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谈佛说修观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许智铭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谈佛说修观法

  智 铭

  修学佛法的最大要门是修禅,而修禅有二大要门,那就是修止和修观。修止,是止息妄念,使一切恶法不起;修观是观无我、无常·,空寂。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修得智慧,有了智慧就不愁不能解脱了。

  在修止舆修观的二法门中,修止的方法佛陀说了很多,修观的方法比较少,现在来介绍佛在一次说法中,告诉弟子们如何修观的方法:

  佛陀告诉弟子们,大家要修禅有一入道,能除去愁忧,无有苦恼,得大智慧,戍泥洹证,就当灭五盖、思维四意止,什么是“一入道”,就是专一心,这就是“一入”;什么是“道”,就是八正道,那就是正见、正志、正业、正命、正方便、正语、正念、正定,这合称为“一入道”。

  什么是“五盖”呢?那就是贪欲盖、瞋恚盖、调戏盖、睡眠盖、疑盖,这五盖必须灭除,才能专心入道,若五盖不除,是不能使心专一入道的。

  什么是“四惫止”呢?那就是对自身行观的四个层次,那就是:

  一、行者要:

  内自观身,除去恶念,无有愁忧。

  外自观身,除去恶念,无有愁忧。

  内外观身,除去恶念,无有愁忧。

  二、行者要:

  内观痛痛,而自娱乐。

  外观痛痛,内外观痛痛而自娱乐。

  三、行者要:

  内观心,而自娱乐。

  外观心,内外观心而自娱乐。

  四、行者要:

  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而自娱乐。

  以上是修思惟四惫止的纲目,现在来说明修观的程序:

  一、观 身

  一、观此身,随其性行,也就是观我们身体的组织,从头至足,从足至头,在这身躯之中,都是不净的,无一处可以令我们贪着的地方。譬如说,我们的身上有毛、发、爪、齿、皮、肉、筋、骨、髓、脑、脂、膏、肠、胃、心、肝、脾、肾等,都要一一观知有什么值得贪著的。

  再观看由这些组织作用而产生的屎、尿生熟二藏,眼泪、唾涕,血脉、膀胆,也一一地观知没有一样可以贪著的。

  依以上的观察,知道无一可以贪着以后,郎不为此身而有牵挂,所以观身能自娱乐,·除去恶念,无有愁忧。

  二、观此身,有地种、水种·、火种、风种,这四大种是组成此身的四大要素,是一时的因缘和合,因缘一不调,则四大种分崩离析,此身即不存在了。此身既是因缘所生物,凡因缘所生者都是空,我们为什么要执着这空无的东西而自烦恼,既不执着,郎自娱乐。

  三、观此身,有诸界,就是组织系统,大可分为四种系统,如头、身躯、手、足四系。如果我们像一个屠牛的内行人,用支解牛体的手法来支解我们的身体,支解以俊再来观察:这是脚、这是心、这是关节、这是头,试问这其中那一样是实在的,是可贪着的,而组成这诸界(系统)的原案是四大,四大是空,则这诸界焉得不空,既一一是空,有什么可执着的,不执着郎自娱乐。

  四、观此身,有诸孔漏,每一个孔无不漏出不净之物。我们的这身好比是一个竹园,竹园之中有许多杂草如苇丛等那些不利之物的生出,对竹园一无益处,我们的身上各孔漏出来的秽物,也没有一样是有益的,既然此身所漏出的都是不净的秽物,那末此身不净是铁的事实,我们为什么要贪著这不净之身呢?既不贪著,就自娱乐了。

  五、观此身,应观死尸,或观死了一天的尸体,或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的尸体,就会发现尸体每多一天,、就多败坏一天,到了第七天时,身体膨胀,皮肉败坏,臭不可当,我们的自身与那尸体有什么分别,死了以后不是与那尸体一样吗?这么一观察,还会贪著此身吗?

  再来观察一下尸体的处置方法,无论是丢在深山野外也好,土脏也好,都有下列现象:郎不免为乌鹊、鸶鸟等所见而嗷食,或为虎、狼·狗、犬、虫、兽之属所见而嗷食,看看自己死了以后的尸体也舆那死尸没有什么分别,也免不了要被鸟、兽、虫等所食的苦患,既然此身是如此的下场,为什么要这么执着,不执着郎自娱乐。

  再观死尸,被鸟、兽,虫等吃了一半,其他没有吃完的尸肉,散落满地,臭气熏天,非常不净,我们自己的尸体将来也是一样,这么一观,郎不执着,不执着郎自娱乐。

  再观尸体,身上的肉被瞰光脱落以后,只有白骨存在,但所有的骨头上被脓血涂染,我们将来也将是如此。又观连系骨头的筋,就好像是草绳束捆柴薪一样,将百多块骨头缚在一起,才能成立一个骨架,一旦筋被败坏,失去束缚骨头的作用,则每一块骨头就会分散各处,如手骨、脚骨、膊骨、腰骨,尻骨,臂骨、层骨,胁骨、脊骨、顶骨、髑髅等等,无不分散各处。如此反观我们自身,将来也是如此,这么一观:如何要执着这束白骨不放,不执着郎自娱乐。

  行者如果依以上的方法来观自身,实在没有任何值得我们贪着的地方,不贪著郎能除去恶念,无有愁忧,此身是无常的,为分散法,故也是无我的,是空寂的。以上的观法郎是内自观身、外自观身、内外观身法,经仔细观察结果,此身一无所有。

  二,靓 痛

  行者若遇乐痛之时,应即自觉知:“我现在得的是乐痛·”;得苦痛时,郎自觉知:“我现在得的是苦痛。”,得不苦不乐痛时,即自觉知:“我现在得的是不苦不乐痛。”;得食乐痛时,郎自觉知:“我现在得的是食乐痛。”;得食苦痛时,郎自觉知:“我现在得的是食苦痛,”;得不苦不乐食痛时,即自觉知:“我现在得的是不苦不乐食痛。”;行者如此观察,无论所食者为苦,为乐、为不苦不乐,都不可作意,一作意便戍痛,不作惫郎不痛,这时候无苦无乐,不起世间想,心无惊怖,不惊怖便得泥洹。

  以上便是行者修内自观痛,外自观痛,内外观痛,除去乱想,无有愁忧而成就泥洹之道的方法。

  三、观 心

  行者在修观心的时候,要随时谛观自心,如有爱欲心起的时候,便自觉知有爱欲心。无爱欲心时便自觉知无爱欲心;有瞋恚心时便自觉知有瞋恚心,无瞋恚心时便自觉知无瞋恚心;有愚痴心的时候便自觉知有愚痴心,无愚痴心的时候便自觉知无愚痴心;有爱念心时便自觉知有爱念心,无爱念心时便自觉知无爱念心;有受入心时便自觉知有受入心,无受入心时便自觉知无受入心;有乱念心时便自觉知有乱念心,无乱念心时便自觉知无乱念心;有散落心时便自觉知有散落心,无散落心时便自觉知无散落心;有普遍心时便自觉知有普遍心,无普遍心时便自觉知无普遍心;有大心时便自觉知有大心,无大心时便自觉知无大心;有无量心时便自觉知有无量心,无无量心时便自觉知无无量心;有三昧心时便自觉知有三昧心,无三昧心时便自觉知无三昧心;有未解脱心时便自觉知有未解脱心,已解脱心时便自觉知已解脱心。

  行者依以上的观心法去修观,则此心不起世间想,已不起想便无怖畏,无怖畏以俊便无余,既已无余便入涅槃。这就是行者内观心、外观心、内外观心,心慧止;,除去愁忧,无有乱想·,这就是心心相观意止法。

  四、观 法

  行者修法法相观慧止,先修念觉慧依观,要依无欲、依灭尽,舍诸恶法,修法觉惫,修精进觉惫,修念觉慧,修猗觉慧,修三昧觉惫,修护觉惫,浓观、依无欲、依灭尽,舍诸恶法,这就是法法相观。

  凡于爱欲解脱,除恶不善法,有觉有观有猗念,郎乐于初禅而自娱乐。

  舍有觉有观,内发欢喜,专其一意,成无觉无观,念猗喜安,游于二禅而自娱乐。

  舍于念、修于护,恒自觉知身,乐诸贤圣所求,护念清净,行于三禅。

  舍苦乐心,无复忧喜,苦乐皆无,护念清净,乐于四禅。

  以上四禅之成就,都缘于四观的法法相观之成就,此时行者除去乱想,无所依猗,不起世间想,已不起想,便无怖畏,已无怖畏,则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昕作已办,更不复受后有,如实知之。依l入道家生,即得清净,远离愁忧,也无喜想,便速得智慧,有智慧郎得证涅槃。

  摘自《内明》第207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