几个懂得文墨的华侨,不甘寂寞,时常吟诗作对,他们常常拿来万慧法师印证、求教[65],因而万慧法师当面和了这一首,大家都称赞[66]不已。
  泊罗怨逻北纪行
  雹击飞盖泥溅车裳迴历程肝腑心圻堠十首津梁探索过群古今记圈摧荣辱祸延戡防野人无据华表招来化鹤沙场鸣苦公栈行商坐贾牌戏球狂结欢联步孟厨弹铁[67]融座生春望极东郊南浦话乡情山色朦胧檐挂梧桐秋雨客等看迟早翻生岁寒同住
  上面这首词是万慧法师从腊戍寄来的,他自作注解,以释词意,现照抄如下:
  由眉苗到胶脉的路很不平,又遇下雨弹子,我的肝肠都被[68]车震荡弄翻了,到腊戍经过两道关卡,搜查行人武器,颇严,同时他们又怕共党。“圻堠”,烽火台也。“今古”譬如说,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何来?何去?何教?何党[69]?问中国人云:你是国民党或共产党?答:无党。官云:难道你父母生你下来,都没有给你一个党吗?“圈”是日本东亚共荣圈。“戡战”防共的事。“野人何知”就是中国石碣所载者,都等于枉死了,又招来多少游魂呀!“孟”是孟君。“融”是三国时的孔融,他常说道,只要坐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我就好过了。东郊迎宾,南蒲送客,是客栈老板和打烂帐的老乡所希望的。“梧桐秋雨图”,是中国画幅,借着描景,实则此间庭院并无梧桐也。我是到处被人赶走的,现在我不走了,要快快地望着穷人翻身,和他们像松柏一样,坚实地冬天咧!你以为如何呢?
  风流子
  欢迎第四批回国观光团返缅,并谢陈兰生词长殷勤之意
  六十九人去仍欢迎六十九人回望故园飘渺天安门上善财楼阁弹指都开人如海红巾飘白鸽领袖立中台解放声高援朝战胜弟兄民族欢跃如雷
  是红场喇苏联境亚洲地移来且把覊情长恨掘地深埋便和他站起椰林夙好仁风摇扇邻谊乖莫教耆阇掀动猿鹤惊猜
  经过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民觉悟提高大有不可抑止之概,而远居异地的华侨,岂能例外,所以各地的华文报纸刊物,真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在各侨居地出现。万慧法师的诗词创作,也在这些报刊上不时出现,因为这一时期在各方面奔走抗战事业的工作同志,都闻万慧法师护教爱国、诗文载道的大名。每有机缘会面时,无不向他索题,他也是信手拈来,逢场作戏,无拘无束的应酬。当然有时留下了底,有时根本也没有起稿,总之是随随便便地就应付过去了,因而到他圆寂以后,想来帮他收集遗作,就更困难了,何况我今天僻居山野之中[70]的宝井,困难就多了。上面就所及者抄了他的遗诗十五首,词共十一阕,其中有些在中国佛教协会编印的《慧业诗钞》中已经收集到了,尚有未曾收入的是在他的通讯中检出来的。万慧法师的诗词多数是应酬中写成,用辞造句以及典故都是有出处的,因为他是读过万卷书,走过万里路的人,多见多闻,饱经世故。例如我在仰光时,好几次将他的诗送到报馆发表,编者有时不明白他的词句的意思,随便改了他的词句,经他发现,都非常难过,来信叫我以后不要将他的作品随便示人,以免被人莫明其妙地改了他的词句,使一篇美丽的诗篇,增加莫明[71]其妙的污点,以至人看了心里难过。当然他在诗词的修养是很高的,而且常常喜欢用些方言土语,甚至一些外国语,骤然一看,都不知其底细,经过细心推敲,然后才能发现它的美妙处来。现在再抄录几首于后,试细心读读看。
  一九四九年祝国庆七律
  这首诗在报上发表后,曾获多人和韵
  湘灵锦瑟已今天,漫拟镕金续断弦;
  薄世几曾伤短祚,南洲络古忆华年。
  新波远播伊湄广,旧谊何时越陈坚;
  嶺菊横秋争解放,歌迴聂耳晚风前。
  “六·一”寄友
  箭逐西风逝水流,黄风翠竹只增忧;
  人生冠履勉为客,传舍钵囊远逊鸥。
  海浪难亲心浪阔,法轮未转食轮愁;
  自怜老病干戈里,满目凄凉六一秋。
  (五)、万慧法师对佛教中梵巴利乘的研究和见解
  佛教的传持中素有“大乘”、“小乘”和“显乘”、“密乘”以及“宗下”、“教下”的分派。在两千多年的长时间里,各立门庭,各事其是,从来没有任何人或任何祖师协调过。而万慧法师五十多年的研究,他也认为不须协调,不过也有他自己的见解。如在梵文的见解上,他认为是一种很庄严隆重的传统,在两千多年的传持中,这里边出了不少[72]顶天立地的伟大人物,这些人物的智慧天才,依据他们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抽枝发芽出不少创作和思想。在佛教发源地的印度,如龙树马[73]鸣,无著世亲[74]。在我国的如天台贤[75]首,玄奘义净[76],都是一代的法门龙象。何况再[77]由我国传出去日本、朝鲜、越南等地都有高僧。我们今天把如许的的经论汇集起来,真可谓千经万论,成为智慧的海洋了,更何况还有西藏、蒙古的经藉呢?无论任何[78]人要研读这些经藉,他所须要的工具,就得先要有梵文、汉文、西藏文,甚至还须有朝鲜、日本、越南、蒙古等国文字的知识[79]基础,方能够长期的研究学习这些浩如烟海的数千万卷大藏经呢!古[80]梵文产生在我佛涅槃后百年左右的阿育王时代,今日尼泊尔蓝[81]毗尼园释尊降生之地的石柱刻文,就是印度的古梵文,稍有不同于今的梵文,它相似我国的钟鼎或大篆之类。梵文是印度自古以来就有的字体,而梵的解释,就不易说清楚了,总之它将一切物质的产生来源都归之于“梵”。我们在前[82]面已经讲过,就是人也是由梵所生的,故印度的四姓制,当然也出之于“梵”了。所谓婆罗门由“梵”的口而生,刹帝利由“梵”的肩而生,毗舍由“梵”的脐而生,首陀罗由“梵”的足而生。这种传说,也如我国古人把一切归之于“天”的情形相似,而西洋人把一切归之于“上帝”也是如此。中国自汉代翻译印度佛教的经、律、论以来,直到宋末才停止翻译,其所译的根据,十分之九可以说是出于梵文典籍,只有极少数根据巴利典籍,这就是小乘的戒律一类。如晚唐时代义净三藏所译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及律仪[83]典籍,是锡兰岛所传者,这当然是根据巴利文典。其次是他所译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有的是根据印度尼西亚当时的佛教传持形式所译述,从此可证明,今天传伊斯兰教的印度尼西亚,在一千三四百年前,它是佛教最盛行的弘传地。况且外国殖民主义荷兰,根据义净三藏这总《南海寄归内法传》的叙述,在地下发掘出无数的佛教寺院和宝塔之类的古迹来,其中有不少大乘菩萨的圣像。因而万慧法师[84]常说:欧洲人士所加于佛教的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的名词,并不正确,今于地下发现者可见一般,试问印尼的地理[85]位置在什么方向呢?
  其次还有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来我国的柬埔寨高僧曼陀罗和僧伽婆买,也来中国翻译和传佈过佛经,这必然是由柬埔寨的巴利语翻译而来,因为柬埔寨所传持的佛教,是巴利文典的原始小乘佛教。
  根据万慧法师五十多年研究后的见解,他说“巴利”不应称为文字,而只应称“巴利语”。因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古代所持的《巴利语圣典》,在锡兰,就是用锡兰字母来拼写注释,在缅甸是用缅甸字来拼写注释,在泰国、柬埔寨,乃至我国的西双版纳、德宏泰族地区,也无不是用该地区的语言文字来拼音注释。从这些铁的事实[86]证明下,我们就可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汉文汉字的特点是象形,更明白的说,这是一种图画文字,完全同音声没关系。试看汉译的佛经,在中国是用中国语言来读它,在文字和三藏经文上,它完全是一字不差的汉字。汉字、汉文,这其中的道理,字是一个,而其发音是种种不同,这是汉字的特点。这里我们可以总起来说,汉字是有字无音,其主要者重于象形,而它可以根据各种语言来读它,而它可以发出各式各样的声音来。相反的,巴利是有音无字,它可以用各式各样的字母来拼写它,主要重在音声,所谓“以音声为佛事者”,此之谓也。以上所述,就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两种文字,其所传播应用的历史也很久远,范围也相当大呢!汉文、梵文虽奇特陈旧,可是时至今日还在应用,还在以它来著书立说。巴利语就不同了,从古以来,都把它当作圣典,当作佛语,只可用其他的文字来注音解释,而不能用巴利语著书立说。不过锡兰岛的《岛史》,是用巴利语写成的,这样奇特的两种文字,一直这样困难的流传到今天,也可以说是稀有的了。而从来注重巴利圣典的人,思想保守,眼光短浅,以至日常的生活方式,如衣食住都还保持着原始[87]的生活方式,更是真的稀有,真的难能可贵了。
  如此另一种眼光来看,这种生活方式,光头赤脚,沿门托钵,过午不食,三衣一体,少欲知足,生活在农产丰富的亚热带地方,当然也别具风味。它不同我国的大陆气候,人口稠密,生活坚苦,在佛教的传播中,因而另外形成一种僧人的生活方式。如万慧法师描写:“作食分明百丈规,丛林马祖至今危;收租置产出家事,方便下流不可追。”这是一个写实的例子。至于我们在标题上所标的“教”与“乘”是素来我国习用的说法,如天台四教(藏、通、别、圆[88]),但有的人称为八教,那就是加上(顿、渐、秘、不定)谓之八教;贤[89]首五教,就是(小、始、终、顿、圆[90])五教也,这就简单称之为“教”。“乘”当然是“大乘”、“小乘”,或者是“显乘”、“密乘”的称呼。天台、贤[91]首这两个宗派,是在中国产生的,是以中国人的思想、文字来研究印度所传来的佛教,因而佛教也变成中国人的佛教了。在学术思想上的产生和变动,古今都是错综复杂,而经过仔细探讨后,又觉得是如情如理的啊!
  (六)、万慧法师的翻译佛教问题
  在五六十年前,万慧法师西行到印度的时候,恐怕他确实是抱着翻译佛教的伟大愿望而成行的,无疑的,这是[92]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如同开始时我就提到过的,万慧法师在印度本纳勒士梵文学校学习梵文时,听见苏联十月革命成功后,这种译经的事,就跟着时代转变了。在万慧法师看来,中印文化交流在当前所需要的不再[93]是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所宣说的“如是我闻”的旧思想,旧文化的唯识史观的经律论了。而他在这时期所迫切需要的是唯物史观的政治经济学这类新论著了,以及我国历次轰轰烈烈的阶级斗争的新经验典籍。他就是在这个观点的差异上,慨然拒绝了在经济上支持过他的中国佛教居士们,希望他把我国汉译佛经译还印度,以报答反哺之恩的王与楫、陈汝定的要求,甚至希他为我国蒙藏少数信佛民族编写课本的朱家骅教育部长,他也同样予以拒绝。这样落后陈腐的意见,不调查当时的情况,只凭主观愿望去做的事情,他那时慨然拒绝是正确的。不过当时中国佛教居士王陈二公闻我国素来信奉传持的《大佛顶首如来密因修证了义陀罗尼经》(简称《楞严经》)为我国伪造议论,兹闻在尼泊尔有手抄原文流传,于是托万慧法师派专人到尼泊尔访取或抄录,以资印证。不知此事后来如何交代,在他的遗物中,也找不到答复的证据,将它暂作存疑,待后復查吧!佛经在中国[94]假借释迦牟尼佛的名誉而自己伪造产生的经典,这是事实,历代都有发现,这是举不胜举的事情,不过《楞严经》是否也出于这样情况下产生的,都待以后再证实吧!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虚心学习接受外来思想文化的伟大民族,这在一千几百多年继续翻译传播印度甚至西域各国的佛教经典文献方面,都明白可以看出,而何况这份文化遗产,数目相当大,经藉相当多,这在中外古今都是少有的。我们今天在汉文大藏经中可以看出,它共有经、律、论共一千多部,七千多件的浩瀚文献,这是值得我们保存爱护并慢慢研究学习的资料。
  总观以上所述,这份佛经的处理以及恢复梵文原样的伟大的中印文化交流事业,在万慧法师生活的年月里,都只见到炮火满天,饥荒遍野,还有什么时间来做这种工作呢?这种理想只有待“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人间净土”、弥勒佛下生的清平世界才能实现了。我想,万慧法师也必在这个龙华三会上,才能完成这一伟大事业了。
  (七)、有关佛教的哲学问题(答客问)
  在二次大战结束时期,万慧法师虽避居山区的缅北宝井,可是经过彼此传闻,不少学术界的朋友,都展转交递的同他通讯,而提出了不少问题请他解答。记得有一次他的故交友人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来问:为什么我国古代先贤已经倡导了仁义道德、伦理纲常等做人的道德标准,还要去苦心孤诣的穷追求什么长生不死呢?于是万慧法师对我说:这样有趣的问题,你来帮我对他解答吧!
  我是这样给他解答的:我国千多二千年的封建时代里,这个古老的大国,虽然它的土地广大,人口众多,可是它哲学的发展上,是片面单纯的。譬如说“天”这一观念,它的释意只是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虽然后来也把地上的统治情况反映到天上去了,因为有“九天玄皇”之谓,可是与印度的“天”的意义比较起来,那就差远了。因为印度的“天”,它有“欲界天”,也照样有这些重数,甚至还有“色界天”、“无色界天”、“非想天”、“非非想天”等的传说,总之与“九天玄皇”的诠释比较起来,在组织理想上,是不知丰富了多少倍。又如人所居住的地上,其下还有地狱,它有八寒八热地狱,是天上地下的人们,依照因果报应的业力报感而出现的,同时也是依照这些道理而有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轮回的思想,不知要玄妙多少倍。这也是我国的关于神、天的传说不如印度的完整玄妙的地方,这怎么能不使中国古代的人们及求法高僧们拼命的向西天求法取经呢?当然,中国在汉唐时代,无论领土疆域的广大,经济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往来,都是第一的。在我国民间流传着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是通过明清时代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来认识的。因此首先应该指出,唐僧(玄奘)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并非奉诏西行,而是“结介陈表,有诏不许”,别人都退缩了,只有他不恢心,单独一人偷出了境。(因为那时法令禁止出蕃的)一般称玄奘为唐三藏,而且误认为“三藏”是他的法名,其实三藏的原意是指经藏、律藏、论藏能够贯通了解三藏经典的和尚,才能称为三藏法师,况且在唐代称为三藏法师的有好几位法师呢!
  玄奘法师是我国古代的一位翻译家,他在印度前后逗留了十七年,精通梵汉文典和各种学问,并译出《大般若经》六百卷、《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大毗婆沙论》二百卷、《成唯识论》十卷,则更伟大的是他的述说。他的弟子窥基记载的《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他的这部书记述了七世纪时,印度的西域的一百三十八国,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这是今天研究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亚细亚古代史地的宝贵资料,而且是这些地方考古发掘的指南。
  一八五八年印度被英国侵占,素喜以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自居的英国学者,首先研究印度的历史、地理、民族和宗教信仰等。因此在各方面收集材料,于是不久在法兰西图书馆找到了玄奘法师所著的《大唐西域记》,经过研究后,奇怪玄奘在书内所述及当时的城市寺院等的记载,后来经过多次的研究和发掘,证明果有其事。最伟大者如那烂[95]陀寺之发现,其次是在佛陀伽耶发现了奇伟的塔庙,甚至塔碑也同时发现,上面还刻着中国文字,大意谓太宗皇帝皇太后谨遣僧怀问,为太宗皇帝诣摩伽陀国佛成道处,金铜座前,建塔一座,其风格艺术式样等,都与我国如出一辙。再其次是发现我佛降生地南毗尼,这里并发现了阿育王所建立的石柱,在上面所刻的文字是印度先期的梵文古字,成了研究印度古代的历史的宝贵资料,释迦牟尼[96]佛一生应[97]化事迹的八大圣地,都依据玄奘法师这部书次第从地下出土。于是当时强大的印度统治者,才知道这个一千多年前的支那沙门[98]玄奘和尚,这就好像马一浮老先生在万慧法师写的塔铭中所说的:“佛法初来,西域通汉,今也回旋,自华而梵了。”从此可知,要是没有法显法师的《佛国记》,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义净法师的《南海寄归内法传》这三部文献,在今天印度及阿富汗、波斯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对它们本国千余前的历史,就全[99]然不知了。而且在未发现这些文献及地下文时,连伟大的释迦牟尼是诞生在印度这一史实,有些研究者都还表示无根据,不能信以为真呢!
  (八)、万慧法师对书法、印章和雕刻的研究
  素常谈论万慧法师的人,都只知道他懂得好几国的语言文字,很少人知道他对我国的书法、金石雕刻、漫画、木刻等艺术有着深刻的爱好和研究。万慧法师的一生,虽然花了许多时间学习外文,但他对我国各代的名人字画,还是很感兴趣的。故然他深深知道这种方块文字的艰辛滋味,而极力主张汉字拉丁化,这样才能达到文化普及的目的,但中国的书法如果把它当作一种艺术鉴赏,那是有它的一定价值的。万慧法师在篆、隶书法上,也下过不少工夫,所以他能够鉴赏古代书法家的作品。同时自己也抽出一些时间来练字,这当然没有达到书法家的堂奥,因为他五十多年侨居外国,主要把时间花在学习外文上面,可是他的八分书法,还是可观的,爱好书法艺术的人,鉴赏之后,无不称赞不已,我们一见就知道他是临摹过汉碑的。
  他喜欢吟诗和填词,在他得意和高兴的时候,就用行书或八分体将他所吟的诗或词,随便写给朋友或向他索取纪念品的人留作纪念。和他来往过的华侨或偶尔留寓的人们,是有不少会保存着他的诗词和墨迹的。
  其次是他雕刻印章的艺术,许多文化界和商界的朋友,都以保存着万慧法师替他们刻的印章为荣。不错啊!万慧法师的一生,专门在文字上用功夫,从古代的甲骨,乃至相沿而下的篆、隶[100]等书法,都花工夫研究,那末当然刻在印章上的字不致会弄错,况且他在刻工上还讲究刀法的艺术呢!讲到这里,使我深为可惜的是:他生前为我刻的“灵光”、“耶写”、“金刚智慧”几个四方印章,和长条的“识道居山”、“师证教行”、“妙香净境”等,都是刻在象牙或寿山石上的,都被小偷偷光了。现在把他帮我刻在长条印章上的一首词抄在后面,以为纪念。(这首曾发表在仰光报艺林上)
  绕池游慢送灵光同学远筹(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新居二载慢得过且过草就茅将洞里多年寒澈骨高台又星火惊惶峭壁樱花放应笑我赏共扶桑横天砲响穿林铳发不计空防阡陌芦波圃旁岩脚涌泉急墩据池塘抱甕浇来嗟茎劲四山谷青出滇苍要此间像样禅人锄生产风长祖国望深侨胞情重都好商量
  万慧法师每在一个印章刻成后,总喜欢将他自己所作的对联、诗词,或佛祖的机锋禅语,刻在印章的侧面,其字迹往往是小到肉眼不易看出的。记得他为我刻的“耶写”这方印章,是寿山石的,顶上刻了两只相追的野猫,令人一看栩栩如生,侧面即刻了绕池游慢这首词,连他的署名算上,共得一百零八字,其字体之小,可想而知了,为行书体,然很清楚,使人看后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实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不知今日归落何处?
  万慧法师是个浪漫主义者吗?
  万慧法师侨居在印缅五十多年,除了教书和为大学图书馆整理编辑图书和作书藉的内容提要[101]之外,也为一些有兴趣学习中文的欧西人士,教读中文和华语合语,有时华侨子弟开考大学者,也来找他补习英文,以这样所得微资,来补充他的日用开支。虽然处在这生活不十分优裕的情况下,尚时常要应付一些在生活上失业或走投无路的人,来向他想办法,求援助,这种事情在仰光及逃难到抹谷的日子里是常有的事情。由于万慧法师平时待人接物都是本着大慈大悲有求必应的准则,只要他有,绝不推委,都慷慨接济,这种情形,和他往来的人,都会知道的,我们系常所说的慈悲喜舍,万慧法师可以当之无愧。
  大概就在万慧法师这种生活态度上,普通人见了,都感觉莫明奇妙,于无可奈何之际,就得“浪漫”这两个字眼加在万慧法师头上。根据保罗尼西说:“浪漫只是弱者对于弱者不可克服的力量,所发生的强烈的可怜的反映而已。”像这话的意思,在万慧法师一生的思想行为上,是否会还有这种意识呢?依我在他的平素生活上所看见的,如好多次他将荷包里所有的钱完全拿出来,接济人了,到第二天发觉油盐米都用光了,没有钱去买了,于是他说:不要紧,把昨日的冷饭拿出来,渗上些冷水,再去煮成稀饭吃呀!渡过这一关,一定又会有办法的。或者有时他会这样的说:“近日来,身体不大舒服,吃多了,反而不消化,自今日起,必须打饿七,等七天过去了,身体上的一切病痛都会好了,不需要吃药打针呀!这个方法是我从印度学来的,千灵万验,而且几十年来,我都是用这个方法来治病。在这七中,实在饿时,只可喝[102]开水,不可吃什么东西,肚子里的一切害虫细菌,微生物,在七天中不得营养,都会死光的,这样身体就好了,百事大吉!”这些是万慧法师说的一套“打饿七”,不吃药打针,治病的万灵仙方啊!若有人说万慧法师在生活浪漫,那末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有如上所说的,诸如此类的情形了。
  尾声
  万慧法师传暂[103]付油印后,分赠远近许多友人,他们看后,都为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如说万慧法师一生的读书研究生活,这是中外佛门四众弟子、学者、专家皆知的事,然而他老人家究竟研究了些什么呢?这就很少有人说得清楚了。或者有的能够说出一些来,也只限于新闻杂志报章上见过,或者只是口头互相传闻的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而已。那么真正和万慧法师学习过的人,几十年来,故然不少,可是时间一过,就各走各路。佛说:众生依食而住。这是千真万确的事,一点也不差错。然而万慧法师尤其在晚年以来,避居缅北宝井之耆阇崛山中,我以因缘结合,患难相处一十七年,乃得朝夕相随,谈今论古,反而从困苦的生活中,生出无限乐趣来。许多走遍千山万水,还没有体会到的道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切实的解答,真是其乐融融。我本想以一段静静的时间,来为万慧法师写他的一生的研究事迹,无奈今年初生了一场大病,病得人事不知,可是我脑筋里总是放不下两件事:第一就是我讲了好些时,要为万慧法师修补耆阇崛及铸造佛像千尊,这个工程虽已将尽,然而一个纪念性的万慧法师毕生的研究事迹,我因同他共住了如许年月,自觉对他的了解比较全面,譬如说:万慧法师在学术的研究上,当然不能以普通一般之乎也者的学究和求神问卜的迷信家相提并论,他真的可以称为一位正知正见的和善知善识,老而精进的有道高僧。当然要写一本高僧传记颇要费些脑筋来思考,才能够完成的。无如我病了以后,病根总是没有消除,头脑总是昏昏的,而且四肢无力,要是这样因循下不写,那就恐怕自己死了之后,就不会有人这样全面了解万慧法师怎样对东方哲学内的佛教哲学思想,作如何正确的分析,对中国老庄孔孟思想作如何看法,尤其是我国古代文字的源流以及新文字的研究等这些问题,都没有作过清楚的交代。另一方面,当然我还不敢自信,对万慧法师研究的各方面十分了解,就以这样的见解来写万慧法师一生的研究,正如万慧法师生前好友陈兰生先生悼慧法师诗中所说的“著粪惭诗钗”,因为兰生曾在战前慧师刊印的一本《慧业精舍吟草》上作过叙文,这句话说明白一点,就是佛头上着粪了。佛经中也有类似的形容,小乘声[104]闻果位的阿罗汉,对我佛如来谈经[105]说法的情形如“有耳闻圆顿教,有眼不见舍那身”的态度。其意思是说,“圆顿教”是我佛如来对一类大菩萨法身大士的机感才能够演说的妙法,“卢舍那佛”是果报之身,也是为大菩萨法身大士的机感才会出现,而小果声闻是不会有这种机教缘分可以见闻听闻的呀!
  那么这意思就是说,我虽与万慧法师相处这样长久的时间,可是他所宣说的高深哲理,也只有程度高上如英人鲁士、罗伯逊教授,文学家艾芙,政治家起来等,这些程度高上的人,才能接受他老人家的言教。诸如我们这程度低的人是不能够领受的啊!又叫我们这样普通人的眼光和知识来瞻仰十地菩萨,只能够感觉着一切的一切都不可思议,又怎能上来胡说八道,乱叫一通呢?所以万慧法师一生的研究生活,如他对东方哲学内佛学的研究,他一生最重视的禅学参证,对我国学术的研究,对语言文字的研究,他的诗词的创作,这些都只能由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们去研究和批评,不须要我们来说外行语。同时也只有如此登堂入室的学人来说的话,大家才会佩服的啊!
  最后再重说一句,要是我不死,我一定要为万慧法师写一本传记,或者可直接称为万慧法师一生的研究生活,这就不再是大纲了。
  《慧业诗钞》跋
  万慧大师圆寂了,这在中国佛学研究界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损失!无论海内外,只要稍微关心佛学研究的人,在数十年来,都无不景仰着他的风范,这其中如蔡元培、许丹、王与楫、陈汝湜、马一浮、欧阳竟无、谢无量等,都先后为慧大师留印学习梵文的学费奔走过。当时的檀越中,有不少是文化界知名人士,如梁漱溟、周树人(鲁迅)、钱阶平、吴齐等,都是北京大学教授,为万慧大师每月学费的认捐者,直到后来,才为北大每季以二百元的津贴所代替。关于这件事的往返经过,在万慧法师的遗物中,至今还保存着一木箱文件呢!这些事情,若在山居野处的此时此地来看,只可作为一句笑话说说:万慧法师出身非凡呢!
  那么要是我们以出身非凡的观点来看万慧大师,那也是错误的,因为这样过于把他与世人隔得太远了。事实上,只要同万慧大师有过一面之缘的人,就会领略到他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无不平凡,并非不凡。如果你硬要拿吃斋把素,诵经礼忏等教条来为难他,那就是你的错误,因为慧大师本身是具备了正知正觉正信的条件,无论如何真理是不能随便被推翻的啊!可惜的是历来一些浅见愚昧之辈,就是以这些教条来为难他。据万慧大师本人及一些佛学界先辈说,当满清末年,慧大师在成都、贵阳、昆明等处,无聊之辈,总以“革命党”的头衔加诸慧大师身上,固然其主要原因是当时慧大师在这些地方开办过英文补习班,鼓吹过佛学要直达佛教发源地——印度,学习梵文、梵典,才能够比较研究,不违背时代潮流,若不如此,都等于隔靴搔痒,或天地悬隔,诸如这些,无不是促成慧大师早期[106]赴[107]印学法的缘起。是根本误会了慧大师正知正见的先进见解,当然正确的方面是在大师一边的。我们具备了这点起码的观点,就如同获得一把万能钥匙,可以不费多大气力,就可以了解慧大师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二年青壮时代所产生的诗篇。
  自一九二二年以后,慧大师返于缅印之间,拒绝了檀越朋友们的敦促回国做教授或翻译事务的要求。因为这时正是他的盛年,思想正在蓬勃发展的时代,对人生真理的追求,既达到了顶点,岂能完全满足于当时的所知,回国去瞎子牵瞎子,做个游洋的大法师,精神上的懒汉呢?当然苏联十月革命对他起了很大的影响,他从天国涅槃的研究中唤醒到客观现实的人间世界来,因而使他放下梵文梵典的唯识观点的[108]佛教,中观哲学的探讨,而从事英德文唯物辨证法历史观的科学研究。所以不费多大气力的,就能了解到慧大师一九二二年至一九四四年的诗篇。
  万慧大师在这二十年[109]中的生花妙笔,委婉曲折,逢场作戏的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可怨可恕的诗篇。而且这段时期中,慧大师远游了马来亚、新加坡、吉隆坡等处,接触更多海外新事物及闻人名事,并且出版了《慧业精舍吟草》,及在报章杂志上发表了许多诗章。一九四二年以后,因日本南进,就隐居在缅北之宝井,直到圆寂,共经十七年,这就是[110]他的晚年。在这艰苦的岁月里,姑无论日军的残暴统治或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海外的白色恐怖怎样可怕,慧大师仍本着大无畏的精神,写下了不少歌颂光明的来临,咀咒黑暗将尽的不朽诗章。
  万慧大师在五十年侨居海外的生活中,非常客观的分析了祖国人民历次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本来他是一个出家的方外人,尽可不必关心这些国家大事,政治斗争的,只因处于侨民立场,在日常生活时里,国民外交中,又怎么能对客观世界事事物物的变动,不顾一切地闭上眼睛来象睁眼瞎子般的吟诗作对呢?既然如此,那就是我们世尊生在这个时代,同样也会高呼人民解放斗争万岁的。所以慧大师自一九二二至一九四一年,甚至直到祖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二十年中,大无畏反对制度、旧礼教,有了更进一层的认识。所以无论[111]他的出身虽是官僚大封建家庭,而他能够始终没有对这个过了时代的旧制度[112]、旧礼教发生过丝毫的依恋和妥协意向。无时无地总是斩钉截铁似的“不唯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书”地无情的在祖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写下了这些品质优良的诗章。本来祖国在这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象慧大师这样精通世界大势、满口洋话、学识渊博的名僧,随时随地都有被名利与金钱诱惑,被敌人拉下水去做反动走卒的可能。然而他能自甘淡泊,苦苦吟诗作对,这一生清苦的研究佛学的生活,这些都给我们的民族,尤其是我们和尚中的同参道友,遗留下一个多么宝贵而庄严的榜样。
  远在一九二二至一九二四年这段时期,慧大师的同学,国民党教育部长朱家骅,曾银信寄来,请慧大师回国服务,不宜长期飘流海外,然而他终以一笑置之。复次,我国久悬新教运动的太虚大师,得最高当局的同意,泛洋欧美,以慧师语言流利,学贯中西,曾邀组团同行,慧师询以此行为君之佛教耶?抑或佈君之佛教耶?等戏语相质。
  慧大师数十年来对祖国政治制度的先进见解及所发出的言论和作品,正如同慢慢长夜中负责报晓的雄鸡。尽管按照着自己的天性,而丝毫也不留情的尽着自己的义务,而且也毫不犹豫天亮了对自己有何等好处。说到这里,或者有人会问,慧大师一生高呼革命,数十年如一日,大凡足迹所至,无不闹得满城风雨,为什么直到今天,不曾看见现实的成果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用列宁的一句名言答复,那就是“宗教是一朵永久不会结实的野花”,这是对宗教批评得非常毒辣而且又正确的一句金石良言。当然慧大师的一生,具备了正知正见和正信的条件,然而他重在数十年来的书斋研究生涯中,始终没有脱离唯心观点的佛家生活环境,就是这样到处以一个革命和尚的身份出场。因而限定了他的一生,只能够独立的做个精舍中的高僧名士,而不能痛快地成为一个言行一致的鲁智深,这的确是慧大师的毕生的苦闷。同时也可以说在这个苦闷孕育中,慧大师才会产生出这样浩浩荡荡地这许多诗篇。这些诗篇我们也可以把它当做祖国数十年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海外的一个镜头,而这也就是慧大师个人亲身经历所保留下来的最现实真切的一部史诗了。
  万慧大师的每一首诗作,都是完全心血共注地一件艺术品,非常细致而又各有一个境界的创作。正如同雕刻家所细心雕刻的一件花幡,很现实的反映了客观世界,将一切事物明明白白的陈现出来,任人批评和任人去采摘。正如同“国内新闻国外多,可能一气壮山河;逃未是当人急[113],要听平沙击壤歌。”这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慧大师的一生活动及生涯,如果以一个佛学中的一句来逻辑,那就是说,他有“信解”而无“行证”,又如果以社会科学来逻辑,那就是只有“理论”而无“实践”了,这该[114]是多么简明的剖解啊!复次,万慧研究方面,正如许君公遂在《慧业精舍吟草》叙言中所说:“……其学虽不止一端,俱不彰明,谨以诗闻,是岂微法师之不幸,实吾国学术界之不幸也。然法师已得禅定,具足[115]智[116]慧,不以致用介怀,但求神恩无碍,法喜充满耳!”又如陈君兰生在序言中所说[117]:“在此人欲横流之世界,而欲乐道潜形,作一遗世独立之学者,在事实上万不可能,而况上人所为者,又属于纯粹的形而上学,无当于凡夫功利之见者哉?余与上人交游久,深羡其治学之精神。窃谓上人,不仅佛氏笃诚信徒,乃佛门一卓越之学者,若令生于古代,则为法显、玄奘,生于欧洲则为菲德立、马克斯、塞勒。上人之本愿,为继往开来之佛学者,而非文采风流[118]之诗僧。若以佛印、八指头陀、曼殊拟上人,则非知言。”这些诗篇序言,虽对大师研究的各方面都有所述及,但是仍感觉得不十分明确,在这里不妨补充一二。
  慧大师关于中国文字问题的研究,他是从甲骨、钟鼎、篆、隶、楷书鱼贯而来的,他最后得到的总结是:“文字改革倡,拉丁拼音易;国际文坛珍,同代象形弃;农工会联络,手段必先治;文盲国内消,全世解放义;所说符所书,锋利将无比;启蒙原子能,非仅钝刀试;文运与政通,民胜开翘企。”这些都是慧大师对于中国文字多年研究中所得到的见解。并且是从简明的几句艺术语言,直截了当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来,作为中国新文字革命运动的理论前程。
  复次,慧大师是五十个戒腊和尚的上座长老,又是精通梵汉佛典的耆宿,他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远参深究,他最终的见解是:“信教自随识字,反宗教亦自由生,中充外实须成[119],做样装模总不行!”又说:“禅理搞成心里学,数他人宝有何乐!二千五百年今日,下意识兮莫把握!”我们从诸如这些言句来看,更足证他是一位理事圆融、宗说兼通的高僧大德啊!
  复次,是有关慧大师的著作和翻译文献,这当然是丰富的了。诸如早期在留印时代为上海时事新报所写的通讯,每月都有十篇以上刊登,还辟“印度专栏”,稿费的收每月都在六七十元。还有KumsmanbarghdianBuddnin的中文翻译在上海出版。诸如这些文件,在此时此刻的我们是无法找到了。复次慧大师为北京大学翻译的经论及咒释,同一时期为世界佛教居士林与上海佛教居士林所翻译的经论和咒释,我们都无法得览。盖法师素性,一切有所作为,都当作游戏神通,做了便了,那会顾得留下什么底稿和样本呢!复次是大师在仰光大学图书馆工作及英人鲁士教授研究东方历史,这是他一生中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还记得日本南进,大师从仰光逃到抹谷来避难的时候,他很愤怒地对我说:“红毛鬼子真是一根肠子通屁股,连弯弯都不会转,我在仰光大学做二十七年的工作,那份图书提要是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来的,临走时我要一份随身带走,都要经过英国上级批准才行,在这兵荒马乱的日子,那能等待这么斯文。看啊!现在这堆烂字纸,不是成了愚昧人的揩屁股纸了吗?”由此可知,大师这份心血结成的文献,当然是无影无踪被毁灭在二次大战的仰光了。
  关于大师的早期著作或译述,尤其是有关印度问题的佛教问题的方面,是由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月刊或季刊上发表的,有时发表于上海居士林的专册,当然也是无法看到的了。现在我们在这里为慧大师保存的稿件有“:《方音汇》、《中国北方语拉丁化字典》、《甲骨文字研究》、《西夏文字研究》。我还以为最宝贵的是慧大师四十八九年侨居海外的一部日记,这部日记可说是大师本人的一部编年史。关于大师的这些遗作怎样处理呢?我认为先把诗词整理出来,至于其他作品只有留待将来另觅园地了。
  现在这里所刊印的诗词,是慧大师多年来集存在一箱字纸堆中抄录出来的,其中最后十年里的一小部分,是大师游化暹北时,与我的通讯中抄录出来的。当然大量毕生所写的诗词很多,这只有希望他生前的朋友,多多帮忙收集,以期完成这一文艺事业了。
  一九五九年缅历点灯节后十日
  灵光多杰耶写
  于缅北宝井耆阇崛山中
  为万慧大师封龛法语
  名都宝井能到,此去何时再来?
  恭维
  万慧大师,示生震旦,远参天竺。毕生研究,两袖清风。精通三藏,学贯亚欧。华梵琅函,瞭如指掌。东西科哲,普善融圆。侨居印缅,五十载。示菩萨相,作游戏神通。诗文载道,足遍远洋。稀年将屈,止于宝井。远抛尘世虚荣,集万法为一念。故能预知时至,脱却色囊。即心是佛,即身成佛也。
  (良久云):
  师真逐邈,三界无著;
  拟如按排,知君大错。
  虚劳指点,何处扪摸;
  要识师真,乾坤廓落。
  封!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七日(三月二十日)卒
  于五月一日(三月二十四日)停龛于耆阇崛后山
  为震旦高僧万慧大师荼毗法语
  白马投荒示吟身,今于红炉辨伪真
  恭维
  现代高僧万慧大师,逊清之年,远参天竺。誓追玄净,祗园鹫嶺。跋涉朝礼,菩提鹿苑。研习梵经,久尔陶[120]醉于唯识法相之中,忽遇十月之变,乃慨然放下极乐涅槃之探求。建立人间净土之信仰,行化印缅之滨榔。接引华侨子弟,于人不分黄白黑色。地域岂计欧亚东西,凡所来求,无不满愿以去。真正达到了实事求是,毫不自以为是,或好为人师之境界。此即是最上一乘之妙道,实际理地之佛法。自然远非徒托名食利,大事已毕,乃择于释迦圣诞,四月八日,四众弟子,恭送万慧大师应化之身,从火光三昧中,得大解脱。
  (良久云):
  久参西域五十年,戴月披星步古贤;
  财色虚名置度外,律禅净土存心田。
  华梵琅函众义汇,东西科哲广融圆;
  今朝忽会本来意,直下承当大觉仙。
  烧!
  一九六零年庚子岁四月八日
  比丘耶写
  震旦高僧万慧大师舍利入塔法语
  运转珠迴佛祖言精通犹是污心田
  志驴只解长春未何得风流万古存
  恭维
  万慧大师乘大愿轮,悲智双修。行化西域,游戏人间。谁拟安排,无不大错。诚如来出世[121]本旨,实祖师西去之心愿。今者大事已毕,果满功圆。四众弟子,无不仰慕之至!乃启建无逢浮图,于缅联宝井,鹫峯脚下,耆阇崛前。具青龙白虎之向,成背山面水之量。遍地宝沙,五光十色,清凉胜境,殊胜希有。今朝敬奉慧翁大师居此,胜专伏愿:
  山门清净佛法常兴
  九界众生同圆种智
  一九六零年五月九日庚子年四月十四日
  --------------------------------------------------------------------------------
  [1]原本作“末”,今改之。
  [2]原本作“忘”,今改之。
  [3]原本无,今顺文义所加。
  [4]原本无,今顺文义所加。
  [5]原本作“勒”,今校改之。
  [6]原本多一“言”字,今校删之。
  [7]原本作“二”,今依文义改之。
  [8]疑脱一“不”字,今加之。
  [9]原本作“供”,今改之。
  [10]原本多一“当”字,今删之。
  [11]原本作“挥”字,依文义似乎也能通畅,但改作“扬”字似比较妥当。
  [12]原本作“玄”字,今依文义改之。
  [13]原本无“这”字,依文义加之。
  [14]原本有“正在”二字,疑多余重复,今删之。
  [15]原本作“伐”,疑笔误,今改之。
  [16]原本作“足从”今改之。
  [17]原本作“四、五世纪”,与历史不符,今改之。
  [18]原本作“柈”,今依惯例改之。
  [19]原本无“到”字,依文义所加。
  [20]原本无“要”字,依文义所加。
  [21]原本作“制”,依文义改之。
  [22]原本无“究”字,疑脱落,今增加。
  [23]原本作“镇”字,今改之。
  [24]原本无“在”字,依文义增加。
  [25]原本作“闻”字,依文义改之。
  [26]原本作“闻”字,依文义改之。
  [27]原本作“覆”字,依文义改之。
  [28]此句原作“后来他回去对这位三十年前的提起这件小事来”,阅读时颇费神,今依文义改顺。
  [29]原本作“有”字,依文义改正。
  [30]原本无“时”字,依文义所加。
  [31]原本作“的”字,依文义改正。
  [32]原本无“是”一字,依文义增加。
  [33]原本作“柰”字,依文义改正。
  [34]原本无“州”字,依文义增加。
  [35]原本作“语”字,依文义改正。
  [36]原本有一“的”字,今删之。
  [37]原本多一“在”字,今删之。
  [38]原本无“拿着”二字,依文义增加。
  [39]原本脱落“龙天”二字,依文义增加。
  [40]原本脱落一“藏”字,依文义增加。
  [41]原本脱落一“法”字,依文义增加。
  [42]原本作“亦”字,今依文义改正。
  [43]原本多一“弥”字,今删之。
  [44]原本作“西”字,依文义改正。
  [45]原本作“弟”字,依文义改正。
  [46]原本作“记”,疑笔误,依文义改正。
  [47]原本作“在”,依文义改正。
  [48]原本多一“子”字,依文义删除。
  [49]原本作“德”字,依文义改正。
  [50]原本无“说”字,依文义增加。
  [51]原本无“随着”二字,依文义增加。
  [52]原本作“长成”,依文义调整。
  [53]原本无“日”字,依文义增加。
  [54]原本无“词章”二字,依文义增加。
  [55]万慧法师以《忆江南》词牌填了四首十段词,第一段似乎缺标题,是作者未加标题,还是录者遗漏不得而知。
  [56]原本脱一字。
  [57]此句脱一字。
  [58]原本脱一“战”字,依文义增加。
  [59]原本脱一字。
  [60]原本脱一字。
  [61]原本脱一字。
  [62]此句漏一字。
  [63]此句漏一字。
  [64]原本脱一字。
  [65]原本无“教”字,依文义增加。
  [66]原本无“赞”字,依文义增加。
  [67]模糊难辩。
  [68]原本无“被”字,依文义增加。
  [69]原本作“堂”字,依文义改正。
  [70]原本无“中”字,依文义增加。
  [71]原本作“时”字,依文义改正。
  [72]原本重复“不少”二字,依文义删除。
  [73]原本作“鸟”字,依文义改正。
  [74]原本作“观音”二字,依文义及历史改“世亲”。
  [75]原本作“玄”字,依文义改正。
  [76]原本作“净义”,依文义调整。
  [77]原本作“在”字,依文义改正。
  [78]原本脱落“何”字,依文义增加。
  [79]原本脱落“识”字,依文义增加。
  [80]存疑。
  [81]原本脱落“蓝”字,依文义增加。
  [82]原本脱落“前”字,依文义增加。
  [83]原本作“义”字,依文义改正。
  [84]原本多一“法”字,依文义删除。
  [85]原本无“理”字,依文义增加。
  [86]原本脱落“实”字,依文义改正。
  [87]原本作“如”字,依文义改正。
  [88]原本作“园”字,依文义改正。
  [89]原本作“玄”字,依文义改正。
  [90]原本作“园”字,依文义改正。
  [91]原本作“玄”字,依文义改正。
  [92]原本无“是”字,依文义增加。
  [93]原本作“在”字,依文义改正。
  [94]原本无“国”字,疑脱落,依文义增加。
  [95]原本作“烟”字,依文义改正。
  [96]原本无“尼”字,依文义增加。
  [97]原本缺“应”字,依文义增加。
  [98]原本无“都”字,依文义改正。
  [99]原本无“全”字,依文义增加。
  [100]原本作“奈”,依文义改正。
  [101]原本无“要”字,依文义增加。
  [102]原本作“渴”,疑笔误,今改正。
  [103]原本作“赞”字,依文义改正。
  [104]原本无“声”字,依文义增加。
  [105]原本作“谭经”二字,依文义改正。
  [106]原本多“早期”二字,依文义删除。
  [107]原本误作“付”,依文义改正。
  [108]原本作“地”,依今日习惯改之。
  [109]原本无“年”字,依文义增加。
  [110]原本无“是”字,依文义增加。
  [111]原本无“论”字,依文义增加。
  [112]原本多一“度”字,依文义删除。
  [113]此句脱漏一字。
  [114]原本作“刻”字,依文义改正。
  [115]原本作“俱”,疑笔误,依文义改正。
  [116]原本多一“智”字,今删除。
  [117]原本无“说”字,依文义增加。
  [118]原本无“流”字,依文义增加。
  [119]此字模糊难辩。
  [120]原本作“淘”字,依文义改正。
  [121]原本无“世”字,依文义增加。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