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巍隆大道恢弘如来家业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唐明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巍隆大道恢弘如来家业——唐明邦
  中国佛教界正以蓬勃生机欢庆新千年新世纪的到来,为适应祖国大地一日千里的变化,高僧大德无不精进有加,力图造就享誉海内外的新世纪人才,高擎法炬,巍隆大道,恢弘佛祖如来家业,开创佛教鼎盛前程。苏州西园寺佛教教育研讨会的召开,实为开拓之举,为创办世界一流的佛学研究院,制定新方针,创造新经验。高擎法炬,珍惜佛教教育革新的良机
  刚刚跨入新世纪,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资讯时代。社会的转型,文明的昌盛,在中国佛教面前展现了繁荣鼎盛的新机遇。新机遇来自人们宗教意识的普遍高涨。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市场经济日趋繁荣,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城乡差别不断缩小,人民生活方式起著世大变化。中华大地翻天复地的大变化,是革命先辈梦寐以求的历史变迁。然而,历史的进步,不可避免地伴随著负面影响。打开国门欢迎海外投资,资本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随之汹涌而来。资本主义文化,表面异常温顺,善于投人所好,令人乐于接受;不知不觉间,以其血盆大口,日益吞噬著人们的肉体与灵魂。人们普遍觉得,社会经济建设、物质文明日益进步,而人间的父子亲情、夫妇温情、亲朋友情却日趋淡溥,乃至冷漠。社会上,个人主义得意洋洋,享乐主义横行无忌,拜金主义甚嚣尘上,邪教胡说猖獗流行,人们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中得到的幸福欢乐,不知不觉为苦闷、傍徨、冷酷、失望的阴影所笼罩。信仰危机和生态危机,同时降临世界。人们渴望从庄严佛国里得到心灵安慰,寻找一片安身净土,此种社会思想情绪,成为佛寺香火兴盛的契机。
  机遇固然存在,挑战亦甚严峻。涌向佛寺的信众,大都缺乏正信,引导他们皈依三宝,并非易事。他们皈依佛门,不纯是为了求解脱、了生死,不少人为逃避社会现实矛盾而遁入空门,身在寺内,心在寺外,五戒十善,六度、四摄,非所行愿。欲引导其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而献身,有赖高僧大德高擎法炬,照亮自己也照亮学人。
  当前佛教揭示的出世间的宗教旨趣,很大程度,同日益富丽的人世生活存在矛盾;无我为人的菩提心,同日益炽热的权利欲,矛盾日加尖锐。为适应新的社会要求,佛教必须实现现代转型,使佛教旨意为广大僧伽奉行,通过他们的行愿,在社会上展现佛教新面貌,在信众心中点燃法灯;消除人们把佛教视作消极厌世、重死度鬼、低俗迷信的错误见解。
  本来,佛教无我为人的精神,究竟如实的智慧,人间净土的行愿,是最易同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文化相协调的。太虚大师、弘一法师等上辈高僧的业绩,已作充分证明。当今欲使佛教作创造性的新发展,有赖大批新时代的僧伽共同努力,吸取佛教文化的精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发扬人间佛教精神,创立真正现代意义的佛教,“即人欲而向上,转烦恼为菩提。”为此,培养新世纪创造性高级佛学专门人才,成为佛教教育急须担当的历史重任。天赐良缘,佛教教育必有划时代的新发展。
  融摄善法、完善佛教新式教育经验
  佛祖尼山悟道后,传道方式有二。苦口婆心讲经说法,以教理开示如来,此其一;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修证悟菩提,此其二。教与禅途径虽别,归宿唯一。宗密禅师说的对:“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诸佛相承,根本是佛亲付。”(1)口诵真经,心修真法,两种悟道法门,两种教育途径。讲经说法,未始不重心悟;参禅心修,同时亦重学理,佛教教育方针,教、禅必相兼顾,各取所长,相得益彰。从来开宗传道的高僧大德,从教育上看,可教而不可必,可遇而不可求,端在各自精进,因缘造化。
  新世纪佛教的发展,有赖高僧大德,言教身传,不断提升僧伽文化思想素质,培养爱国爱教合格人才。太虚大师独具慧眼,发大菩提心,适应现代文化思想、世俗生活的变迁,竭立推行佛教新式教育,创办各式佛学院,延聘专家学者讲学,尉然成风,成绩斐然,留下丰富教育经验,值得继承发扬,不断完善。
  首先,精通三藏主要经典
  尊经读经,是前辈高僧的共识。佛经千万卷,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三藏经卷,浩然烟海,难以卒读,要在择其精粹,提纲挈领,心领神悟,不泥文字,提倡各有专精。无论专通一经,或兼通三藏,佛门专家博士,有赖佛门自创高等学府培养,难以假手于人。依赖普通高等学府,决非主要途径。佛学研究尤须开辟新领域,创立新理论,使中国佛学跻身于世界佛学研究前列。
  其次,熟悉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佛教传入中土二千年,同儒、道二家长期共存,兢长争高,相互吸取,彼此涵摄,逐步融通,铸就辉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佛教中国化,经历了漫长历程,产生了许多杰出的高僧,撰著了不少划时代著作,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发挥了深远影响。《肇论》的产生,佛教哲学紧密同道家哲学融通,神学与哲学结合,般若中观缘起性空之义同老庄玄学有无体用之论融洽为一,建立了佛教哲学本体论,奠定了佛教中国化的第一座里程碑。《大成起信论》出现于陈隋之际,至唐代而广播中土,将大乘教义与中国传统哲学会通,吸取《易》、《庸》、老庄的辨证思维,阐发佛教“二而不二”的思辩哲理,将中国佛学推向新境界,对中国哲学心性论作出新发展,堪称佛学中国化的又一里程碑。《六祖坛经》弘扬“见性成佛”宗旨,注重顿悟成佛,宣扬“转识成智”,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以通俗晓畅的道理,阐明佛教人生哲学,开辟佛教中国化的又一新阶段。当今佛教的历史重任,在总结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结合现实社会要求,在宣扬佛教伦理思想上多下功夫,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弘扬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宗旨,将中国佛学理论,推向新高峰。
  再次,融会中国传统哲学和现代科学思想
  佛教中国化,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佛教教育旨在提高僧伽的现代文化素质,首先要吸取儒道哲学思想精华,不断充实自己;还须十分留心用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武装自己。太虚大师对此早有明示:“本人三十年弘扬佛法,旁及东西古今文化思想,是抱定以佛教为中心的观念,去观察现代的一切新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及科学、哲学诸文化,无一不可为佛法所批判的对象或发扬的工具。”(2)当年弘一法师传法,大量引用儒家经典格言。他说:“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世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3)传统文化乃至现代科学文化等种种善法,都应为弘扬佛法所借助,现代僧伽理当通晓,取精用宏。
  第四,通晓当今海外佛学研究成果
  为扩展僧伽的世界眼光,佛教教育力图为学人汲取世界文化成果,提供方便创造良好环境。世界各地,特别是印度、日本、美英法等国,佛学研究开辟了不少新领域,取得了新成果,佛教哲学思想、社会伦理思想、心理思想等,对铃木大拙、弗洛依德、萨特、海德格尔等名家,都有较深影响,他们那蕴涵佛教思想的著作,在西方世界和中国大陆广为流传,中国现代僧伽若不深入研究,在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难免处于被动局面。台湾、香港佛教界,已涌现一批融贯中西文化的高级人才,取得初步经验,值得借鉴。只有通晓海外佛学研究新动向新成果,乃能为同世界宗教学术研究接轨,创造必要条件。
  机锋开悟,发扬佛教传统教育优点
  佛教培养创造性人才,除了讲经传道的一般方式,成绩突出的是禅宗上师指导下的机锋开悟。禅宗历代祖师积累经验,值得细心总结。禅宗六祖慧能,由一介文盲,一鸣惊人而成为开山祖师,弘忍法师的培养识别方法,引人深思。禅宗传灯的方式方法的确具有永恒的魅力和优点。
  一、废止烦琐说教,注重启发自觉
  采用机锋接引方式,诱导弟子心悟佛法。这种别开生面的启发教育方法 ,灵活而生动。各种传灯录和《五灯会元》中保存大量典型公案。
  一天,药山惟俨禅师默默地坐著,弟子问:“师父在这时呆呆地思量什么?”药山说:“思量那个不思量的。”弟子说:“不思量的又怎么去思量?”药山回答:“不思量。”(4)表明曹洞宗师徒之间,采取自由对话方式,启迪僧徒,让其明白:思量不思量,不思量而思量,正是参禅悟道的密奥。
  一日,李特拜访福岩审承禅师,问道:“如何是佛祖西来意?”福岩用手指庭前柏树。李特问了三次,福岩三次以手指柏。李特终于心悟,即兴作偈云:“出没云闲满天空,原来真相无一尘。三重请问西来意,唯指庭前柏一株。”(5)庭前柏树无须问,风吹雨打自盎然。任运自然即是成佛途径。
  正勤院蕴禅师,了俗情,悟大道,老而童颜鹤发。弟子问:“禅是什么?”正勤答:“石上莲花火中泉。”又问:“道是什么?”答道:“楞伽山顶一根草。”弟子再问:“禅与道,相差多少?”正勤答道:“泥人落水木人捞。”(6)禅门机锋,乃不言诠的言诠,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所答非所问,或问东而答西,意在诱发弟子顿悟,并考验其悟道的深浅。
  正如耶律楚材所说:“机锋罔测。”耶律楚材是元朝宰相。早年在曹洞宗万松秀禅宗师门下,参禅不问寒暑,自号湛然居士。他曾自述参禅心得说:“机锋罔测,变化无穷。巍巍然若万刃峰,莫可攀仰;滔滔然若万顷波,莫能涯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回视平时所学,皆块砾耳。”(7)
  二、取消偶像崇拜,激励自信自尊
  禅宗机锋接引的传道方式,首先是打破传统宗教规矩,否定佛祖权威。消除佛祖顶上的灵光,有僧问洞山禅师:“如何是佛”,答道:“麻三斤”。有僧问云门禅师,“如何是佛?”答曰“干屎橛”。临济义玄向弟子说:“道流,你欲得如法见解,但莫受人惑。向时向外,逢著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始得解脱”(8)要弟子破除对佛祖的执著,轻视佛祖权威,取消偶像崇拜,然后才能树立新的权威和偶像,培植更深的宗教信仰。
  禅门弟子问得最多的是佛祖西来意,不同禅宗师用诗的语言作巧妙回答,有僧问三平义忠禅师::“如何是佛祖西来意?”答曰:“龟毛拂子,兔角拄杖。”(9)有僧问南禅聪:“如何是西来意?”答曰:“冬月深林雨,三春平地风。”又问:“如何是大道根源?”答道:“云出当午夜,石虎叫通宵。”(10)意在表明:“西来意”、“大道根源”不可说,说即不中,拟议即差,摆脱经论词句的抽象解释,采用生动形象,诗的意境,作像征性的指点,启迪弟子自行心悟那不可言说、拟议即乖的大道,同时也就取消了对佛祖传法的偶像崇拜。
  三、摆脱经典教条,独创传灯方式
  禅宗祖师主张不坐禅、不读经,极力否定教条式讲经论道传统,启示弟子“即心是佛”,不假外求。大珠慧海初到江西参见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问到:“来此拟须何事?”答曰:“来求佛法。”马祖训斥道:“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时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慧海问:“那是宝藏?”马祖指著慧海说:“即今日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俱足,更无见少。使用自在。何须向外求觅!”(11)指点他佛法就在他自身,只须向内用力,无须向外求觅。这种教育启发方法,是马祖道一的师父南岳怀让禅师指引他的。当年,马祖在南岳,独居一庵,专心坐禅,外间一切不顾,怀让禅师为了启发他,特将砖于庵前磨,马祖亦不顾。时间久了,他才问:“作什么?”怀让禅师答道:“磨作镜。”马祖曰:“磨砖岂得成镜!”怀让就此启示他说:“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12)由此,马祖道一豁然开悟“即心是佛”之大道。后来在江西传道,门下成就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南泉普愿三大士。马祖道一禅师无愧六祖慧能的三传弟子。成就“禅机时代”的开创者,对佛教教育方式作了开创性发展。
  禅宗开创的机锋接引的教育方式方法 ,有不少可取优点,值得发扬。注重启发,不执著于经论的文字钻研,诱导学人自我心悟,坚定其“一念相应,便成正觉”的信心。启发的方式多种多样,禅师门各有创造,或用生动形象,或用诗的语言,或用棒呵,意在催人奋进,破除我执与法执,禅宗师要求严峻,用心良苦,“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锥。”(13)通过无须心外求佛的开示,诱导学人大胆摆脱经典教条和宗教仪式的束缚,用直指人心的通俗宣教方式,宣扬佛教基本旨意,为佛教中国化开拓新境界。此种灵活机动的教育方法,人称“大机大用”,的确取得教条式讲经说法所不易取得的实际效果,造就了不少开创性杰出人才。
  禅宗的教育方法和思想作风,对近代许多进步思想家产生过积极影响。他们汲取禅宗精神,冲破封建纲常名教束缚,同封建传统思想决裂,昂扬冲决网罗的判逆精神,为近代思想解放树立榜样,谭嗣同是最突出的典型代表。佛教禅宗思想及其教育方法,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当此新世纪,新千年来临之际,世界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地瞻望未来。中国人民经过百年沧桑,迎来新的光明前景,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都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意识形态之一,亦将发生积极变化,这是无可怀疑的。新世纪为佛教发展提供的新机遇,当百倍珍惜,所带来的新挑战,当沉著迎应。佛教教育事业必当不失时机地随佛教的发展而大胆革新,开拓新局面。呈现新面貌。回眸千鞦岁月,重温佛教中国化的光辉历程,我们对佛教的发展前途,充满无限希望和信心。此时此刻,佛学泰斗赵朴初居士那气震山河的法音,重在耳边回荡:“我深信,作为灿烂的民族古典文化的绚丽花朵,作为悠久的东方精神文明的巍峨丰碑,中国佛教必将随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并在这一伟大事业中,为庄严国土,为利乐有情,为世界人民的和平、进步和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瞻望未来,前程似锦,春回大地,万卉争妍,佛教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14)
  作者:唐明邦
  注 解:
  (1)、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
  (2)、太虚大师:《新与一贯》。
  (3)、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晚晴老人讲演录》)。
  (4)、《曹洞宗门禅·本书导入》第七页,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
  (5)、《曹洞宗门禅》第115页,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
  (6)、《曹洞宗门禅》第90页,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
  (7)、《曹洞宗门禅·本书导入》第9页。
  (8)、《古尊宿语录》卷四,中华书局,1994年版。
  (9)、《五灯会元》卷五,中华书局,1984年版。
  (10)、《曹洞宗门禅》第111页,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
  (11)、《古尊宿语录》卷六。
  (12)、《古尊宿语录》卷一。
  (13)、《古尊宿语录》卷五。
  (14)、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第114页,中国佛教协会出版,1990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