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律宗>>正文内容

略析传戒多元化后的利与弊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略析传戒多元化后的利与弊(代社论)
  导 言
  由于近几年来,受到国内政治民主化加速改革的影响,可以看出来,台湾地区的佛教,也有了不少的改革思想与行动。当然, “改革”并不意味著「优良”的必然性,尤其在这个新旧交替的(佛教)时代里,如果不能以深入佛法正见、正行为本,则多少毁佛灭教的前因,亦将藉由人为的“改造”佛法而种下。因此,本刊虽一向亦以佛教兴革为己任,然而在实际的思想行动上,却宁愿采取温和保守的方式,尽量避免人为的成见及强人同己的色彩。当面对改革需要时,我们努力把握的原则是:以正见及戒律为根本、以正法住世为目的、以无我为教为发心、以智慧善巧为方便、以僧团和合增上为完成。当然,理想固然如此,但实际上要周延完备,恐怕亦非本刊所能。缘于此,则本刊之立论,亦仅是二思见”而已,诸位大德参考参考无妨,若觉同意,不过彼此因缘如是:若不同意,则请诸位法师包涵,毕竟,佛法的角度是多面性的。
  随著人团法的开放,近三年来,教内关于传戒之举办,已不再是二年一传,以登记为序一 ,完全由中佛会掌握的局面了。八十年度,先有佛光山以“佛光协会”为名而办:翌年,又有慈云寺以“中华佛寺协会”为名而办:今年,颇具改革色彩的台南妙法寺,复以一中国佛教传播协会”为名而开坛。时代的开放,加上佛教本有的自主性格,可以预期的,在政治介入宗教事务的情况,逐渐获得改善之后,今后只要是“全国性佛教团体”的宗教法人,都具有申请传戒的资格, (事实上,也正有不少寺院、单位,正朝著这个方向在积极“布署”中)台湾今后恢复以前大陆时期:下日的大陆地区亦然) 一向的多地传或情况,将是时代的趋势。随著此一 “多元化”形势的来临,对于“传戒”本身,我们因此多少拥有了改革的契机,但同时也隐含了不少可能的顾虑。为了佛法之住持,及僧团素质之提升著想,我们对于此一传戒新局面,在其利弊之可能性与取舍上,则不能不事先有一周延之评估与考量。或许,这些“思考”与“理解”并不能透过什么僧团内的“有力组织” (因为它根本下存在,而且也一向无法存在!);,而达到“强力执行”的目的。但是透过僧团内,事先建立的“共识” ,我们或者能形成一股适当的“与论力量”,而对关系著僧团命脉甚钜的传戒事宜,发生部份的监督及制衡效果。相信,这也正是僧团自律自清的基础工作之一。
  多元化后可能存在的弊端
  多元化的形成,除了由于政府政策上的改变而促成外,与长久以来中国佛教的各自为政性格,有著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缺乏制度化统一运作与考核(不一定就不好)的情况下,各自传戒的结果,因为不黯戒法、因地不真、名利挂帅或滥用人情等原因,而造成传戒品质低落,招人讥嫌,甚至作法不成,戒子未得戒的可能性,亦相对地提高。为了预先防犯此类下如法传戒的发生,事先去洞悉其可能存在的弊端,显然是有必要的。以下将就本刊所观察,提出几项可能发生,或可能加深的弊端,以为僧团大众预先警觉与参考:一、因地不真的传戒:因为传戒变得容易了,因而为了个人,或道场的利益与名望等原因而传戒的事,也就更可能发生了。主事者既心下在慧命,亦不知传戒之因果,念念之间所求的,可能只是“好看”或“利润”等。源源下断的打斋、上堂所得,收入私人道场中尚且下合,何况巧立名目而饱中私囊?一场热哄哄时“传戒” ,往往不过是一堂以私心为本的虚名法会而已,僧团堕落的远因早已种下,更惶论绍隆佛种与住持佛法。二、素质低劣乃至非法非律的传戒:中国佛教,近百年来,一直对于传戒之戒师、常住等资格,缺乏一有效的考核制度。甚至僧团内也缺乏明辨是非的与论共识,与刚正下阿的护法勇气、正义。往往不是戒师之“戒德” ,令人生下起足够的恭敬;就是戒常住于传戒诸事一窍不通,还外行管内行,私心自用,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要不就是环境根本不合传戒所需
  (如男女混杂等):要不就是对整个传戒作法不清楚,只是因循旧制,一错再错,难以改进:要不就是引礼、引赞师等,身教、言教皆未符水准,而教育内容亦死板僵化,三十二天前,一群乌合白衣入,三十二天后,又一队迷糊僧伽出。尤有甚者,登坛不如法,以至戒子未得戒(作法不成故),佛法慧命尽毁于斯,岂不哀哉!惧哉!三、赶时髦的传戒:眼看著「有办法”的人,都搞传戒“法会”去了,为了赶时髦、争口气、 “输人不输阵” ,强出头地,也要传戒。偏偏教内又有不少的滥人情,早已成了“慈悲”的化身,如此更促成了传戒泛滥等弊端之发生。四、障人眼目的传戒:因为道场或个人名声下好听,希望藉著所谓传戒来个“盐鱼翻身”,可怜的,是那些被利用的戒师、戒子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地妆点禅相,泡沫佛教的结果,只是混淆了佛法的价值,败坏了人天的眼目而已,于真正的佛法住持,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五、恶性竞争的传戒:每年出家人数毕竟有限,多元化传戒的结果,为了吸引戒子,如果在传戒的“如法”内容上改进、提倡,而形成“良性竞争一 ,固然是佛教之福。然而若仅是在吃好、住好…等方面谋求“讨好”戒子,则又失去了戒坛的尊严,而落入媚俗与低俗的坏法因果中了。 .六、外道混珠的传戒:由于戒于将因传戒多而相对地减少,为了“好看” ,恐怕极易形成来者下拒的“不得已”情况。结果许多外道或六根不全、形象不佳及居心下良的人,竟然也堂而皇之地,成了比丘、比丘尼,岂不更应了世尊“穿衣坏法”的预言?
  更荒唐的是,甚至有些类外道,也可组成“全国性佛教法人团体” (政府官员多数只是认人头与钱头,在宗教教育全无的台湾,官员要辨别真假佛教下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配合一些教内持著「让他(她)受受戒,种种善根”观点的好好人,凑足个三师七证,下也可以传起戒来?到时候制造一批批准“外道”比丘,比丘尼,恐怕就更进入二贯作业”时代了。
  多元化后可以发挥的优点
  上来六项,是传戒多元化后,可能加深或引发的弊害,虽然僧团大众于此应该先有认识与警觉,但我们却下应过于忧虑,甚至因噎废食地一味采取抵制的态度。因为时代的因缘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小心地预防缺点,努力地发挥优点,应该才是佛子面对世间的态度。因此,我们在了解其可能存在的缺失之余,也应该了解多元化之后所存在,而尚待发挥的好处。在此,本刊姑且就思考所及,提出以下五项,以为有心大德参考—
  一、人少而如法:由于一年之中传戒次数多了,在出家人数有限的情况下,每个戒坛的戒子人数也必然地相对减少。本来,授戒就不是二窝蜂”的事,如今人少了,在管理上方便,在硬体环境上,也容易筹备而如法。而登坛受戒等羯磨仪式,也会因为人少,而容易做得如法。例如:以前人多,若依佛制,;仅能三人一坛地登坛羯磨,果真如此,像过去女众戒子动辄五、六百人,三人一坛乙每坛以十分钟计,光女众一部中受,就要花去三十几小时。如果再来个二部僧受,则三天三夜连著登坛恐怕也登下完!于是,二部改为一部,三人一坛,一改而改为廿七人一坛!如此这般,庞大的戒子与戒师共同努力了一昼夜,好下容易才把受具之“仪式”演完,得戒没呢?依律而言是:“作法不成” ,大伙儿全白忙了!像今年初夏,台湾有几位“比丘尼乙,兴冲冲地到五台山去,欲依止彼处某和尚尼结夏。当被问及她们的登坛,原来是这般登法的时候,竟被彼处道场视为“小众”—沙弥尼看待。 (乖乖,如此的台湾佛教,还说要帮助大陆“振兴佛教”哩,要振兴,可得拿出“法”来,这可不光是“有钱好办事”的啊!)如今由于戒子人少了,相对的在生活、威仪、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和照顾上,也就容易提高其品质。而最重要的是,举凡登坛羯磨、一一部僧受等事,也就容易如法成办了。一味地求人多好看,根本就不是戒坛中应有的事!希望今后僧团传戒,能因为多元化,而更朝向“如法化” 、 “精致化”的方向改革,则未来中国佛教,幸甚!幸甚!二、利少而因真:人少了,相对的打斋收入就少,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一些意不在戒的主事者可以休矣。真为续佛慧命而开坛、传戒,则戒子亦因此而生起恭敬心、感恩心,再依此恭敬心而引生求戒之殷重心,方能于登坛时感发清净之戒体,而令戒子感得真实之具戒,如此则传戒之功德才算圆满。
  三、比较而增上:由于下再是独家垄断的局面,显然地,戒子也就有了选择的机会,透过选择,自然就有汰劣存优的制衡机能出现。戒常住为了吸引戒子,也就不得下在戒师、环境、教育及授法等方面,力求如法如律。如此一来,传戒的品质自然得以增上。再者,透过每次传戒的比较,也可以在互相观摹中,增上彼此如法的程度。如此一来,一些在戒法上认识不清、因地不真或赶时髦的道场,也就不敢再侈言传戒了。相反地,那些真心传戒,而如法如律的戒场,也将因为与论的支持,而得以精益求精地长期办理传戒。渐渐地,在透过与论自然淘汰的运作下,不但因为多元化所造成的浮滥现象得以避免,甚至更能朝向高品质化的传戒方向改革。
  四、自主而能改:由于传戒下再由单一机构所完全;掌控,而传戒人脉也下再是旧体制下的唯一选择,因此各戒常住也就拥有了改革的机会。有理想的戒常住,可以聘请见解相同的戒师、引礼等,共同为如法传戒而合作。如此,脱离了僵化的人事架构,改革的空间自然也就加大了。
  五、多元而应机:若就“登坛受具”而言,则一切戒子皆无差别,本也无所谓“多元一之可能。然而今日的传戒,多已引申为“出家短期集训”的内涵,因此本来登坛乃半天之事,今则延长为三十二天乃至六十、九十天不等。为的就是藉传戒,而进行僧伽的“集训一教育。此虽非佛陀本制,但在僧教下彰的今日,应是一项善巧,而必须加以保留和发挥的改良。但既然是教育,注重的就是“观机逗教” 。然而在过去,由于传戒的单一化,往往是男、女、老、少、老参、初学,各形各色的戒子共集一处。教的,也是干篇一律的仪轨或四威仪、敲打唱念等。戒子学习能力与兴趣既有不齐,加上人多、杂事(如上堂等)也多,再以僵化而下能普通应机的教育内容,往往是劳碌终日而所获甚少,其教育成果可想而知。
  但在多元化之后,就可透过“戒子区格”的理念推广,而将戒子的素质单纯化。例如:尼众道场,可以专收女众戒子,男众道场则反之:或者以年龄、教育程度等,而区分戒子之资格,分别由下同戒场予以接收。而各戒常住也可依于不同的戒子特质,在共同的课程之外,排定特别适合该类戒子需要的教育内容。如此一来,下但在管理及教学上,得以简化和深化,同时也达到了应机施教的要求。
  以上五点,是在传戒多元化后、,可以把握与发挥的优点。当然,并非多元化后,就必然地一拥有”这些优点。所谓“法不孤起,待缘而生” ,在认识到可以发挥的机会之后,需要的,仍是一份智慧的善巧,与宽厚的心情。
  结 语
  多元化传戒,恐怕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基本上,本刊于此是持肯定态度的。毕竟佛法是讲求平等与应机的,从根本的佛教中考察”对于受具之事,本来就是具有多元性的(但仍有基本资格与条件的限制) 。今后只要个人及道场发心真确,条件符合戒律要求,其开坛传戒之机会,亦应均等地被看待。相信,此一理念是符合佛法及时代潮流的。
  四十多年来,台湾地区一年一传的三坛大戒,一直扮演著续佛慧命与成就僧材,非常重要而具有贡献的角色,于此,我们衷心地感恩与感谢。然而随著时代因缘的变化,及对佛法、戒法等,逐渐要求更契理、更契机的呼声之下,三坛大戒的举办方式,及戒期中的教育内容,已逐渐有了改革的需要。今后的几年,我们要做的,是认清改变的需要与方向,同时也善巧而适时地,把握改革的契机。让戒法的传递与弘扬,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展出更为如法如律,而又符合时代需求的华果来。真能如此,则正是佛教迈向中兴与现代化的第一步,而且是踏踏实实的第一步。愿僧团大众,能透过关心,及共识的建立,来共同完成这项传戒的革新工作。
  摘自《僧伽》第2卷第4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