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佛教中对实相的体认(六)
略论佛教中对实相的体认(六)
吴淑梅
(2)阿赖耶识缘起
论及这一部分,甚难。在印度佛教中,初开空有二宗,空宗直标性空唯名,有宗却分两系,一日直常唯心系,二日虚妄唯识系。直常唯心系在印度并没有充分开展,倒是后来在中国发扬光大了。单就唯识系而言,又有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之下同。
现代学者方东美在《华严宗哲学》中对此有明确的区分。认为自弥勒、无著而世亲,开为安慧与德慧二系。安慧一系在中国有真谛传译,但接续无人。德慧一系,经由护法等十大论师而玄奘、窥基。㈣按方东美先生的观点,玄奘所传的思相为世亲学,为后期唯识,而安慧上承无著、弥勒,传习原始唯识。期唯识立义为虚妄唯识论,而原始佛学立义为真心唯智论。二者之差别就在于转识成智的依处。
虚妄唯识论认为转识成智的依处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为染净之所共依,转识成智是将阿赖耶识染法转为净法,转变圆满而成大圆镜智。真心唯智则认为阿赖耶识纯为染法,转识成智必须八识俱灭,而显清净心,真谛三藏立之为第九阿摩罗识,认为此识纯净,契合真如理,义具恒沙妙用。这样就与直常唯心论的思想相契合了。肋这两种思想还是可以会通的,阿赖耶识与阿摩罗识或如来藏心并不妨因位与果位上的事,就因位而言,便是转妄心而成净心,在果位上,便是净心的妙用。赞成真心唯智论的人称此说更加通透,彻上彻下,但妄心唯识论者则以为立妄心更可以显示出修证的意义。
接下来讨论八识,八识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这八识的建立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增删确定的,并不可视为定说。印顺在《印度之佛教》和《唯识学探源》中详阐了其发展过程。最初小乘唯立六识,眼耳鼻舌身识各为根尘和合而生,可以间断,而意识则是念念下停,前念灭处即是后念起处,即前念为后念做等无间绿,故而前念之灭处做为后念之意根。继而依据因缘生法的原理,推出识之生起需要有其白因,这种白因便是种子的雏形。那么这些种子藏于何处呢?很自然的便须建立一根本识,这便是阿赖耶识。那么种子与阿赖耶识是什么关系呢?一般唯识学者皆曰阿赖耶识具有三种意义,一日能藏,二日所藏,三日执藏。如果从能藏上看阿赖耶识,那么阿赖耶识便是集取的功能,并下能看作是果真有一个实体在那里。若从所藏上看,阿赖耶识便是种子的集合,与种子为不一下异。印顺用和合僧众与一僧而类比阿赖耶识和种子的关系,即尽管各个种子起灭无常,但其集合保持相续,为阿赖耶识。若从执藏义上看,本来阿赖耶识只是种子之集合,并下是纯一的实体,但由于众生的执实性,误之为实体我,便成为执藏义。这种众生的执实性的观念,其习气种子也应含摄于阿赖耶识中。既然种子为识因,在因缘成熟时便可以现行成现象,前六识种子现行为前六识,我执种子现行时,后期唯识家将其单列出为第七末那识。
那么这摄藏种子的阿赖耶识如何现行为现象世界呢?这需要了解种子的类别。种子可以分三类肋:
1、名言种子:指用名相概念薰习阿赖耶识而成的种子,这类种子既能诠表义理,又能了别境界,就我的理解,名言种子是指人的辩别区分能力及观念经验。如声音本为一种波,入于耳根,便对耳根产生影响而有了声音的感知(这种关系可看作是有支种子决定的) ,而将这种感知区分其自相,而与其它现象分别开来的潜在能力称为名言种子。
2、我执种子:是指人们潜在的执实观念。我们看待事物总以为其具有自性,执其为实,这种观念薰习阿赖耶识所成的种子称我执种子。
3、有支种子:是指人们自身所做善恶诸业薰习阿赖耶识所成的种子,这类种子是果报的根因。
这是很神秘的观点,但为了理解唯识学的真实面目,可以对它诠释一下。那就是,佛教认为,世界是业力成就的,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的行为改变了现实世界的面貌,这表现为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行为的潜势作为一种潜在的能力(有支种子)将控制著此生命个体将来的处境,即所谓轮回的依据。从整个世界而言,是共业所成,从自身而言,是自业所成,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佛教中充满著许多神秘观念。
总之,由有支种子规定了事物间的基本关系,如根与尘的关系。但当根尘相接产生识时,又少不了名相概念的辨别区分力和执实性的倾向,此三类种子共同作用,便会现行为我们所看到的现象界。
种子的现行便是识,识又有相见二分,识之自体为自证分,识又有认识自体的能力为证自证分,这样识便能绿一切现象和自身。
阿赖耶识缘起说,为转依理论奠定了基础。 (待续)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