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佛说诸妇不相随
谈佛说诸妇不相随
智 铭
佛陀曾告诉弟子们,每一个人道众生,都具有四种因缘,对这四种因缘贪恋不已。不过,众生对这四种因缘不是平等相待而是有轻重差别之分的。因为贪着这四种因缘,所以离道日远,输回流转于生死之中。
这四种因缘就是揩每个人的身体、财富、亲属和人意。为了说明的方便,佛陀以一人娶四妻来作比喻。比喻每个人每日如何面对这四位妻子。
第一位妻子比喻为四大假合之身,作丈夫的人,对这第一位妻子最为钟爱,凡是行、住、坐、卧,无不相随相偕,从来不曾分离,尤其是沐浴、庄饰、饭食、五乐的时候,无不常在一起。只要这第一位妻子有什么寒、暑,饥、渴,作丈夫的人总是爱护有加,刻意保护,凡是她所喜欢的东西,无不慷慨地给与,从来不会因为吝啬而发生争执。
第二位妻子比喻为每个人的财富。每个人得到了她的时候,必心生欢喜,一旦得不到,就心生忧悲。为了争取这第二位妻子,到老死还不肯罢休,甚至为她打官司也在所不惜。
第三位妻子此喻为眷属,对待这第一二位妻子,也常嘘寒问暖,表示关怀,在她高兴的时候,与她一道高兴;在她苦恼的时候,则善为宽慰。但是,当她一旦病苦缠身,骨瘦如柴的时候,就心生厌患,或与她远离,使她非常思念。
第四位妻子比喻人意。这位妻子只是供他使唤,工作非常辛劳。虽然她常想来亲近一下,可是作文夫的人却不闻不问。不与她谈话,很少爱护她,连多看一眼也不愿意,根本不将她放在心上,使她非常苦恼。
尝那位丈夫快要死去的时候,就想要求四位妻子中的一位、二位、三位或四位相偕而去。于是,他唤来第一位妻子说:
“我现在快要死了,你应当随我而去。”
第一位妻子听了却说:“我不能随你去。”
丈夫听了,非常诧异,就责问她道:“过去,我爱你无比,你要什么或要多少,我都随你之意而给你,我养育你、保护你,从来不曾违逆你的意思,你为什么不随我而去呢?”
第一位妻子答道:“你虽然很爱我,但我终不能随你而去。”
丈夫听了非常悔恨,便叫第二位妻子来说:“你应当随我而去。”
第二位妻子说:“你过去只爱重第一位妻子,她尚且不肯随你而去,我当然也不能随你而去。”
丈夫说:“过去,为了要得到你,一生勤苦,不堪言状,为了你,受饥、受冻、冒暑耐渴。当火、水来侵;县官来执、盗贼来袭、恶人相夺的时候,为了护着你,常与他们相抗拒,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得到了你与我常相左右,你为什么不随我而去呢?”
第二位妻子听了,有点生“地说:“喂—你得弄清楚些,你是为了自己的贪心而强求于我,我可从来不曾求过你什么,你为什么说一生为我勤苦呢h”
丈夫被第二位妻子责备过后,转向第三位妻子说:“你总该随我而去吧!”
第三位妻子也说:“过去,我曾接受过你施与的恩德,伹我顶多遥你到城外,可不能随你到那要去的地方。”
丈夫听了也很“恼,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唤第四位妻子说:“我要离开这世间了,你随我去吧!”
第四位妻子说:“我离开父母,就是要来供你使唤的,死生苦乐,常随你左右,你到什么地方,我当然随你而去。”
那位丈夫得不到一向爱重的前面三位妻子的相随,却得到平时最不关心的第四位妻子答应,愿意相随而去,心里觉得暑胜于无。
佛陀说完了这个故事,告诉弟子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这四位妻子——身体、财富、眷属,人意。身为比丘的佛弟子,要想解脱这四种缠缚,若不修四行,即不得度脱。所谓四行者,是:
一、忧苦:这忧苦由何而来?是因为众生见色、受、想、行、识是我,因而被色、受、想、行、识系着。原本没有忧苦的人,因此而有了忧苦,若能知色、受、想、行、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行于中道,即能成就正慧,修成了这正慧者即得度脱。
二、习欲:这欲由何而来?是因为有贪而来。有贪者则必有欲。这贪又是因为见色、受、想、行、识是我,因为是我,所以即生爱着,爱着即生贪,由贪而生欲,若以正智观察此能见色的眼是无常,即成就正观,凡成就正观的人,对这色身不但不再生爱着,反而生厌,因为生厌,所以离贪,离贪则离欲,无欲则是心解脱,若耳、鼻、舌、身,也都能离于声、香、味、触等等的贪着、欲着,即是心解脱。所以“习欲”者是修习离欲。欲是苦,离欲即是度脱。
三、尽空:这个“空”不是第一空,也不是第二空,而是中道第一义空,这中道第一义空是不执第一空,也不执第二空。二空不执,即是“尽空”。达于尽空境界者,即修断了五阴,不见有我、异我、相在,臻于诸法不执,诸空不执的中道,臻于中道者即得度脱。
四,消灭:这里所说的“消灭”者,是行者以正智观察五阴非我、无常,故不为所着。不着五阴,则五阴于我无所作用。五阴于我不起作用,虽有即无,故说为“消灭”。这不是行者执意去“消灭”五阴,是五阴自然不现。五阴不现而消灭,故得度脱。
佛陀认为众生之所以不能度脱,是因为恋着自己四大假合虚妄不实的身体、财富、眷属、意神四者。这四种因缘能使众生变成愚痴,佛陀以一人娶四妇的譬喻来比拟这四因缘。要脱出这四因缘的缠缚,必须依上说四行去修学,修此四行即可去愚痴,无愚痴则诸恶息而不生,不行恶者则不受殃,不受殃者即不生,不生即不老,不老即不病,不病即不死,不死便是泥洹之道,得正解脱了。
摘自《内明》188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