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论君子
孔圣论君子
--期望于现代知识分子和民意代表
黄大受
周宣老在大专学校推广佛学,首在台大创立晨曦佛学社,正是光明初现景象。希望大学生学佛,成为社会上的善人。再办“慧炬”,智慧之火要遍及大专学校。卅年来,几乎校校佛光显现,正人君子加多不少三这和儒家期望知识分子成为君子的用心,正是相同。援儒入佛,以佛援儒,是互相发挥的。慧炬征稿于予,谨以(孔圣论君子)奉献,俾就正于佛儒大雅君子。
前言
二千五百年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重镇。四书则成为儒家思想的精髓。论语一书,虽为孔圣对弟子讨论的记录,但对于做人治事立身处世治国安民之道,都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所以为历代后人重视。
目前世界上的国家,有的进步富强,有的落后贫穷。富强的国家,因为功利思想抬头,重视物质生活,社会风气败坏,青少年堕落日众,亟需要为人之道。否则,富强的国家陷于你争我夺,分崩离析之境。至于落后贫穷的国家,自然要加紧努力,谋求进步。否则,贫穷国家,更是永堕深渊,沈沦无救。因此,孔圣所提倡的为人之道,实在值得探讨,以供世界上明智人土采择,来挽救世界的危机。
儒家特别重视为人之道,论语一书因为对话纪录,其章次前后并不太重要,但“学而”篇第一,开宗明义的几句话,却指出为人之道的纲领。
孔圣首先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说明为人要努力好学,就可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是令人高兴的事。其次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说明每个人除了近亲近邻的人,可以乐与相处以外,连远方的人,也愿意前来相处为友,表现乐群互助的精神,以达到友爱的境地,是令人快乐的事。最后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说明:虽然你努力求学,有知识和智慧,对人和善友爱,近悦远来,却没有得到别人的了解,也不必动怒生气。这显示出你很有修养,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你就是一位君子。这就是孔圣提倡的为人之道,要鼓励人做一位完善的君子。所以在论语等书中,对怎样做一位君子,有许多建议。
怎样才是君子
在一般人心目中,君子是一位智德兼备的人。而孔圣的心目中,尚不止此。论语宪问篇,有一段对话,可以说明。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圣其犹病诸?
这一番话,和大学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意义,是相同的。
君子第一步的工夫,就是要用全副精神去修身,完成修己的阶段以后,进一步修己就可以安人了,也就是齐家的工夫。再进一步修己,就可以安百姓了,也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工夫。
这就是从内到外,推己及人,从个人推广到家人社会国家,可见得君子对全人类全国家的影响,是何等的重要。
君子怎样修己
一、君子要务本 什么是本,有四点意义:
1.以孝弟为本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2.以仁爱为本 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斯,颠沛必于是。”(里仁)。又曰:“君子学道则爱人。”(阳货)。
3.以信义为本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求之,信以成之,君子哉!”(里仁)。又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4.以忠贞为本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卫灵公)。君子秉坚贞立场,不愿意只问小是小非,而顾全小信。
二、君子要明道 什么是道?中庸云:“率性之谓道”。走上共生存共进化的合理大路,就是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修道才可致“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人人就可以相处无害。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妇,从家庭开始,推广到邻里社会以及天下。昕以说:“君子之道费而隐。”(中庸第十三军),是极广大而且极精徽的。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君子能行三道,立身行事,一往直前,必易达成目标。
三、君子的气度 子曰:“君子下器”(为政)。君子的器识,不是偏于一隅,不能以一般人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一定的规则去解释。他可以说是气度汪洋,胸怀浩博,能够担当大任,所以说:“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以大受也。”(卫灵公)。大受就是可以担当大的责任,如曾子所言:“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泰伯)四、君子的立身 社会上每一个人各有其职责,个人应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去工作,以尽一己之责,这才是一位君子。越俎代疱也不是君子所当为。子曰:“君子思不出仕”金思问) 又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人而不自得焉!二中庸第十四章) 社会上筒题之多,都由于许多人不安其位,不尽其责任,每天坐这山望那山高,求而不得,便生出种种恶行。惟有君子,立身自有本末,才不会逾分,才能为社会造福。
五、君子的处世 是要“居易以俟命”的。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日) 虽然“子罕言命”(子罕),可能指涉及迷信的命运,与“俟命”和“知命”的命不同。俟命知命的命,是指法则或规范。宇宙之命,即自然法则,称为定律。社会之命,即生活方式,称为规律。国家之命,即政治法则,称为法律。所以“居易一就是适应环境的意思。任何人,尤其是君子,要适应环境,就要遵守定律规律法律。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 可见君子俟命的重要。
六、君子的接物应保持谨慎的态度,在受与之前,应先考虑是否合乎礼义。以免陷入受贿或行贿的境地。“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子离娄下)不应受而受,伤廉,不应与而与,伤惠。
一子曰: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汝邻里乡党乎?二雍也)孔圣只注意雪中送炭,不去锦上添花。长者赐晚辈栗过多,用不著辞谢,可以周济需要的邻居亲戚和乡人。七、君子的慎书 君子做事,必须迅速,但说话要谨慎,言出必行。子曰:“敏于事而侦于言”(学而)。又曰:一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说大话是可耻的。又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言语和做人是两回事,不可泪为一谈。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子贡曰:“君子…曰以为知,二日以为不知,言之不可不慎也。”(子张) “夫子时然而发言,人不厌其言。”(宪问) 子曰:“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下失言。”(街灵公) 说话要实事求是,不在乎多言,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则说,不该说的不必说,便无往而不利。
君子怎样安人
君子修己的工夫,即使完全做到,只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对社会的好处不大,所以进一步要努力去安人。
一、要知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君子有智慧,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怕自己不知道别人,君子能明察与人相处之道,就先要知人,而且要从言语方面注意,因不知言,即无从知人。
二、要助人 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只要自己有能力,就应该扶助他人,如此方可为君子。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以和平态度与人相处,但不一定同意别人的见解。
三、要成美爱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君子学道则爱人”,“君子怀德”,“君子怀刑”,“君子泰而不骄”(里仁);君子总是思念行德,和守法律制度,抱著安祥舒泰态度,而不骄气凌人。一切先求诸己,对他人则隐恶扬善。
四、要对人亲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为政),对人普遍的表示亲厚。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亲和的圆满境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二季氏) 交朋友时要分别损益,交接正直、信实、见识赓的朋友,自然有益。交接两面奉承、谄媚、圆滑空洞的朋友,自然有损。交有益的朋友,和有损的朋友,其乐是不同的。
五、要无所争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只矜重合群,却不争执和闹派系。子曰:“君子无昕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 君子对人谦和礼让,自然无所争。即使射箭之争,也是合乎正道的。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随时反省自身,人无怨言,自然无昕争。
六、要三变三戒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君子有庄重温和严肃的态度,从少年中年到老年,知所戒慎,对人自然易于相处。
七、要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恩明、听恩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恩敬、疑思问,忿恩难,见得思义。”(季氏) 君子待人的态度,必需处处周到,这九方面都想到,当然尽善尽美了。
君子怎样安百姓
《大学》第十章云:“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国君的治国平天下,其目的就是安百姓,而且指出其道理,与君子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安百姓的具体方法有如下述:
一、化民成俗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 君子要推广他的德行,让小人的行为,随君子而转移,自然可以化民成俗,改变社会风气。
二、忠信使民 《大学》第十章有云:“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持之,骄泰以失之。”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信,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子张) 《中庸》第卅三巩有云:“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钹。”以忠信使民,民众自然遵从,也就是“民无信不立”的意思。
三、克敬克忠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治长) 子产和宁武子,都克敬克忠,知所进退,所以能安百姓。
四、求得民心 君子要安百姓,当然要从政,如能得民心,则百姓悦服,自然近悦远来。如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子路)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
五、好礼义信 君子还要以他的行为来影响百姓,百姓闻风而至,自可安居乐业。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子路)
六、以身作则是君子从政安百姓的有效方法,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 可见以身作则的影响力。
七、德本财末 国者人之积;有德而有财,人可以共生,有财而无德,人必然争杀。欲安百姓,必需重德轻财,至少先德后财。《大学传》十章有云:“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人者,亦悖而出。”
结论
从以上的研究来看,孔圣和诸子对君子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因为一位君子,也是一位知识分子,他的言行,不只是对个人,连带对社会国家,是有很大影响的。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他们的思想,都是针对当时纷乱情形,提出了解决办法。他们不只是知识分子,也可以称为君子。尽管他们不见得一一合乎孔门和儒家的君子全部傈准,但大体上是无可非议的。
其实《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所讨论到做人治事立身处世、治国安民之道,有许多理论,都可以作为君子的标准,真是不胜列举。这篇短文,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只是就论语(少部分也包括其他三书)中最主要的部分,加以综合分析(所没有提到的还很多)。假如一位现代的知识分子,从本文所述君子应有的作为中,能够做到全部,当然是了不起,必为后世所歌颂,昕怀念。即使做到一小部分,也会对自己对社会国家,有相当的贡献。
特别是在到处混乱,是非不明,邪正不分,争权夺利,你斗我打的今天,倘使在这历史的大洪流中,能有人采取或效法君子的一些作为,这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否则,中华文化很可能在这混乱的漩涡中伊于胡匠!现代的知识分子和民意代表,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笔者期望他们能具有君子的人格,才是社会之幸,民族之荣,国家之福。(摘自《慧炬》第329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